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圣上真的有把握依靠着新建不久之军大概几千人马加上御马监的一些人,应付那些人鼓噪起来的五军营?”张嫣的口吻并不是像心里已经有了某种定论,因此此时的萧轩也并不介意的回答道:“战场上的事谁也说不准。也许对面来了个神射手外加朕非常不走运呢?也许对面的军队平日里的训练非常精悍,或者请了关外的建奴相助?那也只能算朕倒霉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

    萧轩没有明确的回答,但骨子里似乎透着某种自信。张嫣虽然在这些年来与魏忠贤的斗智斗勇乃至自幼以来的宫廷生活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心智早已成熟。可是对兵事天然缺乏领悟却似乎是绝大多数女人的本性。正因为在兵事上并不十分精通,反而对萧轩依靠御马监最多千余堪战之兵加上几千新建之军的怀疑并没有感觉到太大的诧异。

    信王时就与自己在一起的袁妃似乎就更是个安稳的人,对于萧轩坦言的决定虽然心中多少有些紧张,但还是选择相信这个能够率领数百人以武力同魏忠贤摊牌并赢得胜利的新皇。

    接下来的几日,萧轩如往常一样没有闲下来,而是直接着手准备备战。拆除了御马监不少地方并做为新的材料重新建立有足够射界的防御体系。并召集第一批军官骨干研究和部署作战方案、测试火炮建立测距依托等等。

    萧轩明白,接下来同五军营甚至其他一些聚集起来的人马很有可能的一战不仅要赢,甚至还不能惨胜、要赢的漂亮。让很多人明白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力量不是一股轻易可以解决的力量,同一支不过半个月左右就能让新军拥有一定战斗力的“名将皇帝”闹翻了后果更为恶劣………因为这意味着稍有空间时间鱼游大海就可以变得更强,局面才有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的可能。

    天启七年九月二十七日,清除阉党已接近二十日,五军营之变也有十二日左右的时候,萧轩附体崇祯以来的第二次武力摊牌展开了。第一次摊牌是摆脱魏忠贤的影响与控制。这不过是历史上早已有过的事情。第二次,即便不能说决定自己的生死存亡,至少也决定自己今后会成为汉人版的成吉思汗或皇太极又或者启蒙时代欧洲那些随时能够亲自领兵出征的欧洲君主时代皇帝;还是另一个与官僚在文牍中相斗的万历,甚至更为局面更为险恶。

    紫金城西北角方向的御马监外象房、中书房、北花房甚至草里兰场校场之前的绝大部分建筑物乃至营帐都在之前被收拾一空。临近御马监外围的二三十步,方圆二百步左右的范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包括了壕沟与比曾国藩的要求更为高大的土围墙壁。临近二百步左右见方的防御体系对于这个时代两三千左右的战兵乃至几千辅兵构成的标准战术集团来说还是似乎显得大了一点儿。不过萧轩还是相信依托工事防御,同《练兵纪实》或《新书绩效》中所记载的野战阵型多少有些不同的。上万人工日,折算一个现代步兵排阵地一个月的劳作,也让整个防御体系日益完善起来。

    临近新建的防御体系百步之外,是密不透风的五军营看起来大致估算兵力在两万上下的围困兵力。按照萧轩最初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五军营的实额实训兵力此时应该没有两万之多,很显然:这十多日以来也有其他一些武装力量加入进来,此时兵部右侍郎魏应嘉也早就拜托了前不久思想斗争时的纠结,决心以自己的冒险和牺牲换取天下的安危。

    魏应嘉没有打出“清君侧”的口号,而是直言真正的崇祯已为阉党所害,如今的天子不过是个假冒天子。这是大概在半个月前就从宫中有所传闻的消息。原因也很简单:之前的信王根本不通领兵之术,也根本不是那样做派的人,持这种怀疑态度的人其实也包括魏应嘉自己。身为兵部右侍郎的魏应嘉也相信:虽然五军营,再加上其他两营乃至不少北直隶各卫抽选增援过来的人无法和此时的关宁军乃至东江军等部相提并论。但以几倍的兵力优势对付成军不过半月左右的队伍,就算那新皇室孙武在世,只要自己不轻易犯错误应该也是十拿九稳。顶多在对方能够凭借火器之利的白天不轻易进攻,夜间集中精锐应该可以对这防线不算小,兵力必然单薄的土围一举攻。

    “你现在还觉得朕是个魏忠贤请来的冒牌货么?”临战前,萧轩这样向王承恩乃至其他身边一些人询问道。

    “圣上乃是真正承上天之命的天子,奴婢之前。。。”

    “好了,之前的事就不要说了。如果朕是那魏阉请来的傀儡,反水也就不会这样方便了。这样一个人是不可能没有把柄可利用的”为了安心萧轩还是进一步补充道。

    “开炮吧!先看看这些日子里孩子们的成果,还有朕的炮术算法与测试实效如何。。。”

第43章 细节决定火力() 
魏应嘉聚集起来的队伍当然并没有在白天展开进攻的打算,身为兵部尚书右侍郎的魏应嘉对兵事并非外行,明白狮子搏兔亦用力的道理。而且谁也不知道这些人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万一要是战斗力爆发该怎么办。双方都不算什么强军的情况下,往往处于绝境中的一方有时候会爆发出破釜沉舟般的战斗意志。因此按照魏应嘉原本的打算:先围困三五日,等那些见风使舵的不少人看清形势之后投入力量加入进来,然后再展开一次夜袭。在这一千,以弓箭、投石或者炮火进行一些骚扰就可以了。

    “让火炮手先试试炮吧!也给那些孩子们一些下马威,省的御马监还有新营那些人狗急跳墙!”一名魏应嘉手下的军官说道。

    “也好,本官也要看看,那明阉党选出来的妖人的那些本事究竟是真是假,能不能发挥从神机营、神枢营那些火器的实效!”

    就在萧轩手下的少年们正准备开火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城外的敌人首先开火了。将御马监四面围困的五军营为核心的至少五个战兵营十门大将军、百余门二将军炮、百余门三将军炮共计二百余门,三十多支各式弗朗机共计二百几十门炮轮流开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超过一吨的铅子儿打了过来。这些火炮虽然身管重量普遍都不怎么大,但磅数倒是丝毫不比拿战时期的火炮逊色多少。

    当然身为兵部尚书的魏应嘉曾经亲自叮嘱过:最好用明面标准一半左右的标准装药发射。让这些霰弹的速度保持在与弓弩差不多的射程和速度上,这样有利于抛**度而且还不太容易炸膛,尤其是在连续开火的时候。

    至少上万枚霰弹如同雨幕一样从四面八方飞散过来,似乎在整个御马监大营阵地内外的每一个角落都溅起尘土和碎屑一般。这些霰弹有大有小,并无一定之归,误差也很大。可是面对百步外方圆二百步左右的大营这么大的目标还是绝大多数都打在了沿着外围的阵地防线上,并且大多在四角之处形成了比较密集的“侧射”。

    这让萧轩不得不刮目相看,虽然这些火炮的威力效能可以算的上是“雷声大雨点弱”,可是在火炮的使用上显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完全外行的状态。

    炮击接连不断的阵阵展开,在几分钟的时间内一共展开了四轮攻击。数万发重量轻则一两重则三四两的弹丸构成的密集的弹雨中,依托工事防御的官兵们也至少数十人中弹。虽然处于对手轰击和暴露在堑壕内的人大多有铠甲,不按照规定露头张望的炮手也有有十余人伤亡,不过所幸负伤都还并不算严重,仅仅只有两人因为很不走运的额头被弹丸砸中而战亡。

    但仅仅是这些伤亡,也让成军不过半月,初临战争近卫营官兵们选拔出的炮手中很多人不由的把头缩到了战壕之内。这也让萧轩发现了一个问题:近代军队的模式似乎不太适合这种兵力比较分散并且位于堑壕暗堡内交战的情况。这或许就是大英帝国军队在前装枪时代表现优秀,而到了二十世纪就问题重重的原因?

    萧轩当然也意识到了这样被动的交手持续下去会有什么后果。亲自挨个来到阵地四角的堑壕内鼓舞士气:“这次你们也见到了,敌人发射的霰弹只要不是非常不走运的命中你们没有保护的头部面门又或者双手,并不会带来太过严重的杀伤,也威胁不到你们身上那些挑选出来的铠甲。如果你们再这样消极,忘了军纪与平时的训练,那么与其一会儿让冲过来的敌人砍你们的首级,不如现在就让你们死在大庭广众之下,好歹还能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

    身为君王亲临一线带来的鼓舞还有临阵的威胁终究起到了一些作用。在最初的恐慌之后至少半暴露在虎炮掩体之内的炮手们拉好了被覆顶板,同样开始以火器向着敌军的方向展开了试射还击。

    炮口的调整是在交战前就大致估算好了。按照之前制造出来的水平吊锤尺,战前的不少次实际测试制造出的木制瞄准装置大致判断好距离之后,炮口的角度就早已在木制瞄准套筒上对准并锁定了方向。固定标准的装药也早就准备好了。

    为了防止不同批次的火药性能差距太大,实践中萧轩也总结出了混用不同地方、不同来源的火药制成定装药包。这样既能够避免火药偶尔威力奇大带来的炸膛………或者说在炸膛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提高装药标准,也尽可能的提高了攻击抛射的精度。

    为了弹丸散布太大,这些日子以来萧轩亲自动员了不少辅营人手制造不同批次的“标准化铅弹”轻霰弹基本在六七钱左右,重霰弹则统一为六七两上下。实际上,大多数霰弹都是轻霰弹。

    处于被包围的态势,原本炮击对射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对方可以有机会更有效的展开侧射斜射,而己方则要攻击对手的横阵。取得杀伤效果的难度实际上更大。魏应嘉也因此觉得这一仗应该没有什么意外。

    然而:从测距到弹丸乃至平日里实射测试的种种用心,还有最大限度的干预火炮炸膛的风险并采取种种让炮手披甲和利用工事,乃至人员防护和工事上的种种纪律与用心。这一切带来的效果却远远超出了态势带来的加成。

    当萧轩所掌握的十六门大将军炮及九门昼夜轮班赶制的新制铜炮一共二十五门重炮以两倍此时代标准装药开火的时候,同样将至少一万枚六钱多重量的二十克左右轻霰弹几乎在相差不过几秒内的同一时间猛烈的发射了出去。

    与对手的炮击不同之处在于:透支炸膛风险带来的开炮至少把弹丸加速到了估算半倍音速左右的速度,更为低伸的弹道在落入敌群的时候也拥有更大的投影面积命中率。

    在百步左右距离上威力仍然有百余焦耳的铅弹虽然无法威胁盾甲目标,却可以让那些没有有效防护的对手不论是手腿或者身上哪一个部位中弹,都会大概率的入肉见血并迅速丧失战斗力。

    更巧妙的是当速度增加到明显超越强弩速度的六七钱弹丸在这御马监之外的秋季大多很坚硬的地面上的时候,还往往形成颇有杀伤力的溅射和跳弹。

    炮击的目标,在开炮之前就锁定了那些盾甲防护齐全,将旗高立,或者炮车云集的地方。因此首轮命中敌群的至少数百枚弹丸也仅仅只杀伤了七十多人而已。可这七十多人超过一半都是各营精锐或者火炮炮手,一下就让操作火炮的上千名炮手的士气迅速萎靡了下来

    高效的首轮猛烈开火并没有很快的持续,而是停滞了一段时间,很多敌方官兵似乎觉得炮击的危险平息下来的时候再一次从车阵中探出了头。然而这一次,萧轩冒险以实弹加双倍强装药展开攻击的炮声响了起来。

第44章 胜利第一() 
其实稍有经验的明军边军还有一些像样的营头都知道以单体实弹开火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早期不论明清都往往管用霰弹,这也是很长时间内盾车在东方还在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这一次萧轩从战略的高度很轻易的明白:如果仗打胜了,整个天下不说,至少京畿乃至周边不少资源就都是自己的了。而消耗几门到数门火炮,甚至因此炸膛导致几十人伤亡则是可以承受的代价,更别说在防守作战的情况下自己早就想好了一些尽量避免炮手在炸膛中伤亡的办法。

    因此发射实弹的时候,新成立的近卫营内的炮手们是在堑壕的崖孔保护内以风筝丝索拉动可以将火绳塞以杠杆原理压向炮眼的特殊点火装置开炮的。瞄准的时候当然是在火炮填装完毕的时候就让炮口恢复到大概一度角左右接近水平的方向瞄准敌方了。

    二十五门炮同时开火的时候带来的巨大声音,让御马监外围阵地上的两三千名新营官兵乃至留守的四五千名工匠营辅兵御马监堪战官兵们都感觉到了巨大的震动和心慌,似乎那不是自己的火炮在攻击,而是敌军的“万人敌”扔到了己方阵地一样。

    回到临近辅营指挥位置上的萧轩也确实看到了在炮击的时候,一股似乎如同爆炸一般的浓烟没有向外喷出,而是直接在炮位上腾空而起。或许是填装的火药太过巧合的过于优良,也或许是火炮曾经年代过久并且参加过过去的一些战事,一门大将军炮直接在炮位内发生了炸膛。

    按照传说,青铜炮应该不太容易炸膛,或者说不太容易毫无征兆的炸膛才对。可这门明军制造的铜炮很显然加锡太多,根本没有一点儿末代滑膛炮的样子。距离比较近的几名炮手虽然躲避在崖孔中并带好了耳塞,在督战的军官们赶到的时候还是似乎死了一样,只是在挨了几巴掌之后才似乎从巨大的音响震动中缓了过来。

    而几乎与此同时,二十五发首轮开炮的炮弹带来的效果却是巨大的。虽然火药性能的不稳定乃至实弹发射的天然精度问题让瞄准的成果大打折扣,百步左右的直射距离上都仅有一半左右十二发炮弹因为跳弹或者过高失的,可还是有十二发发射出去的炮弹命中了包围的敌阵。魏应嘉手下的很多五军营官兵相信这些挑选而来,仿造建奴的盾车是安全的。就算是大将军炮在近距离开火的发射实弹的时候能毁坏盾车,也会大大减少后面人员伤亡的概率。

    可是却没有想到当透支风险装药让七斤重的实弹速度足有音速三分之二上下的样子,那些重型盾车掩护的四营中军指挥帅旗附近的位置上的厚重盾车没有抵挡住威力巨大的弹丸,有的弹丸击穿后砸到了人群当中带来十余人非死即伤;有的命中在车身左右的部位,四散纷飞的木屑带来至少数人轻伤,还有的从车下穿过,在人群退步左右的位置上至少让好几个人下肢残废。透过第一线队列的炮弹仍然带来了后面一些投射手和辅兵伤亡。

    林林总总估算下来,这一轮炮击带来的死伤仍然有七十人左右,然而其中当场战死和伤重程度确定可以战死的就有十九人。

    守军刚刚进行了两轮炮击,逼近过来的敌群就有一百五十人上下伤亡,其中一半左右还不是寻常的炮灰士兵。虽然说伤亡比例还不是太大,预备队还暂时镇的住。这也让包括魏应嘉在内的不少五军营将领知道这个时候必须后撤了。谁也没有想到刚刚成军不到半个月的队伍竟然能够打出这么犀利的炮火。

    “传令各营依次撤退!不要乱!”

    “违令者斩!”

    部署在后方的骑兵马队砍杀掉几个逃兵之后,总算遏制住了围困的大军在展开后撤的时候带来的一丝混乱,似乎是暂时的稳住了阵脚。

    在发觉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