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袭的强敌很可能只有不到万人的情况下,黎塞留当然也希望通过一次决定性的会战来让法国确立在欧洲更大的地位。

    “那些来去如风的东方人看样子并不打算同我们正面决战了。不过也不知什么原因,似乎总能在我军抵达之前就溜之大吉。。。”

    就在一名多少有些跃跃欲试的法国将军多少有些抱怨的时候,终于有更为明确的敌情报了上来。

    “我们的敌情可能判断有误,那些前来的敌军并不是不到万人,而是很可能多达两万人。当然好消息是,完成了集结的那些强敌似乎开始重新安营扎寨,似乎打算等着我军围攻过来一样。。。”

    对于这样的消息,行事向来谨慎的黎塞留并不像某些将军们那样信心十足跃跃欲试,在临时的军议上对众将说道:“我们的先锋骑兵同那些强敌交手的一些情况,你们自己或许比我更为了解。毫无疑问,他们的骑术虽然不怎么样,可箭法恐怕完全不逊色于当年的马木留克人或者如今的奥斯曼人那些最优秀的弓箭手。如果我军在没有靠谱准备的情况下就贸然与对方交战,不采取针对性的战术,是很有可能吃大亏的。。。”

    这一次,同萧轩之前面对的很多东欧一带的对手不同的是,当萧轩打算从正面与那些强敌展开会战的时候,兵力众多的法军集团似乎很快就准备好了为数不少临时做为盾车的车辆并且准备以此为依托,通过绝对的兵力优势展开决战。

    见到真正意义上的西欧强敌这种应变能力,萧轩也不由的感觉到多少有些压力。整个大军几乎在不到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就越过了莱茵河濒临沙隆一带,那些敌军之前的时候应该从来没有同己方的军队交战过,竟然还是如此谨慎的想到了对似乎有一定克制性的战术战法。如果自己再晚到几个月,恐怕遇到的就不是这样临时抱佛脚的对手,而是用这个时代的欧洲发达而先进的生产力武装起来的超强超多版本建州主力了。如果是那样,远征军恐怕才真要面临大麻烦。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时代的法军虽然似乎准备好了不少临时凑合的盾车和炮车,可终究还是并非有如同英法百年战争后期时候那种作战经验的习惯。多数士兵似乎仅仅只有胸甲,主要的装备也很简单:步兵集团以火枪占多半,少一般长矛,此外还有不少野战炮兵。

    十万人左右的法军战略集团至少携带了二百门左右的野战火炮,并且逐步让这些火炮在炮车的掩护下逼近到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展开猛烈的轰击。不少重火绳枪手也在很远的距离上就展开了开火,这倒大大出乎了萧轩之前的预料。没有想到这个时代的法军竟然这样保守的在一里距离上展开对持和开火。不过当想起这一战的作战目的,也就多少让萧轩反而释然起来。如果法国人打算同己方展开近距离在白天的交锋,特别还是拥有这么大兵力优势,战斗力如何一时也还完全摸不准,这会让志愿左军的各部队很难有效的把握比较准确的火候。不知道全力开火的时候会不会打成击溃战,而如果不全力御敌会不会又让大军陷入危机之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就让各部队低下身子达好盾牌和掩蔽,以有限的火力同远处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对手展开对射。

    因为大军表现出来的炮火火力似乎并不猛烈,尤其在快速的奔袭作战中来不及携带太多的炮火和弹药辎重,因此尽管火炮数量和炮术明显占优势,双方在这个距离上的相互炮战还是渐渐的对萧轩所率领的队伍渐渐的不利起来。很显然:本土作战又有充足后勤依托的法军并不太顾虑弹药甚至火炮的身管寿命,接连不断的开火中至少给萧轩所率领的大军带来了数百人左右的伤亡损失,双方前锋火力战的交锋森也是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占有了一些上风,并至少杀伤了近千敌军左右,但很明显小于双方此时现有兵力力量对比哦。

    在骑兵与散兵的掩护和干扰之下,法军渐渐的展开了推进。同在东欧遇到的那些对手相比,这个时代的西欧军队似乎在勇气上多少有些不足,可是战术战法安排乃至进攻的巧妙性上甚至比当年曾经遇到的建州主力还要强上不少。

    当散兵和骑兵在志愿左军猛烈的火力之下渐渐溃散的时候,法军的主力炮兵和重火绳枪手已经逼近到了大概二百米左右的距离上了,并且在这个距离上就展开了猛烈的火力,一下就给队伍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损失。这也让萧轩开始意识到同这样的强敌交锋,不能再采取以前作战时那种“留一手”的态度和方法了。同样也下令二百斤身管二将军炮为主的野战炮兵展开猛烈的火力。几乎与此同时,各连内的弓箭手也展开了最大射程的抛射,争取给对方的炮手乃至对车以最大限度上的压力。

    接连不断的猛烈炮声还有阵阵从落下来的箭雨在这个时候还是终于给法军的炮手们乃至前排火枪手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尽管兵力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还有临时车盾带来的掩蔽,可双方伤亡损失比却明显比之前的时候更大了。战场心理素养远远无法和志愿左军相提并论的法军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把通条也连同火药与弹药一同发射了出去。

    本章完

    

第314章 决战沙龙隆(二)() 
接连不断的对射一时之间让战场上硝烟弥漫,北风似乎也在这个时候如同黎塞留预料的那样稍稍偏东了一些,让战场的局面似乎稍稍有利了一些。见到这个时候准备好的骑兵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黎塞留再也没有犹豫,立即下达了骑兵集团展开突击的命令。

    同东方战场的骑兵往往以比较松散的横队和纵深多排的方式展开进攻不同。在这个时代的欧洲,真正意义上的近代骑兵虽然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可骑兵在横队上的密度却也相当惊人,几乎不比一排火绳枪手逊色多少了。

    接近云层般不容易察觉的高度上,经过不少时间训练而且聪慧的小型侦查热气球上的孩子以最快的速度画出了自后一份草图并装载铅制的一枚流线型弹丸沿着风筝般的思索头了下去。十排纵深的骑兵分布在不过六七十步左右范围内的纵深中,估算千人左右的各个横排总和进攻的范围不过两三里的一个局部而已。这估算在万人左右的冲击骑兵还是这个时代都不占比例主流的矛骑兵,更多的手枪骑兵等轻骑兵在依靠兵力优势环绕在四周不断的展开袭扰。

    很显然,因为在之前的观敌了阵中黎塞留没有发现大量的战阵长矛手,因此这一次骑兵进攻不再打算如同正常的进攻一样搞什么近距离的交锋试探,而是从一开会就尽全力加速,准备以全速的冲击破阵了。

    万余上等中型马密集前进的时候也在硝烟之后带来了震慑人心的马蹄声,似乎海潮在硝烟的幕后开始涌来一样。就在这时候,天空中忽然有一处难以察觉的地方爆响了点点白烟。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准备的志愿一师第一团在听到注视着天空中的观察员算传来的军号的时候几乎在第一时间在整个战线上同时开始投出了手中准备好黑火药手榴弹。

    在远征之前连续多月征战的过程及战场间歇中也没有落下的手榴弹训练在这时候还是充分体现了出来,志愿第一师第一团做为志愿部队最为精锐和突出的部队之一,不仅仅是投弹成绩上可以轻易的普遍把两斤左右的黑火药手榴弹投到十丈之元或者把一斤左右的轻型黑火药手榴弹投到十六七丈左右的距离,在齐头乃至战场实战联训方面的能力与节奏把握也是全军中十分优秀的。

    第一轮整齐的一斤左右轻黑火药手榴弹投出去的时候,敌军骑兵集团距离大概还有五六十步左右的距离,比手榴弹的落点远不少。不过当上千枚手榴弹逼近到敌群附近的时候,恰好落到了这些敌骑骑兵群的身前。接连不断的猛烈爆炸声炸起的道烟雾之强乃至如同滚雷一般的声音虽然没有让那些选拔出来的精锐重骑兵们感觉到,难以承受,但还是很有效的将敌军的马匹震慑住了。以往的训练中,欧洲人似乎并没有用这样的声势训练过马匹,这让即便是前排那些久经战阵的马匹以一时之间也有些承受不住打击。

    就在这时候,至少连绵五六里的范围内上百枚二百斤身管轻型野战炮发射的几万枚重霰弹似乎早有预谋的准确的降落了下来,连带着密集而准确的弓箭展开的暴风骤雨让万余规模左右的敌骑在顷刻间就遭遇到了两千人左右的伤亡。

    黎塞留在这时候才有些庆幸自己对这股强敌战斗力的高估,随着旗帜与号令,法军最后一支有足够规模的预备队突然从南翼源源不断的闪现了出来,并对整个志愿部队的左翼发起猛烈的轰击。竟然也是又一支接近万人的重骑兵部队。

    毫无疑问:为了给这支前来的敌军以沉重的打击,集中共来的十来万法军不是一般的重兵集团,而是在很大程度代表了这个年代法军最为精华的力量。

    或许是之前的火炮重点照顾方向已经集中到了正面略略靠北的方向上,没有太多的火力照顾从南翼冲过来的法军重骑兵集团。让这些展开速度的骑兵直到逼近到百步左右的距离的时候才开始面临当面猛烈的火绳枪与弓箭的打击。

    或许是在以前的战场上战马对于这些威胁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进攻中的骑兵虽然在猛烈的火器与箭雨之下遭遇到了数以百计的伤亡损失,可还是很快的逼近到了中距离上。

    在随后不久,接连不断的响成一片的黑火药手榴弹的爆炸声也开始让冲在最前面的法军马匹感觉到了一丝压力,在短暂的停顿中进攻中的骑兵洪流似乎变得更为密集了一些。然而,对于这些在过去的征战中似乎习惯了火器,抗压能力远非东方乃至中亚的那些骑兵可以相提并论的力量来说,也仅仅是让逼近而来的洪流似乎停顿了那么一刻而已,在很短的时间内度过混乱的法军骑兵以不算太快的速度继续逼近过来。

    当那些法军骑兵发现进攻方向上并不是一群长矛从,那些打算顽抗的对手在最前排仅仅只有一些打算直接迎战的火器手,似乎打算依靠那并不算长的铳矛来应对自己的时候,之前有些紧张的心也稍稍的放松下来,部分人在这个时候开始以随身携带的辅助性火器展开压制射击,部分则开始继续加快马匹向前展开了冲击。

    而在这时候,法军南翼骑兵主攻方向上的那些对手似乎在巨大的威慑面前被彻底的震慑和压制住了,直到逼近到一二十步左右距离的时候才突然发现那些之前看似抵着身子转入防御态势的火器手开始整齐的站起了身子并举起了双管燧发火铳扣动了扳机。

    连绵不断的枪铳声似乎如同一阵密集而短促的响鼓,同之前的炮声相比显得相对渺小,然而在这个时候却接连不断的打出了足够有震慑力的火力效果。

    不仅仅在南翼的进攻方向上,正面略北方向上的法军骑兵也突然遭遇到了这样蒸汽而猛烈的攒射与开火。在猛烈而沉重的打击之后,敌军那看似单薄的进攻阵线竟然趁机展开了反攻。

    本章完

    

第315章 决战沙隆(三)() 
激烈的战斗中,黎塞留一直在认真观察着整个战场,终究从优良的望远镜中发现了一丝蹊跷之处:这些军队的武装通常以弓箭和火器火炮乃至一些特殊的短矛为主,真正装备那种奇特的双管铳矛火枪的人比例并不多。黎塞留不仅仅是一名将领,也是一名首相,对法国国内的一些兵工和军械当然也多少有些了解。不论是铳矛还是那种燧发枪即便在欧洲在这个时代制造起来也是要花费不少的成本。装备像样铳矛的燧发枪在这个时代的欧洲军队中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如果还要求双管,那制造难度可以说是陡然增加。

    在图书馆中对东方乃至远东也多少有一些了解的黎塞留当然明白以印度以外远东国家那些较差的铁矿品质乃至薄弱的军工手工业基础要制造出这样的装备来,也几乎是极少数主力中的精锐才有可能的了。这大概人数在两万左右的东方来袭的强敌中装备这种兵器的步兵毫无疑问是精锐,也毫无疑问不是主体,可是:为什么这样的最精锐力量总能调动到大军主攻和突击的方向上呢?

    这个时候,从正面乃至侧翼的两次进攻失利的粗略损失情况也估计出来了,在敌军的防守火力乃至随后发起的猛烈反击中,至少有六千上下的重骑兵伤亡损失。如果加上整个大军在之前的作战中遭受到的伤亡损失,这一次沙隆一带的会法军伤亡损失总数已经逼近了万人左右。在这个时代,这个比例的伤亡规模毫无疑问是一个危险的比例,也就是此时参战的法军兵力人数明显占上风,加上对方的指挥似乎比较消极才没有带来一些比较严重的后果。

    黎塞留当然是一个敏锐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下令队伍逐步撤出第一线转入防御,但同时维持利用兵力优势所构成的包围圈。步兵和后勤部队乃至在临近地区征集而来民夫们也开始在骑兵的掩护之下构筑壕沟和简单的营垒,打算通过这种方式逼迫那强悍的对手不得不选择突围和反攻。如果对方处于进攻状态,那己方毫无疑问可以利用骑兵和兵力上的优势给予这伙强悍的对手以决定性的打击了。

    让黎塞留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在之前的作战中表现超强的对手们这一次却似乎有些失算,似乎仅仅打算依靠轻霰弹为主的远程炮击就遏制住后勤乃至临时动员人员的土工作业展开的进攻。

    那连绵不断的炮击当然给动员起来的人员构成不小的伤亡损失乃至威胁,不过或许是因为骑兵墙幕的遮蔽,外加上之前之这股突如其来的队伍所携带的中重火炮并不多,并没有从根本上组织包围工事的修建进度。

    在大致接近黄昏的时候,包围圈内的“东方强敌”展开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遭遇到强有力的抵抗之后也迅速转入了防御对峙之中。

    不知怎的黎塞留在此时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之前这些人在防御中的火力乃至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可绝非平庸,怎么后来的试探性突围反攻看起来根本没有怎样用心?难道敌方的统帅不认为陷入数倍兵力于自身的大军的围困是一种极为危险的事情么?

    就在黎塞留决定在夜晚来临的时候是不是让全军展开机动,主力撤退十余里并另立新营的时候,后续部队继续增援过来的消息让黎塞留心中大定,在天黑前必然能够得到六七万从巴黎方向赶过来的新生力量的增援之后,云集在沙龙一带的法军可战之兵达到在这个时代的欧洲战场中很少见的十五万人之多,这就意味着兵力优势多达七八倍以上,这样来看,几乎在每一个方向上都能聚集起两三倍兵力于对方的力量组成十分巩固的包围圈了。

    源源不断的增援力量在临近黄昏的时候终于渐渐的赶来,整个法军在各个位置上的包围圈也似乎变得更为雄厚了,只是如果仅仅从地面上来看,因为此时此刻萧轩所率领的大军处于最前面的骑兵幕的包围之中,似乎只能判断出敌军开始在临近天黑的时候获得了增援,还很难判断敌军的增援力量究竟有多少。

    只不过这个时候隐蔽在天空中临近云层高度的小型热气球上的孩子们穿下来的信息才让萧轩对这一次自己有可能面对的力量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因此也就在这个时候同样在白天的时候下令展开最简单的工事作业,并逼近到距离敌阵大概半里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