《林氏荣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氏荣华-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明就里的女孩们眼带疑惑,知晓内情的夫人们则低头沉思,石家因是史学大家,向来开明,听闻石贤的婚事是经过她的同意的,似乎还是她自己挑中的崔进,而史家擅相人,这是在说自己学艺不精,相人不准了?

    石贤讲话完毕,对堂妹和卢二夫人微微颔首,女孩们便依次上前敬拜师茶。

    三人不过抿了一口就放下,将准备好的文房四宝送出去,拜师礼便算全了。

    今日只是拜师,下午女孩们要留下交流感情,所以家长们要先回去。

    卢氏家学的要求比府学还要严格些,府学中午还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卢氏家学却只有半个时辰,算上吃饭,众人也就能休息一小会儿。

    不过家长们看过课程表,除了早上的课程比较重,下午都以琴棋书画这类娱乐性比较强的课程为主,家长们还看到了一门名为“自然”的课程,取自庄子的顺应自然。

    林清婉还知道,石贤本想将这门课程命名为“道德”,如果说“仁义”是儒家思想的标签,那么“道德”就是道家的思想精华。

    不过石慧大为反对,因为这门课程虽大部分为老庄的知识点,却也有伸展出去的,直接定义为“道德”不妥。

    姐妹俩辩了两天,最后还是请林清婉做了评判,石贤让步,更名为“自然”,

    虽然更名,但大家还是知道这是一门关于老庄的课程,夫人们看过后面上不说,心里却是很满意的。

    这时候,儒家还没有在知识文化领域占据霸权地位,道家在文化层面上依然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能够把女儿从家里送到卢氏家学来读书的夫人们别的不说,心性还是豁达的,就是尚二夫人都更喜欢道家些。

    所以对这门课程并未表现出反感。

    而林清婉,她表示这个时代的教育虽少却精,除了佩服她还能说什么呢?

    可惜读书的成本太高了,所以读书的人特别的少,而女子更少。

    她和玉滨运气好,林家是士族,读书的阻力要小很多很多。

    林清婉拍了拍林玉滨的脑袋,低声叮嘱道:“去吧,好好与同学们相处,要是有人欺负你了,别当面跟人打架,回来告诉小姑。”

    林玉滨眨眨眼,怀疑自己听错了,“打架?不是吵架吗?”

    林清婉就笑着摸她的脑袋道:“是打架,吵就吵吧,只是你这小身板可别跟人打架,免得吃亏。”

    林玉滨一脸黑线,“小姑,你看我像是会打架的人吗?”

    林清婉笑笑,这怎么能看出来,人恼了什么事做不出?

    她读书时候不也是公认的乖乖女,但打起架来连她自己都害怕。

    林玉滨留下上课,林清婉告辞离开,到了外面发现家长们都走得差不多了,尚二太太还带着小方氏站在门口。

    林清婉便笑着上前,“二太太和明远媳妇要不要去我家坐坐?”

    尚二太太笑着推辞,“改日有空再去,我还得等明杰呢,那孩子也真是的,说好拜了先生就出来和我说一声,却到现在也没人影。”

    林清婉微笑,“估计是卢先生留他说话,明远既然没出来,那就说明事情是顺利的。”

    她顿了顿还是笑道:“还没恭喜二太太呢,明杰拜了卢先生为师,以后更有出息了。”

    尚二太太满脸是笑,骄傲的谦虚道:“只要他肯认真读书,不整日想着玩我就很满足了。”

    林清婉翘了翘嘴角,这真是最不经心的谎言了。

    她对小方氏微微颔首,和俩人告辞离开。

    车到了山脚下,林清婉就道:“先去看看果树。”

    车夫立即打转马头往青峰村过去。

    果园里正在施工,林府的工匠按照林清婉的要求画了图纸,在里面设计了茅屋,敞轩,回廊和凉亭等,现正请了工人修建。

    果园里的小河两岸也被清理了一下,种上了不少花木,林清婉从府里选了三个花匠专门来照料。

    今明两年果树是不会有收获的,只能从花木上找补一些了。

    果园的监工飞跑过来请安,“姑奶奶,果树都成活了,您让种的花木陈花匠他们都打理得很好,端午的时候就能出一批花。”

    林清婉惊诧,“这么快?”

    监工就笑,“从府里和老宅移过来的花本就是大枝,照料一个来月便开花了,那些从市场上买的,和自个移栽的只怕要等到中秋。”

    监工看着林清婉的脸色小心的问,“姑奶奶,那这花端午的时候要不要卖?”

    “卖呀,”林清婉笑,“能卖为什么不卖?”

    “那这管事的人选……”

    “我回去和钟大管事商量一下,过两日派人过来接手,到时候你就回府里吧。”

    监工闻言大喜,高兴的应下,总算不用在这里风吹日晒了。

    林清婉回去便找钟大管事,“林顺调教的怎么样了?”

    “是个聪明孩子,且跟在老忠伯身边多年,看着比他爹还沉稳些,这几个月跟在我身边,更稳重了些,”钟大管事默了一下道:“姑奶奶要是没其他的安排,小的想把他带在身边,以后做个接班人。”

    “这个不急,钟叔年纪不大,还能做个二三十年呢,先让他到别处锻炼锻炼。”

    钟大管事忍不住笑,“姑奶奶也太看得起我了,我要是能做到老忠伯那个年纪就很心满意足了。您想派他去哪儿?”

    “青峰村那边,那里的花木可以出售的,虽不多,但也要人管理,还有园子里的活儿也得有人接手。”

    钟大管事犹豫,“这是不是大材小用了,那园子才三百多亩,现果树又没长大,用上他的地方并不多。”

    而庄子这边需要人的地方却很多,人才难得,把林顺派到那边就有下放的嫌疑。

    “那就再把池塘都交给他来管,”林清婉笑道:“您别嫌弃它小,以后那园子说不定还能成为我们林家的一大笔收入呢。”

    钟大管事只是笑笑,水果是贵,但再贵就那么点果园能赚多少钱?

    而要种多了,卖不出去则是亏钱了,只有粮食和绢布才是王道,所以钟大管事还是觉得这边大庄子更重要。

    林顺被调派,林清婉便先见了他一面,将她对园子的规划都告诉他,并希望他以后能在管理中提出更好的意见。

    林顺本还有些失落,毕竟是从钟大管事身边调去管理一个小庄子,谁知道这庄子竟这么重要,他听得眼睛闪闪发亮,问道:“姑奶奶,那以后园子叫什么名字?总不能就叫果园吧?怡园有个好名字,我们也得取个响亮一点的。”

    林清婉首先想到的是现代一众爽朗上口的“xx农家乐”,她轻咳一声,在这里,名字当然不能那么取,她想了想道:“既然受众是读书人,那便叫文园吧,以文会友,以花为介。”

    林顺就颠颠的跑去磨墨,将纸摊开在林清婉面前,“请姑奶奶赐字。”

    林清婉忍不住一笑,提笔写下“文园”二字,她笑道:“林顺,文园的事不急,最早也要到明年春天才能开门迎客,在此之前你得把里面建设好。那些亭轩和道路一定要完备,除此外,庄子这边的池塘也别忘了,它们也是你管的。”

    “姑奶奶放心,这几日我都是在工地上看着他们挖塘呢,除了我爹,我对这边的工程最熟悉了。”

    林清婉颔首,“等塘挖好了就放水养鱼,挖出来的糖泥除了做肥料,还能堆在四周做塘基,可以在上面种种果树或桑树,我们江南不缺水,你要是能调派出人手来还可以让他们养养鸭。”

    林顺听得目瞪口呆,呆呆的问,“姑奶奶,咱府上还有钱吗?”

    林清婉:“……”

    林管家捂着钱袋子不松手,坚决的道:“姑奶奶,没钱了,鱼苗也就算了,这鸭子什么的真的没钱买了,何况大家更爱吃鸡肉,谁吃鸭呀。”

    他掰着手指头给林清婉算钱,“端午将至,给京城的礼前两日刚出门,给宗族和尚家那边的节礼也得开始预备了,还有老爷扬州的那些故旧,也得去一份礼联络联络感情。”

    林管家双眼含泪的看着林清婉道:“姑奶奶,端午过后没多久就是中秋了呀。”

    林清婉硬着头皮道:“我们家不也收礼了吗?”

    林管家眼泪都快要流了,“姑奶奶,老爷要是知道家里得变卖礼物才能过日子,那他在天上得多伤心啊。”

    得,看着林管家老泪纵横的样子,林清婉不敢再提钱了,咳咳,她最近花的是有点多,那就缓缓吧。

第七十二章 端午

    端午是大节,各地都开展了庆祝活动,街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香包,价钱也多样,里面只是包了干艾草的最便宜,放了普通干花的贵一些,但最贵的还是放了各种防虫防疫药材的香包。

    借着节日的喜庆,其他商品也大卖了一番,林家别院也借着这股东风小赚了一笔。

    因为趁着节日办宴会培养感情人的不少,今天这家主人得了幅好画,请大家去看看,然后吃吃喝喝听评书;明儿那家夫人兴致一起请大家去赏花,然后吃吃喝喝听小曲儿……

    于是端午前后三天城里都热闹不已,富人们还捐了些粮食出来搞施粥,众人同乐。

    林家还在守孝,帖子递不到他们家里,但其实林家也参与了一把,嗯,确切的说是林家的花参与了一把。

    办宴会,布置场地得要花吧,还需要比往常更多的花,林顺机灵,借着林家下人身份的便利,不声不响的跟好几家的管事拉了关系,他们需要花,他便卖花。

    最后不仅文园里能卖的花都卖了,他把林府和老宅那边多余的花也给卖了。

    所以端午节过去,林顺就给了林清婉一个钱袋子,表示他们已经开始挣钱了。

    林清婉很高兴,大手一挥道:“这下买鸭子的钱有了。”

    林顺一,“姑奶奶,还真的养鸭子呀,它们吃什么,总不能喂粮食吧?”

    “咱空着那么大的地在那里,耕耘过后那些嫩草冒出来,鸭子不能吃?”鸭子啥都吃,不喂粮食,不是还有草吗,还有地里的田螺及各种虫子,地那么大,难道还怕饿着它?

    林顺挠挠头,“可只怕抽不出人手来,姑奶奶,如今我们府上可缺人得很。”

    “你去找方大同,让他给你派几个人,还有庄子里的大孩子也可以用,”林清婉叹气道:“他们身体有缺陷,有些农活太过吃力,放鸭子却要轻松许多。你再考察一下,若有能用的孩子便带进府来教一教,开始用起来吧。”

    现在林家的庄户都是工薪制,只有入府干活才有月钱拿,那些孩子大多数是在帮父母干活,并没有从林家这里拿钱。

    所以孩子多的人家即便是依靠林家,日子也不会多好过。

    林清婉一直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既要利人又要利己,那就得调整结构,让他们去做劳力繁重的农活显然不是上策。

    但她现在能力及资本有限,只能一点一点的改,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

    池塘挖好,掘开缺口,让溢出来的河水通过挖好的沟渠流入池塘,早上开的水,第二天池塘的水就满了。

    河水也微微下降,两岸被淹的稻田露了出来。

    四个池塘都在河对岸,挖的是之前未曾开垦出来的地,跟河流相距有千米远,两两之间相距也有两百米左右。

    之所以隔那么远是为了最大化的利用挖开的沟渠。

    四条千米来长的沟渠将这条大河与四个池塘连接起来,它们之间是开垦出来的田地,以后灌水放水都要容易得多。

    池塘的水一放满,林顺便从庄户里选出四户人家,将四个池塘分别交给他们管理。

    池塘的水还需沉淀几天才能放鱼,以后鸭苗也是分给他们管,受他祖父和钟大管事的影响,林顺在做事前也喜欢先给他们洗脑,把林家对他们的好先提出来翻一翻。

    “……姑奶奶说了,家里有八岁及以上孩子能帮忙干活的,都算入府,以后每个月都有月钱拿,哪怕是最下等的小厮,那也有三百文。除此外,鱼塘管得好的,待收获时,塘里的鱼和鸭都会分出一些给你们,到时候是吃是卖都随你们。”

    四户人家听得热血沸腾,忙问道:“小林管事,那我们啥时候开始放鱼放鸭?”

    “过几天,你们这几天先跟请来的渔民学好怎么做饲料,等苗到了就放下去。”

    “那我们以后还种地吗?”

    “以后你们就专心管鱼塘,还有塘基上的作物就行,其他的不用你们管。”

    众人闻言心喜,这养鱼养鸭可比种地轻松多了,尤其是他们身上有旧伤的,锄地犁田都是力气活,有时候干得久了,身上就一抽一抽的疼,又不能总去找徐大夫拿药。

    虽说林家给他们的药是免费的,但吃的药比干的活还贵,他们也很不好意思的。

    现在能摊上轻松一些的活儿,众人嘴上不说,但心里却很高兴。

    其他人家也羡慕得很,林顺就偷偷和方大同透露了一句,“我听姑奶奶的意思,等文园那边建好,还要调一些人过去,只负责看守文园和做一些轻省的活儿,其他重活儿还得另外请人。”

    “姑奶奶要买人吗?”

    林顺就迟疑的摇了摇头,“姑奶奶好像并无此打算,似乎是想请长工。”

    方大同就皱眉,“不签身契,只怕不够忠心啊。”

    林顺狠狠地点头,“我也是如此考量,但姑奶奶那儿还没定,文园也没建好,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了。”

    “你那文园能安顿多少人?”

    “看明年开张的情况吧,少则两三户,多则四五户,您帮我选几家相貌端正的,文园招待的多是士人,要求高些。”

    方大同蹙眉,“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们从前线退下来,身上多少有些伤,相貌端正的有几个?”

    林顺轻咳两声,“至少脸上不能带伤。”

    方大同便心中有数了,想到林顺消息灵通,便忍不住拉住他打探道:“除了文园,姑奶奶是不是还想把他们安排到别处?我看这段时间地里的活儿你爹多是请的短工,那些短工还有往长工发展的趋势。”

    林顺竖了个拇指道:“方大叔,这都能叫你猜出来。”

    他指了池塘过去的那一片地道:“看到那片空地没有,现如今已经开出来了,姑奶奶打算在那里种上桑树,再在那里建一排房子,到时候养蚕用,那会儿采桑叶养蚕需要不少人。听姑奶奶的意思,以后你们就负责这块,种地的活儿交给家里请的长工和短工。”

    方大同眼睛一亮,“今年开春没赶上,那就只能入冬才能种了,到时候我带着人去挖坑。”

    当然,这件事林清婉并没有告诉林管家和钟大管事,因为他们是不会给她拨钱的。

    桑苗也是要钱的,今年林家在地垄上都是种的桑苗,还有十来亩比较贫瘠的地也种了桑树。

    这是因为林家也是要织造绸缎绢布的,所以不得不种,但现在林清婉划出来的这块地可是有上百亩,那可就成产业化了。

    不说桑苗和蚕蛹的成本,只工人就需要多少?更别说之后的纺线织布了。

    绸缎绢布是赚钱,但成本也很高,如果林家还是以前的林家,林管家眼都不带眨一下,不就是投入几千两吗?

    可现在林家没现钱啊,他总不能真的把库房里东西拿出去变卖吧?

    林清婉也很识趣的没说,立入冬还有五个月的时间呢,不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