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氏荣华- 第2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皇子这才起身与她去后堂,桌上只有小馒头和一盆粥,以及两碟子咸菜,俩人默默地用早饭。

    林清婉一直盯着三皇子,直到他将碗里的粥全部喝完,这才放下碗筷,叹气道:“三哥,明日我就要启程离京了,以后与你一起守夜的应该是如英,您别看她疏朗大方,其实心思也细腻得很。”

    她道:“除了钟老将军和齐姐夫,陛下是对她最好的人,上次我看她差点在灵堂上晕过去,我不在宫中,还请三哥多照顾一下她,盯着她按时用饭,按时服药,按时休息,莫要为守孝就坏了身子。陛下一直看着呢,如英姐姐要是过不好,他心里也会不好受的。”

    三皇子抿了抿嘴,这话与其是叮嘱他照顾钟如英,不如说是叮嘱他照顾好自己。

第四百八十八章 换回

    常听人说这位义妹厉害,为人周到,如今他才算感受到,果真如沐春风,没有一处不妥帖。

    这一次,三皇子没再推拒,点头应下了。

    虽然如此,林清婉还是又额外叮嘱了钟如英一遍,让她注意一些三皇子。

    钟如英问,“你此去江陵,可要我送你一些人?”

    “不必,四殿下都安排好了,”林清婉道:“且此次不会离开太久。”

    林清婉护送蜀国大皇子去江陵,皇帝派了两千禁军给她,就是为了保护大皇子。

    蜀国的情况比梁国要复杂许多,还不知有多少人希望他就留在梁国或死在梁国呢。

    这次林清婉又是不经蜀国同意便强硬的要换回质子,自然更要保护他的安全了。

    林清婉要离开,四皇子只送他们到宫门口,“我在京城等你接五弟回来。”

    林清婉颔首,请了蜀国大皇子上车,方正使也来了,他是没答应换回质子,但林清婉要带大皇子去江陵,他却不能不跟着。

    要是大皇子也跟着反对,他才有强硬的理由留在梁都,可大皇子他是欣喜的跟人走的,不存在强迫,让他反对都没有理由。

    一行人出了京城便往江陵而去,一路上所过之城大多挂白,百姓们都在为梁帝守孝。

    林清婉还穿着孝衣,禁军们腰间也都束了白腰带,为了照顾大皇子,他们走得并不急。

    也是为了给蜀国反应的时间。

    蜀国那边还未收到梁帝驾崩的消息,倒是五皇子在傍晚收到了早前四皇子写的梁帝病重的消息。

    他急得团团转,边让人收拾东西,边要进蜀宫去求情,想要回梁国去探望。

    父皇的身体在半年前便不太好了,他早有预料,但此时得到确切消息,还是焦心不已。

    自己的大儿子还在梁国呢,蜀帝当然不可能放他离开,所以温声安抚下五皇子,又拖延了一段时间。

    可没两天,他便收到了梁国传来的国书,梁帝驾崩,梁国要接回五皇子奔丧,已将大皇子护送出京,打算在两国边境朗州一带交换。

    现在江陵府整个都被梁国占了,而江陵往南的下一个城就是朗州,那是蜀国占下的城。

    如今镇守那里的就是大皇子的外祖父张将军。

    蜀帝收到了消息,还在犹豫时,便有消息灵通的大臣道:“陛下,梁国的五皇子也收到了消息,梁国还派了人来接他,此时人也到了驿站,既然梁国铁了心要换回质子,我等只怕不能强留。”

    “且为父守孝是人伦,我等总不能拦着梁国五皇子回去奔丧。”

    更有人道:“大皇子身份贵重,总不能一直留在梁国为质,不如先把大皇子换回来,以后两国再要交换质子再行商议便是。”

    “不错,此时两国不宜冲突,还是应该和平为主,何况还是换回质子这样的事。”

    当然,也有反对的人,“只怕质子一换回,再要交换就千难万难了。”

    还有人道:“陛下,如今梁国新旧交替,说不定正是我蜀国的机会。”

    此话一出,不等蜀帝说话,便有大臣白了那人一眼道:“国库无银,粮仓无粮,才打下的楚地又未曾完全安定,贸然对梁出战,是不是也太过自信了一点。”

    “若是梁国二皇子还在朝中,或许还会有乱象,但他被贬为庶民,梁皇室已选定四皇子,还有何乱象?”

    “卢真,钟如英和崔正都不是吃素的,更别说今年新起的林信,梁国还收服了项善,”说话的大臣顿了顿道:“一个项善便能抵我们多少千军万马了?”

    说白了,此时挑起战事,怕不是你脑残。

    蜀帝便幽幽叹了一口气,气还没叹完,外面便有侍卫来报,“陛下,梁国有使携国书而来,梁国五皇子已在外面候着了。”

    蜀帝便知道,是来接五皇子的那些人。

    想了想便道:“宣他们进来吧。”

    既然已留不住人,那不如将人好好的送走,也算是维护一下两国的关系。

    林清婉派来接五皇子的理藩院官员快马加鞭赶到蜀都,只来得及和五皇子说了一会儿话便紧急往蜀宫递了国书求见。

    林郡主让他们抓紧时间,错过了今天的朝会,那就得再等一天。

    五皇子此时还有些呆,理藩院官员看了连连叹气,安抚他道:“殿下别担心,下官出京时林尚书一再交代,一定要尽早护送您前往朗州,到了那里便能回国了。”

    五皇子就吸了吸鼻子,问道:“从蜀都到朗州我们要走几天?”

    “若是我等赶路,三天足矣,殿下还小,所以慢些,得要五天左右。”

    五皇子就抿了抿嘴,“我已经长大了。”

    官员看着只到自己肩膀处的少年善意的一笑,没有说话。

    五皇子就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通红了眼睛叫道:“我长大了,孤已经长大了!”

    官员吓了一跳,连忙道:“是,是,殿下已经长大了。”

    五皇子眼睛通红,忍不住抹了一下眼睛,低下头去没让人看见自己的眼睛。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蜀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也开始安排人护送他们前往朗州。

    五皇子没多停留,东西早两天前就收拾好了,只等蜀帝一同意就能启程。

    等他们赶到朗州时,张将军早等着了,他两天前便收到了江陵的来信,说是大皇子已到了江陵,只等五皇子一到就交换。

    五皇子他们只在朗州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便赶往两国边境,在边境处完成了交换。

    这次五皇子和大皇子见面,换成了只到五皇子肩膀处的大皇子目含同情的看着他了。

    一个半大孩子,一个少年,俩人默默地在边境处对视,大皇子踮起脚尖,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节哀顺变。”

    五皇子沉默的没说话。

    大皇子就沉稳的道:“这次在梁都多谢你的照顾,我以后会与你写信的。”

    五皇子也抿嘴道:“有你的信,你表哥他们也带我玩了不少好玩的东西,我也要谢谢你。”

    大皇子就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等你回到梁都,我们再书信往来吧。”

    他看向正站在一起的林清婉和外祖父,小声道:“他们好像谈完了。”

    此时,林清婉刚和方正使交换好了国书,正和张将军行礼告辞。

    林清婉对他浅笑道:“镇守江陵的是我侄儿,他年纪小,若有不懂事之处,还请张将军多指教,万不要因些许小矛盾便影响两国关系。”

    显然是听说了前不久两国士兵的冲突。

    张将军就不在意的笑道:“底下的小崽子们不听话,私下打闹,倒让林郡主担忧了。”

    林清婉就松了一口气道:“那就好,两地都刚经过战事,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时,我实在不愿再见两国百姓陷入战乱之中。”

    张将军看了一眼方正使,笑道:“这是自然的,我们两国是盟国,哪有自己打自己人的道理?”

    林清婉笑着颔首,“正是呢,还是张将军通达。”

    她看向两个皇子的方向,笑道:“此次五皇子出使蜀国多仰仗诸位照顾,以后有机会来梁都,在下带五殿下请诸位领略梁都的风情。”

    “也多谢林郡主一路照顾大皇子。”张将军笑道:“郡主若来蜀都,我虽不能亲自招待,却一定叫家里的几个孩子款待。”

    林清婉哈哈一笑道:“好呀,有机会一定去蜀都走一走。”

    两边交换了质子便各自散了,梁国这边正守孝,不然两边还能摆几桌酒席。

    林清婉带走了五皇子,回到江陵,林清婉便让人拿了一套孝衣给他,道:“穿在里面吧,休息一晚,我们明早就启程回京。”

    五皇子这才发现林清婉的外衣里面穿的也是孝衣,他眼眶一红,眼泪再也憋不住,就跟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落,他抽噎着问道:“父皇,父皇他是怎么走的?”

    林清婉就叹了一口气,将人提溜回房,将她回京后经过的事大略说了一遍,尤其说了梁帝对他的不舍和担忧,又道:“陛下病重,四殿下就派人去通知你了,但两国正商议延长交换质子的事,要把你接回来还得费一番功夫,谁也没想到陛下会那么快,竟没让你们见着最后一面。”

    她叹道:“也正因此,我们才那么着急的要换回你,为的就是赶在陛下出殡前让你回京见一见。”

    这一次换质的过程五皇子是全程参与的,也知道蜀国之前不太愿意,是梁国这边态度坚决才能这么快的出蜀,但心里还是很伤心。

    林清婉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道:“你先洗漱,一会儿我们一起吃个饭,明天就走,不用几日就能回去到了。”

    五皇子抬头看向她,问道:“父皇给我们都做了安排?”

    “对,”林清婉道:“你们没一个人都安排到了,只等陛下出殡,新帝登基后就宣布,若无意外,你们兄弟几个一个亲王是跑不掉的。”

    五皇子抿着嘴道:“我不想当闲散的亲王,我已经能长大,能为父皇分忧了。”

    “那就拿出你的能力来,去打动你四哥,”林清婉道:“你四哥心胸宽大,连你二哥都容下了,只要你有能力,又不违法乱纪,自然会用你,打虎亲兄弟嘛。”

    五皇子便攥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光芒,他已经长大了,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的。

第四百八十九章 封赏

    林清婉护送五皇子回到京城时,皇帝的丧礼已过了一大半,因为哭灵与守孝,满朝,从君到臣全部瘦了一大圈,憔悴无比。

    尤其是三皇子和四皇子,前者是因为身体差,后者是因为既要守孝,还要处理国事。

    林清婉和五皇子安全回到京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四皇子抓了林清婉的壮丁,又安排了五皇子去替三皇子,这才轻松一点。

    四十九日满后,皇帝出殡,因皇陵早就修建好,所以可以直接下葬。

    而从皇陵回来,京城的气氛这才慢慢的从悲痛中出来,这一次国孝,四皇子让百姓守半年,官员要守满一年。

    诏令一条条下去,礼部也准备好了新帝登基事宜,因还在国丧期,四皇子本人也不是奢华之人,因此并没有大办,只是照流程走了一遍,然后在礼部选定的日子里祭天登基。

    二皇子从皇陵回来后还是庶民身份,而几位皇子中,也只有他对皇位有念想,他没了搅动风雨的能力,四皇子登基自然太平无事。

    新帝登基后头一件事便是定年号。

    除夕已在国孝中过去,新的一年到来,自然要定新的年号。

    最后新帝定了“平熙”二字。

    平熙元年,梁帝大封朝臣,除了三皇子,五皇子这些皇亲外,还有钟如英,卢真,林清婉,甚至项善这些立了大功之人。

    三位皇子皆被封为亲王,依序的封号为齐鲁郑。

    二皇子只有赏赐,依然为庶民,并未有封。

    但先前他是齐家被先帝赶出京城,只敢在城郊的村子里居住,现在先帝却不再限制他入城,且还在城外赏了他两个庄子,至少生活无虞。

    可是对他来说,曾经仅一步之遥便能坐上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现在却要做个连士绅都不如的小地主,只心里的折磨便不知有多少。

    尤其是在兄弟几个的厚赏之后,更显得他这待遇有多差。

    可是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父皇的安排,不,父皇没给他任何的安排。

    当时父皇说的话还犹在耳侧,现在的这一切不过是老四可怜他才给的,可他怎么会需要老四的怜悯,他可是他的兄长,曾经,老四见了他都要毕恭毕敬的行礼,叫他一声“二哥”的。

    越想,二皇子越走不出这个魔障,整个人都有些疯癫起来,又生了一个女儿的二皇子妃当看不见他,见他发疯就让下人把他关在屋里,不给他出去闯祸。

    之前被赶出京城,要不是娘家偷偷支援,他们连饭都吃不起,现在新帝对他们态度软和了点,日子也慢慢好过起来,她可不想再出事。

    众人并不知道二皇子疯癫了,此时正是新旧交替之时,势力虽不至于要重新洗牌,但也是重新调整,每个人的心都是高高提着的。

    几位皇子女中,长公主的封赏应该是最厚的,不仅自己位同亲王,连两个儿子也得封国公。

    要知道,梁承唐制,公主,郡主的子嗣可继承财产爵田等,却没有承爵的资格,除非邀宠或立了大功。

    而长公主的两个儿子还只是少年,此时便被封为国公,且还是可传至后代的国公爵位,这意味着可保整个家族五代繁贵,待遇跟皇子差不离了。

    先帝果然疼宠长公主。

    封赏一出,不仅林清婉,就是太后也松了一口气,原来恩及公主的两个儿子,那还好。

    长公主也很开心,这意味着她的两个儿子有保障了。

    然而这份开心并未持续多久,因为她发现,自己在朝中经营的势力正在随着这次变动慢慢被排挤出朝堂。

    其实新帝能给卢真等人的封赏并不多,因为他刚登基,以后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时机,若此时封赏过厚,那将来便封无可封了。

    所以这次不过是一些荣誉称号和赏赐一些金银及田地而已。

    知道钟如英爱马,新帝便赏了她一个小马场,而林清婉喜欢地,便又给她赏了一块地。

    此次的重点安排应该是项善等前楚国官员的封赏,还有姬元,姚时等人的安排。

    荆南道百废待兴,需要大批的官员,新帝要开恩科,但在此之前也要先派一部分官员前往荆南各县处理政务,总不能等新科进士考出来了再派去。

    林清婉认为这些新人没经验,一上任便派去这些要紧地方对当地百姓和对进士本人都不好,因朝臣们都赞同,皇帝便从朝中及梁国各州县调派了不少官员前往荆南道。

    等今年恩科结束,取了新进士后再重新安排。

    长公主的势力便是在这场变动中慢慢的被排挤出去,不仅远离朝堂,还离开了京城,飘向各地。

    一开始,长公主没有察觉,但等她发现只有两三个她自己知道的心腹还留在京城外,先前拉拢的所有人皆离开京城,甚至隐隐有与她划分界线之时,她便明白过来了。

    一时恨得牙痒痒,“老四这是要鸟尽弓藏?好算计啊!”

    一手推动此事的林清婉和太后默契的将这黑锅扣在了新帝头上,当然,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林清婉鼓励皇子们多与堂兄弟和表兄弟们来往,为此还提议皇帝,“在先帝心里,四殿下的孩子是孙,三殿下和长公主的孩子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