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氏荣华-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把人重新收押,不准谢家保释。”

    狄尚书就松了一口气,起身应下。

    皇帝就叹气道:“朕是真的缺人啊。”

    “陛下,选材宁缺毋滥,谢大人能力虽足,但太过优宠家中长孙了,当年郡马落马身亡,牵涉其中的谢逸阳也只是被关了三天禁闭而已。”

    皇帝微微瞪目,林清婉刚才那话是这意思?

    皇帝蹙着眉摇头,“谢宏年纪大了,竟也糊涂了。”

    狄尚书闻听此言便知道谢宏是没希望了,就不知谁会那么幸运摘了户部尚书这枚果子。

    第二天早朝狄尚书就知道了,一上朝,皇帝就往下扔了两个炸弹,一个是让四皇子去户部观政,暂时代管户部,又命户部左侍郎协佐四皇子,晋一级。

    二则是同意了钟如英要求彻查洪州封锁之事的奏折。

    皇帝看着热闹如菜市的早朝,心满意足的笑了,不是要热闹吗,那大家一起啊,他不能好好过寿,那就谁也不要过好日子就行了。

    众臣看向谢宏的目光中皆有些同情,虽然先前没定下就是他当户部尚书,可他却是离那个位置最近的人,现在……

    大家摇摇头,所以说家里的子孙可以不出息,但绝对不能坑爹坑爷爷。

    回去得再把人关家里几天,皇帝寿辰前少出来惹事。

    谢宏面上没有异色,谢延却掩饰不住眼中的失望,整个朝会上连说话的**都没有。

    下了朝,他就过去跟在他父亲身后,打算好好的与他商量一下谢逸阳的事。

    虽然恨铁不成钢,但那是他唯一的儿子了,总不能真的把人丢在刑部大牢里不管。

    谁知才上了马车,本来还一脸沉静的谢宏突然呕出一口血来,吓得谢延惊叫一声,声音出口才发现场合不对,他连忙扶住父亲,压低了声音问,“父亲,您没事吧?”

    谢宏闭了闭眼,靠在车壁上道:“回府,悄悄地请个大夫来看,别声张出去。”

    谢延也顾不得还在牢里的儿子了,连忙让车夫赶紧回去。

    谢家前脚才把大夫从角门里请进去,林清婉后脚就知道了。

    她想了想道:“让人盯住那大夫,能问出来就问,问不出来就看他抓的什么药,记下来回来告诉徐大夫。”

    易寒应下,躬身道:“宫里又来人了,说是陛下要见佑少爷他们,您看……”

    “陛下可能要亲自过问洪州的事,你让他们收拾一下,一会儿我带他们进宫。”想到前些时候总算出现的卢瑜,她抽了抽嘴角道:“去把卢公子他们找回来,他们也都是要去的。”

    卢瑜正带着他两个兄弟参加文会呢,他们丢的文书都补办好了,可以继续参加科举,只是他们名气有点小,所以正在努力的扬名。

    这几天几乎天天往外跑各种文会诗会。

    要进宫觐见的除了卢家三兄弟外还有林佑和周通,一同经历生死的六人只留下了一个尚明杰。

    卢瑜左右看看,觉得面见皇帝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忍不住问林清婉,“林姑姑,怎么尚兄没有来吗?”

    林清婉微微一笑道:“已经派人去叫了,不过他现今正被他父亲罚禁闭呢,而尚大人从来不喜欢钻营这些,说不定不会让他来,所以我们先进宫好了。”

    明明是自贬的话,大家却从里面听出了讽刺的味道,卢瑜等脊背一寒,不敢再提,纷纷在心里为尚明杰默哀三息,然后就高高兴兴的跟林清婉一起进宫啦。

    能在陛下面前露面,说不定他们取中的几率更高呢。

第二百三十三章 赏赐

    皇帝是突然召见,林清婉来不及多准备,住在她这里的卢瑜等人都是叫回来换了衣服就走,何况离她挺远的尚家?

    因为尚平因尚明杰之事迁怒她,这次林清婉明晃晃的就把他们父子俩给坑了。

    皇帝召见,她也只是叫了递了张帖子过去说明,尚平没看到或来不及看到?

    那与她有什么关系,反正她通知到了就行。

    帖子还是林玉滨写的呢。

    林玉滨知道她姑姑是为之前二舅舅迁怒的事生气,虽然有些同情表哥,但她还是照写了,然后叫人送去尚家。

    尚家的下人知道他们老爷不喜欢表小姐家的姑姑,郡主府送来的帖子自然不上心,它成功的被放在角落里落灰了。

    林清婉领着一群小伙子进宫,因为皇后特意关照过要见林玉滨,便把她也带上了。

    进了宫,便有太监过来领林玉滨,林清婉就要跟他一块走,刘公公就弯腰道:“郡主殿下,陛下还要见您呢。”

    林清婉一顿,笑道:“陛下召见几位才俊,我跟着去做什么?”

    “是为了洪州粮草的事,户部前儿不是从您那儿取了一批粮食吗?陛下有话与您说呢。”

    林清婉就对林玉滨微微颔首道:“你先去给皇后娘娘请安吧,姑姑先去拜见陛下。”

    卢瑜等尽皆松了一口气,有林姑姑跟着,瞬间觉得心定了有木有?

    钟如英和六部尚书也在那里,四皇子对户部的事还不熟,所以户部左侍郎也得了特例出席。

    除了工部任尚书外,林清婉倒是跟左侍郎最熟悉了,因为上次交接粮食就是她跟对方核算的。

    左侍郎起身对林清婉行礼,在林清婉回了礼后才回席坐下。

    四皇子也回礼叫了声“妹妹”,皇帝见了很满意,指了右手边一个空位道:“婉姐儿到这儿来坐。”

    他的左手边现坐着钟如英,再往下则是四皇子,左侍郎则坐在他身后,其他几部尚书分两边坐在他之下。

    林清婉顿了顿,屈膝行礼后上前坐下,其实她更愿意站着的,或者坐凳子,椅子也不错。

    这下站着的就只剩下她带来的五个青年了,皇帝一一打量过他们,见都是青年才俊,风华正茂,不由摸了胡子笑道:“不错,不错,我大梁若都是你等这样的才俊,何愁天下不太平?”

    林清婉微微一笑道:“那陛下得先让天下人吃饱饭,然后就是让工部印出足够多的书来才行。不然,不知温饱如何读书?无书又如何读?”

    众人一愣,没想到皇帝一句展望林清婉都要怼,纷纷看向皇帝,皇帝却好脾气的点头道:“仓廪实才知荣辱,我们距离这一步的确还有很远,还得你们这些年轻人去努力啊。”

    皇帝看了他们几眼,微微疑惑道:“不是说你们是六人出去游学吗,怎么今日之来了五个?”

    林清婉又笑道:“还有一个是我嫂子家的侄儿,叫尚明杰,他们二房只有他一根独苗,所以家里知道他遇险后还跑到京城来,气得不行,才进京就被他父亲关起来,到现在还没放出来呢。”

    皇帝眨眨眼,“他们不是想进京告状的吗?”

    “是啊,可这活儿不是被我接过来了吗,”林清婉笑道:“我不知道也就算了,既知道了总不能我这个做长辈的缩在后头,倒让几个小辈冲在前面吧?”

    皇帝眯了眯眼问,“他父亲不赞同他进京告状?”

    “不过是怕孩子危险罢了,”林清婉笑道:“毕竟只有一个儿子呢。”

    谁家的孩子又多得可以往险境里丢?

    皇帝前些时候虽然有些恼林清婉的怀疑,但对她以国家大义为上却是欣赏的。

    大梁若多一些这样的人,早就天下统一了。

    所以对尚明杰之父如此胆小怯弱和自私的想法颇有些看不上。

    “他父亲既留在京中,那是在朝为官,还是在这里读书?”

    任尚书瞥了一眼林清婉,咳了一声道:“陛下忘了,这尚家是镇国公之后,郡主所说的应该是在工部任员外郎的尚平。”

    任尚书这么一说,皇帝就想起来了,他皱着眉头想了一下道:“朕记得早些年北镇侯醉酒伤了王家的幼子,他自己在军中与人斗殴死了?”

    “是,”任尚书垂头道:“尚平乃其弟,降二级袭爵,现为县子。”

    皇帝心中更不悦了,不再提尚家,而是对眼前的五个青年考校一番,顺便问问当时的情景。

    虽然他们已经被问过很多次,皇帝也看过书面报告,但他还是想亲自再问问他们。

    他总有一种隐隐的感觉,他二儿子应该还没有那个本事封锁住整个洪州,背后肯定有人在帮他,但那孽子死活不肯说,他也查不出,只能寄希望从他们这里得写蛛丝马迹了。

    卢瑜五人从林清婉提起尚家时就提着一颗心,现在等他们说完五人就好像被架在火上烤一样难受。

    包括林佑在内,五人的内心想法空前一致“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女人,尤其是林姑姑这样的女人”。

    周通额头上的冷汗都冒出来了,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暗道:他好像是得罪过她,不过时间久了,她应该忘记了吧?

    皇帝问过后便夸了五人几句,然后让人把他们领下去了,当然,赏赐是不少的,金银没有,但一些布匹还是可以有的,算是给他们压惊之用。

    等人走了,殿中剩下的都是大臣,皇帝便扭头与林清婉道:“婉姐儿,你捐给户部的那批粮食起了大用处,如今洪州战事算平了,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只要国家和平,陛下安康就可以了。”

    皇帝哈哈大笑道:“你啊,你啊,说你直爽,你却又会拍马屁,说你会拍马屁,说话却又总是直来直去的。好吧,既然你不愿说,那朕就斟酌的给你赏赐了。”

    皇帝垂眸想了想道:“朕看你会种地得很,苏州那块爵田给你之前多半为荒地,没想到三年时间你就把它变成了粮仓,不如朕再赐你一块爵田?”

    林清婉就道:“那可就逾制了。”

    她想了想道:“陛下若真想赏,不如就赏我一座楼吧。”

    “楼?什么楼?”

    “阅,”林清婉道:“我父亲爱书,我兄长也爱书,生前收集了不少书放在家中,还有他们的一些游记手稿,堆积成山,可我家人少,除了我和侄女偶尔会翻翻,根本没人去看。

    可这书写出来就是给人看的,藏在家中落灰便失去了它本来的价值。

    所以您赏我一座楼吧,我用它陈列书籍,供人观阅,这楼就叫阅。”

    此话一出,众人大惊,纷纷看向皇帝。

    皇帝也惊诧,他沉思道:“这事可不小,婉姐儿你可想清楚了?”

    林清婉就笑道:“就是把家里的书摆出来给人看,有什么可想的?陛下不也盼着大梁多些良才?这些良才美玉也不是凭空就能出现的,他们也是需要学习的。”

    皇帝心中意动,不由看向几位尚书。

    几位尚书对视一眼,皆蹙着眉头没说话。

    建这样一个阅也不是不行,可前无古人,谁知道会出什么事?

    想了想,几位尚书还是提出了异议,“那何人可进去看书?”

    林清婉道:“任何人。”

    “若是他国奸细呢?岂不是肥他人之田?”

    林清婉:“因为怕肥水外流,所以就干脆不施肥了吗?让自己的地也贫瘠起来?”

    “这么大一座楼,管理起来花销肯定不少,这笔费用是林家负责,还是朝廷?”

    “既是陛下赏赐给我的,自然是由我负责了。”

    “若有人偷盗……”

    “依法而行,”林清婉看着蹙眉不语的几位尚书,便笑道:“几位莫不是在担心崔卢两家的态度?”

    现在书籍虽是流通的,可大家都知道,知识其实是垄断的,突然办这么一栋阅,真正最受影响的还是那些大家族。

    林清婉笑道:“若几位是担心这个,我可以去信问卢都护与崔都护的意见。”

    皇帝的脸色已经落了下来,“朕赏赐给郡主的东西,为何要担心崔卢两家的态度?莫不成朕要赏罚还得问过崔卢两家不成?”

    尚书们吓了一跳,暗骂林清婉给他们挖了个坑,纷纷起身跪倒,“陛下息怒,臣等并无此意。”

    任尚书想了想,还是站在林清婉这边,“林郡主于国有功,陛下自然该封赏,只是阅从未有过,所以臣等才多担忧一二。”

    皇帝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些,扭头看向林清婉道:“你想把阅建在哪儿?”

    “臣是要长住苏州的,这阅自然也是要建在苏州才好管理。”她总不能跑到京城来收买读书人吧?

    当然是离家越近,对林家和她越好。

    皇帝点了点头,“朕会给你找块地,着令当地刺史府给你修建,你等着查收便好。”

    林清婉跪地谢恩,“谢陛下隆恩。”

    皇帝脸色好看了些,笑道:“一座楼而已,还是朕要多谢你。”

    林清婉这次捐出来的粮食可不少,大大缓解了户部的压力。

第二百三十四章 低估

    几位尚书见状也不再多说什么,算了,不就一座阅吗,他们乐意办就办吧。

    林家也就剩姑侄俩而已,便是收买民心又有何用?

    有何用?

    四皇子已经看着林清婉闪闪发光了。

    钟如英也不确定林清婉此举是为了四皇子,还是单纯的想要办阅,但不管是哪种,结果于他们都是好的。

    “陛下,大楚的使臣已经进京,如今正住在驿馆之中,您看您要不要召见?”

    陈尚书见皇帝没有其他的话再问,便提起楚梁两国议和的事。

    现在两国虽然已经停战,但议和之事还没落定,大楚的使臣干脆来贺寿,顺便议和。

    皇帝便和大家谈起政事,林清婉插不上话,就有些无聊起来。

    她不由看向对面的钟如英,钟如英对她笑笑,瞥了刘公公一眼,示意她先走。

    林清婉便悄悄起身,在皇帝看过来时微微行礼退下。

    皇帝没打断陈尚书的话,对她微微颔首,让刘公公领她下去了。

    卢瑜他们还等在偏殿,等林清婉出来便纷纷上前行礼,她不由笑道:“走吧,我送你们出去。”

    刘公公便笑道:“那杂家让人给郡主领路,县主殿下那儿,皇后娘娘可能会留饭。”

    “待我送了他们便去给娘娘请安。”

    刘公公这才放心的离开,指了个小太监给他们领路。

    卢瑜几人跟随林清婉一起出宫,到了宫门口卢理总算是忍不住扯了扯林佑,林佑拍掉他的手,一脸正直的直视前方。

    林清婉就偏头问道:“怎么了?”

    卢理抢先问道:“林姑姑,陛下对我们的印象好吗?”

    林清婉道:“不坏。”

    卢理不满道:“那是好,还是不好啊。”

    卢瑜将他扯走,对林清婉点头道:“劳林姑姑费心了,我们先行出宫了。”

    林清婉颔首,“去吧。”

    卢瑜和林佑就一左一右的把卢理扯走了,卢瑞虽然也很想问,但硬生生憋住了。

    等离宫门口够远了,卢瑜这才放开卢理,拍了一下他脑袋道:“也不看是什么地方就乱说话,还要命不要了?”

    卢理甩开他的手道:“我看陛下脾气好得很,怎么会因这样的小事就问罪我?而且我不信你们不好奇。”

    “得寸进尺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林佑道:“陛下脾气好,我们就更该知礼守礼,怎么能因为陛下脾气好就不遵守规矩?”

    卢理瞥他道:“你姑姑可不怎么守礼,没看她连陛下普通的一句话都反驳吗?我不过是在宫门口多站了一会儿,多问了两句嘴罢了。”

    “祸从口出,”林佑道:“这些话你敢当着我姑姑的面说吗?”

    想起林清婉的小肚鸡肠和彪悍,卢理抖了一下,搭住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