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访的俄国使者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听到萧轩这样的话,就似乎感觉到有些不妙,因此说道:“阁下的意思是俄国因为唯一欧洲的最侧翼,所以是最为危险的敌人?其实不然,荷兰人或者英国人,又或者西班牙人,那些临近海洋的强国才是真正意义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他们可以从海外得到拥有足够质量的硝矿、各种用于收买人心的金银,还有各种让人动容的香料农产品乃至可以用于造船的木材。至于我们,如今两军兵戎相见的格局不正说明了,我们并不是什么占有有利地位的国家么?”

    萧轩看了看临时大帐的门外说道:“但这片土地,拥有整个欧洲最大限度的潜力。。。哦,不知你是否精通算术?是否懂得平方?”随军的翻译花费了不少的功夫才最终向俄国来使讲明了这个词汇。

    那名来使笑道:“文字不是,可算术是每一名贵族的必修课。不过至于平方或者立方,这还要专门请教专门的学者。。。”

    萧轩也有些后悔,觉得这些随便聊聊的话如此人很不过是多此一举,就继续说道:“只要有足够的土地,并且因为天气比较寒冷而少有疫病发生,民众的生活在拥有充足土地的情况下还算勉强过的去,大概四十或者五十年人口就会翻一翻。千万人口在一百年后会成为四千万人口,二百年后会成为一亿六千万人口,直到填满所有可以开发成耕地的荒地。一百万人口也不过三百年的时间,就会成为万万人口左右的大国。。。”

    “所以在未来英国或者西班牙人或者俄国才是最强大的国家?那终归是赶不上你们。。。”那名俄国的来使笑道。

    “国家的强大当然不仅仅是看人口,我们的天帝曾经启示,矿产也是重要的一方面,矿产在以后可以通过火的力量成为很多工具和机械的力量而代替人力。版图越大,各种矿产的潜力与可能就越大。。。”

    这个时代的人们虽然没法理解内燃机,不过对于对军事略知一二的人来说至少知道精良的铁矿钢矿乃至硝石对战争的意义,因此听到这样的话之后俄国来使也默默的点了点头。

    萧轩接着说道:“天主教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基督教分支,虽然不知以后怎么样,但就现在来说他明显过于封建和保守,在科技创新和发明乃至发展实业方面远没有新教的那种精神。再加上热带的地方天然会使人懒散,很多地方也并不真的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西班牙人的地盘是发展不起来的。最终成为大国的,是北方印第安人土地上的那些欧洲人。那片辽阔的北方新大陆也逐渐的吸引了很多欧洲的精英人才,从而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它利用欧洲长期为决的纷争整合了整个天主世界与新教世界。你们虽然在很多方面都学习西方,以后更加会是如此,可你们也应该知道:在真正的基督教徒面前,你们永远是类似野蛮人一样的另类。当然,我们东方人就更不用说。”

    在说完这些之后,萧轩就开始聊起了另一个位面曾经的历史:“俄国在另一个位面,因为濒临欧洲欧陆的竞争,所以各方面也进步的更快,至少相比长期满足于剥削国内大量民众的东方而还是科技与战备的东方是如此,因此失去了河中与蒙古高原乃至黑龙江以北的一些地方。。。”

    听到这样的话,那俄国来使则感觉到有些莫名其妙:“那些地方。。。那些地方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汉人的存在,不是鞑靼人乃至蛮夷的地盘么?战争与冲突,这些外围地盘的得失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不涉及到核心本部人口所在的地方,你都没有什么可以挂怀的吧?就如现在的贝加尔一带,是我们的人首先占领那里,这是很自然而然的领土依据。当然,如果你们这一次出兵是打算要那些草皮生意的地方,这可以谈判也可以通过妥协手段解决。。。”

    萧轩此时不以为意的继续说道:“中俄之间的领土在最终当然是一个次要问题。只要不占领类似辽东辽西乃至山东那样的心腹之地,也的确不会成为世仇。世大的基督教乃至新教势力面前,中国和俄国也最终走到了一起,虽有波折,但最终也持续了几代人的准同盟关系,共同应对撒克逊盎格鲁人的挑战。。。”

    这样的话当然也让这名俄国来使有些欣慰起来,毕竟这一次能够消除东面的兵祸,首先集中力量解决波兰人的威胁那将是最好不过的了:“是啊,我们俄国乃至你们华夏其实在那些掌握关键火药和矿石乃至金银面前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面前其实都是弱势的国家,应该相互扶植才是正路。。。”

    就在这名俄罗来使有些兴奋,以为这场战事可以暂时避免的时候,萧轩却突然间话锋一转:“在那个世界位面的二三百年以后,俄国和中国的确都是落后的弱国,而且是不会被容于西方体系内的国家。可是现在,此时的东方和你们一样也的确有很多落后的地方。不过暂时的军力,是不是真的处于落后的状态?恐怕,还要较量一二才能明白。在这个时代,毕竟不存在北美大陆上那个虚无的强大国家,我们也不是那个在劳动民众的女人身上沉睡了很多年的国家,一切还要打一仗才能论证我打算的西进战略是不是正确的。”

    本章完

    

第298章 对阵() 
就在萧轩同那名俄国的来使闲聊着现实乃至另一个世界线的历史的时候,在东欧作战时新的作战条例选择也临战下达了。这些条例都是在以前的时候就由基层军官们所背诵和熟知,临战的时候仅仅按照命令的要求来决定选择那一个条例与对方交手罢了。

    在之前的想定中:一切未知和未能有效评估战斗力的敌人都是潜在意义上的强敌。面对这样的对手,队伍会在白天的时候尽量采取保守和防御为主的作战策略,最多出动一些侦查力量侦查敌军主力的动向。只有到了夜晚,队伍才会展开全面的进攻,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因此,当面的俄军主力见到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在兵力并没有明显弱势还有很多马匹的情况下竟然消极的开始修建起防御工事的时候,都有些不以为然起来。

    此时的东欧和这个时代的棱堡横行的中西欧不一样,不论是波兰人还是俄国人又或者瑞典人,都崇尚积极主动的野战。只有那些二三流根本搬不上台面的军队才会遇到敌军就开始修筑工事。

    见到谈判的使者迟迟未归,甚至超过了约定的时间。俄军方面就再次派遣一名军队内的使者前来询问情况,结果当然也是遭到明军方面的扣押。虽然在战术行为上很保守,可那些最后归来的俄国军内使者们却传来了让人震惊的消息:“那东方人的国王或:这一次出兵的目的,是让俄国境内所有工农劳动者头上的食肉者都消失掉。不劳动者不得土地,也只有这样,才呢能消除一个欧洲国家的战争能力和威胁能力。。。”

    “那些没有见识的东方人真是狂妄的没边儿了,看来,应该让他们轻型清醒。。。”指挥俄军的军官并不是一个鲁莽的人,一开始的时候只是用望远镜仔细的观察者那些东方人的临时营垒和阵地。似乎除了火器手之外并没有太多诸如长矛一类的长兵器,只有一些看起来非常短的奇芭短矛?

    “这支军队也真是诡异,难道他们不知道单纯的以火器和弓箭等投射兵交战,没有靠谱和像样的长兵器交锋意味着什么么?先让哥萨克人来试探一下那些东方人的虚实吧。”负责统领俄军的将领其实从内心瞧不起那些兵种奇芭的东方人。据说在印度波斯或者北非等地也有不少兵种奇芭的军队,但那十有八九是不上道的代表。

    只是这一次前来的东方人还算拥有者不少还算像样的马匹和铠甲乃至规格看起来不小的弓箭,才让这名俄国将领不得不慎重起见。

    此时的革命军与志愿军各部也都在之前的交战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变得成熟了许多。没有在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而是在敌军的进攻面前,尽可能的在防御中谋求给对手以最大限度的杀伤。因此当三万哥萨克人在连绵数里的方向上以还算松散的阵型试探性分进攻,刚刚在二百步以外的范围内集结的时候,接连不断的白烟伴随着响成一片的铳炮声就开始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在哥萨克人进攻方向上的至少万余支铳炮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开火,也让战前有些紧张的部分哥萨克人的心彻底放了下来。至少这样的行为说明:眼前的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不少,但很显然是一支乌合之众乃至并不少道的军队,不仅仅没有多少像样的长兵器,就连火器手也是如此的不靠谱。如此来看,或许仅仅凭借自己这三万主力就能对这十来万根本不上道的大军形成足够取得大胜的优势了。

    可是这样的念头也仅仅是片刻而已,紧接着那些猛烈的弹丸就如同飞蝗一般扫荡过来,在弓箭抛射距离之外i似乎也威势不减一般的准确轰击到了人群之中,仅仅是万余弹丸的开火,就在第一时间内打倒了最前面的至少上千名骑手乃至接近两千多匹马。没有人想到那些火器从威势到精度都是如此的巨大。

    不过或许是在同波兰人的战斗中见惯了这种火器带来的威胁的缘故这样的伤亡和打击也仅仅是让冲在前面的哥萨克人为之一顿而已,很快,整个骑队就如同潮水一般以更为密集的队形逼近过来。

    然而让哥萨克人没有想到的是,大概仅仅是几个呼吸的时间之后,猛烈的铳炮声就再一次响了起来。因为这一轮开火的距离大概就在一百二三十步左右的位置上,铳炮火力在很大程度上准确了很多。密集如潮一般的弹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接近两千名哥萨克人乃至更多的马匹被打倒在地。整个试探性进攻的战线上哥萨克人刚刚组织起来的进攻就在这一阵猛烈的火力打击之下被彻底的打垮了,首先是马匹再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而变得混乱起来。

    就在这时候,铺天盖地的箭雨也从大军的队伍中接连不断的投射了过来,再次在很短的时间就给了哥萨克人决定性的打击和伤亡损失。

    在付出了五六千人的代价之后,统领俄军的将军也终究明白:这支看上去作战选择十分保守的军队竟然有着这样强大的投射火力。此时的俄军统帅却并没有甘心就这样放弃战斗,开始下令让炮手推着炮车逼近向前,并让下马的步兵们开始准备好盾牌。准备真正的展开一次步骑炮的协同攻击以彻底试探出那些东方人的深浅。

    就这样,伴随着硝烟乃至二百多门看起来还算像样的野战炮打出的猛烈炮火,俄军终究重新鼓舞起作战的勇气开会向前推进。这一次的主角则毫无疑问的换成了步兵与炮兵。更多的骑兵集团在这个时候反而位于阵后。

    然而,就在俄军集中兵力首先针对萧轩所部右翼的展开集中攻击的时候,至少连绵数里范围内的铳炮声也如同海潮一般接连不断响了起来。不仅仅是那些单兵或者双人操作的三两弹火炮。

    本章完

    

第299章 东方火力() 
其实在第三军与辎重部队完成了萧轩所率领的主力汇合之后,队伍内以大将军炮为主的火炮就已经接近原来的水平了。五个军大概十六个师的野战力量拥有八百门上下的大将军炮、一千七百门配属基层的以一百五十斤到二百斤身管为主的加强版二将军炮。仅仅是专属的炮兵乃至炮兵兼职的爆破部队在八万兵力左右的主力中就接近四分之一左右的规模。在击败建州主力乃至中亚三大汗国的战争中缴获到的不少还算像样的马匹资源乃至车辆资源也让这些火炮伴随部队的前进有了更多的后勤依托。同历史上松锦之战时的明军炮兵体系相比,此时的明军炮兵体系在规格上也明显有了很大升级。

    尽管拥有战争主动权的俄军仅仅是在进攻中以四五万人左右的兵力集中进攻志愿军与革命军集团中一两个军而已,可也遭遇到了接近三百大将军炮及四百多门二将军炮的猛烈开火攒射,短短不过一分钟的时间内就有几十万枚标准霰弹在猛烈的开火之下轰向了对手。俄军的攻势在刚刚如潮水一般展开的时候就在想象不到的火力面前遭遇到沉重的打击。随后,火炮开始集中力量压制俄军在一里以外的炮手,几乎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以猛烈的炮火让俄国人的炮手们土崩瓦解。

    远处的萧轩偷偷的以专门制作的潜望镜式望远镜观察到这一切的时候其实也多少有些不敢相信。虽然说这一次新军与革命军主力集结起来的力量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强大,但距离萧轩印象中能够轻而易举横扫欧陆的标准应该还差的远。

    而且以前就算同明军精锐主力作战的时候,也并未有如此轻而易举,难道真的是俄国人的水平太差,无法和这个时代的西欧军队相提并论,或者说:俄军并没有派遣出真正的堪战主力同自己交锋?

    不过萧轩身边的一名亲兵因为平日里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兵事,因此也就并不以为意的说道:“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在东方,火炮和火药都不如西方人精良,包括射术也是如此。可正因为过去的百年以来西方有着还算优秀的炮术乃至火器,攻击力压倒了防御力。君上曾经提过的欧洲板甲乃至曾经的胡斯战车在这个时代反而不流行了。同河西走廊上那些曾经与我军交战过的建州主力相比,这些看起来很强大的欧洲军队其实更不适合与东方军队相提并论。如果哪怕当年的明军炮术能够稍微靠谱一点儿,恐怕当年的明军辽东精锐依靠着炮火和防护准备上的绝对优势,也不一定处于多大的下风。。。”

    当敌人的大军开会逐步退去的时候,依靠精良的射术和猛烈的火力,数百门火炮展开的猛烈重霰弹火力并没有完全停歇。再打十几轮接连不断的开炮中继续打出了数十万发重霰弹,再次给进攻的俄军带来数以千计的伤亡之后,规模不小的俄军才在溃败中退到了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外。

    此时仓皇逃离一线的俄军统帅再也没有什么话好说,即便队伍重新在远处集结起来的时候,很多基层的军官将领也都沉默不语起来。不知道面对火力如此猛烈的对手,还如何将作战继续进行下去。

    “让大军撤军吧,这样的对手,绝不是我们能够对付的!只有找到行之有效的队服那些猛烈火力的办法,或许才有逆转瞎战局的机会。。。”

    “是啊,这一次要庆幸对方的统帅是个看起来很保守的人,不然的话这一仗的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俄军在最初溃退的时候就丢弃了不少辎重和火炮,这也让最终控制了战场的萧轩收获颇丰,不过处于谨慎起见,比如对方很有可能的疫病战之类的手段,那些留下来似乎勉强还能用的马匹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就补充到队伍之中,而是尽可能的收集起来。

    同样以骑兵为主要行军方式的俄军很快的就退出了仓皇的地平线。不过在这个时候萧轩开始下令负责点火的人开始架起一个帐篷模样的东西。随着热气在“帐篷”下的不断加热,整个帐篷似乎也开始渐渐的升上了天空。那是远征中第一次准备在战场上大规模运用的侦查热气球。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与后勤压力,这些热气球的载重往往不过视情况二三十千克左右的样子,并且依靠地面的绳索牵引而避免意外。负责侦查的人仍然是专门挑选出来的经过专门培训的幼童。几年的时间过去了,那些自从记事开始就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