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迁移命令的第一个针对的目标,就是严岛之上的那些神社的神官等豪族。这些家伙就是墙头草,而且严岛又位于海上。很容易脱离罗氏家的控制,更为重要的是。政良也想控制住这一次受到领民欢迎的神社之地,希望通过开放岛上的神社来宣扬罗氏家的神道。所以政良亲自下达命令,将这岛上的豪族以及那些原主居民全部强行分散迁移到了九州去定居,至于岛上的神社则是从新委派毕业于罗氏学府的神官进驻,而领民也选取了一部分从罗氏家领地外刚刚投靠而来流民进行定居。今后,严岛以及严岛神社将作为罗氏家领地内的祭祀地之一,对罗氏家的所有领民进行开放。
除了迁移严岛之上的豪族与领民外,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三地中大部分原豪族以及领民也将会被迁移到九州地区的丰前国、丰后国以及筑前国东部地区去。这些地区此时正在嫡子唐王丸罗氏辉良的主持下大力恢复生产。此前的平叛完毕后,当地也已经迅速平静下来,在消除了谋叛的寺庙神社势力以及部分信徒并且重新检地后,在这几处地区增加了不少土地。
而这些空闲下来的土地主要集中在丰前国与筑前国东部地区,丰后国此前在刚被罗氏家占据时已经被清理过一次,所以这一次只不过将一些隐藏起来的反抗份子清理掉罢了。这些空置的田地,正好用于安置这些被迁移过去的豪族与民众。当地具体的迁移安置事宜,全部交给嫡子罗氏辉良负责就可以了。作为罗氏家继承人,罗氏辉良在此前的当地平定中表现出色,在平定结束后,政良再次提升了嫡子的管理权限,将九州地区的全部内政、军事日程事务交给嫡子打理了,留守家臣则是从旁协助其管理。
而西国当地的豪族以及领民被迁移走后,自然也空置出来了不少的土地。这些土地一部分将按照法度赏赐给有军功的家臣、士兵,令他们成为当地新的领主以及官员,另外一部分则是划拨给服役期限即将到期的罗氏家奴隶以及不断投奔而来的罗氏家以外的流民。
如此的移民策略,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家中出现家臣因为领地过于集中而暗中抱团的可能,避免家中出现不同派系;同时也削弱了诸如毛利、尼子等势力在这些地区暗中的潜伏力量,打乱他们的暗中安排。另外一方面,则是通过大量迁移进属于自家的势力,迅速填充这些地区的空虚的同时,加快对当地的统治控制。
当然,这样的移民,其目的自然是不仅仅如此的。
第899章 釜底抽薪()
领民迁移方面,除了迁移严岛以及西国各地的豪族以及一般领民外,为了补充这些由于大量领民迁移走后而形成的空虚,政良还下令让备后国与伊豫国罗氏家所占据地区的领民全部迁移至这些地区来定居。至于备后国与伊豫国空置出来的领地,则是更改为各驻扎番队的军坉地。
如此大规模地迁移领民,除了为了避免家中出现家臣因为领地过于集中而暗中抱团的可能,避免家中出现不同派系;削弱了诸如毛利、尼子等势力在这些地区暗中的潜伏力量,打乱他们的暗中安排;通过大量迁移进属于自家的势力,迅速填充这些地区的空虚的同时,加快对当地的统治控制上述的这些目的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分解内部危险。
毕竟那些被迁移往九州地区各地定居的豪族以及领民,他们的家中普遍都存在有人死于与罗氏家战争或者因为与罗氏家家的战争而受伤等情况的。也就是,这些豪族以及领民都对罗氏家抱着敌对态度的。
政良可不像前世某些小说中一些高大全高手一样,面对一般小蚂蚁装高尚,就算小蚂蚁来打脸也只是笑笑,这很不现实的。毕竟即便小蚂蚁也有啃掉一只大象的时候,所以政良自然是要千方百计地将这些对罗氏家心中怀有敌意的豪族、领民《长〈风《 分散到支持罗氏家群体中,达到监视他们的目的。
而且,出于安全考虑,这些豪族以及领民是会在内政阁的人口情况手册中有所登记的。他们三代人以内是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够参与到罗氏家家臣体系中来的。当然。在这样的战国时代。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这对他们而言已经非常不错了。
除了这个目的外,由于西国地区也是寺庙神社等势力强盛的地区,在经过一番人口登记后,罗氏家内政阁也初步了解了西国各地的领民信仰情况,而自从上次的丰前国、筑前国以及丰后国的寺庙神社势力的暴动发生后,政良已经完全不信任这些势力了,于是在初步摸清了领民的信仰情况后。政良干脆对这些势力来了个釜底抽薪,将他们生存基础,即豪族与领民中的信徒全部迁移到稳定的九州地区去。这样即便这些寺庙神社势力再次兴风作浪,其规模也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了。
虽然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涉及到运输、工具的使用、抚恤制度的实行等各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大增加了罗氏家各个机构的工作压力,另外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罗氏家粮食以及其他物资的消耗。但是这个办法能够令到罗氏家快速彻底掌控新占据地区,并且快速推行罗氏家法度,有利于夯实统治基础。自然是可行的。
而且也幸亏政良推行了移民的策略,否则罗氏家将会迎来大范围的暴动。因为自从罗氏家在攻略西国地区以来。罗氏家隐藏在西国各地的侦番与黑鹰都纷纷发现西国地区的寺庙神社势力异动连连,甚至还抓住了几个毛利家潜入进来企图煽动暴动的细作。
在彻底占据了大内家的所有领地后。这些势力才有所收敛,但暗地依然动作不断,此时政良又收到了驻点京都的一条盛隆的来信,得知毛利家的使者正不断向朝廷幕府以及一向宗活动,企图阻扰罗氏家在西国地区的攻略。
面对如此情形,政良一方面下令一条盛隆在京都甚至石山御坊全力阻击毛利家的外交活动,一方面也在西国当地主动出击,先是派人在西国各地大肆宣扬罗氏家的安民法度,尤其是对寺庙神社的法度(基本上是秋毫无犯),避免过度刺激这些势力,其次是派遣玄治、快川绍喜等人前往各地拜访寺庙神社等势力,代表罗氏家安抚他们,最后,经过上述两个办法,确认一部分明显倾向于罗氏家寺庙神社势力的情况后,政良甚至还主动邀请这些势力前来山口城参加茶会。当然,为了避免引起其他中立甚至敌对的寺庙神社的误会,政良也同样向这些势力发出了茶会的邀请。
随着罗氏家邀请的发出,当即给各个势力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愿证寺,安艺国地区最大的一家一向宗寺庙。院墙高比城池。防比要塞。寺下良田无数,信众广布。当初,随着安艺国一日繁荣过一日,香火也越来越盛。但随着罗氏家入驻安艺国当地后,前来拜祭的信众是越来越少了,最近甚至还出现附近大批信众被罗氏家强行迁移走的情况。
面对这样的情况,寺庙中众人自然是非常不满,这一日,在收到罗氏家的茶会邀请后,寺庙就突然闭门起来了,山门不但把守严密,而且不管是信徒,还是武士豪族,一律都不让靠进。有点见识的人都觉得即将有大事发生了。
寺庙内。十几个和尚,围在大殿里坐成一圈,人人袈裟宝衣,坐下绫罗蒲团。说是闭门参禅,但却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
“诸位,对于罗氏家茶会,有何看法呢?”沉闷中,主持愿证寺证明打破沉寂。
“各位同道,还在想什么?罗氏政良残暴无度。九州我等的同道惨遭此人杀害,现今此人势力入驻西国,虽未对我等举起屠刀,但此次茶会断然是有阴谋的。”角落里一名红色橘皮脸的和尚,挥舞着拳头咬牙切齿,“此次茶会定然是不可参与的,况且罗氏政良这段时间并未对本寺动手,但以其在九州的表现来看,早晚会对本寺庙举起屠刀的。诸位,罗氏政良是本宗佛敌,我等应该号召我等同道,共同讨伐罗氏政良,誓将此佛敌打倒。”
红色橘皮脸和尚一番激昂言辞,当即令到寺庙大堂内众人脸色微妙起来。但是却没有一人回应此和尚的号召。
“大阪那边有消息回来吗?”眼见大家如此,主持愿证寺证明抬头问道。自从罗氏家在严岛击败毛利家与大内家,并且大举入侵西国地区后,愿证寺证明很早就派人前往大阪的石山御坊拜见宗主,请求宗主给出指示了。但是直至如今,那边都还没有传回来消息。
殿外一个大和尚向里面摇摇头,“派去的几名可靠弟子都没有回信。”气氛又要回归沉寂。
“如此,诸位,可有人愿意代表本寺参加茶会。”愿证寺证明显然也不愿意得罪罗氏家的,尤其是前段时间名僧快川绍喜前来拜访过后,他更加不愿意得罪罗氏家了,但自己又真害怕前往参加的一个有阴谋的茶会,所以他干脆找个替死鬼去算了,于是他一边瞪着眼扫视众人,一边问道。
“这个呢,还是不去好吧?”一个和尚被愿证寺证明瞪到后,对视的目光当即游移开道。
“对,对,不好,不好啊!”身边的另外一个和尚也使劲摇头道。
“哈……呼……”一个和尚更加离谱,干脆装睡打鼾了。
“大师,罗氏家似乎在九州地区是打压寺庙以及神社的,据说前后有数万人死于罗氏家的屠刀之下啊!”最后一个被愿证寺证明瞪着的和尚讪笑着解释道:“况且罗氏家在九州治理的非常不错。每年农闲时,雇佣农人开发工程,给个口粮或几个大钱什么的。新田又多,平民过得可是非常满足。现在在安艺国当地似乎也实行着这样的法度,导致其不但受到了不少平民的欢迎,甚至连本寺的佃农也都跑去投靠罗氏家,如此的罗氏家,显然对本寺庙不坏好意啊,所以此次茶会定然是一个阴谋。”这个和尚明显是也不愿意去参加罗氏家的茶会了。
“可是要是我等此次不参加这个茶会,可能会导致罗氏家不满啊!恐怕会招致罗氏家攻击。”愿证寺证明说出了心中担心的问题。
“只是,要是我等参加该茶会即便是对方没有阴谋,但也代表着我等似乎向罗氏家低头了啊!所以此事必须慎重考虑啊!”有人当即说道。
“还考虑什么呢!这一次我等正好与结盟的毛利家联合,再号召其他同道举起义旗,共同达到佛敌罗氏政良。”一开始就反对参加茶会的红色橘皮脸和尚这个时候开口道。
“阿米佛陀!不可诳语!”愿证寺证明一合什后也不理他了,修起闭口禅。对方如此积极也是有原因的,他有一个在丰前国做主持的弟弟据说是实在罗氏家的手上了,自然是极力赞成与罗氏家对抗的。但自从从快川绍喜了解到罗氏家的一些势力后,愿证寺证明心中对于反抗是七上八下的。
“嘣当!”这个时候,愿证寺大堂的大门突然被人敲响。
“咄!怎么回事!”不用愿证寺证明以及其他正在商量的和尚开口,庭院中的僧兵头领大声叱喝。
“主持!大阪那里传回了消息了。”一个小和尚连滚带爬地跌进大殿出言道。
“什么?”
(抱歉,刚回家,随便扒了两口饭就赶紧来码字了。)
第900章 要战便战()
弘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罗氏家召开的茶会正式在周防国的山口城展开。
在倭国讲究点茶道的大名或者武士,都会有个专门的茶室来举办茶会。标准茶室一般是四叠(榻榻米)半大小。作为原大内家居城的山口城的天守阁中,也正好辟有这么一处茶室以及庭院,据说是由已故大内介大内义隆花了不少钱币以及请来了不少公卿茶人共同研究设计后才建造出来的,现在倒是便宜政良了。可惜的是,将来等政良返回九州后,此处茶室就将伴随着山口城一起被拆除了。
这个茶室正好四叠半,地板上铺着榻榻米,正中的墙壁上挂着一副字画,上面写书着‘幽玄’二字。幽玄是源自于禅宗审美意识,倭国中佛经多次提到了幽玄两字,这其间表达出一种隐而不露,柔美深远,而不可言喻的意境。作为武将的茶室,除了这些摆弄自己知识水平的字画外,还常常摆放上一把名太刀。太刀放置在特定的安置架上,以刀尖向上,刀柄向下,边锋向内的方式摆设。作为展示,刀柄必需向左摆设,一方面左面是刀的正面,另一方面则表示无威胁性,若刀柄向右的话,即表示可以用右手拔刀,随时出鞘伤人。
而茶室的中央是个小火塘,火塘上架着茶锅咕嘟咕嘟地烧着水。茶室三面是墙`长`风``,而拉门之外,则是回廊和池塘组成一个日式庭院。庭院的池塘边摆放一节竹筒,上接着泉水,但竹筒差不多盈满后。竹筒会倒转放水进石头砌的小池中。在复位回原来的位置继续蓄水。如此周而复始。
而竹筒倒水时,底部敲打石头会发出咚地一声,在这寂静的庭院格外显得清脆优雅。这种竹筒取水装置称为‘添水’,在火影等一系列日式漫画都有它的影子。‘添水’最早是一种农业用具,用竹筒敲击的声响来驱赶农田边的飞鸟和野鹿。后来被引用入倭国庭院中(可笑的是,这种农具反而没有在倭国的农业中发展起来),据说通过竹子和水两种纯净的象征,代表了禅宗的一种禅意。可以洗净内心的繁杂。
以上的种种的精心摆设,都是为了营造出茶会中喝茶的氛围。倭国茶道是在中国宋朝时,由留学僧传到倭国,然后先在那群整日吃饱没事干的僧人中盛行,后来才传到公卿和武家之中。据说和尚之所以爱喝茶,是因为可以从苦涩的茶味中体会到人生之苦,对于领悟某种幽玄的意境,有着独到的帮助。这点不知是真是假,但是茶叶对倭国当时而言是舶来品那种,要漂洋过海地从中国进口。属于超级超级贵的那种。
随着茶会开始,作为此次茶会主持人的高僧快川绍喜要烧水。并清洗茶碗,他的一举一动还必须合乎礼仪。一般情况下,在这个等待过程中,参加茶会的众人这个时候都要么观看墙壁上的字画,要么鉴赏那把太刀,或者远眺庭院,再者可以仔细着听着茶锅里水烧开后的沸腾声,中间还偶尔伴着水添‘叩’地一下的清响。他们不管是作表面功夫,还是真的沉浸其中,都是一副能要做出一副从这茶会中体悟到某种禅境的姿态,否则会遭别人的鄙视的。
但是今天来到应邀前来参加的众寺庙神社势力的代表却安静得很,实际上早在城外的时候,他们就紧张不已了,众人心中纷纷都有“罗氏家到底是不是有阴谋的?”、“要是次城被封锁,是否有其他路径逃跑呢?”等等各种想法,反正所有人都忐忑不已。自然是无法欣赏所谓的茶会了,更加是无法体会所谓的精神感受了。
而作为高僧快川绍喜却似乎对此毫无察觉一般,反而是更加细致地操弄起茶会来。只见等到水终于烧好,他先将一包茶末,倒进茶碗之中,再将烧开的开水用茶筅倒入茶碗之中,静静地等待茶末完全与水交融在一起。这时候倭国人喝茶还是那种抹茶,就是将茶叶研磨成粉末再进行冲泡。这也是中国宋唐之际喝茶的方式,只不过他们用茶砖或者茶饼来替代,而到了明朝,喝茶方式追求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把追求茶的真香放在第一位,才改由泡茶喝的方式并一直传到现在。
高僧快川绍喜将冲泡好的茶碗一一端给在座的众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