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远东1628- 第6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光是王虎和高林,整个支队都是这样的情况,除了附近的几个县城周围还有点人气,乡村基本都是十室九空,破败不堪,就连小地主都举家逃离做了流民,何况是普通的底层百姓。即便是府城县城也都是府城萧条,早就不复以往的繁华。

    大明北方很多地区,都是这样一个样子,除了运河两岸等靠河地区,以及一些繁华的城镇,像一些靠天吃饭的偏僻地区,每逢大旱都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劫难。

    虽然各地的基层干部现在都是光杆司令,但是支队还是下达了命令,让他们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接收百姓的准备工作。

    王虎和高林两人研究了一番,然后就带着一个班的火枪民兵,以及几乎流民组成的家庭,开始配合支队派来的员工丈量土地,尽可能的修复破败的房屋。

    附近府城的民委会工作组,对各地基层单位也是不遗余力的支持。还动员地方的武装警察部队和火枪民兵组织了几次行动,在各地收拢了一批流民。

    并筹集了大批的物资,还在各个县城雇佣了大批的劳工,极大的支援了各个基层单位的工作。

    但毕竟时间太紧了,公司的支援还没有到位,支队只能就地解决,可这个地区的情况并不乐观,所以人员和物资筹集的并不多,使得村子里的房屋修缮工作进展非常慢。

    随着远东军在各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大肆“劝离”佃户的行动开展以来,大批从各地迁徙来的农户,被安置到了这里,也使得这片地区逐步恢复了一些人气。

    于此同时,公司的物资也陆续运抵这里,包括种子余粮、棉衣铺盖和工具农具等各种生产生活物资。

    还有大批的木料石料、砖头水泥等建筑材料。而且公司基建部门还派来了一些专业的建筑工人,帮助各地基层修缮房屋重建家园。

    周通一路都在观察周围的情况,发现附近大片的耕地早就荒芜多年。他和所有迁徙的百姓,顿时心里就凉了半截。

    以前的东家虽然吝啬,地租定的高不说,收租的时候也尽搞些小动作。可人家那可都是上田啊,如果赶上年景好的话,去了地租和朝廷的赋税,一家人省着点起码能挺到秋收都不成问题。

    可这里都是旱田,虽说连年大旱的年景已经逐年恢复,可这地都荒芜了几年的时间,就算遇到再好的年景,这地也打不出多少粮食来。而且现在换了东家,若是再遇到一个黑心的人家,那日子可真的没法过了。

    所以周通等迁徙的百姓,一个个都是满脸的愁容。他们心里都在担心,害怕以后的日子会比以往还要艰难。

    等到他们来到那个破败的村子,大伙顿时感觉天都要塌了似的。看来这次他们遇到的东家,良心都让狗吃了,竟然让他们住在这么破的房子里。

    以前老家的那几座茅草屋,起码可以遮风挡雨,到了冬天一家人将就着也能度过冬天。可是这里哪还是房子啊,说残垣断壁都不过分。

    很多房子连房顶的茅草都没了,只留下一个房梁架子,有的房子就连土墙都跨了,而且院子里杂草丛生。

    这样的房子根本住不了人,想要主人就必须修缮一番。可修缮这些房子得花上不少的银子,他们这些穷苦的农户,穷得叮当响,哪来的银子修房子。

    王虎和高林两人看着他们面前的老百姓,然后相互苦笑的对视一眼。他们都看得出来,大伙的脸色都不好看,心里也都有怨气。

    中队长王虎走到大家的面前,笑着道:“大伙走了几天的路,都辛苦了。这样吧,我们今天先登记,然后为大伙分房子。今晚大家先将就一下,从明天开始我们就领着大伙修房子,争取入冬前将房子都修好。”

    周通阴沉着脸,冷冷的说道:“东家,我们可没有修房子的银子……”

    一帮满肚子怨气的农民听了周通的话,也都开始鼓噪了起来。大伙心里本来就有怨气,所以这个时候也都变得有些激愤,语气也都很重,有人还试图冲上来理论。

    “嘭……”

    突然,旁边传来一阵沉闷的枪声,一名粗壮的汉子放下手中的前装火枪,满脸凶悍的呵斥道:“都老实点儿……”

    周围的火枪民兵也都把前装火枪举了起来,对准对面的这些老百姓。听到枪响,这些刚刚迁徙过来的老百姓,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纷纷满脸惊惧的退了回去。

    指导员高林也走了过来,他回头对民兵排长摆了摆手,示意他们把枪放下。必要的威慑当然要有,但差不多就得了,毕竟从现在开始,他们就要真正的开展基层工作了,并不能在这些老百姓的心里留下恶劣的印象。(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地租() 
高林看了眼对面满脸惊惧的农户,然后笑着道:“没有为大伙准备好住房,确实是我们的责任。大伙先别急,我们中队会帮助大伙把房子修好的,也不用大伙出一文钱,你们只要出把子力气就成,而且在修房的这段时间,你们每户的一日三餐都由我们中队负责。”

    高林的话音刚落,对面的数百名迁徙的老百姓顿时呆住了。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不用自己出银子修房,就已经不错了。

    而且修房子的这段时间,还供大伙的一日三餐,看来这里的东家简直就是大善人啊。农户们过惯了苦日子,别说一日三餐,哪怕每天赏一碗稀粥,对他们都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周通皱着眉头,感觉这事儿太蹊跷。他和村子里的那些苦逼农户不同,毕竟以前在外面算是见过世面,所以他可不信世上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

    “东家,以后的地租是多少啊?明年的种地的种子、农具什么的租子,东家是不是少收点,大伙被东家弄到这里,家家户户也没剩下什么了。”

    高林看了眼说话的周通,笑了下道:“这些土地是中华共和国的国有土地,你们以后会承包国有土地进行耕种,国家要和大伙签一份承包十年的协议。我们可不是你们的东家,算是这个村子的管理者,主要是平时为大家提供各种帮助。至于你们承包国有土地的地租吗……”

    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周通他们也都把心提了起来,全都非常的紧张。他们以前东家非常吝啬,地租将近是他们收获的五成,而且他们刚来的时候,借给他们的农具、种子,当年都收了他们两成的粮食。

    周林看着一帮人都是满脸紧张的望着他,也不免苦笑了下,然后大声说道:“大家承包中华国的土地,包括种子、农具,以及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都由国家以信贷的形式向大家发放,贷款期和承包协议一样也是十年,大家可以用十年的时间慢慢的还清。你们每年要将所有收获的两成,上缴给国家的做为租种土地的租金。”

    周通和众多迁徙过来的老百姓,听了高林的话,全都满脸的不可思议。他们几辈都是佃户出身,就算是再仁厚的地主家的地租也没听说过这么低的。

    虽然地租如此便宜,但是种子、农具等东西却要贷款,这个又让他们紧张了起来,因为大伙都被地主家的高利贷的利息祸害苦了。

    “东家,你们贷给大伙的种子和农具,利息是几分啊?”又是周通率先问了句,其他人也都粑耳朵竖了起来,紧张的等待着东家的答复。

    “国家把东西贷给你们可不收利息,你们只要用你们每年收获的粮食拿出一部分还贷就行,估计最多不超过秋粮收获的一成。

    他们听了高林的话,心里都感觉有些贵了,非常不要利息,可是每年多缴一成的粮食,那就意味着这十年有一年是白干了。

    好在东家定的这个地租低,就算都加在一起,也才仅仅是三成地租,大家还是感觉划算。所以他们也都长出了一口气。

    可周通依然有些不放心,他连忙大声的问了句道:“东家,除了缴纳的地租,是不是还要给朝廷缴纳赋税啊?缴纳赋税还是以银折粮吗?除了这些,大伙还要缴纳水脚钱,车脚钱,口食钱,还有库子钱,蒲篓钱,竹篓钱,沿江神佛钱和火耗吗?”

    因为交粮的话运费较高,大明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朝廷采取以钞折粮的举措,也就是每石米折钞两贯,农民可以缴钱折粮免除运费。

    但是这样一来,那些地方官吏就没得捞了啊,原本运粮可以说河上起大风,部分粮食掉河里了,这一部分就收入各级地方官的腰包。

    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他们就想出了各种明目的苛捐杂税。

    水脚钱就是银钱水路和陆路的运费换个叫法,口食钱是运钱一路人吃马喂的费用,库子钱是收的仓库管理费,竹篓钱是收钱用的竹篓也要钱。

    最扯淡的就是沿江神佛钱,意思是船在江河上,为了船能把钱安全运到,沿江的神佛都得拜,这香火钱也得抽税。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税赋一律征银,百姓交上来的碎银,会溶掉再炼成银锭,这其中会有损耗就称之为火耗。

    不要小瞧这些苛捐杂税,林林总总的加在一起,对大明百姓也是不小的负担。其实就是各地的地方官巧立的名目以收取钱财。

    周林也是流民出身,他当然知道这些苛捐杂税。他摇了摇头道:“你们租种的是国家的土地,每年秋收的时候,只需缴纳地租和还国家的贷款,除此之外,不需缴纳任何赋税和杂税。”

    这回大家算是放心了,如果每年光缴纳三成地租,那他们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起码一家人能够吃饱肚子了。

    这时,队伍里又有人问道:“东家,那我们每年出几次劳役?每次多长时间啊?”

    这个时代的佃户租种地主家的土地,不但要缴纳粮食做为地租,还要服徭役。就是在农闲时节,农民直接为朝廷提供无偿劳务。这是农民必须要尽的义务。

    明代规定男子十六岁为成丁,一直到六十岁,都有服徭役的义务,年龄跨度是四十四年。甚至有些地区的士绅地主,还要求治下的佃农每年也要为他们服杂役。

    旁边的中队长王虎听了,对他们解释道:“我们中华国不用大伙出徭役,但是每年会组织大家进行一些建设。比如这次修缮房屋,还有为了明年顺利的进行春耕生产,过几天我们会组织大家对周围的土地进行秋翻。

    这几年的年景不好,连年大旱使得附近的土地需要引水灌溉。所以明年农闲的时候,我们组织大家挖水渠、挖深井,修一修附近的道路。这是为了让大伙谋福利的事情,所以这可不算是让大家出徭役。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国家需要大家的帮助,也会临时对你们进行动员出劳役,但是在大家劳役期间,都会为大家提供一日三餐,或是减免贷款和地租。”(。)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整编() 
听了王虎的话,这帮迁徙到这里的百姓,终于算是彻底放下心了。如果在本乡本土出一些徭役,大家真不怎么在乎。

    其实他们最怕的就是被送到环境恶劣的异地出劳役,比如去挖河泥、修城墙等徭役。那些公差胥吏会拼命的压榨他们,每天吃得是猪食,住的对方也非常简陋,还得起早贪黑的干活,稍有懈怠就会被如狼似虎的官差抽一顿鞭子。

    只要去了那里,就算是再强壮的人也的掉一层皮,体质弱一点的或是年岁大的农户,没准就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这帮农户都非常的兴奋,虽然这里土地荒芜,房屋破败,可这里的地租却比原来足足的少了两成,这才是这些苦逼农户最在意的地方,哪怕每年出几次徭役,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只要熬过了第一年,往后起码能让家里的人吃饱饭。

    这个时代的底层农户,还有什么比填饱肚子更重要的事情。

    明朝时期亩产量非常低,南方好些,上田的水稻每亩能最多出四百斤左右。而北方就差多了,就算最好的上田的麦子每亩也就两百多斤。

    这还得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再加上农户起早天黑精心伺候的结果。而且这个时代农业技术还相对落后,底层的佃户缺乏耕牛和农具,一家老少几口人,最多也就能侍候几亩地。所以底层的农户想要吃饱饭,还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王虎和高林看到这些刚刚迁徙的农户情绪稳定了下来,也都长出了口气。

    高林继续笑着说道:“大家赶了几天的路,都比较辛苦。我们中队已经为大家准备了晚饭,吃完饭就早点休息吧。”

    因为公司的物资还没有到,所以中队为这些农户准备的晚饭很寒酸,只有几大锅浓稠的米粥,又把肉干搓成粉,再活上一些野菜掺在一起熬煮,最后配上一些咸菜。

    虽然在王虎和高林的眼中,这些农户接连走了好几天,都已经筋疲力竭,本应该弄点像样的晚饭,可如今他们手中也没有多少粮米,只能凑乎着让他们吃上一口热乎的。

    可在这些底层的农户眼里,东家能为他们准备晚饭,已经让他们受宠若惊了。而且大锅里的滚热的米粥热气腾腾,还有一丝肉香在周围弥漫,他们早就已经馋的不行不行的了。

    饱饱的吃了一顿热乎乎的米粥,王虎和高林还组织民兵排,烧了几大锅的热水,让这些农户烫了下脚,然后农户们就各自在那些残垣断壁收拾了一番,然后早早的睡下了。

    这几天他们一直在赶路,早就已经快要坚持不住了。虽然他们今晚住的对方破烂不堪,可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睡得十分香甜。

    一直睡到了第二天的中午,周通才醒过来。他走出破烂的房子,发现所有的人都聚集在村口,原来东家已经为他们做好了午饭,还和昨晚一样是热气腾腾的米粥。

    等大家吃完了午饭,王虎和高林开始组织农户,按户为单位对他们进行了统一的整编。对所有的村民做了详细的登记备案,并根据每家每户的情况,为他们分配了房屋和土地。

    以一百多十五岁到四十岁的青壮为中队的骨干,成立了几个小队,他们将做为中队的主要劳动力。剩下的老弱妇孺组成了几个后勤支援小队,主要任务是为中队骨干干一些做饭、洗衣服等工作,还要负责照顾村子里的孩子。

    现在公司的物资还没有到位,王虎和高林就组织大家对破败不堪的村子,进行彻底的清理,留下一些有用的家具、木料和史料,把所有垃圾都打扫一空。还利用手中有限的工具,组织大家伐木、打土坯,为接下来修缮房屋做准备。

    几天后,大批的装满了各种物资的马车终于抵达了支队。首批运送来的物资包括种子粮食、棉衣铺盖、农具工具等各种生产生活物资。

    王虎和高林等中队的干部都是欣喜若狂,虽然他们想带着中队的村民大干一场,可是苦于没有物资,想干什么都困难。

    现在好了,首批物资就运来了包括斧头、锤子、铁钉、木锯、铁锹等等他们最急需的粮食和工具。

    当大批马车停在村子旁边的时候,把那些迁徙到这里的农户震撼的目瞪口呆,东家太阔了……

    “还愣着干什么,卸车啊……”

    直到王虎冲着大伙高喊了一声,大家才反应了过来,纷纷跑过去将各种物资卸了下来。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物资是干什么用的,还以为是那两个东家自己的家产。所以他们只是羡慕了一番,并没有什么兴奋的心情,毕竟这些东西都是东家的。

    将所有的物资安置好,王虎和高林就召集了中队所有的村民,开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