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远东1628- 第6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农林部通过在辽东、外东北、印度、中南半岛、吕宋和南洋等地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利用现代先进的农业科技,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合这个时代的农业科技发展之路。

    更加重要的是,农林部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了百余个种子培育中心,还培养了大批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基层农业技术员。

    这些基层农业技术员,深入公司各个控制区的广大农村,为各地的农户宣讲培训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每天都在农村的田间地头辛勤忙碌,手把手的教授农户们先进的农业技术。

    把现代社会各种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现代优质种子、家禽家畜养殖技术、土法有机肥技术等等多种现代农业科技,在各地区进行大力的推广和普及。

    远东公司进入中原以后,农林部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控制区对新型农作物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还把现代农业种植术和优质的种子,在控制区各地进行普及,极大的提高了控制区的农业水平。

    秋收过后,远东在中原的实际控制区,也陷入到一片欢乐的海洋。各地的农户都是喜气洋洋,在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比吃饱肚子,更令他们兴奋的事情。

    远东在中原的实际控制区内的土地,主要包括前明藩王宗室、外戚勋贵的封地和前明皇室的官地,还有各个卫所的军屯地,以及部分被天灾、战乱破坏,至今还没有恢复的荒芜耕地,总数大约占大明所有耕地的两成左右。

    控制区的广大农户,绝大多数以前都是士绅地主、藩王勋贵的佃户,或是各个卫所的军户出身,属于这个时代中原地区最苦逼的那一类人。

    以往他们过得非常艰难,就连吃饱肚子都是一种奢求。尤其是经历过接连几年的崇祯大旱,他们的日子就更加的难熬了。

    这些底层的广大农民,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的辛勤忙碌,可依然无法吃饱穿暖。

    可谁也没有想到,自从新朝进了中原,这些贫苦的底层农户就像做梦似的,一件接着一件的好事,落到了这些底层贫苦农户和军户的头上。

    如今远东在中原的实际控制区内,家家户户的粮仓里都堆满了苞米棒子,庭院中晾晒着一片片的地瓜干,地窖里还堆满了成袋的马铃薯。

    看着家里余粮满仓,这些农户激动的夜不能寐。一家人天天都拿着板凳坐在院子里,看着粮仓里的粮食傻笑,一坐就是一天,就像着魔了似的。

    公司在中原控制的田地里的除了主要的粮食作物,每个农户的田地还都会种上几垄大豆和花生。他们屋子的前后院也种满了各种蔬菜,极大的丰富了控制区百姓的副食结构。

    而且控制区各地的基层单位,还会根据各地的情况,在秋收后还要种植一茬秋白菜、萝卜、冬小麦和甜菜,长江沿岸地区也会根据情况种植晚稻。

    明年开始,农林部还将在控制区推广家禽家畜养殖技术,争取让中原所有百姓的院子里都能鸡鸭满院、猪羊满圈,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肉食鸡蛋的摄入水平。

    而且公司在沿海地区拥有庞大的渔业资源,渔业捕捞每年都会上一个新台阶,大批鱼干咸鱼、干贝海菜等海产品,早就进入了辽东地区的千家万户,未来也会陆续陆续进入中原地区。

    再加上农林部在中原各地建立的大批菌类培植基地,以及农户们平时晾晒的干菜,腌制的泡菜、酸菜和咸菜,使得中原各地百姓的饮食结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身体素质也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虽然公司进入中原仅仅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通过公司各部门的努力,却得到了控制区内老百姓的极大拥护,让广大底层贫苦百姓对公司有了深深的归属感。

    远东公司在中原实际控制区,不但大幅度降低赋税,让广大底层贫苦百姓吃饱了肚子,还为他们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免费义务教育。

    这在以往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无论哪个问鼎中原的封建王朝,都绝对不会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底层的贫苦百姓身上。而现在远东公司却做到了。

    为此,远东公司在中原控制区投入的资源,无论哪项都是一个大大的天文数字。为了这一天,远东公司足足准备了十几年的时间,不惜发动一次次的侵略战争,打下了厚实的家底。

    如果没有这么多年的积累,公司贸然进入中原,首先面对的就是无数嗷嗷待哺的饥民,若是连他们的肚子都填不饱,其他的一切皆是空谈。(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你是不是烧糊涂了() 
今年秋收,中原其他地区的百姓收成也算是说得过去,但是各地百姓也都充满了希望,毕竟今年东家降低地租,家里的余粮也能剩下不少。

    胡大成家地里的麦子已经收完了,他天天都不断的掰着指头,反反复复的计算着今年家里能剩下多少余粮。

    好在家里的两个孩子,在村子学堂上了几个月的学,最后终于帮助他算出了一个大约的数字。让他欣慰的是,给东家交了地租,再还上以前的积欠,家里剩下的余粮,若是省着点也够吃了。

    所以这几天,胡大成和村里的其他村民都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这日子终于算是有盼头了,如果今后年景越来越好,那大伙就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胡大成兴冲冲的来到了村头的晒谷场,可能是心情好了,他现在就连走路都能感觉轻快了不少,脸上尽是掩饰不住的笑容。

    此时晒谷场已经聚集了很多的村民,大家正围在一起说着什么。胡大成也凑了上去,想听听大伙在聊什么呢。

    “李四,你尽他娘的胡说八道,我好歹也种了十几年的地,就没听过哪个地方有每亩打了五百斤粮的事情,还六七百斤……你以为他们是神仙啊。”

    “可不是吗,一亩地打了六七百多斤粮食,这不是胡扯吗。李四,你以后别总听你小舅子吹牛,这事儿啊,太悬了……”

    一个汉子被大伙挤兑半天,也有些急了,他满脸涨红的说道:“老子骗你们干嘛,我小舅子家的那个村儿,离这里也不远,你们不信可以去看啊。本来老子也不信,可我昨个刚去的他家,特意去他家的粮仓看了,里面堆满了粮食。老子不信邪,又去了别人家,可家家都是如此

    去年朝廷分给我们的两袋黄金面,大伙都吃过吧,现在我小舅子家的那个村子,种的都是那东西,他们管它叫玉米。那东西长在这么长的一个棒子上,吃得时候把米粒搓下来,在磨成面就是黄金面。昨晚我还帮着他们磨面来着呢。

    还有两种叫什么薯的,长得像山里生的山芋,有种掰开里面是白瓤的,还有种掰开了是红瓤的,吃起来很甜。这两样东西那可了不得,听我小舅子说,白瓤的那种每亩地能起一千多斤,红瓤的更特么吓人,他们家一亩地就收了两千多斤。”

    那个汉子刚说完,周围的村民顿时哄堂大笑了起来,大家就像看傻子似的看着那个汉子,有几个嘴臭的,还不断的挖苦他。

    “哈哈……李四,你昨晚真去你小舅子家了吗,我看你是做了一晚上的梦,现在才醒过来吧。”

    “刚刚你说六七百斤还靠点谱,现在又特么是两千多斤,你吹牛总得有点谱吧,哈哈……两千多斤……可笑死我了……”

    “两千多斤……哈哈……李四,你是不是烧糊涂了,不是真在做白日梦吧,哈哈……”

    “李四,你还是醒醒吧,我们都种了半辈子的地,就算以往风调雨顺的年景,你家的地也算是上田了吧,可地里的麦子哪一年能打出四百斤来。”

    那个叫李四的汉子被大伙挤兑得满脸通红,也来了脾气,恼羞成怒的说道:“这都是老子亲眼所见,你们可以去我小舅子的村子看啊,都特么说什么风凉话。那里家家户户的都堆满了粮食,一家人几年都吃不了。麻痹的,你们爱信不信,老子不跟你们扯了……”

    他说完转身气呼呼的离开了,又惹来了周围村民的一阵哄笑。

    这下晒谷场算是热闹了,秋收刚刚结束,现在家家户户也都是闲着没事干,再加上今年的收成还不错,而且东家也降了地租,交了地租每家都剩下不少余粮,所以大伙心情都非常好。

    李四今天的事情,在所有的村民看来,也算是一桩笑话了,足够大伙聊上几天的。于是晒谷场的村民都凑在了一起聊了起来,反正今天的话题都是围绕着李四来说,晒谷场不时就能传来一阵笑声。

    胡大成刚才听了李四的那番话,也感觉非常的荒谬。就算他也认为那个李四是在吹牛,而且吹得太悬了,别说亩产两千多斤,就算是亩产能到五百斤,那也是神仙下凡帮你施了仙法。

    今天村头的晒谷场显得非常热闹,很多刚过来的村民,也从别的村民那里听了李四说的事情,又是一番哄笑,使得晒谷场变得越来越热闹,就像是过年了似的。

    正在大家聊得正嗨的时候,就见从村外跑来一个汉子,他气喘吁吁的来到晒谷场,站在那里呼呼的喘着粗气。

    一个和他比较熟络的村民,看到了他这幅模样,不禁大声揶揄道:“赵老六,你这么急着跑回来,是不是你在黎旺村的那个相好的追过来了……”

    周围一帮正闲得蛋疼的村民听了,全都哄笑了起来。

    赵老六喘了一会儿,冲着说话的那个村民骂道:“放你娘的屁,胡说什么呢,老子哪来的相好啊。”

    他说完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冲晒谷场的村民大喊道:“我昨晚去了黎旺村我那个亲戚家,你们猜我看到了什么?”

    大伙听了他的话,全都摇头表示猜不出来。只有那个跟他熟络的村民,笑着喊道:“赵老六,难道黎旺村一亩地也打了两千多斤粮食。”

    听了这个村民的话,晒谷场的人又哄堂大笑了起来。

    赵老六却没有笑,而是像见了鬼似的看着说话的那个村民,满脸惊讶的说道:“大伙都知道这事儿了……”

    他的话音刚落,晒谷场突然安静了下来。如果只有李四一个人胡说,那大伙就当笑话听了,可赵老六那个亲戚的黎旺村,和李四小舅子并不在一个村子。

    赵老六可能非常的激动,所以并没有看出大家表情的变化,只是双眼通红的喊道:“黎旺村今年种的都是黄金面,每亩地打了六七百斤粮。还有一种红薯更特么了不得,每亩地足足起出来两千多斤。”

    这下晒谷场上的村民也不淡定了,这个赵老六和刚才李四说的一样一样的,难道两人之前串通好了,回村寻大家开心不成。

    刘老六越说越来劲儿,还从肩上背着的褡裢里拿出来几个红薯,然后说道:“就是这玩意儿,我特意带回来几个。昨晚我足足吃了好几个,红皮红瓤,吃起来很甜还管饱,差点没把我撑死。就是一点不好,今天放了一天的屁。”(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前奏() 
大家听了刘老六的话,全都变得沉默不语,刚才还嘲笑李四的他们,现在也有些拿不准了。

    那个与刘老六熟络的汉子,突然问了一句道:“刘老六,你家的亲戚和李四小舅子的村子,都是新朝的官地吧?”

    “当然都是官地了,我亲戚家也是朝廷给得种子,还派人教他们种的黄金面和红薯。也不知道明年咱们能不能种上那种每亩两千多斤的红薯,那大伙就再也不会挨饿了。”刘老六自顾自的说着,眼神中充满了憧憬。

    晒谷场的一些村民,已经向村外跑去,都像亲眼验证一下刘老六和李四他们说的事情。那可是两千多斤啊,若是真有这样的庄稼,那以后还会挨饿吗。

    下午的时候,众多离开村子的村民,全都陆续返回了晒谷场。他们眼中满是无比激动的神色,连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越来越多的人证实了这个消息,整个村子顿时炸开了锅,现在大家嫉妒的双眼通红。很多人连肠子都悔青了,后悔去年没有带着家人跑过去。

    胡大成也得到了消息,他满脸呆滞的走回了家,一路都在想着那个亩产两千多斤的红薯,脑海中一片空白,嘴里不断的喃喃自语,就像魔怔了似的。

    这一夜,胡大成和村子的里的所有村民,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早上,满眼血丝的胡大成起来刚吃过早饭,就听到院子外面有人喊道:“老胡在家吗?”

    胡大成出屋一看,发现是刘管家带着几个粗壮的家丁,正站在院子的外面。他连忙把几个人迎进了院子。

    “老胡,你家今年的地租还有你家几年前向东家赊欠的粮食,都准备好了吗?你家的那些积欠,可不能再欠了。”刘管家笑着问道。

    胡大成听了连连点头,笑着说道:“早就准备好了,今天还想着给东家送过去呢。”

    刘管家点了点头道:“你家今年的收成不错,呵呵……地租还是去年定的三成。还有就是你家前些年分几次在东家那里的佘的粮食,这几年的年景一直不好,东家可怜大伙,就一直没有向大伙催要,可是欠债还钱的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个对吧?”

    “那是……那是……大伙心里都念叨东家的好呢,说东家就是大善人,嘿嘿……”胡大成陪着笑说道。

    刘管家看着胡大成,心里暗自冷笑了一下。昨天从附近几个朝廷控制的村子传来消息,那里几种新型农作物的亩产量都非常的惊人,村子里的这帮泥腿子心都长草了似的。

    若是不采取行动,这帮泥腿子都得跑去帮着朝廷种地了。所以刘仁恭和管家商量一番,决定提前催缴那些清欠的粮食。

    这帮泥腿子若是敢跑,那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他们抓回来。毕竟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算是新朝也得讲理吧。

    而且新朝安排在村子里的那些人,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已经几天见不到人影了。正好趁此机会好好的收拾他们一顿,让他们知道这个村子到底谁说的算。

    想到这里,刘管家从旁边一个家丁的手里接过一摞欠条,笑着冲胡大成说道:“我把你家的欠条都带来了,我今天跟你对一对,你心里也有个数。”

    “崇祯十年,赊欠……崇祯十一年,赊欠……”

    刘管家把一张张的欠条念了一遍,然后说道:“当时佘粮的时候,东家和你定好的是月利三分,如今你家积欠的粮食,再加上利息,抹去零头总共是十三石……”

    胡大成听了刘管家最后念出来的那个数字,感觉胸口就像被一把大锤狠狠的砸了下似的,眼前顿时一黑,好悬喷出一口血来。

    他做梦也没想到,仅仅从东家那里借了几次粮食,全加在一起也就两石多,可如今怎么就变成了十几石,这不是欺负人吗。

    “刘管家,你这算的不对啊,这几年我就向东家佘了两石粮,可……可如今怎么这么多了……”

    刘管家冷笑了一下道:“老胡,你这话可不对啊,这借债难道没有利息吗?你向东家赊欠的这点粮食都七八年没还了,每月的利息不得利滚利的跟着涨吗。这欠条都是白纸黑字写着的,你若是不信可以找个会算账的帮你算一算,呵呵……”

    他说完转身就要走,胡大成连忙拉住他的胳膊,激动的说道:“刘管家,你不能走啊,今天咱得把话说清楚……”

    旁边一个满脸凶悍的家丁,一脚就把胡大成踹倒在地。

    刘管家用手抚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