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距离飞落过来。在骑射中都能让重箭抛射到这样远的距离,还是超过了不少官兵们对弓箭的认识。毕竟之前同那上百名后金精锐交锋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对方虽然精悍却人数太少的缘故,很少浪费箭支而在远距离上展开抛射。

    如果大军遇到建州主力的不同情况下应该进行如何决策,其实很早整个队伍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作战条例,无需萧轩亲自下令,各队就已经开始用抬炮接连不断的以三两上下的封口实弹展开轰击。以小队为单位,在长炮手的引导下集中开火覆盖一匹马附近一定距离内的范围。有的便左,有的稍稍偏右。

    这样下来,平均几乎每十次上下抬炮手开火就会有一枚威力巨大的三两重弹把远处的敌军战马立即打翻在地,血流如柱一般。对面射过来的重箭虽然更多,但在这样远的距离上抛射,仍然让那些前来骚扰的建州骑兵在这样零星交锋的死伤比上处于明显下风。伤亡损失了百余匹马乃至数十名官兵之后,兵力单薄的敌骑似乎就放弃了骑射骚扰的打算,将队伍集结在两三里以外的范围打算随时跟踪萧轩所率领的大军,并在有机会的时候就展开“致命一击”

    初次交锋的便宜虽然让不少少年们之前的紧张有所缓解,但此时周遇吉却感觉到了形势的不秒:“圣上:建奴的主力骑兵竟然已经越过了黄河到了中原腹地境内,那说明顺天府一带很可能已经被建奴的大军完全控制了。如今工匠也好,还是几位娘娘也好都在队伍中,不如我军暂时南避襄阳一带。。。”

    周遇吉的话并非没有让萧轩心动。很显然的一个事实是:如果此时率领大军北上,以建州主力的战役能力和机动力,自己率领的这万余人很可能遭遇到建州主力的围攻。暂避南方似乎是一个理性而正确的选择,更别提到了南方,自己还能有条件亲自以武力震慑某些人,不愁缺乏扩军发展的实际。此时虽然表面上建州还仅仅龟缩于辽东一带,然而萧轩当然明白:从战略力量上说:这已经是一支有资格入主北方争夺天下的势力了。。。

    不过萧轩在思考了许久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决定冒险北上一次。如果让自己率领着万余人同建州全军两三万披甲正面对决。那浑河之战的翻版很有可能。但辽东军尚未被打的失去了脊梁的情况下皇太极等人怎么可能老家也不要的倾巢而出?此外,萧轩相信赵率教、卢象升、满桂等人的力量就算不足,也一定能够牵制住建州部分力量。自己会面对的在正常的情况下有包括一万披甲在内的累计两万满洲主力就算不错了。如果是这样,整个大军不是没有抵抗住对方攻击的可能性?

    当然这些不是全部的理由,萧轩想到了这些少年官兵们的家人都在京师,兵源主力也都是北方人。如果在南方扩军,自己恐怕首先就要面对口音和地域的挑战。更坏的可能是:因为某些势力的早有准备,某些南方势力趁机将关系和暗线影响到到近卫营与勇卫营范围内也并不是不可能,而这是萧轩根本无法接受的。

    想到这里,萧轩也最终决定进行一次战前动员。萧轩当然明白面对很可能的“硬仗“,像以前一样仅仅讲自己必胜的理由来壮胆是没有用的。必须抱着必死的决心才能让整个队伍在遭遇到严峻考验的时候不至于太过诧异。

    夜幕降临下来的时候,那些建州骑兵不出意料的再一次打算在很近的距离上突袭骚扰,不过当敌骑在大营外围四五十步左右的警戒线上被牵线连着的火绳照明雷引燃整个壕沟暴露在火光之中的时候,就遭遇到抬炮霰弹的猛烈轰击,弓箭手也用毒箭还击,再一次让敌人在阵前一次留下了来不及转移的上百匹马的尸体,还有十余名当成被击毙的披甲兵的尸体之后的步兵袭击同样遭受了挫折之后,整个夜晚也开会平静下来。

    外围的勇卫营轮值警戒的时候,萧轩也召集到近卫营内的不少军官和士官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召开了一次临战会议。

    “这一次大军出征在外,你们的感受是什么?除了报告材料中写的那些,来说说看吧。。。”

    看到很多人欲言又止的样子,萧轩当然不在打算浪费时间,点了一名之前早就有所准备的少年。

    “这一次同流贼交战。。。我觉得。。。我。。。之前真没有想到从中原到西北,百姓们的生存状况比北直隶一带还要恶劣。那些人造反,一部分是早有预谋的外,大多也是迫不得已。。。”

    这样的话,之前很多人没有人敢在报告中直接提,然而萧轩却明白到这个时候,是应该向这些孩子们交心,建立共同志向的时候了。

第114章 过河() 
“几十年以来,天下的光景本就不好。严重的边患必将给天下的百姓带来更沉重的负担。你们当中不少人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阶层。当然知道这天下间有很多人上面要求收一分税,下面就有可能增加到五分或者十分。只有敌人遭遇到我们的威慑和重挫,也才能让更多的人活下来。。。”萧轩的这些话其实自己是不大信的。毫无疑问,现在华夏最大的敌人其实还算不上是建州满人,陈旧而落后的整个上层甚至中层才是。即便没有边患,一样不能减轻天下间百姓的多少负担。

    然而在思来想去之后,萧轩不得不放弃过于占用脑力的大道理而选择普通人比较容易理解的小道理。有时候善意的欺骗也未必不可以。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克服战场上遭遇硬仗或重大损失时的恐惧呢?当然是二战日军“九段坂见!”之类听起来必死的话。只要抱着本来就必死而不会侥幸的悲壮态度,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遭遇重大威胁时的临战压力。

    要让官兵们接受这种必死的可能性,那必须夸大一些牺牲的价值。哪怕萧轩知道如果这一次自己和自己所率领的队伍如果遭遇到全灭,恐怕历史不会有太大改观也一样。必须说成自己这支队伍如果与敌军拼消耗覆灭会有很大价值才行。当然,自己死不死不重要,给予敌军最大限度的杀伤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套路的宣传方式,对于那些成年人为主的“聪明军队”当然是会受到很大质疑的。但对这些普遍未成家立业又在之前的军训中养成了服从意识的少年们来说,终究还是起了很大的效果。

    萧轩此时此刻也没有藏私的打算。什么电视剧《和平年代》里的“嘿士兵,嘿士兵带好铁盔。。。”或者向斯拉夫女人告别改编而来的《向中原百姓告别》,乃至《啊朋友再见》统统在拉歌会上让这些有所悲壮感觉的歌曲传唱全军。当然,《国际歌》也不例外。只是如何改词,还是颇花了萧轩一些脑筋。

    在学唱完这些去掉之后,也没忘记如《三毛从军记》当中那样喝酒摔碗装模作样。

    这一切虽然都尽量避讳着军营内的田秀英周玉凤等人,可周田等女感觉到了军中这种决死一战的氛围之后却在萧轩身边低声的哭了起来。

    萧轩害怕一些动摇决死士气的风声,也依旧似乎十分郑重的说道:“你们怕什么?只要能够重创建州军队,就算战死沙场,那想来朕也必将名垂千古。粗略想来,好像中原正统王朝,还没有哪个皇帝是战死沙场上的吧?”

    田秀英这时候也从之前的哀伤中恢复过来,决然的说道:“皇上放心吧。我们绝不会落入敌人的手中的,所以希望能够要一些能够保险的药物。。。”

    萧轩相信以田秀英周玉凤等人的智商不会做出傻事,因此也没有忌讳暂时将那些剧毒的药物哪来。甚至还决然的说道:“这些东西烈性很大,入口的时候速度要快,或许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痛苦。。。。”

    就这样,萧瑟的寒风中,全军轮流进行了战场上的充分动员的时候,以恢宏的气势和最快的速度展开了北上行军。为了能够随时转入战斗状态,也为了让马匹能够在急行军中不至于掉队,内里负责运输的数千少年们亲自负责拉运征集而来的粮车、水车,连同之前的盾车以最快的速度向北展开了强行军。

    经过之前的几次挫败,前来袭扰的建州马队原本已经放弃了面对十倍兵力的对手进行突袭的打算,可是当见到对方几乎违反常识的不扎营连续前行之后,也感觉到了机会的来临。

    队伍经过一整天的行军再一次刚刚入夜的时候,数百建州马队再一次组织了夜袭。这一次萧轩没有留手的打算,为了避免可能的伤亡给队伍士气带来的影响,将亲兵营内的三百多套五联装火铳弩配备到近卫营与勇卫营各中队当中最大限度的强化应付敌军突袭的能力。

    同时,进攻的建州主力再一次低估了整个大军快速构筑工事的能力。在夜袭中再次丢下几十具尸体,却没有听到多少人中箭后的惨叫声。第二天白天的时候,当再一次进攻在百步以外就被击退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了袭扰的打算。

    整个队伍以每天八九十里的速度在中原的平原上战斗前行,不过数天的时间内就逼近到了黄河岸边。在这小冰河时代的岁月里,虽然还没有到数九寒天的时候。可是干旱加上初冬时节比平日里更为寒冷的天气却让黄河依旧结冰了。

    随队军情侦查单位以定时燃烧的烟火从对岸传来的消息,此时此刻已经有至少三千建州骑兵云集在对岸。此时代的建州骑兵当然不仅仅是冷兵器和弓箭手,也配备有不少抬炮,这也让大军过河的时候面临的风险陡然增加。

    不过对此,整个队伍还算是早有准备。近卫营和勇卫用的四百斤重型野战炮集群通过交替掩护的方式分批过河,并利用临时制作的木撬最大限度的减轻过河时的冰面压力,防止出问题。几乎与此同时,各中队的抬炮也毫无客气的投入到了对建州大军的火力压制当中。

    直到这一仗,建州将领们才真正的发现了这万余天子禁旅同寻常明军的不同。同寻常关宁军交锋,就算是没有盾车和重步配合作战,三分之一对手兵力的马队毫无疑问能凭借着骑射和骑炮让对方无法进行任何有意义的战术行动。然而这些明军的野战火力准确性乃至威力都明显上升了一个档次。防护水平也比寻常明军强不少。在交替掩护之下,竟然找不到靠谱的方式来遏制对方的过河。

    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不论是建州一方还是近卫营中的先锋队,在越过接连不断被轻炮砸破的冰面的时候,都感觉到似乎有更为庞大的马蹄带来的震动从北面传来。

第115章 决战前夕() 
萧轩所率领的近卫营乃至周遇吉等人所负责的勇卫营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在建州上万规模的主力马队逼近过来之前的时候越过了结冰的黄河,但也显然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安然前行了。萧轩也明白,自己包括整个大军命运上的重要时刻也将来临。如果自己最终被围困或葬身大名府,历史以更快的可能性发展都不是没有可能。历史上的崇祯虽然做过不少错误的决策,但至少起到了维持政权统一,而不是如南明一样各秀下限的作用。

    隆隆的铳炮声中,夜幕渐渐降临下来,在半个时辰之内仓促形成的阵地外依旧火光通明。规模达到近万人的后金马队还是在夜晚从多个方向上组织了一次还算像回事的夜间突袭。整个队伍也在交锋中第一次遭遇到了让不少少年官兵们都颇感压力的伤亡损失。很短的时间内就有上百人当场战死,还有近百人重伤或残废。面对拥有足够精锐力量的建州马队,即便是对方没有车盾配合,夜间交锋中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残酷的近战。有不少人在黑夜中被重箭穿心或是短矛刺死。

    不过平日里的土工作业训练在这个时候还是让很多官兵们都感觉到没有白费。很多时候,就是那看起来十分浅,根本不足以容下整个身子站立的蹲姿散兵坑还有一张黑布让官兵们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在强敌面前遭遇到无畏的伤亡,也让夜袭的满军遭遇到了远远超过战绩的伤亡。至少上匹马在大规模夜袭中被杀伤,包括四名佐领在内的六七百建州披甲主力在黑夜的火力中遭遇到伤亡。

    亲自率军展开试探性进攻的浑台吉黑还勃列也发现:这一股明军同其他很多明军一样,同样十分擅长火器,特别是霰弹覆盖开火。面对这样的对手,夜间展开夜袭其实是有很大被动的。因为己方看不到从天空中落下来的霰弹及时规避,要遭遇到比白天进攻更大的伤亡损失。而且这股对手同其他的明军阵法似乎也有很大不同,尽可能的利用照明手段来让己方的人马处于暴露当中,最大限度的隐藏自己。对这样的对手展开夜间突袭,似乎并不是个正确的选择。

    “炮车和盾车还有多长时间才能抵达?”浑台吉黑还勃列这个时候忽然询问道。

    “满桂的援军让大军耽误了不少时间,估计还要五日后才能抵达。。。”岳托有些遗憾的说道。

    “五日。。。”

    “放心,四天的时间,这股人在我军的压力下说什么也不可能赶到京城之下的。。。”同浑台吉与岳托一同赶来的阿敏不以为意的说道。

    夜间,萧轩依旧让整个大军按照战备标准正常的轮值休息,准备第二天的战斗行军。此时的萧轩也十分清楚:援军恐怕是只能期望不能指望的。自己必须在三十日左右,也就是所携带的给养耗尽之前抵达京城之下,日行至少三四十里,才会有出路可言。这当中很有可能还要面临同对手的一次决战。因此必须让整个大军随时做好同建州主力摊牌的准备,而不能让整个队伍在临近京城的时候显得疲惫不堪,难以面对高强度的决战。

    第二天天色亮起来的时候,负责侦查的建州侦骑在逼近到近处的时候没有发现这支队伍像是夜间没有休息好或者士气受到很大打击似的,仍然以饱满的精神以战斗队形在这地形还算平坦的华北平原向北展开前进。

    只是在此时,整个建州军逼近过来的兵力仍然维持在大概五六千披甲在内的万余人左右,并没有明显的增加。通过几次交锋大致了解到建州军在没有车盾、火炮配合的情况下的战斗力之后。近卫营与勇卫营的官兵们也没有感觉到之前想象的压力。浑台吉黑还勃列也没有在白天组织贸然的攻击行动。

    萧轩所不了解的是,自从当年浑河一战之后,建州军中就有一个让很多都深刻认识的常识:如果没有盾车乃至火炮的配合作战,那么面对火器犀利阵容严整的对手就不适合在白天组织大规模进攻。何况在此时的黑还勃列看来,相比当年的浑河之战,此时己方兵力明显偏少,只折合五六十个牛录,而不是当年至少八十个牛录。而对方的兵力则明显比当年的川军要多许多。即便在对方以战斗队形展开的行军中贸然攻击也必然以伤亡严重的失败而告终。

    当见到对面在距离天黑还有一个时辰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工事作业的时候,浑台吉黑还也最终放弃了再一次组织大规模夜袭的打算了。

    “我军的兵力不足,对方过河之后不论是行军还是扎营又显得颇有章法,还是让各军留有更多的士气和伤亡准备,准备决战吧!对方似乎也没有暂避大名府的打算。。。”

    浑台吉的决定跟随而来的几名主将也都没有太大的意见。即便是此时的莽古尔泰也不由的嘲笑这名传说中还很年轻的大明新皇的托大:“要是这位明廷新皇暂时躲避到大名府,等到过年的时候我军不得不撤军的时候再出来,那或许还会有一线生机,如今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