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炮队卯队展开射击吧!”从庞天寿那里得来的一台五倍望远镜内,萧轩看到似乎进攻的明军开始试图把不少炮位抬进土围展开近射,甚至搭起更多的云梯板似要运一些更重的盾车进来的时候。吸取白天的教训,萧轩不打算后发制人的开炮射击了。那样对炮手很不利。

    中军附近的沙盘大帐内的推演还有不少次实测让萧轩感觉到将那些短炮部署在各队也未必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发射三斤及以上重弹的短炮。只有那些发射十两弹丸以下的轻弹长炮和抬枪一类适合配属到基层。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个时代没有无线电,信号通信实际上是此时队伍的短板。整个大营最多只能依据事前安排好的临时烟花信号执行十几种命令和任务,再多就不行。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如让所有有利于曲射而不是精度直射的短炮全都集中起来才能够更有效的应变。这似乎也更符合某种近现代“环形火力防线”的原理。

    因此早在多日以前,整个外围工事还在修建的时候,各种短炮的测试就开始了。中央炮兵阵地上的每一个炮位都用特制的木架与木条标定了开炮的仰角与射程,纪录了向不同方向开火时的装药标准。因此在各炮开火的时候,即便是在不能视物的夜间,也能准确的把几斤重的铅弹发射到土围防线附近的地方。

    而且经过仔细的实测之后萧轩还发现了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为了保证抛**度所以轻型短炮在开火的时候,炮弹的初速大致也就是弓弩水平,因此哪怕七八斤的炮弹也砸不透厚重的土围。可是却能利用土围高墙的反弹从后面反弹攻击冲入土围之内而没有暗堡工事保护的敌军。这样一来“封口弹”也就有了最大限度发挥效能的作用和意义。

    经过大致的推演和计算,仅仅是集中在中央炮群阵地上的百门左右的短炮展开十轮左右的开火射击,就必然能够杀伤千人左右有一定防护水平而且队形还并不密集的进攻之敌。

    萧轩担心如果火力全开会吓走敌军导致不能在敌军的夜袭中给予其最大限度的攻击,因此只下令训练状况相对较差的卯队展开火力。

    萧轩对于古代军队兵力密度的一般估计来自一本叫做《虚拟演兵》的军队书刊,因此判断在最为疏散的情况下每名士兵的平均占地面积大概为十五平米左右。考虑火力误差按二十平米算才是“料敌从宽”

    然而这个就和那个“平戎万全阵”一样还是过高的估计了古代大多数军队的实际水平。此时为了确保近战必胜和人多壮胆,在连绵累计两里左右防线上涌入的敌军多达五六千之众,还有上万人云集在土围的外面随时准备增援进攻。

    可出于对黑夜里零星射来弹丸和箭矢的恐惧。涌入土围内的数千人仅仅推进了不到十丈左右的距离。虽然这些比较精锐的战兵们还是注意到了夜间交战为了防止抛射伤害和避免误伤不要太密集,但也是这个时代平庸军队内的“不要太密集”,整体来看还是仅仅保持方圆不过短矛范围内距离罢了。

    接连不断的炮声响起的时候,绝大多数冲近来的五军营官兵倒是还都知道赶紧将盾牌举过头顶防止霰弹的杀伤,并尽可能的顿下身子。然而想象中黑夜里的小型铅弹弹雨并没有落下,不停有炮弹砸在土围墙壁内侧并反弹着滚了过来。第一轮发射的二十枚实心炮弹虽然多数都没有有效的命中人群队列,可还是一下就造成了四五十人死伤。

    黑夜里人们的慌乱和喊叫声让很多人都感觉到了有些不安,多数攻入土围的五军营队伍虽然在一瞬间仅仅遭遇了百分之一左右的伤亡但还会下意识的向后路退去。

    就在墙头上的军官们和督战队稍稍稳住了一些阵脚的时候,第二轮连绵不断的炮声响了起来,拥挤在土围墙头之下的数千人在二十发数斤重的炮弹面前一下就遭受了上百人伤亡损失,很多还是非死即残的严重死伤。这一轮打击也彻底打掉了攻入土围之地继续向前的勇气。

    魏应嘉等人终究没有想到这些人在夜间竟然能打出如此密集而准确的炮弹,一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只得下令队伍撤退。

    好在事前标定射界和炮位方向的轻炮火力没有向外延伸,土围围墙之外的五军营后队还没有乱,而且溃兵因为有了土围围墙的阻隔没有带来夜战溃败的连锁反应,在军官家丁们的压阵之下还是大多从云梯排成的桥梁内撤了出来。

    萧轩身边一名少年利用临时架起来的竹竿在夜空中登高望远见到外围的敌军还没有后撤的迹象,就迅速下令炮击停止。这样让出交战主导权的命令让身边的不少少年军官们赶到不解,但是此时的萧轩仍然没有再次放弃诱敌深入的打算。

    萧轩相信既然土围外面的中后队还没有撤退的迹象,那么新一轮的进攻总会展开的,敌军也会意识到这种独特的夜战、配合己方独有的火力运用优势。投入大量兵力步步为营的方案恐怕还不如仅仅只投入数百精兵突袭可能带来的压力大。

    在付出了近二百人伤亡损失不得不败退下来的情况下,魏应嘉也明白“士可鼓不可泄”的道理,在下令各队让出炮击安全通道的情况下也开始让早就部署好的火炮在夜间展开猛烈的炮击,并且多用封口实弹。己方隆隆的炮声让似乎已经开始躁动的军心安定下来,虽然那炮声看起来并不如平时猛烈。

    此时明军的“二将军炮”为核心的标准火炮体系其实比虎尊炮规格的轻炮强不了太多,而且百斤身管上下的轻炮发射的大多在七八斤左右的弹丸,目的也在于不要打的太远,绕过车盾抛射敌阵比较方便一些。最远抛射射程都未必有一里左右的情况下,还是很容易从各个方向上把炮弹打入方圆二百步左右的御马监土围阵地不造成太大的误伤危险。当然如何精确的压制对手炮火云集的中央方向那就只能凭借炮手的感觉了。

    为了防止炸膛,炮手们在点燃了火炮引信之后往往躲避的很远,这也让射速标准实际上达不到每分钟一发,哪怕是十分有利于填装的轻炮也是如此。炮击接连不断持续了一个时辰左右的样子,百余门二将军炮为主的炮火发射了三千多发七八斤重的炮弹。

    连绵不断的炮击虽然低效,但那些从上百米高度上掉落下了七八斤铅弹也确实能够对阵地内不少简单被覆形成破坏。从辅兵到战兵累计有五六十人在这种连绵不断的炮击中接连伤亡,而且战死的比例很大。萧轩还有身边的炮手们在萧轩的严令之下躲避在崖孔之内,似然也有零星死伤,终究还是没有造成太大的危险。可是这种连绵不断炮击的压力却依然另绝大多数初经战阵的少年们感到不安。

第48章 夜间精锐() 
连绵不断的炮击不仅让御马监防御圈土围外的五军营官兵的士气稍有恢复,也让军官将领们鼓舞精锐们出战有了更多的理由。

    “你们当中有人数过没有?刚才我军的炮队一共打了多少炮?”魏应嘉此时亲自询问那些准备出战却有多少显得犹豫不绝的人们。

    “这。。。这不知。。。”

    此时这名幕僚在打算开口的时候才突然想到:让很多不大对数有清楚概念的人讲数化的道理,还能让人听懂可不那么容易,就在思索片刻后才想了个方法说道:“刚才的炮击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炮声算下来,大致是一个呼吸两次,一个时辰也就是二十里步行的路程大概有一千五百到两千个呼吸那么多。几千炮下来,方圆一丈之内必落弹一枚。除非都用那宫城级别的厚重山石来修沟修堡,否则里面的暗碉和埋伏决然无法承受的起这么重炮弹的打击。你们都是有战争经验的人,当然知道至少几十分之一的死伤意味着什么。你们放心的展开攻击吧!里面的那些人也没有多少久经战阵的老兵,在这样的轰击之下不会做出太过有效的抵抗的。他们那些火铳和弓箭是什么水平你们之前也都见识过了,只要十个人一组背靠背组成龟甲盾阵,由射术最好的一两人在夜间放箭,应该就可以大胆展开扫荡和攻击了。你们放心:里面虽然也有炮,可敌人的炮在这夜间也只能预先准备好了轰击土围附近的地方。外面的大队他们都无法有效炮击,如果遇到危险你们当然也可以撤回来。可要是十人一队中没有人负伤就临阵脱逃,规矩你们也是清除的,斩首的赏钱这一次按照。。。”

    “这些道理小的们明白!将军放心吧。。。”

    见到家丁和精锐们的士气还算凑合,魏应嘉的心中大定,集结起来的近千精锐中的六百余人,一共分为六十个小队,这一次也全部投入到了作战当中。越来越多搭好的梯板也让数十队全副武装起来的精锐能够比较安全的在阵阵的炮声停歇之后从整个西面二百步左右的范围内大致分散开来同时登墙展开突击。

    零星的铳炮声再一次响了起来,还有不少弓箭在五军营精锐展开突击的时候从夜空中接连不断的降落下来。但那些寻常士兵装备的三眼铳与弓箭显然对早已做好了周全防护准备的五军营精锐们没有带来太大威胁。

    之前的战斗给王二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然而这一次没有听到炮声而仅仅是那些火铳声和力道并不怎么样的弓箭,还算没有太大的压力。身为小队中射术还算不错的人,周围身披铠甲的人以盾牌构成的如同小屋一般的掩护也让王二感觉到了一种安全感。

    每当黑暗中火光闪亮并且那冲声不算太远的时候,王二就直接凭借感觉摸箭以射去。没有人能够在这样完全漆黑的暗夜条件下保证射中头靶大小的瞬间目标,可是平均每射出七八箭到十数箭就能听到或低或小的惨叫或低沉的呻吟声让身边的不少人都感觉到了安心。

    接连射光了至少两筒六十支轻箭,估摸至少在黑夜中杀伤四五个火器手之后,密集的枪铳声在各个方向上都渐渐的在黑夜中的精锐小组们的压制下平息下来。“短矛准备!”王二向身边的人低声传令道。

    至少三支短矛从盾牌的缝隙中伸了出来如同探路的拐杖一样不停的在已知的暗堡附近摸索着。接连不断的火铳声再次响起,可却没有给防护周全的执行进攻任务的攻击小队带来太大的杀伤威胁。

    也就在这个时候,之前一直没有暴露出来的或弗朗机等加农轻炮的抵抗也接连不断的展开了抵抗。西侧敌军进攻方向上投入交战的斑鸠铳大概只有二十支左右,短炮也大致只有二十门。

    四十支精良火器在夜间声势不小的侧射开火在第一时间就至少将三名披甲持盾的五军营精锐打倒在地,三个被命中的小队也在瞬间溃散起来。虽然在布置和安排火力的时候,经过认真的推演萧轩还是总结出了一套办法:一旦敌军进攻到第二壕沟与暗堡线,火器队就根据竹筒和风筝线在交通壕内部构成的联络方式来决定以什么规模,向哪一个遇到袭击的暗堡线附近的敌军展开压制开火,尽可能的增加攻击的效率。

    可是在这些进攻的精锐并没有点着火把展开夜袭的时候,还是让射击的效率大打折扣。不过制的庆幸的是配属各队的短炮与斑鸠铳等精良火器显示出的威胁寻常盾甲防护的能力也开始让数百名进攻的精锐付出了十来人死伤的代价之后放弃了针对暴露出来的暗堡口进行钻击攻击的打算。更多的人在以黑夜中发射特征更小也更隐蔽的弓箭压制住暴露出来的火力点之后向纵深方向进攻而去。

    几千人中真正的精良火器并不算太多,守卫连绵两里左右防线的时候兵力相对单薄的弱势也反应了出来。萧轩不得不通过事先准备好的竹筒和风筝线带来的信号秘密下令西面营收缩兵力,同时中央营的精锐火器队伍准备展开防御准备。集中起来的大将军炮中的多一半也换装了之前经过测试专门用于对付野战重防护目标的六七两大霰弹准备展开攻击。

    激烈的战斗随后再一次爆发出来,八门集中起来的大将军炮在连续三轮的开火之下把千余枚六七两的重霰弹以超越强弩一般的速度打了出去,再加上集中起来的七十多支斑鸠铳与加农抬炮之类的还算精良火器的轮流开火,终于在夜中遏制住了敌军精兵展开的夜袭。不过因为敌军进攻的精锐兵力比较稀疏外加上暗夜的原因,大致也仅仅杀伤了十数名进攻的五军营精锐。

    整个战事再此陷入了胶着和对峙当中。当各队的伤亡情况大致有了一点儿消息从交通壕内传过来的时候,也让萧轩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从西面的三四个中队从被覆交通壕内运来的死尸和重伤员推断,仅仅刚才敌军的这一次夜袭,就应该有百人左右官兵伤亡。整个西面的后卫左营和右营没有崩溃都已是十分让人庆幸的了。这些伤亡的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死伤于黑夜里隐蔽性很强的弓箭。

    之前的时候,刚刚成立不久的近卫营中第一批少年们依据训练场和当初午门战斗的经验总是下意识的轻视弓箭的作用。然而这一次突袭却从无形中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在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能力之下,冷兵器的意义还是完全不可忽视的。

    此时的萧轩也庆幸战前半个月的时间内从工事修筑到火力测试和御敌推演等种种准备。如果没有这些准备,整个大营以新兵为绝对主体的几千人遇到数百五军营精锐的突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西面展开的精兵突击大大压缩了整个御马监阵地的范围,也在夜间压制住不少暴露出来的火力点和暗堡之后,越来越多的后续兵力在少数人用长杆提着灯笼的指引之下也纷纷增援过来,并同样开始以准备好的粮袋构筑起工事。

    进攻虽然遇到不少波折,夜袭中好歹还算有些进展也让包括魏应嘉在内的不少五军营将帅们的心中的紧张缓解了不少。

    “平心而论:这名阉党找来的替身也算是个奇才。如此周密的工事和火器运用法我军也当好好总结纪录下来,说不定以后在边关也有大用。只是敌军火器和工事犀利,实不宜拖延了。让伤亡至少一人的家丁们推下来换上后营挑选出来的人上吧!这样也让伤亡可以尽可能的低一些。。。

第49章 临机决断() 
身为兵部尚书右侍郎的魏应嘉虽然是文人出身,不过对于兵事也并非外行。因为这几年来得到的各种或明或暗的报告更多的缘故,很大程度上还要强于不少在边关不是跟臭棋篓子下棋就是没有多少机会积累实战经验就面临溃败的那些将领。西面的夜袭进攻在御马监中军大营附近的壁垒区遇到阻力之后,就果断的根据敌军火力运用和抵抗的方式选择了让集中起来的精锐混合通过抽签,外加上严厉赏罚之下抽选出来的上千名五军营寻常弓手与官兵在披甲持盾之下轮流参战的办法尽量降低损失风险和压力。在御马监中军附近的炮兵阵地之下的火力面前勉强维持住了战线没有溃败。

    “投石车运过来没有!”

    “启禀大人,西面不少土围已被拆破,投石车和火炮正远远不断的运入过来。。。”

    “不!还是让投石车留在外面比较好,百步的距离并不算远,应该足够了。火炮部署在土围围墙附近就好,没有必要过于冒险深入。投石车抛出的火球照明敌阵之后,就命令各炮炮位准备开火!现在距离天亮应该还有几个时辰,但是不能再耽搁了!”魏应嘉权衡片刻之后似乎感觉到了一种危险:如果把大量的人手投入在土围之内,在敌军如果出现意外反扑的时候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