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氏荣华-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哎呦,我的姑奶奶,您这是教的她什么呀,”林嬷嬷忍不住跺脚,“别教出一个混世魔王来,这结亲结亲,还是结的和气。何况大小姐还是晚辈,怎么能跟长辈对着干呢……”

    林玉滨扭头对林清婉吐吐舌头,躲到一边去了。

    林清婉就笑着安抚林嬷嬷道:“我知道,所以前提不是说了吗,无伤大雅的能忍就忍了……”

    “有伤大雅也不能闹啊,”林嬷嬷忧心道:“大小姐将来若受了委屈可以回来说嘛,家里人总会给她出头的,她一个做人媳妇的怎么能跟婆家闹呢?”

第一百七十七章 知己

    “我们家玉滨知书达理,又不是无理取闹,”林清婉笑道:“嬷嬷就放心吧,我教孩子您还不放心吗?”

    就是你教我才不放心啊,林嬷嬷心中一噎,姑奶奶她没生养过孩子,连她自己都还是个孩子,怎么能教孩子呢?

    林清婉却是拿定了主意要这么教林玉滨。

    毕竟她终究是要离开的,林润与玉滨到底隔了一层,以后她受了委屈不可能次次都回族找他们,所以能自己解决的还是得自己解决。

    林清婉把林玉滨打扮得美美的,在给族中的长辈们拜过年后初二就去了尚家。

    这是姑侄俩第一次年节下上门拜访,尚老夫人也挺重视,互相吃过饭后林清婉便把一张请帖给尚丹兰,“初八文园有个文会,到时候不仅苏州内外的文人才子会去,不少夫人小姐也会去,你们姐妹要是有兴趣,不如也去看一看。”

    尚丹兰疑问,“这文会是姑姑开的?”

    林清婉笑,“是林氏,他们几个年轻孩子组织的,我可没那个功夫去组织,不过是把文园借给他们使一段时间罢了。”

    林清婉在给族中子弟积累人脉方面还是很支持的,所以对于他们要办大型文会,只要拿得出来可执行的文案,她还是很乐意把文园借给他们使用的。

    反正也就少赚两三天的钱罢了。

    拜访过尚家,林清婉初三就带着林玉滨去了卢家和石家。

    她们是去给林玉滨的先生拜年的。

    学生给先生拜年是惯例,往年林玉滨不好上门,所以都是派人送了年礼,从未来磕头过,这次她出孝,正好可以补上。

    自然,卢灵和崔荣她们也都收到了请帖。

    两个女孩都很高兴,拉着林玉滨窃窃私语,“这文会是你姑姑办的?”

    林玉滨摇头,“是佑堂哥他们策划的,不过姑姑看了很满意便同意了。”

    她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姑姑说,这次我请来的人都归我管,若我做得好,下次我们要办文会她也把文园借给我们。”

    卢灵眼睛一亮,“像这次这么大的文会?”

    “这怎么可能,”崔荣咋舌道:“我们也请不到这么多人啊。”

    “怎么请不到,除了苏州,不是还有扬州,杭州这些地方吗?”卢灵哼哼道:“既然兄长他们办文会可以把这些地方的才子请来,我们办文会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地方的佳人请来?”

    “女子与男子到底不一样,出入不方便的。”

    “怎么就不方便了,如英郡主还上马杀敌呢,那些男子都未必比得上。”卢灵眼睛发亮,拳头紧握道:“说不定终有一日女子也能与男子一样位列朝堂呢。”

    崔荣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你又在做白日梦了,千百年来有几个女子能位列朝堂?难不成你也要习武,然后提刀上马杀敌?”

    林玉滨就忍不住道:“在如英郡主之前不也有位列朝堂的女将,女官?而我大梁之前也没有女官,如英郡主不也当了大将军?既然从无女官变成了有女将,那为何不能再添女文官?”

    卢灵大为赞同,点头道:“就是呢,说不定我们就能成为这大梁第一位女官呢?”

    崔荣就乐道:“那你也得先问过姨父姨母吧,他们同意了吗?”

    卢灵一噎,瞪着眼不说话。

    林玉滨就拍掌笑道:“先生答应不答应我不知道,但我猜你父亲有可能会同意,不如你再磨磨?”

    “哼,你尽取笑我吧,”卢灵觉得他爹再开明也不会同意她去当女官的,顿时嘟嘴看向林玉滨,羡慕道:“你就好了,你姑姑那么疼你,她多半会同意。”

    崔荣也看向林玉滨,却惋惜道:“可惜朝廷没有所谓的女科,不然以玉滨之才,说不定真能入朝为官呢。”

    石贤三人正好路过,摇了摇头往园子里走。

    石慧笑道:“这几个孩子整日凑在一起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尽是些异想天开的想法。”

    林清婉笑笑,轻声道:“也未必就是异想天开,说不定终有一日就成真了呢?”

    石贤也点头,“是啊,女官嘛,史上也不是没有过的。”

    石慧忍不住讥讽道:“宫中伺候贵人的女官吗?”

    石贤蹙眉,“妹妹知道我们说的不是这个。”

    现在宫中也是有女官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后处理后宫事宜,但其实她们的权责界限并不明显。

    多半时候还得像宫女一样伺候贵人们,碰上好色的皇帝,说不定还会宠幸这些女官。

    而她们和孩子们明明说的是像钟如英一样可以参与朝政的女官。

    石慧却觉得姐姐和几个孩子一样异想天开,提醒道:“姐姐别忘了,当年如英郡主掌权时可也是死了人的。她有兵权,且一人参政都如此,何况是几个孩子所想的女子科举入仕?”

    石贤下颌收紧,眼中迸射出斗志,正要与她分辨,就被林清婉一扯,她摇了摇手笑道:“行了,说得再多都不如做一件,现在想这些还太早了。”

    “不想怎么会做呢?”石贤不赞同的道。

    石慧也点头,“只有分辨清楚才知后路在哪里。”

    林清婉就笑,指了石慧道:“你从心底不信女子能与男子入仕,我与贤姐说再多你心里也不认同。”

    又指了石贤道:“你心中有大志向,且坚定的去执行,她也说服不了你,所以你们继续辩下去有什么意思?吵架吗?”

    石慧摇头失笑,“郡主这两句话便分出了立场,看来郡主是站在姐姐那边的。”

    “所以我才说不要辩啊,免得你说我们两个欺负你一个。”林清婉冲她眨眼道:“而且现在是大过年的,吵架多不好啊,我们三人脾气都不怎么好,万一激动处打起来怎么办。卢先生不在家,可没人拦得住我们。”

    石贤姐妹被她逗得一笑,心底的气倒是消了一些。

    不过石慧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我不是那些老顽固,女子多才是好事,远的不说,能自娱自乐也好啊。可要说入朝为官,哪是那么容易的。”

    石慧列举道:“不说男女大别,就说女子若是入朝,那怀孕后怎么办,子女谁来教养,公婆谁来伺候?”

    石慧叹气,“等做完了这些,还有什么时间去处理政事?”

    石贤蹙眉,“有些事是可以交给下人来做的,你若都要亲力亲为,那一天之内除了教养子女和伺候公婆,别的事都别做了。”

    林清婉一笑,问石慧,“慧姐姐,那你嫁给卢先生还有什么意思?”

    石慧微微蹙眉,石贤也不解的看向她。

    林清婉笑道:“若一个女人不嫁人可以入仕为官,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为自己争得荣誉,还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嫁了人却得在家里伺候丈夫,伺候儿女,伺候公婆,还要管理好丈夫纳的小妾,丈夫和小妾生的孩子,请问,她为什么要嫁人呢?”

    石贤展开大大的笑容,“正是呢,为何要嫁人呢?一个人都能过得很好,为什么要去嫁人做奴隶?”

    石慧张口结舌,“姐姐,你……”

    石贤大手一挥道:“可惜了,我朝没有科举入仕的女官,不然……”

    不然她才不会嫁给崔家那傻缺呢,白受了这么多年的气。

    石慧便看向林清婉,反问,“若真有这样的事,且谢二郎还活着,郡主也不嫁给他吗?”

    林清婉笑,“二郎可不是别的男子,我也不是慧姐姐,所以我自然还是要嫁的。”

    谢二郎可不会介意婉姐儿出仕,说不定他还开心妻子能跟自己同朝为官,可以一起上下班呢。

    石慧看到她脸上的自信,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石贤却羡慕的看着林清婉道:“人生得一知己,虽万死也足矣。”

    林清婉颔首,对她道:“我倒可引姐姐为知己。”

    石贤便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道:“我愿为你出生入死。”

    一旁的石慧忍不住翻了个大大地白眼,“行,你们是知己,就我一个俗人,不解你们的理想好了吧。”

    下人们在石凳上铺了垫子,林清婉落座后亲自给她泡茶,笑道:“虽不能为理想知己,但这茶知己却是做得的,慧姐姐请吧。”

    石慧一点儿也不想跟她们吵架,所以摇着头一屁股坐在石凳上道:“你啊,就是自在惯的,若你上头也有个人管你,看你还怎么瑟。”

    “别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石贤道:“之前谢夫人在苏州,她不也过得逍遥自在?”

    石慧:……你到底是我姐,还是她姐?

    石慧默默地端起一杯茶喝下,将气压下后道:“说到谢夫人,我听到一件事,她好像把你大嫂的孩子接到膝下亲自教养了,京城那边都说她想给你过继个儿子呢,是不是真的?”

    林清婉端着茶的手一顿,嘴角扯着冷笑道:“慧姐姐觉得会是真的吗?”

    当然不会,谢夫人又不傻,过继谁的孩子也不会过继谢大郎的,谢二郎的死可是跟谢大郎有扯不清的关系。

第一百七十八章 报复

    谢夫人回京那天谢家便大闹了一场,当然不是谢夫人闹,她还是很知书达理的。

    她不过是将谢府的大管家给推到了谢宏和谢延面前,同时派人去请了她父亲和两个哥哥前来。

    外人不知谢家闹什么,林清婉却从谢夫人寄过来的信中知道得一清二楚。

    谢府的大管家没招供让他给谢夫人下药的是谁,杨仪和两个儿子冷笑连连的看着谢家人。

    谢宏红着一双老脸,硬是顶住了他们的目光没有继续审问下去,而是把大管家一家全部打一顿发卖,算是给谢夫人交代。

    但这样的交代怎么可能让杨家满意,谢夫人没说具体的,但林清婉知道,从谢夫人回京的那一刻起,谢家在她和杨家面前便低了一头。

    他们要保住谢大郎就得把谢夫人供着。

    可谢夫人是那么好供的吗?

    自谢夫人回京城后,谢家的日子便不好过起来。

    谢夫人倒也没有特意针对谢家,,她毕竟是谢家主母,对外还是很大方客气的,不失为一个合格的主母。

    她也并没有闹,看见继子和继媳妇同样是笑盈盈的,并不会撒泼辱骂,就是谢延都找不出她的错处来。

    但谢家上下的日子就是不好过。

    除了她进京那天的下马威外她就没闹过大动静,可谢家上下硬是给她折腾得不轻。

    谢二郎的死因双方皆心知肚明,表面再和平,谢延也知道谢夫人并不是一点儿都不介意的。

    之前她在江南,他们在京城还能相安无事,现在见到,又住在同一屋檐下,不说谢大郎心虚害怕,就是谢延都怕谢夫人哪天想不开给谢大郎下毒。

    所以谢夫人一到京城他们就绷紧了神经,可是谢夫人一没疯,二没傻,他们就是想与人分开住都不行。

    杨家就在京城呢。

    谢延先头已经被两个舅兄套了麻袋揍一顿了,他一点儿也不想再尝试一遍。

    何况,谢夫人对谢大郎天生有压制的身份她是他继母!

    甭管她是亲的,还是继的,反正谢大郎就得孝顺她,一定范围的事他都得听她的。

    谢大郎尚且如此,何况谢大郎的媳妇李氏?

    谢夫人到京城的第二天就要李氏立规矩,每日晨昏定省,婆母的规矩摆的足足的,她也不骂不打,只要她起床时李氏就在床边伺候,帮忙递递毛巾,选选衣服就行。

    吃饭时给她夹个菜,喝茶时给她沏壶茶,出入都跟着伺候就行。

    李氏哪里受过这个苦?不到三天就“病倒”了。

    她嫁进门时,谢夫人对她还算得上和善,加上她是继婆婆,不好太过使唤儿媳妇,所以从未让她立过规矩。

    等谢大郎入京求学,她更是直接跟着谢大郎入京,而谢夫人则留在扬州打理家业,两边分开住,更是不相干了。

    可以说李氏从未受过这样的罪。

    李氏“病倒”了,谢夫人就让人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到了跟前,连晚上都没让他们回去,理由是怕孩子过了病气,直接吓得李氏当天晚上病就好了。

    就是谢延都亲自出面把两个孩子领回去交给谢大郎夫妇,生怕两个孙子折在谢夫人手里。

    谢夫人见了开心,似乎找到了折磨他们的方法,不仅每天都要两个孩子来给她请安,还隔三差五的把人带过来一起用饭,日常塞给他们一些点心茶水什么的。

    李氏看着心惊胆战,特别是看到谢夫人看向她别有意味的目光后总是心底发寒,不到一个月人就瘦了一圈。

    到得现在早憔悴得不成样子了。

    与此同时,谢大郎也不好过,谢夫人进京后,不过才出门几次便暗中有流言在传,说他不忠不孝不义,纵奴伤人,顶撞母亲,调戏民女。

    连诗会上做的诗都是人捉刀代写的。

    可这些都只是流言,他若澄清反而会把事情越闹越大,而他也拿不到证据证明是谢夫人指使人干的,更不好捅出来,就比如谢夫人不能挑明了说是他害死二郎一样。

    因为这些事,便有人质疑他的人品,又提起谢二郎的死因来。

    本来三年前的事都冷了,已经没多少人记得了,偏因为谢夫人回京,大家又提了起来。

    每个人看向他的目光都怪怪的。

    已经熬过一次的谢大郎忍受不了这种再次投聚过来的目光,气得失态了好几次,让他的在外的名声更差了。

    谢延也好不到哪里去,家里乌烟瘴气,在外已经忙了一整天,回家还要被各种家事所烦,他都不想回家了。

    谢夫人很贴心的给他送了两个美人。

    谢延认定谢夫人不安好心,根本不敢用她送来的人,可那两个女孩长得实在是美,不免勾起了他一些心思。

    所以谢府中近日添了两个变成通房的丫头,还有望往姨娘上发展。

    谢夫人并不生气,乐呵呵的提拔她们,转身继续折腾谢大郎夫妻。

    除了这些,她还很热衷带李氏出门做客,只是出去几次,谢大郎和李氏在京城经营多年的人脉关系便分崩离析,别说威望,连人品都受到了质疑。

    谢夫人当然不会说她媳妇的坏话,但她只要点拨几句就够人遐想了。

    谢宏看不过去,这已经不仅仅是家庭斗争,已经涉及到谢氏的未来了。

    所以他亲自找了谢夫人说话,谢夫人当着这位公公的面谦恭有礼,他说什么都应下,转身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谢宏没办法,知道她心中戾气未消,便只能去找杨仪,谁知杨仪连见都不见他,直接让下人紧闭大门,在朝中迎面碰见都当看不见,送进杨家的帖子更是直接扔了出来。

    谢宏蹙眉,之前杨家的态度明明已经软和,怎么此时又变了?

    想到谢夫人进京闹的那一场,谢宏微微一叹,对大孙子有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