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当初规划很大的林家堡也住不下这么多人了,所以便开始向外辐射。
嫡支和族人们赎买房屋,渐渐的主宅这边留下的都是嫡支,旁支都向外搬迁。
而到了唐朝中期,皇帝们开始限制士族豪强豢养部曲,林家堡便半是妥协半是自愿的拆掉了堡垒,只留下一些堡体做遮挡之用。
要不然,当年先二位皇子带着兵过来也不可能说攻进林氏就攻了进来。
有堡垒在,好歹便能坚持多一段时间。
而现在各世家都不再建堡垒,林清婉当然也不会犯忌讳的去修建,此时不过是像瞻仰遗迹一样的看过去。
唯一活着的嫡系子孙只有她和林玉滨了,而她们又不回来住,便是有老忠伯一直精心保养,主宅的房屋也有些破旧。
但这些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她甚至还看到了大火烧过后的黑迹,刀剑留在墙壁上的划痕。
林清婉一一抚摸过,抬头四望,最后扭头对林玉滨道:“倒是避暑的好地方,以后有空了就回来玩。”
林玉滨抿着嘴点头,眼睛有些湿润。
因她年纪幼小,许多族中的事她皆不知晓,可现在小姑做什么都带着她,也不会刻意隐瞒她,所以一直被遮挡的东西一点儿一点儿的在她面前撕开,在她跟前展露出原本的真面目。
老忠伯领着林清婉回到长房的老宅,里面的花园被他打理得花团锦簇,便是冬天也很是生机勃勃。
林清婉很惊诧,“这是怎么养的?”
老忠伯就自得的道:“大小姐不知,老爷最爱这些花花草草,因此我在温泉边还腾出一块儿地养花,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家里换上,老爷要是回来住,看到这么好的花草肯定欢喜。”
林清婉就嘟嘴道:“那您怎么不给府里送些,我和大姐儿也爱花草的,只是我们刚回苏州,园丁根本养不出这么好的花草。”
老忠伯顿时身心舒泰,“大小姐要,老奴明儿就叫人给您拉一车过去,这养花养草不仅要看气候,还得要时间,您刚回苏州不久,园丁便是天大的本事也养不出好花来啊。不过我这儿品种不少,您看看喜欢哪盆,我给您记下,全都给您运去。”
林清婉点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拉着林玉滨去挑花。
老忠伯乐呵呵起来,让他儿媳妇跟着,自己则跑去盯着让人把房间收拾好,主子们要住的房子,可不能含糊了。
第五十五章 过年
林润的媳妇带着一帮妯娌领着下人们很快收拾出两个院子来,不仅被子,坐榻等都换了新的,纱窗等也都开了库房选最好的。
屋里的摆设焕然一新,尽量做到舒适。
林清婉便带着林玉滨在此住下,后儿就是除夕,干脆就在老宅过了。
林家庄过年还是很热闹的,虽不在城内,但布置得却不比城内差,街道上都挂了大红灯笼,甚至还有的人家把元宵要用的彩灯提前挂出来,整个林家庄都张灯结彩的。
因为皆是同族,大家用过年夜饭后便把家里好吃的东西摆出来,给孩子们和乡亲们品尝。
像六叔,八叔和十一叔三家,因为在族中资产算上等,所以摆出来的东西最丰盛,各种点心糖果,孩子们直接把三家给围了。
人老了就爱热闹,他们又爱听好话,所以乐得站在摊位前给孩子们发东西。
每个上前抓点心糖果的孩子好话就跟不要钱似的往外说,拿了东西放进父母给他们缝的布兜里,转身又跑去另一家里抓。
贫穷的则专门做了一两样点心摆出来,虽然少,但胜在味道不错,所以一拿出来便被孩子们哄抢干净,对方得了祝福,也乐呵呵的。
林清婉没料到林家庄的年是这么过的,一时没准备。
林玉滨也是第一次在林家庄过年,一双眼睛闪闪发亮。
但她现在还在孝期,纵然心动也没出去。
林清婉看了她一眼便道:“我们家也拿些东西出去吧,到底是过年,不好把喜气往外推。”
她转身叫来老忠伯,“家里都准备了什么点心糖果?都拿出来摆上,一会儿找两个孩子去把孩子们都引来。”
老忠伯犹豫,“都拿出去了,那初一怎么办?”
初一孩子们上门拜年,除了给红包,点心糖果也要有的。
林清婉就笑道:“晚上我们也不去看戏,也不能饮酒,干脆就聚在一起做些糖果点心吧,明儿正好用上。”
老忠伯闻言高兴,“那老奴这就去准备。”
林清婉就指了林玉滨道:“把她领去,每家都有个主子站在摊位前,我们家总不能例外。”
这样林玉滨就能跟他们玩了。
林玉滨脸色微红,嘟囔道:“小姑姑,我不去,我在家陪着你。”
“又不是让你去外头,就在门口给孩子们发糖。”
老忠伯也笑,劝道:“大姐儿去吧,老宅人少,趁着过年也给添添人气。”
林家庄的孩子们都是下意识的避开主宅的,因为那边只有几个仆人住在那儿,父母也不让他们过去串门。这次也不例外,所以被两个小伙伴引着走进主宅的街道时心是发寒的。
一群小朋友走到这里都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颤着声音道:“我,我,我们还是回家去吧,天也晚了。”
在前面引路的少年翻了个白眼道:“晚个屁,你们不看戏了?快走吧,主宅的东西才多呢,听说还有蜜芳斋的甜点呢,平时那都是吃不着的好东西。”
孩子们集体咽了一下口水。
在场的大多家境不怎么好,也就过年这段时间才有点心吃,平时能有饴糖吃都是很令人羡慕的事了。
所以小伙伴们对于蜜芳斋甜点的诱惑有些抵抗不住。
孩子们还在犹豫,领头的少年已经蹬蹬蹬往前跑了,还回身招手道:“快点啊,晚了东西就没了。”
孩子们下意识的追上去,往前跑个两百米就看到了一座灯火辉煌的大门,门口正摆着三张长桌案,上面摆满了各种点心糖果。
孩子们瞬间将害怕的情绪抛到脑后,欢呼一声便“嗷嗷”叫着冲过去,冲到跟前便下意识的排好队,一个个都扬起笑脸对站在案桌前的林玉滨灿烂的笑着。
林玉滨下意识的回以一笑,然后回过神来抿了抿嘴,柔声道:“你们喜欢吃哪些就拿哪些吧。”
为首的少年立时抱拳弯腰道:“小姑姑过年好。”
然后就拿出布袋,一路拿过去,他也不拿多,觉得自己不太想吃的拿一点儿回去给父母,自己喜欢吃的就多拿一些,从左边走到右边,瞬间装了小半布袋。
后面的孩子也是这样,每个人都给林玉滨拜年,吉祥话都不带重样的,有的还没案桌高,一边垫着脚尖抓了点心往嘴里塞,一边奶声奶气的祝林玉滨越长越漂亮,越长越聪明。
林玉滨看得开怀不已,直接伸手帮他把糖果塞进他带的小布袋里,手伸进去才发现布袋装满了,她忍不住发笑。
和丫头拿了一个比较大的荷包给他装,“明天你带个大一点的布袋来,我给你装满。”
小孩子更高兴了,好听的话脱口而出,“小姐姐,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人。”
一旁的少年撇了撇嘴道:“十二叔,你刚才还说我娘是最好看的人呢。”
才到少年腰上的孩子立即道:“那是我没见过小姐姐。”
林玉滨乐得直不起腰来,觉得三房和八叔公虽然讨厌,但族中也有可爱之人。
等这波小孩抓完,后面闻风而来的孩子也呼啦啦的赶到了,七八十个孩子瞬间把林家大门给挤住了。
上到十六岁,下到三岁,能自个跑来的都来了,不能自个跑的,后面家中的大人也抱了来,小手被大人们放在一起似模似样的给林玉滨拜了年,然后就抓了糖果离开。
自庚午之祸后,林氏的主宅头一次这么热闹。
老忠伯看着,高兴得直掉眼泪。
林玉滨也玩得很开心,认识了好多个跟她年纪相仿的女孩,大家约好了改日一起玩儿。
等到谷场那边锣鼓声起,大家便哇哇叫着往谷场冲去,戏班子要开演了。
林家大门前的人一下散尽,又重归安静,老忠伯带着人往家里收拾东西,见林玉滨倚靠在门边呆呆的往那边看,他便上前安慰道:“大姐儿要是也想看,老奴便叫嬷嬷领您去?”
林玉滨慢慢摇了摇头,轻声道:“不必了,我还在孝期呢,哪能看戏作乐?”
那些人都出了五服,所以可以尽情的欢乐,她不过是突然经历了冷清到热闹,再从热闹到冷清,一时心中感慨罢了。
林玉滨转身回屋。
林清婉正带着人揉面做点心,见了她过来便招手道:“快过来,我打算给你父亲,母亲做些点心,你来帮我加水。”
林玉滨心中一酸,上前一把抱住小姑。
林清婉一怔,拍了拍她的手问道:“这是怎么了,有人给你气受了?”
林玉滨摇了摇头,“只是觉得我们家人太少,亲人,也都出了五服。”
如果族里有几家没出五服的,那今晚和她们一样守孝的人就多了。
林清婉就笑道:“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你要觉得少,以后就多生两个,你家孩子又再多生几个,等你做了祖母,亲人不就多了吗?”
林玉滨脸一红,推了一下她道:“小姑姑又在胡扯。”
“哪里胡扯,当年跟着司马氏南迁过来的先祖也不过才有十来个人,可你看现在林家庄的规模,比一个乡镇也不差了。这还是陆续有旁支迁走的情况下,要是他们不走,只怕苏州郭县都要容不下这么多人了。”
林玉滨恼羞,直接点了面盆里的面抹在她脸上,“我就是个娃娃,您怎么好意思当着我的面说这些?”
林清婉哈哈大笑,“十二岁的娃娃吗?嗯,过了今晚可就十三了,哈哈哈……”
林玉滨刚才的伤感一消而散,忍不住和小姑姑打闹起来。
老忠伯夫妻俩和其他的下人乐呵呵的看着,因为今年有主子一起过年,大家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即使不能去谷场看戏,大家也高兴得很。
出了力的做点心糖果。
等到夜深,厨房里已经堆了不少的糖果点心,林清婉便让大家下去休息,她也带了林玉滨回正房。
“把棋盘拿来,我们来下下棋。”免得睡着。
林玉滨中午睡了不少,倒是不困,她兴致勃勃的去摆棋盘,“小姑姑,上次我研究了好几天,已经想到了下一步,我们继续上一盘好不好?”
林清婉一呆,“棋子不是收了吗?”
林玉滨不以为然,“我都记着呢,你等我摆来。”
林清婉竖了竖拇指,“你比我厉害!”
第五十六章 年礼
厚重的钟声在黑夜中一层一层的荡开,这代表着新一年的到来,林清婉掀起眼皮,从昏沉的睡意中将自己拔出来,“新年到了啊……”
林玉滨也揉揉眼睛醒来,外面已经“噼里啪啦”的响起鞭炮声,老忠伯躬着身快步走进来,“大小姐,大姐儿,我们也该放鞭炮了。”
“那就放吧。”
林清婉牵着林玉滨出去,自己亲手点燃了一串鞭炮,然后把香交给林玉滨,“你也来点一串。”
林玉滨眼睛闪亮,既兴奋又小心怯怯的上前,她第一次点鞭炮,因此来回试了三次才点上。
等鞭炮炸响,她便往后一蹦,捂着耳朵大大的笑起来。
姑侄俩一起捂着耳朵并着肩看着他们烧炮,心里都大大的舒了一口气。
新年新气象,来年一切都会好的!
这一夜姑侄俩窝在一个被窝里睡得香甜,第二天是被外面“哇哇”叫着的吵闹声响起的。
林清婉艰难的爬起来,白梅进来伺候,低声笑道:“姑奶奶,外头的孩子都跑来三回了。”
林清婉迷糊的问,“来干什么?”
“来拜年啊,只是都只拿了点心糖果,还没给姑奶奶和大小姐磕头呢。”
林清婉头疼,“这也太早了吧。”
白梅忍笑,“不早了,再有一个时辰就该用午饭了。”
林清婉这才发现外面阳光灿烂,太阳已经爬上高空。
她叹息一声,转过身去推了推林玉滨道:“别睡了,再睡晚上要睡不着了。”
林玉滨难得赖床,干脆抱着被子把自己卷成一个蛹,整个脑袋缩在被子里不动了。
林清婉抽了抽嘴角,认命的下床穿衣洗漱,“让人把红包准备好,把孩子们放进来,我给他们发。”
林清婉的辈分还算高,但还有比她高的,年纪也比她小的。
比如一个才四岁大小的男孩,穿着洗得发白的衣裳,一个人偷偷地躲在柱子后面,正巴巴的看着她。
林清婉正给最后一排给她磕头的孩子发红包,抬头就看见他,不由招手笑道:“快过来,怎么躲在那里呢?”
老忠伯看了一眼,便附在她耳边道:“大小姐,那是旁支的孩子,都不排行了,不过他跟老爷是一辈儿,您该叫叔叔的。”
像六叔他们虽跟嫡支出了五服,但男孩还放在一起排行,不排行的血缘更远了。
不过是同住林家庄,祖上是同一个祖宗罢了,并无多少关系,辈分也只能看排的字辈。
这四岁的小孩显然辈分挺高。
但从来只有晚辈给前辈磕头要压岁钱的,难怪这孩子躲在柱子后不上前。
林清婉起身去拉他,笑道:“侄女给小叔叔请安。”她从白梅那里拿了一个最厚的红包,塞在他手里笑道:“这是侄女儿孝敬您的,拿着去玩吧。”
小孩缩了缩手,胆怯的道:“不要,娘亲要打的。”
林清婉一愣,然后抱了他笑道:“你就跟你娘说这是侄女孝敬的,她不会打的。”
然后摸了摸他的脑袋道:“快回去吧,一会儿该吃午饭了。”
小孩拽着红包犹豫了一下,还是抱着跑了。
老忠伯就叹气道:“也是个可怜的,他爹两年前病没了,因为治病把田地都卖了,如今就靠着他娘给人浆洗衣物过活呢。他辈分高,每年过年都有调皮孩子跑去他家给他娘磕头,他娘想不准备红包都难,便是一个两文钱,那么多份下来也是不小的开销了。偏他家这样的情况,只出不进……”
老忠伯摇了摇头道,“族里和他们一样穷困的人家过年都是赚钱,就他家例外。去年这孩子才三岁,年纪小不懂事,跟在一起孩子后面去给人磕头请安,三房的一个媳妇就讥讽他娘想钱想疯了,让叔叔给侄儿磕头拜年……他娘气狠了,当着大家的面把孩子打了一顿,今年应该是被特意叮嘱过,所以……”
林清婉听得心酸,她想起小时候被祖父带到父亲的家里过年,来拜年的人都隐晦且兴奋的瞄着她,却没人敢跟她说话,她就在坐在沙发的一角,明明对面是那么的热闹,她却好像被独自关在一个小角落里出不去,里面的人也进不来。
老忠伯见林清婉面色沉凝,神情有些不对,连忙叫道:“大小姐?”
林清婉回神,强笑了声问,“那族里没有帮扶吗?”
“自然有的,每年给贫寡的粮食他家都有一份,过年前拨助粮食他们也得了,只是他们娘俩儿连亩田都没有,孤儿寡母的,那些东西也是杯水车薪。”
“他娘叫什么?”
老忠伯皱着眉头想了想,“他外祖家似乎姓路?大家都叫她二韫他娘,倒是忘了她姓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