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萧轩也没有太过的犹豫,自己可不想学某些大神小说而非扑街小说里那些剧情光环护体的英雄们,这种事情很显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是五军营那些人已经和京中的某些势力串通好了,来个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自己手下这些不是各种奇芭就是训练有限的平庸之辈可没有以少敌多创造奇迹的能力。

    “他们追过来没有?”萧轩这时询问道。

    “现在天还未亮!五军营的人似乎也没有离开大营太远的意思。。。”王承恩回道。

    “赶快集合兵力工部、兵部各厂,还有安民厂召集工匠还有相关的工具还有至少可以劳作一个月的材料,炉具和弹药可以先不用管了。。。”所谓安民厂就是一年多以前的王恭厂大爆炸之后朝廷新设的工厂。

    “实额也至少两三万左右的工匠全都召集过来?”王承恩虽然不担任要职,但是京中这些相关的要害部门也是略听说过一二的。轮班乃至常驻的军工相关工匠规模也不小,而且因为很多工人月银有限,空饷并不似京军那么多。或者说兵工领域内的捞钱,并不是只有人头费一个途径。

    这还是真让萧轩有些为难,御马监其实并没有容纳几万工匠的条件,而且如果那样,一定会对新营的训练乃至布防的空间带来影响。

    “只要五旬以上手上有茧子或者还在干活的人,又或者最下层的头目也可以,此外,这些人如果有属于直亲的儿子也可以跟来。。。”

    安民厂还有工部工匠们的情况其实这些天来萧轩还是多少做过一些打听,不出自己所料,这些官营作坊的情况与自己想象的差不多。就如同民国时代或者新中国建国前期某些旧风气影响比较大的工厂里,如果一个人的年龄只有二三十岁,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多少技术。只有一种情况例外:他是某个有名匠人的亲儿子。“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还有论资排辈现象的影响下,21世纪的中国才大量出现的专业技工技师学校里培训出来的“年轻高工”在旧时是个相当稀罕的产物。不熬到一定岁数直到老师傅干不动的时候,又不是亲儿子,那通常就是学不到什么手艺的。

    让萧轩最终为之庆幸的是:安民厂还有其他的一些重地并没有数以千计的靠谱重兵把守,仅仅只有对付寻常城狐社鼠或者豪强家丁之类的有限武装,在新营和御马监抽选出来的数百人面前没有绝对兵力优势和军事优势,在皇权身份和各种证明之物的摊牌之下,大多数地方的头目还是按照萧轩的要求开始了向御马监校场的“大搬家”。

    只不过时间终究还是最终拖延到了临近巳时,太阳早就已经高高升起的时候。没有被控制的五军营不少人在天亮后也都迅速行动起来。只是看到了夜晚里那些兵力抄掠搬运的东西并不是运往城外,而真是运往传说中刚刚摆平宫内阉党的少年新皇所在的御马监的时候,五军营的不少军官都感觉到背后发寒。

    “这。。。这可如何是好。。。”五军营的一名军官此时也慌了起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那为“清官老好人”形象的兵部左侍郎魏应嘉身上。

    皇权之外,负责执掌理论兵权的原本官员是临时的兵部尚书崔呈秀,还有左右侍郎魏应嘉与袁可立。崔呈秀在萧轩的“刘宗敏式拷饷”中直接被废了。天启七年夏季锦州之战后,此时的袁可立已经赶往南京兵部赴任,在京城执掌兵事的实际上只有一个魏应嘉。

    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这种要害部门的任职,一般来说是各派调和推选出来的一个“安全人物”,所谓“安全人物”是为官做人相对其他人清廉而且把柄更少一些,更像个做学问的先生,态度上更明哲保身一些。官场虽然在嘉靖年间就开始败坏,可是直到此时,官僚体系中并不是挑选不出这样的人物。毕竟在农业社会还是颇有一些王朝晚期也不一定有多少好处可捞的清水衙门的。

    此时的魏应嘉心中也是充满了矛盾,不知道此时应该是清除暴君还是忠君。整整一夜的时间在加上黎明的时候见到的一些状况,这位新皇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也不讲规矩的形象深入人心。新皇这么做的目的并不算傻的魏应嘉心里也一清二楚:就是想亲自掌握一支能够力压朝堂的根本不受官僚集团束缚的暴力资源。可以说整个明王朝这么强势的君王,永乐以来哪怕是明武宗的时候也没有过,更别说是嘉靖以来。正常的帝王都是在朝堂之上深宫之内按照习惯好了的套路来运作整个中央王朝的权力,从没听说过跳出宫门外亲自当将军的。自古以来亲自当将军的帝王是有的,然而,那样的皇帝绝对不是此时的朝廷上下乃至乡野上下很多人能够容忍的。

    “这件事情你们不用担心!你们的做法是应该的。亚圣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王的乱命也不应该相受,不过昨夜之事还是要从长计议。。。”在说出这样话的时候,魏应嘉的心中已经有了抉择:这个比阉党更为可怕的崇祯新皇要么选择回宫并将大营交于他人,将安全交给大家。要么,就只能另选贤能,以非常手段迫其退位了。。。”

第38章 近代军队之悟() 
天启七年九月十五,刚刚经历过一个不眠之夜之后,五百多名成军不过半月左右的少年们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忙碌之中。当所有的少年在这个时候荣升为军官或者士官掌控各队的时候,每一个少年都感觉到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意气风发。同时不少人为了缓解这半个月来的战斗与训练带来的压力,对那些新入伍的少年们的训练可比萧轩要直接多了。五百多“老兵”手上都发了棍棒的情况下。那些新挑选募集而来的人稍有交头接耳或者动作愚笨了一些的就是一顿棍棒。

    最初的时候这种行为仅仅是个别,可是见到萧轩对此并不以为意的时候就扩散成了普遍做法。被抽选出来的两千七百多名少年当中当然也有不少性格比较硬的,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是在御马监外的街道和广场上临时的变乱中还算稍稍镇定能够回话的人,其中京城中的土霸王不少。并非平民或底层出身的人也并不算少。很快就发生了后世学生与军训教官们在训练时常有的冲突。在萧轩要求这些人按照近现代军队的标准“削发”的时候,这种矛盾和冲突就开始集中爆发了。

    对此,萧轩丝毫没有“为士兵做主”的觉悟,而是毫不犹豫的占到了“老兵和军官”的一边,所有胆敢以肢体行动反抗“上级”的那些刺头直接被拉到了校场上当着几千人的面被“杖毙”。这是之前的训练中,萧轩从未对最初那五百多名新营官兵所使用的手段。一共七十多名暴动中有辱骂、殴打士官和军官行为的“刺头”被几百名军官而老兵们轮流殴打至死的血腥场面瞬间震慑住了绝大多数新来的人。

    在整整一天的严酷训练之下,反应稍微慢一些或者在被殴打中负伤不能继续训练的,直接就被萧轩下令送到其他的少年们看不到的工匠营那里临时打杂。给人一种“这些人很可能下场很不好”的感觉。

    白天这种严酷训练的时候身为御马监负责人的庞天寿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晚上临近休息的时候还是找了个机会有些担心的劝道:“圣上,这样严酷的整训。。。真的行么?会不会闹出营啸或什么事儿来。。。”

    萧轩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选择相信这些日子以来自己在军营中的一些对于近代模式军队的领悟:人的本性就是自由散漫、趋利避害,至少相比严酷战场环境下的要求是如此。让一群贪生怕死、趋利避害为合理天性的人在威胁巨大的战场上临危不乱,最快捷的办法就是让人不认为自己是人,而认为自己是个奴隶。如《1984》所说的:无知就是力量。

    像现代社会那些军营里都禁不了手机的军队?萧轩完全可以想象:就算拥有摩托化级别的炮兵火力乃至一二十倍的物质优势,也绝对会如越南战争以来某些第三世界政府军或者某些时候的超级大国军队一样被游击队压着打的结果。军队,就是不应该有人性。

    当然,有多大能力吃多大干饭,萧轩也很希望自己的军队成为革命化军队或者古罗马古希腊那些有“主人翁”意识的高大上强军。然而萧轩此时却有一种不好的感觉:又一次危机可能来临,时间还不会太长。根本没有足够时间来建设“新型军队”了。这种情况下要让一群刚刚从市井中选拔出来的乌合之众变得多少有那么一点儿战斗力,在敌人的威胁面前能够“听话”,也只有这种严苛而野蛮的方式了。

    夜晚来临的时候,几千人的军营久久不能平静,哭声和纠正哭声的叫骂声此起彼伏。

    在沉默了许久之后萧轩郑重的说道:“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法,朕当然知道这么做有风险。但朕相信五百个“老兵”在更有组织的情况下还是有条件镇压两千人可能带来的问题,更别说你们御马监还有不少人手。要是有一次营啸,那反而更好,反正多招这近千人就是用来淘汰的。杀掉少一半,一定能让这些新兵门在战场上对老兵和军官有比敌人更严厉的畏惧。。。”

    听到萧轩这样说,庞天寿等人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夜晚的时候为了防止出什么意外,萧轩还是在营中巡查了不少时间。临近末尾的时候偶然来到了军营中为士兵灶们做饭的地方。见到仅仅不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以前曾经有些印象的十来名首批少年就变得有些不太一样了,不由的笑道:“这才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你们也与其他人一样训练,为什么就胖了这么多了呢?还有:这饭里的鸡蛋和肉星,同朕要求的相比似乎少了那么一点儿,嗯?”

    听到这样的话,已经对这位少年新皇的脾气秉性多少有了一点儿了解的“炊事班”临时掌勺们吓得立刻跪倒在地:“圣上饶命。。。圣上饶命。。。以后我们。。。”

    萧轩笑道:“你们放心吧,身为大师傅多吃几口在哪里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不过朕看你们的体格不太适合上阵了。这样吧,各中队如你们这样身材超标的人暂时先一起去和今天那些被开除出队的少年们一起修工事和新营房干干体力活如何?这掌勺你们就先不用做了。如果你们在那里出了什么意外,说明平时的人缘就不怎么样,算是自食恶果吧!”

    这样的决定,更是让所有的“炊事班”的人都感觉到了胆战心惊。但不论这些人如何求饶,萧轩没有改变自己的打算。

    从近代西方军队的经验来看,对士兵严厉要求,让人变得奴性和听话丧失自我是一回事。可人终究不能真正的丧失自我成为机器。这些影响军队凝聚力的事情,还是要绝对杜绝的,要让士兵普遍的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不能只有严厉。绝不允许出现炊事班凭借着自己服役期长、关系广而在中队里称王称霸,甚至做出更为严重的侵害之事。

    宁可饭菜让在做饭方面不是非常精通的人轮流负责吃的差一些,也不养这些“炊事班老兵”

    “从今天开始!朕的营头里,尤其是士兵灶:每个中队由各小队负责值班的人轮流负责,各小队每人负责十日,不养所谓的‘炊事班’军官灶另当别论。。。”萧轩打定了主意说道。

第39章 军功工匠() 
在不惜至少两成人被淘汰,接近一成人在严苛的军训下不是精神崩溃就是非死即残的情况下,仅仅不过五天时间,两千七百名京城少年中挑选出的新兵中最终留在战兵营内的两千人就大致完成了与五百多老兵骨干的建制整合。甚至能够做到比巅峰时期那些第一批新营官兵更好的令行禁止乃至“食不言寝不语”这些新兵当中也基本不存在太大的阶级或阶层差别,除了一些确实有一些武艺基础的极个别人,大多都是性格还算端正的下层百姓出身了。

    不过相比萧轩亲自做为教头负责训练第一批新营官兵的时候,由于有了第一批五百多名新营官兵负责各队的管理,自己身上的担子倒显得不那么重了。五天多的时间,重点放在了那些挑选出来的三千多名安民厂乃至工部掠夺而来的精干匠人身上。大概经过一天左右的甄别和忙碌,也就让这些人分门别类的安顿了下来。

    见多识广的这些年纪往往在中年以上的匠人们的确与那些选拔而来的十几岁少年有本质上的不同,虽然萧轩在这些人的面前没有隐瞒自己帝王的身份。可这些人在自己面前感觉到威慑有之,几次抽出了百余人亲自进行队列训练试探下来,只要不是自己摆出皇帝的架子亲训,这些绝大多数早就已经成家立业的人就总也不可能有那些少年人的纪律性,有的甚至很聪明也很有自控力,自己在的时候还能比那些少年们更知畏,然而只要自己一离开,让这些人做到起码的食不言寝不语人多了不说话,那似乎纯属痴心妄想。

    权衡再三,萧轩最终还是觉得放弃让这些平日里就在工匠内做“长辈”“大拿”习惯了的人成为令行禁止军队的打算比较好。至少在短时间内并不适合将这些人按照战兵标准来要求。不过因为这些见多识广的成年、中年人、老年人对利益乃至子孙后代利益的意识要比少年人更为敏感一些,萧轩还是觉得应该对其中至少数百名左右的骨干讲讲心里话,态度也不太适合对那些少年们一样。

    毕竟在这个时代,辈分的概念总还存在于心底的心底。如同就算是新中国后的七八十年代的体制内工厂单位里,如果一个领导对自己训话,不管他地位和职务有多高,只要年纪明显比自己小,如果态度太严厉那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就会很不好。你个小辈凭什么以长辈口吻说话?不就是手里有点儿权力么?然而而比自己年长的领导如果说些硬气话,人们从内心中则会相比之下有更多的默认。

    由于担心自己的态度不够闲的重视和坦诚,萧轩没有选择在这些工匠们中间把人聚集起来之后在广场上训话的模式,而是多花费了一些功夫,几十名有影响力的工匠骨干为一班,在吃饭的时候分批以“闲聊”的方式灌输自己的理念。恐怕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这个“晚辈新皇”在这些平日里颇有些地位的工匠面前有“礼贤下士”的形象。

    “自从开国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大明对待真正的国之栋梁也就是天下匠户们,还有军户们,真的是多有亏欠。你们很多人都是常职的工匠,没有那些轮班工匠们的外快,每个月只凭一二两银子养家。这个钱在几代人以前嘉靖年间的时候还算可以勉强过活,这些年来,真是苦了你们这些人了。建奴起兵以来,我明军在关外连战连败,这其中有军内种种积弊的缘故,但想来军器军备质量上的问题也是重要原因。但是朕心里明白,这些问题不在你们,第一在我大明的制度,第二在于那些把国家的各项事业当成摇钱树的蛀虫们。反观那关外的建奴,朕听说:他们那里的工匠在各方面待遇上形同军人,有二十四阶前程。多造合格军器等同战功。现在朕向你们保证:只要你们能够多造合格军器,并且在技艺精益求精。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参考那秦朝的军功制度,造出一件最高层次可以把一个士兵全副武装起来满足所需,上品等同斩首一级,常品三套等同斩首一级的军功。赏赐不仅是几十两银子,而是可以传家的三十亩良田,还是御赐的良田。如果实在没有这个本事按照要求制造出上品,仅仅只能制造出如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