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这些日子以来萧轩在仔细回想了过去的不少事情之后,特别是国内的变局和乱局以后觉得并没有什么超能力的自己未必能够做到这点儿。如果自己只依靠一个君王自身亲信的力量而不是基于更广范围内利益集团的力量,只会让很多努力事倍功半。

    萧轩在扬州并没有停留太久的时间,大概十多天的时间之后,萧轩也明白应该到了去新都看一看的时候了。萧轩并没有把新皇宫的位置选择在南京原有的宫廷内。虽然说在那里翻修和进行整顿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尤其如今归来的军队已经带来规模不小的财富足够做很多事情的情况。而是在原有的紫金山至玄武湖附近建立庄园与军营共存式的新营地。不要求那些太大的石料和广阔的宫殿带来的大型木料需求,按照一般江南殷实人家的建筑标准,成本大大降低。仅仅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几万人力资源乃至二十多万两财力投入的情况下,南京城北的临时山庄就已经初具规模了。

    当然,这个王城山庄最大的缺点是既非城堡也没有城墙保护。只是这些年来的作战方式升级,已经让城墙乃至城堡的作用大打折扣。萧轩也相信如果以后遇到特别的变局和乱局,在这个沃邦攻城法已经大行其道的时代预期指望城墙还不如指望比较广阔和复杂的布局乃至四通八达的地道可以及时的出逃。

    来到新安排的山庄般的宫廷之后,不论是萧轩还是身边的一些亲信,甚至一直跟随在萧轩身边的田秀英都感觉到了一种以前从未感觉到的萧瑟与冷清。几百顷面积的中央庄园之内,除了部署在外围负责严密防御的几万大军,就是萧轩身边包括核心亲卫在内的顶天数百人,加上安排进来的家属也不过千余人。在以往的明代皇宫之中,诸如紫禁城那么大的地方往往至少九千左右的宫女,上万常驻太监,如果再加上寻常的内廷护卫至少三万人上下的人丁都是很常见的。清代的时候宫廷规模乃至宫女太监人数大大减少。整个故宫常驻人员下降到万人上下的时候都让满清皇帝感觉到一些不自在,经常搬往他处了。

    而如今萧轩身边这充其量千把人分布在几百顷的面积范围内,简直让人感觉如住鬼城一般。

    一起用膳的时候,同萧轩关系近了不少的田秀英还是大胆的提议道:“君上虽然在很多方面革除了旧俗,但终究是个皇帝。如果子嗣不畅只靠一个人,整个大明朝廷就会不安稳,各种潜在的势力日子长了也会虎视眈眈。以前的时候君上说为了让将士用命,不能做一个拥有三宫六院高高在上的帝王,可是现在不论海内还是海外大多已经鼎定。就算不像过去一样宫女嫔妃数千太监上万,可总觉着至少千人左右的嫔妃与女官也是应该有的,如果连预备和候选中的女子也包括在内的话。现在也是时候到了充实后宫的时候了。”

    萧轩沉思了许久,出乎意料的说道:“这样也好,既然当初已经许诺了很多,我也不能做一个说话不算话的人。周玉凤、袁妃当年之事其实早在出征前的时候就已经将许多事情解释清楚。信邸旧人们归来的时候也应该到了。而且,当大军安顿下来,这一仗的封赏也安定下来之后。选秀也会重新开始的。肥水不流外人田,选拔而来的秀女当然尽可能是队伍体系内的人为主,民间最好也不是当年旧官绅相关之人。数量也无需太多,先让百余人进宫,普遍拥有不错的地位。。。”

    崇祯七年秋季来临的时候,萧轩也在南京中央庄园外的紫金山前举行了规模还算不小的庆功筵席。不仅仅是周大勇等少数将领,包括前大同社社员在内的两千多名步兵营和营以上军官,炮队连以上军官都参加了庆功筵席。如此之外,还有很多战亡军官和功勋士兵的家属代表。

    “海内的戡乱大小仗打完了,海外的仗以后或许还会有一些,但想来应该不在遇到像西班牙人那样强悍的对手,不需要花费我们的太大经历。但我想你们同寻常的武人不同,身为军官的你们应该对历史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同时也应该十分清楚过去数年来华夏千古未有之功的根基在哪里。我管不了百年以后的事情,相信你们也很难决定百年以后的事情。但我希望至少你们能够决定一个甲子之内,你们,还有你们背后家里的家风。至少在几十到数十年内不会成为如同过去那些旧武人旧官绅一般没有追求的目光短浅之人。人生在世,应该追求一些什么,最近的很多书里已经说的十分清楚了,我在这里也不过多的废话。总之:战场上我们立下了千古未有的功绩,可是我并不希望在战场以外的经济民生发展乃至社会技术的进步方面,我们这些人最终也泯然众人。如果那样,我们如今得来的一切最终恐怕也不过是如当年唐汉西域旧疆一样便宜外人的财富。。。”萧轩在筵席上似乎带着一些醉意的对众人说道。

第343章 鼎定() 
其实在筵席上萧轩就已经想到了自己的根基在哪里,据说万历朝的时候的宫中的宫女来源就少有江东人士。哪怕回避一些重臣权贵也显然不行。满清入关之后也就在最初本族人口实在太少的时候允许过一段时间内汉军旗女子入宫。之后为了避免太过强大的外戚集团乃至地方利益对皇权的过多干扰威慑能力,也基本上走向封闭。并没有什么超常能力的自己又如何能免俗呢?能够让东方的宫廷看起来不像穷奢极欲的奥斯曼或者薛西斯,更像西方王国的宫廷,对太监乃至等级的依赖不那么大,就已经是了不得的变革了。

    内部的筵席之后不久,萧轩再一次陷入了忙碌之中。当然,处理的最多事情当然不是这些年以来关内不少事情的奏报,而是有关兑现承诺和封赏有关的杂物。

    按照归师的时候约定好下来的规矩与原则:除了功勋士兵阶层之外,步兵营营级或炮兵连及连以上的军官并不在海内直接分封土地,仅仅是在西域及海外拥有预期中划定的土地原则。多者千余顷,少者三百余顷,总计百万顷的规模。比起很多人之前的预期毫无疑问要少了很多,而且相比之下要更为琐碎。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相应的以米价为核心计价标准的恩给金立功士兵或战亡士兵爵位依据功勋不等可至少连续百年领取少则每月三十石,多则每月千石价值左右的恩给金,涉及范围多达五万左右规模上下的官兵。虽然这带来折算每年千万两银子上下的恩给金,但只要整个社会向近代化方向进步,这并不是一笔不可承受的负担。

    为了考验出一批靠谱的人出来用于重任,这些赏赐萧轩也将名了可以是主动拒绝或请求削减的。或者只保留最低水平的立功士兵和战亡士兵奖励。为了让这样的考验还算靠谱,萧轩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暗示。

    原本萧轩还有些担心这世上可以主动拒绝如此巨大利益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也不知数万规模的军功群体中能有几十人或几百人可以做到。

    就在萧轩在考虑要不要透露一些风声的时候,主动推辞封赏或者仅仅要求最低保障封赏相关人数和名单的奏报也送了上来。让萧轩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人虽然终究没有达到一成的比例,却也多达三千人之多,远远超过预期的比例。

    萧轩的心理当然明白,或许是这当中有人凭借一些过往的经验推断能够拒绝土地和金钱重大利益的人很可能有更多被重用的机会,也说不好这当中究竟有多少投机者,但这个比例,已经足够做为许多事情上起到巨大作用的骨干了。

    刚刚封赏之后秋天还没有完全过去的时候,队伍系统内的选秀开始了。萧轩当然明白如果按照旧式的选秀办法,恐怕就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觉悟比较高,这当中也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池。最大限度上的简化程序并且一定程度上由自己亲为或许才能从没有太大挑选的普通人群中选拔出还算靠谱的人来。

    就这样,以那三千名左右推辞掉海外土地和过高恩给金的功勋之士所涉及数万直亲为主。其他最为突出的三千名功勋最高的普通士兵之家为辅助。大概万余名适龄女子接受面试,按照百里挑一的标准从中选拔出百名最为突出和优秀的少女,至少能够达到“养眼”的标准。随后的淘汰中萧轩没有如以往宫廷那样设定太多的项目和讲究,最初被选中的百余人中只有寥寥数人因为疾病或缠足等原因被淘汰。不过加上田秀英、周玉凤、袁贵妃及其身边人之后,后宫的规模最终也确定在百余人左右的规模。再加上军情政情等情报线上送来的一些候选女官和女子总共一百五十余名女子和女官。这些人乃至相关的直亲也都最终安排在了中央庄园内居住。此外再加上北海学院内的孩子们乃至很多工匠也都迁徙了进来,让中央庄园内的核心人丁达到了万人以上的规模。虽然万余人口相对几百顷的土地来说仍然显得有些单薄,但总的来说还是让中央庄园多少显得生气多了很多。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萧轩一边忙碌着政改方面的事情,一边似乎也重新的过上了接近寻常帝王一般的生活。或者说:在自由或者很多方面,有很多传统年代的帝王也很少能够得到的事情。

    变革之后的明朝行政构架不再如同过去那样繁杂,在行政封面更类似改进版本的周,以封建制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官僚制。不过不同的是全国核心军队和武力体系还是尽可能的减小规模之后收归中央。大概相当于地方立法权并不算多,国民警卫队和州武装也要弱的多的集权版本美利坚。

    在权力体系上,以皇权和军权的部分联姻乃至皇权掌握的立法权为基干;司法、行政、狱政、情报体系四权分立。当然还有一大体系暂时还并没有显现出来或并不完善。那就是以教育、出版、资本为集团的新士人与资本集团。类似民国那样变相的军阀社会,似乎是古代中国王朝向近代转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至于黄埔那样的意识形态基干阶层,实际上是萧轩之前利用某些手段勉力为之。仅仅在西征最后阶段的一些作战表现中,萧轩就明白哪怕朝鲜式的意识形态政权对于此时百事才刚刚起步的旧王朝来说,还是太过于超前了。至于大同社为基干的“无产阶级政党”就算靠自己的强拉,恐怕也需要不少时间才能成为可以调节社会关系和遏制社会矛盾的重要力量。这些都将是以后的政治与经济斗争的格局所决定的。

    经过这一次远征所带来的财富乃至经济版图上的扩充也在很大程度上的缓和了海内的矛盾,至少给了不少人追求更多利益乃至摆脱辛劳与贫困的希望。萧轩却知道相对安稳的日子或许并没有太久的时间,也不打算辜负这段时间,便再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如同寻常太平天子一样劳逸结合,过了为其不短的一段神仙日子。

第344章 庄园() 
    崇祯八年春天的时候,玄武湖边草木生机盎然,几支精良的车轮舟之内传来了女子们嘻嘻闹闹的声音,让人感觉这似乎根本不是规矩森严的宫廷或者宫廷花园之中。

    “快放箭!田将军的船逼近过来了!”

    “哎。。。不要乱放,我数一二三,大家一起跟着口令!操作船桨的人不注意啊!”萧轩笑道。

    一时间,二斗弓射出去的六钱轻箭漫天飞舞,一开始的时候在百步以外根本谈不上什么准头,不过随后这些箭就越来越准接连不断有箭支命中了“敌船”虽然这些箭支没有太过锋利的边缘,可是却也能够勉强的插在专门的软木外壳之上。

    当船只的距离逼近到大概五六十步左右距离的时候,最新试制出的弩炮为基础的炮战展开了。船上嫔妃们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开启强弩。不过要是利用绞盘实现填装好了则完全另当别论。一枚枚十多斤重的土弹在这时候接连不断的射了出去,在船只的临近地区打出一朵朵水花。

    为了躲避这些射过来的“泥弹”并不算太的的小船舵手们拼命摇摆船只,让萧轩所在的整个船上的人们惊叫不已。

    也不知什么原因,一枚沉重的泥弹透过了船舱顶棚落在了车轮舟的桨片上,本来就有所倾斜的船只这一次陡然之间开始进水了。

    这一下,游乐对抗中的欢笑和兴奋陡然不见,萧轩身边的嫔妃们反而感觉到了巨大的危机,特别是很多人都听说过崇祯三年已有定论的一些历史悬案的时候就更是让人心惊不已。

    就在船只临近沉默的片刻之内,萧轩乃至一些反应比较快的女人们已经携带好了木制的“救生圈”萧轩则还携带好了早就准备好的一件特制的防身武器。

    船只沉没的时候引起的漩涡或许因为船只大小的缘故不算太打,但也让整个水面乱作一团。此时的田秀英也早已跳下了水中,见到萧轩有惊无险这才最终把心放了下来。

    这一带的水域是通过人造湖的办法特意修建起来的水质还算良好的活水,而且水深夜并不是太深,能够清澈见底。再加上暗卫也部署于四周,所以其实萧轩的心中并不怎样惊慌失措。

    当众人如落汤鸡一样回到岸上之后花费了好一阵的功夫才让身体不那么干,也换上了干净的衣服。

    回想起之前的一些事情,田秀英此时依旧心有余悸,郑重的劝道:“如同演习一般的水上游乐还是太过危险了,至少不应该用这么危险的办法。”

    听到这样的话,萧轩也就笑道:“夫人说的也是,不过想起来未来的一些秘史或者正史上要是记载我这一代大明皇帝喜欢与宫中女子们以军戏游乐,那也是一段佳话,只要立场不持反对态度,或许有当年孙武的名声。然而,要是继续玩那些以肉阵为军阵,猪八戒摸老婆或者康熙擒鳌拜一类的把戏,那咱着形象。。。唉。。。”

    见到自从西征归来之后萧轩的心态乃至气色都好了很多,真正的像一个年轻人,田秀英也只得叹道:“这样也好,毕竟这些军中之戏总比其他那些对身子要好上许多了。。。”

    就在这时候,萧轩身边的一名亲卫忽然间凑了过来,禀报了一些事情。萧轩的神色先是有些压抑,随后却又兴奋起来。田秀英当然不好意思主动询问。不过萧轩随后却并不以为意的坦言道:“今天算是双喜临门,不过一个消息可能不那么太好,另一个让人大松了一口气。”

    “那先说让人打松了一口气的好消息吧!”田秀英不知怎的似有一种不好的感觉,也就下意识的不敢去面对猜想道的最坏局面。萧轩却直言不讳的说道:“去庄园内的文具场看看去吧!”听到这样的话,田秀英的心才缓了下来。

    造纸场内,只见大圆筒形铜帘在纸槽内绕中心轴旋转,纸浆流至帘上,水由网孔滤入网下,再以两个转辊沿反向旋转,实现压榨去水,干燥后造出长丈余的筒形纸。似乎和萧轩印象中的零星造纸工艺中的一部分有些相像了。

    几乎与此同时,打浆机在很大程度上也开始出现并工具化了,这一系列进步毫无疑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造纸的效率。

    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已经在诸多领域开始领先于东方,不过说到造纸相关的一些技术却并不是非常全面。从根本上说直到十八世纪,从中东到欧洲的造纸技术都跟怛罗斯之战时的那些被俘工匠相关。欧洲的造纸技术也以唐代北方的麻纸为基础。在原本历史上的十七世纪仅仅在打浆领域实现了机械化。而在造纸领域的抄纸机械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