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一开始的时候,天主教联军统帅觉得这些人同之前增援的力量没有什么不同,而且兵力看起来也并不算太多,就集中了十万人左右的主力逼近到了中央高地一带利用骑兵带来的机动力优势乃至兵力上的优势从三个方向上将增援的五万大军围拢了起来。

    然而联军并没有想到的是,因为经常在敌对环境下同异域的抵抗武装打教导,同时有因为对手实力的不强有条件进行足够的训练,还因为从一开始河中要道一带的力量就是萧轩在回师的时候相对重视的力量,战斗力也从一开始就超过了天主教联军的预料。

    在用从优良的黑火药彻底的武装和改造之后,这些部队所装备抬炮规格也变得完全不同了,几乎不过十余斤重单兵都可以有效利用支架运用的“斑鸠铳”一类规格的火器都能够把三两上下的重弹以接近黑火药武器极限初速,使其飞行到接近二百步左右距离上的时候仍然拥有数千焦耳足以威胁许多野战重型盾牌的威势,这让联军骑兵往往在刚刚展开集结并准备展开冲击的时候就遭遇到巨大伤亡。尽管这种重弹不能有效的穿透杀伤多人,可一个火器班展开的杀伤率和命中能力却超过了寻常的炮兵。

    配属各队火铳手负责近战肉搏的官兵也以火器爆破手段与长矛相结合,让不少通过散兵方式逼近到近处展开试探的敌人几乎没有造成任何关键性的影响。

    当双方的战斗力对比在交锋后不久就体现出来之后,负责指挥增援集团革命军三个军的李义也就再也没有什么顾忌,首先从两翼向包围过来的敌军扩展队形展开了进攻,随后向各个方向上的联军都展开了突击。

    在面临抵御力不足的危机的情况下,此时的天主教联军也最终不的不放弃了已经形成的包围圈,局面从主动而变得格外被动起来。

    威胁距离大概一里左右的铳炮单兵火器不仅在直接交战中带来了主动,还让集中兵力进行突击的办法遇到了更大的压力。

    感觉即便拥有两倍左右的兵力优势也无法在直接的野外会战中占到多少上风之后,联军也不得不以骑兵机动优势暂时脱离了解除,并在几里到十里的距离之外随时准备重新选择战机投入进攻。

    队伍在备战状态下前进,当夜幕开始渐渐降临的时候,多少有着一些实战经验的天主教联军不少人也觉得对手在白天能够发挥巨大作用的火器在夜晚的时候必然会受到在射程上的很大局限,这似乎取得突击胜利的最好机会,因此也很快的再次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那令人胆寒的铳炮声并没有在大军逼近到半里左右距离上的时候就接连不断的连绵不断响起来,让黑夜的进攻中顶着盾牌展开前进的联军官兵稍稍有些心安。但是在大军逼近到大概二三十步左右距离上的时候,猛烈的铳炮声连绵不断的响了起来。

    这一次打出的不在是三两上下的实心弹,可是三十粒一钱弹丸组成的集束霰弹,虽然这些弹丸的穿透力有些不足,可在中近距离上命中进攻中敌兵薄弱部位的概率却更大了。

    当黑夜中联军的进攻并没有在最初的火器开火中被抵御住时,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伴随着近距离上的肉搏也接连不断的展开了。

    一年多的时间让驻守河中一带的增援部队在投弹技术上也有了很大提高。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同其他备部队的迥然不同,让联军接连多次集中精锐在夜间的进攻也难以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天色渐渐放亮了起来,在实战中积累了不少作战经验的联军还算聪明的在天亮的时候撤退到了更远的距离上随时准备保持主动的进行再一次进攻。

    李义这个时候也知道如果在敌军重兵威胁之下展开行军增援,始终将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因此也就在第二次夜幕降临下来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展开了一次出人意料的土工爆破左右,不再是传统方式的天女散花一般的铅霰弹,而是尽可能的利用火炮在横向方向上不知火力,并且最大限度利用横向的抛射坑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率。

    再次展开进攻的时候,接连不断响起的猛烈爆炸吞噬了上万人,几乎让联军限于崩溃和失败的边缘,经过这一次打击,为了防止夜间爆破攻击联军也就不得不格外谨慎起来。再也不敢如同之前一样进行“武装伴随”了。

    就这样,虽然登陆部队因为缺少足够的马匹在机动力上有种种短板,但终究还是还是以强大的战斗力有惊无险的向新都方向逼近。此时的李义也当然明白,一旦军队完成了回合,形成十万人左右的作战集团,那就再也不是欧洲地区上的大股敌军可以有效威胁,甚至是能够进行有效牵制的了。

    本章完

第372章 西河() 
    就在法国南部上岸的增援部队突破重重阻力逼近新都并完成和会师的时候,自西而来的增援部队却在临近西河防线的时候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

    很显然,从一开始西方总督会会长陈新对于整个泰西的局面就有了并不客观的判断,想当然的认为西欧的联军和东欧的联军很难有效协同作战,然而此时,规模多达近十万的波俄联军乃至天主教联军与德意志起义军在内的十余万西线联军组成的二十多万人马却完成了对总共六七万增援兵临的在临近西河防线的合围。

    虽然此时的联军缺乏有效而统一的指挥,作战素质也因为之前的远征作战而遭遇到了严重的打击,可因为经过几千里的长途行军,西方向增援集团的人马状态也并不是很好,因此在联军从西河防线上缴获了不少火药和火炮并投入作战的时候还是很快陷入到了被动之中,不得不利用一些当地的村镇并以最快的速度构筑起临时的防线准备抵御住规模庞大的敌军的进攻。

    幸运的是在一开始的时候,联军的进攻并没有太多的章法,力量也并不集中,在增援集团以炮火展开的轻霰弹猛烈开火的打击之下很快就击退了对手的第一轮如同潮水一般的进攻,为大军构筑起最基本的野战防御工事赢得了时间。

    当法国境内的天主教联军统帅做为临时负责人在经过一系列商议之后成为基督联军的临时负责人的时候,从莫斯科到斯摩棱斯克一带赶来的增援集团的就地防线也开始稳定下来。

    因为在之前的进攻中遭受了一些挫折,此外也因为是客地作战,很多东欧联军对于继续展开硬攻并不积极。直到仅仅不过两天之后新都一带的东方强敌会师,七八万规模的主力部队开始向东逼近的时候,很多人才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不得不同意临时统帅全力以赴首先对逼近到莱茵河的这股西面新军主力集团展开进攻的打算。

    或许是在之前的一系列交锋让双方都开始非常清楚彼此的优劣乃至什么时候最有利于进攻,当夜幕开始渐渐降临的时候,隆隆的炮声伴随着爆破攻击的火光,还有那人马的嘶鸣再次进入了一个高潮,新一轮的大规模攻势就这样继续展开了。

    第一批从中亚赶过来的部队经过接近两天左右的休整,状态也稍稍有所恢复,以往在赶路的状态之下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战斗力也在这时充分发挥了起来,连绵不断的铳炮乃至黑火药手榴弹即便在夜战的时候依旧快速而准确的开火让以前基督联军在针对西河壁垒展开攻击的时候未曾体会过的抵抗在此时此刻却充分展现出来。

    一整夜的激烈交锋让联军伤亡损失多达近两万人,虽然守军在交锋中因为火器运用优势无法充分发挥也伤亡损失多达数千人之多却也让这时候的联军意识到:要想在短期内拿下这股数万人的力量集团已经根本不可能了。唯一有可能的取胜渠道也只有祈祷对方在行军中没有携带太多的给养,并依靠围困战术最终获得胜利。

    就这样,随着二十万联军转入防御,并抽出五万人左右的兵力迟滞从巴黎赶来的增援力量,欧洲地区再一次决战渐渐拉开了序幕,如果让东西两集团的明军最终会师并完成整合,虽然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光复似乎仍然会成为定局,但东方力量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却依旧会保留下来,给未来也带来太多的变数,谁也无法知道在几个月到半年之后会不会有新一轮的援军自海而来。

    在西河壁垒附近的战场暂时陷入僵局的时候,又一系列的战斗在新都至西河的沿线上激烈的爆发了。行军中的陈新所部外了获取足够的给养,几乎如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的多数部队一样在就地征掠方面无所不用其及,几乎每到一地都最大可能的采取强迫手段把当地的“地力”以最亏爱的榨取到极限,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快就让七八万人左右的兵力拥有了几万匹强征而来的马匹还有上万辆马车,随军给养也开始恢复到了正常规模的水准。

    当同敌军的阻援部队再一次交锋的时候,战略主动权似乎完全不同了,利用队伍逐步恢复的机动力优势和战力优势很快就把增援过来的敌军集团压制的不得不就地防御。不过为了达成最快程度上的会师,在给前来阻援之敌以上万人伤亡损失的打击之后再次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情报传来的方向展开了前进。决定东方力量军事存在的会战也似乎在这个时候越来越近了。

    得到阻援不成的消息之后,西河壁垒北部的战场上的联军上层也开始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天主教联军此时认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机会实际上已经失去,既然彻底消灭东方强敌的军事存在已经成为了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那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尽可能的备战和动员出更多的军队才是当务之急。也有不少军官将领觉得事仍有可为,再于夜间展开几次不计代价的进攻,或许莱茵河附近的敌军集团就会终将面临瓦解的境地。

    最终,各路联军还是决定展开一次决定性的总攻,力求在增援过来的敌军逼近之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一次或许是因为家底有些不足的缘故不再有猛烈的炮声做为进攻的前奏,这一两年时间以来新训的不少弓箭手与投弹手也在这个时候投入到了进攻之中。似乎同以前远征时候的局面颠倒了个过。

    不过,一两年左右的时间并没有让各地残部能够训练出足够规模的精锐弓手并在这个时代的作战中起到足够的作用,在猛烈的霰弹与训练更为优良的黑火药手榴弹的回应之下展开猛烈进攻的联军虽然在某些方向上取得了突破,可是在这个时候却发现整个阵地也在这些天的时间里变得和原来不同了。

    本章完

第373章 逆转() 
    黑夜中那令人胆寒的猛烈爆炸声再一次接连不断的响了起来。声势虽然没有之前天主教联军曾经见识过的一些爆破攻防要大,可是带来的伤亡损失却决然不小。刚刚占领了一些壕沟的士兵不少也突然遭到了沿着壕沟方向横飞而来的六七两重左右铅弹的打击。横向定向爆破带来的威慑让声势浩大的攻势不得不最终以规模不小的溃败而告终。

    如果不是之前针对这种威胁早就有过一些准备,说不定双方的攻守态势也就会因为这一次爆破攻击的威胁而彻底易手了。当这样的爆破攻击再一次来临的时候,负责联军统帅也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在这个时代全新的作战方式之下,通常来说对于火药和弹药配备还算周全的军队来说,很明显在防守中的优势重新压倒了一般情况下在进攻中的优势,就算在野战条件下而不是针对一些特定坚固工事的攻击,几倍的兵力优势或者说力量优势所能带来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同时在进攻中还面临这种难题:如果进攻时的兵力密度不够,达成足够进攻压力并且突破对方阵地的概率就大打折扣,可是如果采用密集队形进攻,那么在防守者包括爆破攻击在内的诸多火器威胁打击面前的伤亡风险就猛增,甚至有可能达到翻盘危险的程度。

    当然在这个时候不少联军将领还有一种期望,那就是防守中还算顺利并且也取得一些胜利的敌人会因为觉得战局对自己有利而选择全面的转入反攻,或者在战略上脱离之前的野战阵地。如果是那样依旧拥有十几万大军带来的兵力优势的联军一方不是没有重新获得决定性胜利的机会。可是当天色重新亮起来的时候很多人发现这些临时转入防御的东方强敌并没有因为夜晚的胜利而放弃就地防守打算,只是在第二天夜里展开一些局部突击来扩大自己控制范围的时候最后一丝希望也开始破灭了。

    在这个时候,增援过来的西集团也逼近到了距离西河防线上的交战地点并不算太远的地方,进攻无果的联军主力不得不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增援过来的西集团。大战就这样再一次在临近原有战场不过百里左右的距离上展开了。

    尽管在这时候外出打援的部队也伴随敌军撤退下来,让联军重新能够集中起十万人左右的机动兵力用于攻击其中一方,但毫无疑问因为两股人马的靠拢,能够有效利用的兵力优势越来越弱,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展开决战似乎没有一丝胜利的可能性,因此此时的联军也只能孤注一掷的进行一次冒险赌博。

    在夜幕刚刚降临下来,转入行军中的防御的东方强敌西集团刚刚构筑起一些最简单的工事体系的时候,猛烈的进攻就再一次铺天盖地的展开。如果是在以前,此时的天主教联军就算是其中的一些精锐主力部队也不可能有这样的韧性。接连不断的遭遇到进攻中的挫折之后再要求队伍展开进攻很有可能遇到哗变。不过在此时,因为异己文明的外地入侵带来的一些民族主义觉悟,才让原本质量和训练并不是非常突出的大军具备了连续作战的可能。

    在之前的作战经验中爆破攻击手段往往是防御的一方在确定了对手的进攻规模之后所展开的行动。可是这一次,当联军的进攻刚刚展开之后不久,猛烈而准确的爆破攻击就孤注一掷的到来了。二十万斤火药把一百几十万枚重霰弹毫无顾忌的抛射了出去,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给进攻中的联军带来了四万人上下的伤亡损失,而这一次增援的力量终于没有再夜间保守的展开防御,而是在完全可以肯定削弱了对方的兵力优势之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因为空中侦察热气球的存在,从海路增援并且会师过来的力量在作战决心方面也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一次决定性的胜利,也让东方力量是否能够在泰西存在下去的阴云彻底消散,接连不断的作战失利让自从起事以来的天主教联军和中东欧各地联军遭受十多万人的伤亡损失却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进展。西部境内的天主教联军也面临严重的伤亡损失,经过这一系列作战之后,尽管东欧和日耳曼境内的起义军至少十万人以上的力量加入进来,整个西欧地区还算勉强堪战的联军兵力仍然只有二三十万人的规模。

    而在经过东西两轮增兵之后,尽管在作战中接连不断遭受五六万左右的伤亡损失,可在欧洲的总兵力还是达到了接近二十万人左右的规模,会师之后能够随时有效机动作战的兵力达到了十五万之多。虽然在兵力对比上仍然处于二比三左右的劣势,可是在野战作战能力上却完全不逊色。在拥有侦查热气球加成可以在平原地区至少保持战术侦查上的主动权的情况下,将西河据点和巴黎的防御进一步巩固之后,针对西欧重要矿产地和残存手工业产地的主动进攻与反击也很快的展开了。

    就这样战场主动权在西河据点附近的决胜之后之后也彻底发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