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良田,还是御赐的良田。如果实在没有这个本事按照要求制造出上品,仅仅只能制造出如我大明寻常堪战铠甲和火药火器一般的常品,只要不是过于懈怠的,也可以留在军营之内,有与官兵们相同的军饷。你们制造出来的军械装备,大部分都是用于武装朕与你们同在的亲营。现在的大明内忧外患。朕不打算做一个深宫之中的安乐天子,而是成吉思汗,或者那建奴首领一般的军营天子,直到扫除大明现如今的内忧外患。如果你们不愿意与朕这个新皇还有手下的少年官兵们休戚与共,朕也绝不会面前。毕竟你们当中的很多人现在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一切的生活还可以与过往类似。。。”

    萧轩说这话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过度之处,甚至还担心这些“空话”在这些体制内的“老油条”们面前并不能立竿见影的改变人们的心态。

    然而当这样的话第一次在本就让不少匠人们激动万分的“与天子共同用膳”的时候讲出来的时候,萧轩看到的是热泪盈眶到说不出话来的这些中年乃至老年匠人们根本不似做伪的感动。

    “圣上万岁!”

    “圣上,小民这残生定当。。。”

    。。。。。。

    “唉,不要小民小民的称呼了。从你们踏入朕的近卫营第一天起,你们的身份就是军人,而且是尊贵的军人,不同于大明其他军队的军人,今后营内的孩子们和你们都将共同使用你们亲手制作出来的火药和火器,与朕共同承担战阵之上的风险。。。”萧轩此时也对所有人郑重的说道。

    这样的鼓励,为了更明确的在几千工匠中确认下来并敢同身受,几天的时间里也进行了不下十次。

第40章 严师严父() 
原本的时候萧轩对于鼓舞这些不同于少年人们的老工匠们的士气并不保有太大信心,觉得这些人毕竟见多识广而且价值观与三观只怕早就已经定型。不过还是犯了生搬硬套现代社会甚至近代社会一些例子的毛病。

    洋务运动至新中国前期不少单位里的此类人虽说有的时候社会地位就算谈不上什么精英阶层,可也称的上是“工人贵族”“老大哥”绝非一般低技术含量的血汗工厂包身工可比,洋务运动以来的传统旧企业遗留下来的毛病当然也不少。京城匠户制度下这些连自主权都没有的“体制内”工匠待遇在本质上其实更类似雇农甚至农奴,而不是什么“工人老大哥”。虽说资历和辈分高一些,负责管理的那些官员们也就不把他们当成“一般的农奴”,重点剥削大部分没有太高本事的人罢了。三餐有荤腥、饷钱按日结甚至计件结?甚至如同关外建奴的军工匠一样做工多快好省也算军功?那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整个军匠辅营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做工进度和质量明显改观之后,萧轩也就打算“回头看一看”。因为第一批做为“教导队”的官兵们成军和训练时间实在太短,萧轩很担心这些并未彻底革除“社会习气基因”的少年们在这些天因为手中有了一点儿权力地位就松懈下来。

    中午休息时巡查营地的时候,萧轩发现几名新兵所洗的衣服似乎不像是刚刚发下来那些似乎制作有些简陋的蓝布军营常服,而是第一批官兵们才有的特殊的白色战袍。那种白色虽然略微有些脏,可以看就知道不是掉色掉下去的。

    “你们洗的,都是谁的衣服?”萧轩见到这种状况询问道。

    少年们并不算太傻,听到萧轩的预期一时也有些结巴。这数日以来第一批官兵们所形成的积威早已让绝大多数新兵们都形成了一种对上级奴性般的维护意识,不过想到这里的总教头可是皇帝本人的时候还是不敢欺瞒的说道:“这。。。这些都是队长的?”

    “小队的队长?”

    “正。。。正是。。。”

    “前左卫中队第二都五小队?”萧轩看了看临时营帐上以简陋的字迹所写的牌号后说道。

    “是。。。”

    听到这样的回答萧轩在心中权衡片刻一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一支在营中接连调查了七八个中队,让萧轩庆幸的是或许是新军成军的时间还是太早的缘故,这样的现象暂时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

    在暗中调查了十几来个典型,一共十二个小队长、两个都队长之后萧轩下令召集所有的第一批官兵在老营军官席大帐中召开临时会议。同时在心中也在权衡着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按照心中原本倾向的防微杜渐一般原则:只要是主观问题,小错也应当重罚。比如让这些人直接挨军棍之后开除出营甚至专门组建个新兵惩治恶劣老兵军官的“惩戒营”但是如果这样一来,萧轩十分担心很多严格管理就会受到影响。军内矛盾与隔阂其实很多近代军队都存在,这并不可怕,可要是军队成为一支准放羊和缺乏严格管理的军队,却是萧轩十分担心的。尤其京城以内的武装冲突风险仍然没有解除,自己这个以非常规手段解决掉旧当权者的新皇的地位似乎仍然不是那么巩固的时候。

    最终还是选择当着数百人的面对那十几个让士兵洗衣服的官兵说道:“你们应该都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出身,穷人的孩子本应早当家才对,都是乡下快成亲年纪了,竟然连衣服也不会洗?这样好了,你们十几个先去辅营工匠营那里为工匠们洗衣服去吧。如果下次有再犯,就让你们去前不久被你们踢出军营的那些淘汰兵那里去洗衣服,也再体验体验普通士兵的滋味。。。”

    听到这样的话,那些犯了事的官兵刚要痛哭流涕的谢罪,却在萌芽的时候就被萧轩喝止了:“如果你们现在在朕面前一番软骨头做派,朕就只能认为你们是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的小人,那你们就去陪前不久在你们手下被淘汰的孩子们去吧!”这样的恐吓似乎比严刑更有威慑力,十几个人很快也就安静了下来。

    沉默了许久,萧轩才在五百多名第一批的官兵们面前郑重的说道:“让你们严厉的要求这些新兵,是让本就没有军人意识和服从意识他们养成对纪律的习惯和意识,褪去一个京城平民身上的那些自由散漫。你们要像一个严厉的师傅,甚至一个严厉的父亲那样要求这些新兵。朕也给了你们体罚的权力,不久前五军营的那件事你们也知道了,京师的变局还没有安定下来,为了拯救内忧外患的大明乃至天下,很可能你们在今天晚上或者一个月后的一个时间内要投入激烈的战斗。你们严格要求这些新兵们是对的。但是………,任何事情都要从战斗力出发将心比心。你们知道一个师傅或者父亲用自己的徒弟或者儿子来牟利的时候,在徒弟或儿子们心里会留下什么印象么?你们中的很多人也是寻常百姓人家出身,仔细回忆回忆自己的过去会有收获。谁要是不再把自己当成一名指挥战斗人员,而是一名‘军爷’那么朕也只能让你们明白将心比心的道理,去接受那些多少有些旧怨的淘汰新兵们的回敬了。。。好了!老兵队全体集合!朕看看你们现在还有没有多日前身为一名下级和普通官兵的觉悟!”

    正如萧轩预料的那样,当了数日军头之后,果然有一些人似乎已经不太适应令行禁止的新兵生活了。萧轩没有立即淘汰或严惩这些人,而是依旧按照最初的规矩该罚跑的罚跑,该棍棒体罚的棍棒体罚。不过总的来说,或许是脱离训练时间不算太久,这样的人还并不算太多。

第41章 再打天下() 
新一批的官兵和工匠队伍的整训与鼓舞渐入佳境的九月二十二日,也就是登基已有一月时间,平息宫内也有十多日的时候,京城内的一些势力也终于有了动静。

    不少北方一带曾经被罢官的人这个时候也闻讯赶到了京城,一起来到了御马监大营门外等人一起来到了御马监门外的广场上。

    这些人因为萧轩并没有继承崇祯的完整记忆,加上同样是刚刚登基的缘故,并不是很熟悉。不过比较扎眼的是一些衣着华贵的宫中女子也赫然跟随者不少人在一旁。

    “她们是。。。”临时修建的一处观望外面的暗堡秘密观察孔内,萧轩向王承恩询问道。这多少也让王承恩有些诧异,怎么新皇连以前很熟悉的一些人都不认识了?

    “哦,是张嫣乃至袁贵妃等人。。。还有连同内阁首辅施凤来、礼部尚书张图瑞,御史杨维垣,吏部主事钱元悫。。。还有韩爌,朱国祯等人也都到了。。。”

    王承恩见到萧轩还是似乎有些奇怪不解的样子,也似乎想到了什么,就耐心的大致解释了解释其中的关系和派别。

    有些当处是阉党外围,有些是去职罢官的东林,然而这些人在这个时候一起前来,看起来还都似乎没有太大矛盾的样子,则让萧轩多少预感到了有些不妙。

    “兵部右侍郎魏应嘉怎么没有来?还有兵科给事中许誉卿?”

    “这。。。十有七八是不敢来吧。。。”

    这些前来的群臣或许是对这个刚刚登基的新皇多少有一些耳闻和了解的缘故,并没有过托大或者摆什么架子,还是跟恭敬的差人将一份联名奏疏送了上来,并没有在外面大吵大叫,仅仅是摆个样子给路人看。跟随而来的人,似乎也没有太多的武装人员。

    用意也在联名奏疏中直言不讳的讲明了:还是老一套,请皇帝回宫。

    此时的萧轩没有立即答复,而是再一次陷入了思考。虽然很多事情自己在之前也不是没有思索过,不过临到最终决定的时候,萧轩还是觉得应该对自己今后的总路线做一个明确的定位:要不要利用这些人?同这些人按照朝堂的方式打擂台并在宫城之中做天下?萧轩承认此时明朝的天子并不算是个傀儡皇帝,很大程度上有权决定人事。然而这个方案很早的时候就被萧轩抛弃了。

    这不是正德或者嘉靖年间,而是一个开国已经二百大几十年,各种利益集团很大程度上已经盘根交错的王朝晚期。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王朝晚期,是外部面临强敌的王朝晚期。自己在传统的范围内行使皇权,是否只要用人得当就能抵挡建州?萧轩记得很多穿越前历史论坛网友对此很有信心,他们一贯瞧不起满人的战斗力。然而萧轩却不敢去赌这一点。

    哪怕一个传统英明神武的皇帝穿越到崇祯身上,比如明太祖或者汉宣帝之类。所要做的恐怕也是“重新打一边天下”。话说明王朝到了此时此刻,也确实应该到了重新打一边天下的时候了。如果只像刘秀那样做个“中兴之君”即便成功,以后的一些事情恐怕也是阻力重重。这已经是十七世纪了,而不是什么唐宋时代。欧洲文艺复兴二三百年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本就在内部文化、军事、科学乃至外部殖民方面占有很大先机。如果在这个年代再不抓紧时间哪怕进行彼得大帝那样的近代化,说不定就会丧失一个十分关键的历史机遇期。农民军和满军从长远来看,恐怕还不是自己最大的挑战。。。

    当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萧轩就越发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其实穿越到崇祯身上,跟所谓下层起家的《窃明》里的黄石,《晚明》中的陈新乃至《大明武夫》的赵进还有其他种种架空小说主角们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都要做一个军营天子重新打一边江山,都要在相当程度上抛弃或远离旧的官僚体系。整个明朝的统治机器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当然并不是没有利用的价值,至少皇权的名义还能拉拢到一些可用的人才,然而就整个统治体系来说却已不可能成为自己真正的心腹与依仗,肯定是要另起炉灶的。除了历史上能够留下名声并以实际行动证明过自己的一些人,这些云云官僚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本质如何,也已经并不是自己所要踹度的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萧轩的心中忽然像卸下了一块儿石头,不再有太多的顾虑,也不再优柔寡断:“让这些人不要在外面等着了,都进来吧!”

    “外面二百号臣工,将他们安排在。。。”

    “袁妃朕到要见见是个什么样儿的人,安排在朕的偏账即可,张嫣也是如此。其他人。。。”萧轩本打算说可以安排在辅营中的库房内如同肉票一样绑起来看管起来,不过还是下意识的觉得有些不妥:“让御马监内的官兵腾一腾地方,先软禁在御马监勇卫营以前所在的地方吧!朕会从亲营内抽出一个中队去看守。。。”

    一开始见到皇帝仅仅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就准备召见众人,众人心中的石头也算落了地,然而自己这些多少有些地位的人被安排在士兵们的营房内并被一些毛还没长全的孩子们完全不讲礼数的看押起来。不少人都感觉到吃惊和后悔。

    “圣上怎么能这么做!”

    “圣上究竟想要干什么?”

    。。。。。。

    然而就在此时,萧轩也没有在避讳什么,来到了众臣所在之处打开天窗说亮话了:“五军营谋反,兵部右侍郎魏应嘉等人谋反,你们不提朕忙着策划戡乱救国,反而劝朕脱离军营去那并不容易十分防备,还很容易影响队伍战斗力的皇宫之中:你们安的什么心?朕十分怀疑你们的忠诚,你们是不是觉得朕在御马监练兵,权力会在以后重新成为一个太祖,影响你们的利益?如果你们那么聪明,那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

    “臣。。。臣绝无二心。。。”

    “如果没有二心,那就在这里写亲笔信吧。朕会命人将笔墨纸砚送过来:一品官员捐万两,二品五千两,以下前来的忠臣应该至少能够拿的出三千两家私吧?此外,不论家在京中还是外地,直系亲眷都般到朕的大营中来吧。这样才能证明你们和五军营谋反案没有关系。。。”

第42章 第二次摊牌() 
如果萧轩是一个二十世纪的文青而不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习惯了“简单粗暴”的青年,那可能一开始就会走上别的路线,更为温和的做一个朝堂天子。然而萧轩直来直去毫无顾忌的性格乃至行为方式却在瞬间将矛盾引爆了。

    萧轩见到张嫣也毫不隐晦自己的想法和所做所为后,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却有着似乎中年人一般稳重的张嫣对萧轩郑重的劝道:“这样做,圣上可知意味着什么?那很有可能闹到与文武百官乃至天下士绅决裂的地步。如果是寻常时候,为了一个太平的天下,天子或许未必不能这样做,可是现在大明外患和内忧。。。”

    听到这样说,萧轩也多少有些放心,至少张嫣看起来是个明事理的人,明事理而不是一味的书呆子那就好:“如果事情闹到那个局面,或者说很不走运的出现最坏的局面,那朕也别无他法:只能选择逃出京城,然后如同我大明太祖那样起兵于阡陌转战天下,再开一个太平盛世就可以了。朕一直觉得:只有如同我朝太祖皇帝那样暴力革新重建班底打下来的江山………而不是篡位或继承来的江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兴之路。否则,整个天下都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肿瘤。。。病灶或‘五蟊’一类的东西,而且规模和所占利益空间都太大。这些矛盾和问题,朕觉得根本不可能通过在朝堂或内阁的商议中来解决。祖父当政四十多载中的一些事情,你做为皇兄之妻,至少也应该有所耳闻吧?这就是朝堂天子的局限。朕绝不想做第二个祖父。。。”

    “圣上真的有把握依靠着新建不久之军大概几千人马加上御马监的一些人,应付那些人鼓噪起来的五军营?”张嫣的口吻并不是像心里已经有了某种定论,因此此时的萧轩也并不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