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铁马山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铁马山河-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见自己麾下如此骁勇,远处正观战的严绍忍不住微微一笑。

    他可不打算学那程仪,明明是一军统帅了,却是呈匹夫之勇——————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没有如吕布那般的武艺,不然只怕已经带头冲锋。

    见严绍面带笑意,旁边的一名亲兵连忙道。“恭喜主公,得此猛将,从此北海无忧矣…”

    “不过是区区数千黄巾罢了,等击溃了那青州黄巾的主力再说这话吧…”严绍到是没有被眼前的一幕冲昏头脑,毕竟他可是很清楚青州黄巾的规模。

    眼前的这伙黄巾,仅仅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支罢了。

    尽管严绍手下已经有如此多的猛将,可是对那青州黄巾依然不敢小觑。毕竟他手下的军马如今不过三四千,其中少有骑兵,而那青州黄巾却有十数万之多,单凭严绍的这几千人,想要讨伐如此多的黄巾——————要知道,就算是当初官渡之战,曹操跟袁绍之间的兵力差距也未见如此大。

    无论严绍麾下究竟有多骁勇,如此庞大的差距也是不可能轻易弥补的。

    “主公…”就在严绍正思索着的时候,就见太史慈等人已经归来,身上沾染着大片的血迹,尤其是那太史慈翻身下马之后,几乎一步一个血脚印。

    “哦!子义,这次能轻易击溃此军,都是子义之功啊!”见太史慈他们归来,严绍连忙迎了上去,最后更是一点都不嫌脏的握住了太史慈的手腕,丝毫不顾那血污弄脏了自己的双手。

    严绍的这番举动太史慈一阵感动,却让一旁的管亥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孙观在一旁笑着看了管亥一眼,而后也开口道。“这次的首功到还真是子义的,主公可能不知,先前出来与子义独斗,最后被子义一箭射落马背的正是此军的头领,若不是子义一箭将他射下,只怕此战也不可能会这么轻松…”

    原来他们在获胜之后,俘获了许多黄巾俘虏,正是从这些俘虏的口中孙观他们得知了真相。

    严格的讲,这些黄巾也算是黄巾军中的精锐了,若不是这样又怎么可能纵横青州而无惧官军。那程仪的武艺也算不错,虽然比孙观差了一些,但是除掉太史慈之外,其他人如果想要拿下他没有十几二十回合只怕也是没可能的,却不想他却碰上了太史慈,更倒霉的是最后居然背对着太史慈逃跑而丝毫没有防备。

    三国时期在历史上留下善射名声的武将可没几个,而太史慈偏偏就是其中之一。

    “若真是如此,那子义却是真的首功了…”听到这话,严绍也有些惊喜,同时原本让他有些困惑的事情也得到了解惑——————先前他还有些奇怪,怎么此战会胜的如此轻松。

    虽说先前他已经料到此战会获胜,但是胜的这么简单却是真的出乎意料。

    “此皆末将之责也…”双手抱拳,太史慈谦恭的道。

    严绍摇了摇头,笑着道。“哪里的话,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如今子义既立下如此功劳,我又怎么能不做到赏罚分明呢…”

    说着已经赏下许多财物,太史慈则是喜道。“谢主公!”

    除了太史慈外,其他诸如管亥、周仓等人也都分发了许多赏赐,使得严绍麾下这几将人人面带喜色。

    ——————————分割线——————————

    击溃了程仪,不但让北海免去了一场刀兵之灾,同时也俘获了许多青壮。不过这次严绍却并没有从中抽调人手,补充到军中去。毕竟这时汉室还是有些威严的,眼下严绍不过是区区一太守而已,要是敢擅自扩充军队,岂不是会被人误以为想造反?

    这种事情别说是严绍这区区一个太守了,就算是这时的刺史、州牧,只怕也不敢这么做。

    也是因为这个,这几千黄巾究竟该如何处置,却是让严绍头疼了好一阵。

    与此同时…

    深山之中,数百黄巾正狼狈逃窜,直到确定身后再也没有追兵后,这伙残兵败将才敢找个地方停下歇息。

    只是看了一眼身边的同伴,为首的黄巾却是感到痛心疾首,曾经纵横青州的数千黄巾,如今居然仅仅只剩下了数百人。许多本来跟着他们一块逃出来的同伴,也在逃亡的途中被严绍手下的军队追杀。

    “头目,如今头领已经被那严绍给杀了,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就在为首的那个头目,正在为眼下的情况感到痛心疾首的时候,一个黄巾头头走了过来,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问道。“难道要回老巢去?可是现在就凭我们这点人,只怕也守不住啊…”

    别看青州到处都是黄巾,其实彼此之间吞并的情况很常见。往日里程仪也曾经吞并许多小股黄巾,所以才能形成如此庞大的规模。

    只是现如今程仪已经死了,众多兄弟也都是死的死,降的降…

    只剩下他们这几百人,即便是回去了,只怕也会被人吞并。

    回首看了一眼身边的残兵败将,那为首的头目忍不住感叹道。“如今青州虽大,可哪里还有我们的容身之处…”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若是你们没了去处,可来投奔我们兄弟。”

    这些黄巾败兵正是惊魂不定的时候,突然传来这个声音顿时引来极大的反应,为首的头目更是拎起手中兵器看了过去,恰好看到有几十个同样是黄巾打扮的汉子,正站在远处的山崖上,为首的那个汉子极是雄壮。

    “你是何人?”

    看着山崖上的众人,那头目皱眉喝道。

    那汉子也不动怒,微微一笑。

    “豫州裴元绍!”

第二十八章() 
“多亏诸位将军勇猛,才让我军得以大获全胜,绍在这里先敬诸位一杯!”端起手中酒杯,严绍对着坐在下面的太史慈等人道。

    “同饮此杯。”坐下太史慈等人,也纷纷举起手中酒杯。

    先前的大胜让气氛相当火热,下人像蜜蜂般忙碌,将桌案摆满了美味珍馐。那些以豪饮著称的勇将抱着酒坛,一杯接着一杯,殿角落的位置堆满了空着的酒坛,足有一人多高。几乎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在为这场难得一见的大胜高兴,就连平素不喜饮酒的严绍也喝了一杯。

    太平盛世地方官吏的职责很简单,只有八个字,清廉自守、勤政爱民,以使狱无冤滞,庭无私谒,只要能做到这点便是世人眼中的清官、好官。

    然而在乱世这些值得称道的行为,却是一毛不值。

    乱世之中,自家明天是否还能活着尚且不知,有谁还会在乎这些?

    因此一个能够在乱世中守住治地的地方官吏,都很容易得到当地百姓乃至世家的认可。不要小瞧了这个,这意味着将来无论严绍颁布什么政令,都会因此顺利上许多,甚至还可以借助北海本地世家的力量。

    如陶谦陶公祖为何能稳坐徐州?就是因为徐州当地世家的鼎力。

    不像历史上的孙策,因为受到了江东当地士族的抵制而大开杀戒,最终导致东吴因内乱的缘故长期处于打酱油的状态。可以说东吴的确是因孙策而兴,可是后来会陷入这般窘境,跟孙策起先所作的一切也不无关系,若不是孙家跟当地世家的关系过于恶劣,后来在曹操兵临城下时,也不会冒出那么多的投降派来。

    ‘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听起来似乎威风,可是背后付出的代价却是人都不能忽视的。

    “这次能胜的如此轻易,实乃是子义之功也,来,我敬子义一杯…”从自己的位置上走下来,严绍笑着替太史慈倒了杯酒。

    “多谢主公…”感激的接过酒盏,太史慈一饮而尽,顿时引来了一片叫好声。

    尤其是管亥、武安国等人,更是趁势斗起酒来。

    就在这时,本来正陪着孙观饮酒的周仓,突然开口道。“主公,不知这次俘获的黄巾俘虏究竟该如何处置…”

    严绍喷了口酒气,有些不快的道。“元福真是煞风景啊,如今正是值得高兴的时候,为何要谈起公事…”

    此言一出,顿时引来一片附和,想也是,正喝着高兴呢,这个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人要谈公事,多坏酒兴?

    其实周仓自己也清楚这点,他往日里最烦的也是这类人,只是这次他却不得不开口询问,毕竟那可是好几千人…

    好在严绍并没有计较这些,而是沉吟了一下开口道。“还是老规矩吧,从中抽选些精壮出来,把这次的损失填补上,剩下的则发配去修路修水渠,等什么时候修好了再说。”

    唯有上任以后,才清楚自己接手的是个怎样的烂摊子。

    应该说青州会成为后来黄巾最泛滥的地区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尤其是在质帝到黄巾起义爆发之前的几次天灾,更是成直接的导火索。

    《后汉书?质帝纪》:本初元年五月“海水溢。戊申,使谒者案行,收葬乐安、北海人为水所漂没死者,又廪给贫羸”。

    《桓帝纪》:桓帝永康元年八月,“六州大水,勃海海溢,诏州郡赐溺死者七岁以上钱,人二千。一家皆被害者,悉为收敛。其亡失谷食,禀人三斛。”

    《灵帝纪》:建宁四年“地震,海水溢,河水清”,熹平二年六月“东莱、北海海水溢,漂没人物”。

    从质帝到黄巾之前,一共发生了四次海侵,青州的乐安、北海、东莱成为重灾地区。质帝、桓帝两次还可见到朝廷颁布相关的赈灾诏令。灵帝最倒霉,三年内两次海侵,还带着地震。

    正是这一系列的天灾**,使得原本富庶的青州反而成了个烂摊子,后来又爆发了黄巾起义,时任的青州刺史焦和又是一个好立虚誉,能清谈的家伙,结果就是青州黄巾越演越烈。

    这段时间来,严绍不断让被俘虏的黄巾去修路铺桥还有水渠等等,为的就是尽量弥补前几次天灾带来的创口。北海的世家会严绍,除了他能征善战外,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在里面。

    ——————————分割线——————————

    “主公那些黄巾余孽补充进来,未免有些不妥吧…”放下正在倒酒的酒坛,武安国有些犹豫。“若是那些人在讨伐黄巾时突然反叛,岂不是…”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都有些犹豫。

    看着他们的样子,严绍摇了摇头笑道。“无需担忧,往日的黄巾早已消亡,如今的黄巾不过是一群打着张角旗的盗匪罢了,其如蝗虫一般,所为者不过是生存二字,只要能让其吃饱穿暖,自然就能获得忠诚…”

    武安国、孙观等人互相看了看,心中虽有犹豫,却还是点了点头。

    到是先前开口的周仓抱拳喜道。“主公真乃仁义之主。”

    “话是这么说,不过你这么高兴干嘛…”严绍有些纳闷的道。

    听到这话,周仓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只是这时他却没有注意到严绍那略带玩味的眼神。

    有了严绍的命令,被俘获的黄巾很快便被挑选出了一批精壮来,补充到了军中,以此替换损失掉的兵马。就像严绍说的一样,在有吃有穿的情况下那些人很快便抛弃了黄巾的名头,对自己曾经的身份几乎没有留恋。

    这一幕让周仓有些惆怅,却又暗自道。“这严绍果然善待黄巾,且廉政爱民,不像其他朝廷官吏言而无信,贪得无厌,或许确实值得追随…”

    话虽如此,周仓心底还是犹豫。

    低头想了想后,周仓返回城中,走进了一个极为偏僻的院落里面。

第二十九章 再往洛阳() 
北海城外,大批民工正躺在刚刚挖掘出的护城河中,躲避着来自头顶上的苦日。那些督工的小军官也懒的管,一些甚至干脆跟着一块躺进还没有引水的护城河。

    对他们而言,只要一切按工期进度来做,到是不介意这些民工偷偷懒。

    “而且这天上的太阳简直要人命,这天气怎么可能做的下去工…”用碗狠狠的给自己灌了些水,一个小军官嘟嘟囔囔的道。

    只是当他看向旁边的民工时,眼底却隐隐透露出一丝提防来。

    因为这些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民夫而已,而是之前战败后被抓回来的黄巾俘虏。就算这段时间来,这些俘虏表现的极为老实,负责看守的军士们依旧保持着最基本的警惕。

    如今距离上次黄巾大规模进犯已经过去了数个月,这段时间来,那些被俘获的黄巾被安顿在了北海。其中小部分精壮补充进了军中,剩下的则是作为民夫存在——————不要钱的那种。

    自从被编为民夫,这些黄巾就再也没有休息过,先是挖水渠,然后就是修桥铺路,几个月下来干的事情甚至比前几任北海郡守加在一块干的还多,严绍在北海郡的名声高涨并非没有理由。

    不过严绍到是没有忘记北海最大的威胁是什么,如今青州各郡黄巾泛滥,尤其是平原、乐安跟北海三个郡,简直就是黄巾的重灾区,就算严绍不拿寻常的黄巾当回事,那十几万黄巾依然如山岳一般压在头顶,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平原跟乐安的黄巾频频移动,先后有多个县城遭到洗掠,虽然城池没有被攻破,但也足以敲响警钟了。

    正是有鉴于此,严绍将原本用来挖水渠的民夫全部召回,转而在北海外围挖起了一条长长的护城河。

    孙观陪着严绍巡视了许久,烈日炎炎,虽说他的筋骨强健,而且又正是盛年,可是来自头顶的酷热,额头上被晒出了一层汗来,铠甲下面更是泥泞不堪,回头看了一眼亲卫,一个个跟他差不多,有些甚至比他还要不堪,孙观苦笑了一声凑近严绍身边。“主公,您也巡视的差不多了,这天上的太阳十分酷热,不若我们暂且回去,等明天清晨再来好了…”

    说着停顿了一下,孙观又开口道。“再说那黄巾还在乐安跟平原呢,估计没段时间还不会来我们北海,倒也不必如此急切…”

    等孙观说完,严绍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

    如果说孙观只是觉得热的十分难受,那严绍就真的是觉得酷热难耐,单论身子骨的话,严绍可比孙观这个猛将差的太多了。

    但是听了他的话,严绍还是摇了摇头。“不然,那乐安跟平原已经被祸害的差不多了,尤其是城池之外,而想要攻破城池,凭着那些黄巾的能力就算成功损失也必会大的惊人。只怕用不了多久,那些黄巾就会盯上我们了,若那些黄巾只是来个三五千甚至是一万兵马,我亦不惧,可是这青州黄巾足有十万之众,那州家又是个无用之人,单凭我北海的几千军马,只怕…”

    “唉…”听到这话,孙观也叹气起来。“可恨那焦和平日里只知道清谈,遇事之时更是只知道求神庇佑,若不是他,这青州又怎么可能会糜烂到如此境地。”

    “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谁叫我们当初摊上这么一位活宝一样的刺史…”谈到焦和,严绍也感到一阵无奈。

    在他的印象里,三国末期的那些诸侯几乎没有一个好对付的,就算是袁术这样的冢中枯骨,手下好歹还有一个纪灵,麾下更有十余万军马,曾经是三国初期最实力最强的一个诸侯——————别管这人多废物,至少初期的时候实力甚至比袁绍都强。

    可是如今摊上这么一个只知道求神拜佛的刺史,就连严绍也有些瞠目结舌,好在这段时间来北海被他经营的十分兴旺,就连那些世家对他也是极力。

    就在严绍心中感慨的时候,突然有一人快步走了进来。

    严绍看了过去,原来是郡守府的一个下人。“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