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了五六千人左右的伤亡损失逼近到了极近的距离之上,也就在这个时候英雄外城动员兵为主的辅助部队也开始第一次同叛军强敌展开了面对面的肉搏和交锋,阵线上早已准备好的火光也在队伍稍稍后撤之后亮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岌岌可危的战线也瞬间变得稳定起来。不过当战局进行到此时的时候,之后的逆转也就几乎没有什么悬念可言了。

    本章完

    

第358章 大捷() 
在没有绝对黑暗掩护的情况下,接连不断的一石二三斗上下的利箭在顶级水平的射手开弓放箭之下几乎让战场再一次形同一次猎杀。

    出征的守军主力遭遇到严重失败之后,虽然城内仍然有四万兵力,在贵阳这种算不上太大的城池之中似乎依旧还能够组成比较严密的防线。除了推入贵阳城的守军之外,还有超过十万计的随军家属中也有四万人左右被调集到了城墙附近补充守城,这让城内的精锐虽然元气大损,但守城的兵力却比之前还要略略雄厚一些。

    凌晨反击的失败也让守军对志愿部队主力的战斗力有了充分的认识,不少披了被子和土壤乃至两层门板组成的临时重盾也开始搭载了城垛之上。

    这样的城防工事对于真正意义上火力齐全的志愿部队主力部队来说形不成什么威胁,仅仅是轻型野战炮的炮击就可以让这样的工事立即面临巨大的危机。

    可是为了在追缴作战中隐蔽行动并且抓住战机,夹击而来的第七与第八支队及附属部队都并没有配属大量火炮,即便三五百斤身管的野战火炮也并不多见,这让攻坚作战也一时之间开始面临了不少的困难。最终还是负责指挥队伍的第七支队团长大胆的下令将两个支队八成以上的志愿部队精锐射手超过一千五百名神箭手集中在二百步左右的范围内形成密集而精确的箭雨掩护,掩护选拔出来的精干力量对城头展开强攻,才在伤亡了上百名精锐的情况下终于在守备严密的城头之上打出了一个立足点和突破口。

    紧随其后的战斗并没有如预想中的那样很快逆转并且变成一场摧枯拉朽的胜利,因为没有人能够确定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特别是很多人都明白如今的大明已经没有法不责众这一说法,被全部处决也未必不可能的时候。

    悬殊的战斗力差距让城头上的战斗依旧稳步的以攻城者的胜利而稳步进行,可是激烈的抵抗也终究造成了第七和第八支队累计超过三百人的伤亡整个城头才真正被拿下。从被杀的投降者到战场上战死的人,数万人在贵阳城墙乃至巷战之中战死也让并不算大的贵阳城一时之间不少地方伏尸遍地。好在辅助跟随而来的队伍人数虽然并不充足,但也并不算太少,气候也不是炎热多雨的时节,才在清理城头的时候终究没有闹出什么乱子出来。

    当城内最后的抵抗逐步被肃清的时候,就连城内的一些附属叛军中老年家属也都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以女性为主体的“俘虏”

    “你觉得,这些人会不会受到惩罚?”一名营长忽然向第八支队团长贾峰询问道。贾峰当然清楚,这名营长的话似乎并不仅仅代表自己想要表达,而是队伍内不少的声音。经过连续几个月的长途征战,又面临程度并不算低的死伤与恶战。

    贾峰当然也知道在此时如果以强令来约束部队,毕竟同传统军队不同,当年有所筛选的志愿部队主力应该还是能够控制的住军纪的,只是此时却觉得有些不甘:从海外作战到内部平乱,当年跟随天子一路征战靖平真正的天下,怎能到头来好处乃至金钱与财富全由那些“告密英雄”们得了去?自己为了数以千计的志愿部队官兵乃至几万规模的志愿部队官兵必须趟雷一次了。哪怕最终遭受了巨大的风险和清洗,贾峰觉得也是值得的。贾峰相信:君上执掌天下的核心依靠还是自己这些人,而不是那些在实践中终被证明并不可靠的外人。

    因此贾峰最终认真的叮嘱道:“这一次,我们可以为数以万计的国之栋梁未来的利益趟雷一次,但是你们却不能做的太过。你们要知道:当今君上是一个并不太过于顾虑安危,敢于做为的人,用违背军纪的方式来试探是触动逆鳞的事情。要让那些人亲自立下自愿成为我们志愿部队同袍养女的文书,不要以纳妾或者奴仆的名义。。。”

    这样的话让下面不少人感觉有些奇怪,但人们也知道,那些自从京城就跟着君上一起应对各种危机的军官将领们很可能了解外人并不了解的一些天子对于未来原则大致消息,也就几乎没有多少人得寸近尺。

    接下来整整几天的时间内,整个贵阳城传来了以往作战中罕见的欢笑声,但也有以往的作战中少见的女人们挨打的惨叫声乃至哭泣之声。不过在有组织的严密控制之下,终究还是没有闹出太多的人命出来。贵阳城之战有惊无险的落幕的时候,成都一带的决战也在隆隆的炮声中展开了。

    同贵阳城不同,虽然成都一带云集的守军更多,但是进攻的力量也不是轻兵或奇兵性质的队伍。在上千门五百斤身管火炮,二百多门千斤火炮接连不断的炮声中,城头上那看似还算像样的防御工事很快就变得残破不看,并不吝啬火药的五个支队乃至十多万辅助部队并不太过吝惜炮火,在两个时辰的炮火准备中打出了至少二十发实心弹居多的炮弹。不仅直接摧毁成都城头上的不少防御工事,在热气球的引导炮击之下城内的不少兵力聚集之地都遭到了猛烈的打击,这也让随后的进攻变得更摧枯拉朽起来,在半天左右的时间就以压倒性的战斗力击溃了士气已经并不算太高的城内守军的抵抗。

    至此,整个海内的这次叛乱在几乎不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就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的被平定了下去,超乎很多人的意料,国内的不少地方势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对志愿部队主力的战斗力究竟达到了什么样儿的高度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更为完善和高效运转的驿站体系,在临近崇祯九年春节还有一段时间的时候萧轩也终于收到了来自成都和贵阳等地上下多个系统的捷报乃至相关的密报,可却并没有感觉到太过轻松。

第359章 新年() 
萧轩曾经庆幸这支部队在建立的时候是通过了那样一种政治选拔的方式,而不是传统模式建立起来的所谓近代军队。可是现在来看,自己为了追求发挥最大限度的利用国力优势,还是不得不倾其全力在这个时代打造了一个似乎并不那么符合时代节奏的顶尖冷兵器部队。

    按照萧轩前世曾经了解到的一些战例和这一世志愿部队不少的战例资料来估计,那些不仅能有效运用一石二三斗的强弓,在力量和射术上也几乎达到顶尖水平的队伍面对以骑兵为主的古代标准还算像样的堪战主力也几乎拥有以一当十的战斗力表现,对传统冷兵器部队即便不依靠炮火,也几乎有在作战单位规模并不算太大,人多一方并不明显面临组织指挥瓶颈的情况下,诸如几百多几万这种层次的战例创造出以一敌几十到百的奇迹。两三万兵力规模志愿部队最核心主力的战斗力至少完全不逊色于古代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任何帝国力量集团所拥有的作战潜力了。

    这超过马木留克,堪比甚至超过巅峰时期波兰翼骑兵精兵力量对于一个君主专制政权来说可算不上什么好事,很显然:这种即便退役,也很容易脱离贵重装备轻易形成战斗力的力量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在临近春节的时候,萧轩并无忌讳的再次进行了一次名为“兵种对抗”的推演,当然是假设志愿部队核心主力中的弓手造反,结果也让萧轩的心稍稍放了下来。在这个时代用充分的物力训练条件打造出来的顶级精兵在拥有标定距离作战场合的炮兵部队防御作战中,暂时还无法撼动同等兵力规模的中重炮队。当然前提是拥有质量还算上成的火药,并且在射术运用上比较精强。运动野战或其他形势的作战,那当然就另当别论了。

    唯一让萧轩庆幸的是新的政治意识形态在革命军队伍和志愿部队主力中虽然已经开始有所淡化,但影响力仍在,如果反叛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叛了这些,毫无疑问就会在勇气与实战表现方面打下不少折扣,也就不再可能成为大患了。

    似乎是这件事情带来了不少风声,因此从法堂系统到外情系统,接连不断出现控诉外出平叛作战的志愿部队违纪的事情出现。

    对此萧轩并没有太大顾虑的一方面仍然对平乱过程中的违纪甚至犯罪展开整肃,而在另一方面又出乎意料的出台了另一个政策:鉴于远征部队核心军功群体中的不少人在平叛过程中再立新功,甲等功以上总共万余名官兵群体及其相关的家属也允许进驻英雄外城。

    此外,新政中虽然名义上禁止纳妾与蓄奴,可是却允许义子义女养子养女的存在,并认定非婚生子女也拥有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并且户主拥有对个人财产充分的遗嘱分配权力。除此之外还认定所有成年群体都拥有属于个人私有的财产权。进一步瓦解家族做为“公共公社”的职能。

    这些法定政策因为检举法则带来的实效也在不少地方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可是因为平叛刚刚结束的余威,并没有多少人敢在这个时候兴风做浪。围绕着继承权和财产法权,海内各地不少地方在崇祯九年的春节前后都陷入了危机与风波之中。整个政权在崇祯九年春节前后的时候仍然在动荡和不安中渡过。

    同外界的不安所不同的是,萧轩却没有打算让这种紧张的氛围影响到宫内,除夕之夜虽然没有再次大摆庆功宴席并亲自出席和组织活动,却也安排了不少归来军官们的婚宴乃至庆祝活动。

    中央学院才是萧轩在临近春节的日子里最为重视的地方,并同校园内的不少核心工匠乃至孩子们一同游乐。这让负责安全的暗卫们着实费心费神了不少功夫。按照暗卫们的看法,就算是在玉池或者小迷宫内荒淫游乐,也比在这种地方要安全多了。

    归来以后在不少领域的忙碌,也让此时的萧轩感觉到新的皇权模式所带来的好处,天子并不需要组织一批亲信处理大部分内外奏报,很大一部分地方上的事物和监察活动由法堂系统、乃至几乎没有多少禁忌的各地私人报刊杂物来负责,如果不考虑军权地位乃至对情报领域及更为关键的兵库、财库,核心军工方面的控制。整个王朝在连续多年剧烈的动荡和变革之下开始逐渐具备了一些君主立宪社会的影子。

    在新的秩序开始构件起来之后,一切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在不断的向前运转,虽然此时依旧似乎有些步履蹒跚问题百出,可却开始拥有了一个新兴社会的影子。

    其实也就是在此时,萧轩才感觉到了社会革新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如果不是冒着几乎相当于一场革命的风险连续经历两三场内乱战争。仅仅只同那些旧人们在规则范围内搞斗争打政治账,那么就算是花上两个执政周期很长的有位君主一百年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够哪怕做到彼得大帝程度上的改革。毕竟在中华的附近,并不存在欧洲核心地区临近地方那样的竞争。

    当然,此时的萧轩也突然有一种感觉,即便在这个时候,整个世界大变局带来的动荡期还并没有真正的落幕。正如萧轩预料的那样,千里加急文书在崇祯九年正月初五的时候送到了宫廷之内,让萧轩感觉到了此时已经被刚刚征服的欧洲地区一带还并不太平。虽然靠着突袭优势,西征部队用不过十万人左右的代价就征服了几乎整个泰西,还掠夺了不少关键领域的匠人,但依靠着战前逃亡者这一年多时间以来暗中的准备,从法兰西到德意志诸邦乃至整个东欧,起事接连不断。留守在从伦敦到莫斯科数千里心腹地带的十五万治安军力量虽然很大程度上已经骑兵化了,但还是面临兵力上捉禁见肘的局面。

第360章 域外戡乱() 
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的秘密筹划,新建立的法兰西基督联合军、德国农民军、波兰新军、东罗马新军不再像早期那样几乎不堪一击,在正规化的武装力量面前几乎经常被一当十,还往往没有机动力优势。

    依靠残余的天主教或新教等力量的扶植和资助,再加上一年多时间以来各个占领区政策上的转变,从拉拢当地民众尽可能的减少远征作战中的损失到把当地视为新的殖民地,甚至施行地区人口迁徙政策,乃至建立各种各样的“东方城”曾经在远征的过程中被逐渐压下来的各地义军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死灰复燃。拥有了不少质量还算合格的火绳铳乃至野战炮,让以骑兵快速机动的围剿军也面临越来越多的伤亡损失风险。

    “我觉得我们必须首先放弃一些地方,将兵力集中起来,首先击破法兰西境内的联合军,再想办法同国内的援军夹击东欧一带的反叛军。至于一些力量可能暂时的富国翻盘,那并不重要,只有让那些力量真正的跳出来,才方便我们展开再一次的清洗。”

    面对捉禁见肘的局势,留守在巴黎一带的总督会执政之一的革命军十一军军长陈新最终下定决心提议道。可是这个提议却遭到了总督会九名执政中不少人的反对。

    “如果我军从东欧和中欧撤军将力量集中在西欧一带,不少地方得而复失,你想过他们在获得了充足的人力物力之后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麻烦么?当年远征的时候我军能够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取得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因为新的战争方式而并不习惯于我军的作战方法,如果让那些人有了这富饶而辽阔地带的不少人力和物力资源并进行战争准备,那将是我们十分危险的大敌,我们不能只图一时的省事而让整个局面陷入被动。。。”

    “可是难道如今的我们就有办法阻止那些人逐渐的恢复元气和实力了么?”

    “欧洲地区内的不少工匠都已经东迁了,他们就算恢复起来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气候。。。”

    就在巴黎的总督会上层对于在整个泰西一带采取什么样儿的策略争执不下的时候,终于有奏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通过竭尽所能的接力传递送了过来。

    萧轩的旨意很简单:“一切以打击敌方有生力量最为方便的方式展开战略,必要的时候可以允许东欧一带力量的暂时死灰复燃,但从中欧到东欧的要道必须有效的控制住,同时不能让法国境内的抵抗力量战役到东部地区。”

    在崇祯九年新年刚刚开始的的时候,新一轮的志愿远征增援部队集结起来,这一次萧轩没有再一次亲自率领大军出征的打算。因为此时云集在南京一带的财富和和人才已经过于厚重了。以前自己能够去冒的很多风险,在如今这个时候却是i很难去冒的,增援域外的领兵作战任务也在这个时候交给了以周大勇为首,并且在平乱战争中经过考验的革命军十个军十五万人左右的作战力量,兵力虽然不多,但这一次萧轩没有在吝啬于寻常野战炮乃至火药及防护装具方面的配属。

    大军回归之后利用被俘过来的不少工匠技术资源,中央武库内掌握的传统军备也同之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当然最为精锐的志愿部队主力,这一次并没有出征的打算。

    关于西征的方略和战略,萧轩也最终确定下来,为了防止刚刚平定叛乱之后大军撤回之后再次发生问题,因此萧轩最终决定将留守在欧洲一带的常备军队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