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火凤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火凤凰- 第5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夭生功的第十层却逆转了这一“规则”。新的脑细胞正在指法的激励、内部的运作协调之下,生长出来。据妈妈讲,这种新生的脑细胞的体积,是原生的脑细胞的三分之一,但每一个脑细胞所含的神经元,却是原生的脑细胞的两倍——而在耗养、耗氧上,三个新生的脑细胞,耗氧量却只是原生的一个脑细胞的88。92%,营养的消耗则是在3/4左右。也就是说,人体大约140亿的脑细胞,经历过这一次蜕变之后,数量就会是现在的三倍,达到420亿左右,神经元的数量则会从原本的850亿,变成5100亿……大脑的耗氧量却22%左右,并且大脑的重量也会减轻到1。4公斤,整整轻了二两。

    至于这种程度:那大脑又该如何强大?

    就这么“更新换代”一次,第十层的夭生功就算修炼完毕。之后针对于腹脑的修炼,也是同样的过程,就是对其本身进行“升级”——和电脑的升级,没有什么不同。是越来越高级的,体量在变得轻巧,体质在变得强大。耗能减少,效率增加。暖暖的大脑功能在明显的在增强,那一个“万象绝灭”便算是这样的一个成果。

    是她根据理论知识、现有的实验数据在大脑中模拟、分析、推演、计算。一点一点的琢磨,才弄出来的。

    但要用出“万象绝灭”来,及时的计算、调整,是必须的。

    这也是叶提娜只能干瞪眼,却学不会的原因。

    她虽然号称“智慧女神”——可在大脑这一硬件设备上,已经是明显的落后了。叶提娜无法做到及时的计算、调整,想要做到,就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而已经替换掉了大概三分之一的脑细胞的暖暖,却可以轻松的做到这一点。替换掉三分之一的脑细胞,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多出了一个大脑数量的脑细胞,多出了两个大脑的神经元。而这两个大脑耗氧量还少,产生的热也少,可以更效率的运作。如此带来的计算效果却不是二又三分之二,而是超过了之前的暖暖三倍,甚至更高的脑功能。这样的脑力,是叶提娜拍马都赶不上的,这也是叶提娜没脾气的原因。

    随着新生的脑细胞越来越多,被替换的也越来越多,暖暖距离鬼族的神束线这一能力的距离,也越发的近了。

    只需要完成夭生功的第十层,神束线就是她的。

    还有三分之二……也只剩下了三分之二。

    此消彼长。

    修炼的速度也变得快了一些……

    经过一番指点、弹揉,大脑一阵熏熏,如醉酒一般,人也变得有些嗜睡。也正是个恰当的时候,练完之后去洗一澡,先静一会儿,安养一番,倒头便立于千条瑞气之中,犹亘古之存续,时间的长、短也变得无意义。一觉醒来,已经是翌日,整个人都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随后起来便再次练习一次,弹指过后,又是熏熏。只是早起的一次,却不能睡觉了,只能凭少女自己克服!

    大概过了一个多时辰左右,暖暖的精神才恢复的饱满。她、叶提娜和彩霞、贞楠仁的四人小组也已经工作了一个小时。

    那一种熏熏然的疲惫,让人瞌睡,却并不能够影响暖暖的思维:新生的脑细胞让她的思维异常的清晰,领悟力、脑洞也与日俱增。一个上午、一个下午,又一个上午,又一个下午,时间不紧不慢的前进,无论你注意或者不注意,它都在走。

    谁也不能阻挡。

    玩笑一般的“地藏针”——我大好色仙人的绝技,当然要配上这个名字才好——几人也开始研究。在神族中,这种由兴趣、一时好奇而发起的小项目多如牛毛,而这也正是神族之人生活的一种“常态”。而这一研究,倒也有趣,暖暖和叶提娜、彩霞三个人解开发,通过电来控制头发——像是长了一头蛇的杜美沙。

    暖暖的头发卷成了钻头,灵活的如同触手一般活动。叶提娜、彩霞的头发则分成好几股,像是章鱼的触手。

    三个人的头发纠缠来纠缠去,场面很是诡异。

    贞楠仁……

    头发短的人就别玩儿这个了。

    一番纠缠之后,叶提娜宣布道:“我宣布——地藏针完成!”虽然头发的力量不如手,但可以灵活的活动,做出更加复杂、匪夷所思的动作的头发,却是人的第三只手。暖暖道:“接下来,继续第二元神?”剩余的时间,三人就继续去研究“第二元神”——神族送来的资料很多,需要他们一点一点的学习。月底的时候,还要将自己的想法、意见反馈回去。每一个月都是如此。

    日子如水一般平寂的流淌过去。一直关注着的中国教育改革,也终于有了新进展:在一番“腥风血雨”的大换血之后,改革的第一个大动作就开始了。

    改革的第一步,是改教师——

    改教师的第一步,则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形象入手。要求所有的在职教师必须穿指定的“教师装”——教师装只能由教师穿戴,如有人冒穿,亲着15日拘役和罚款,重则处三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教师装有男、女两类,分别有冬、夏、春秋三套。作为教师,无论是在工作日还是休息日,都必须注重仪态,穿戴指定的服饰,并遵守教师的行为规范。如有违规行为,将会被开除出教师职业,并视情节严重,追究之前的工资……这一条规定,很严苛。

    但紧跟着严苛规定的,是教师那高人一等的地位、福利和特权:

    教师凭自己的教师资格证可以在任何一家公营、私营、小摊贩购买商品,享受五折优惠,并且享有高于普通人的政治权利,保险、养老一类的小项更是多如牛毛,各种的福利让人浮想联翩。

    权利、义务对等。

    要求严格。

    福利自然也上去了。

    这第一步的第一步从基础的服装做起,明明白白就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而“教师装”这一套服装,实际上就和古时候的官袍类似——是身份的象征。这一身衣服究竟要让人由衷的爱戴和敬畏,还是鄙夷和唾弃,那就看教师们自己争气不争气了。这一步,很严苛,也很简单——

    商鞅变法要徙木立信,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也要穿衣立信。当行为和结果一次一次的互动,形成一种社会公认的条件反射。就如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奖惩落实到位,形成切实的反馈、习惯,之后更难的变法也就变得简单了。

    整个过程中最难的就是两个字:执行。

    最简单的也是两个字:执行。

    关键就在于兑现。

    就譬如教师着装——遵守的教师,要得到该得到的奖赏,不遵守的,要直接开革出教师队伍,冒充的要处理。这个做的好,跟着的小步骤走的好,那么改革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假如是像王安石变法一样,步子没落实,只是表面光,底下实际上是坑坑洼洼的,那最后的结果是失败,也是理所当然了。因为王安石变法没有形成一种行为和反馈的互动,这种互动没有形成一种社会的有效机制。

    只是依靠官威、强权去执行,只是最求片面的“效果”,不失败才是奇迹。

    有人说这是“神宗”的支持还不够。

    可……

    还要怎么支持?

    没有一个有效的行为回馈机制,这样的变法就算用人体克隆技术弄出一千一万个王安石,代替了所有的官员,也无法成功。这和人无关,而是书生意气,想到一出是一出,根本就不明白“徙木立信”的用意和道理。商君改革,从简单入手,所以秦国法律多一些琐碎,好像是什么都管——但正式这种琐碎,却提供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行为——奖惩”的回馈机制,让秦人习惯了法。

    这是一个培养习惯的过程。而现在地…1的中国教育改革,也走出了这么一步。这是坚实的一步。

    也让人对他们接下来的动作抱有了极大的期待。

    但果然:报纸、媒体成了改革最大的阻力。一如暖暖推测的一样。一篇文章甚至直接用了“开历史的倒车”这么一个副标题,还有的则是问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改革是为了孩子,现在折腾教师,又算什么?改一身衣服?能不能不要耍这种表面文章,拿出一点儿实际行动来?还有的干脆直接问:

    教育部究竟想干什么?

    敌在教育部?

    报纸上是一面倒的声音,并没有形成论战。报纸不是网络,网络上,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声音。但报纸上,吃瓜群众只能看,报纸是拉偏架的,是想让谁发言让谁发言,喜欢谁的观点,谁的观点就能上。无论你代表多数还是少数,想让你是少数,你就是少数,想让你是多数,那么你就是多数。

    报纸——自诞生以来,这也就是一个人关起门来的游戏。只是想要以自己的意志来左右舆论,从没有客观。

第953章 互动的机制() 
    才历经整顿、甩开包袱的“教育体制改革”方蹒跚的迈出了一步,就已陷入到四面楚歌、人人喊打的地步——光看报纸,似给人一种这场改革就是一场闹剧、目的性不明确、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胡搞,是就整边角,隔靴挠痒。�闹⒔崴�诘摹肮丶�侍狻比炊急苤鼐颓岬娜屏斯�ァ?

    报纸上或许期待、或许恶意,评之为“样子改革”或者“滑稽改革”。观众、看客喜欢的是二杆子一样的直捣黄龙,任你千般来,我就一般去。帅三千铁甲,直捣黄龙,擒敌酋于王帐之前。巴不得“一改就灵”的急功近利。

    然而“不能够”……这世上,如辛弃疾这样的猛人可以一个也没有。而即便是存在一个辛弃疾,那也是武力上的。政策、制度的改革,归根到底还是“互动”二字,改革者和被改革者,制度和制度所约束的个体、群体之间的“互动”,更多、更有效、更明确的“互动”才是改革的关键。

    如王安石一般,一项不曾落实,另一项就已经开始,赶着趟,不分阶段、不分形式,不看互动的结果是否允许,就一股脑的扔方案的改革,又怎么可能成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烧锅炉。

    烧锅炉的时候,要先点火,然后添煤,并且要控制数量、充分燃烧。锅炉工要跟锅炉进行配合,看锅炉的气压表,关注锅炉里的火旺不旺,然后决定什么时候添一铲子的煤进去。假如是按照王安石改革的方法烧锅炉又会怎么样呢?看着火着了,可以添煤了,就一铲子一铲子的加。对于气压表不理不睬,对火旺不旺看也不看,他就是知道要把这一天要烧两车的煤,我一股脑的填进去,让他烧。

    可这样做事行么?

    不行。

    是必须要“互动”的——在没有互动的时候,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培养互动的机制,并且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过程。在有互动的条件下,要强化这一个互动的机制——这个互动的程度,就决定了改革的成败。

    也不只是改革,其他的政令下达、规则的建立,也同样如此。而类似的套路,生活中也会经常出现。

    譬如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借钱,一个人是甲,一个人是乙。甲先借了乙三百元,我周转一下,后天就还你。然后,甲后天准时还钱。又过了一个来月,甲又一次向乙借钱,这次借的多一些,是一千来块,乙犹豫一下还是借给了……甲到了期限后,又如约还钱。甲时常的,或多或少的跟乙借钱,金额或多或少,逐渐的互动下,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互动机制,成功的得到了乙的信任——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次甲要跟乙多借一些钱,二十来万,乙咬咬牙也就借了。

    到了这里,如果甲还能继续这一个互动的机制,那么他还可以继续回馈乙,并借更多的钱。

    如果甲决定跑路,那么这个机制就会彻底的断裂。互动的机制是需要维持的,当普遍的不信任时,要建设这一个机制,很困难。

    商鞅为了打破这种“不信任”,破去秦国的管理层、贵族留下的烂摊子,重新建立法度,是从徙木立信开始,一点一点从细微处建立的。足足用了十来年的时间才重拾这样的信任,建立了和秦人之间的互动、回馈机制。其后,才是开始抛售改革方案,开始大改。商鞅是法家,战国又是大争之世,人才辈出。其人有才,而且在人才辈出的时代走出来,是一位实干型人才,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但后世却几无这样的人物。诸如李冰之于都江堰,可有后来者?没有了。儒家会读书、会训诂、会祭祀,能从中延伸出君臣父子一套规矩,就已经是能力的极限了,不能再要求他们精通法家改革之道。

    这不现实。

    历朝改革失败之因,莫过于此。

    但……改革的“第一步”的“第一步”终究是在围追堵截中,以自己坚决的意志迈了出去——除了舆论的喧嚣,一切安好。在报纸上,各种的“花样”上演,一些是街边的采访,问路人关于“教改”的看法,还有采访学生的、老师的……在“民意”的背后,有的却只是极为个人的意志。

    而抨击这一次改革的一群人里,就包含了一群很傻很天真的技术宅。这一次教改波及的范围之大,就连“中文系统”的研究都受到了影响。

    “不干活儿了?养你们可不是吃白饭的。都干活儿都干活儿……”暖暖进入研究室,半开玩笑的呵斥了一句。

    一个人就问暖暖关于这次“教改”的看法。

    暖暖反问:“我能有什么看法?”

    但面对这些“年轻人”——貌似每个年级都比她要大好多,暖暖终究还是了几句:“那我就简单发表一下看法。第一,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请保持安静,聆听别人的话,并且听完,这是一项基本的素质;第二,我的意见仅代表我个人,有什么意见,听完你们再发表;第三,等我完,你们马上干活。”暖暖“第一”“第二”“第三”的列出条件,一群研究员立马点头。

    在一起工作了足够长的时间,他们彼此之间倒是熟悉了:至少记住了组长大人的相貌和一些喜好、兴趣。

    虽然这个记忆纯粹是用时间堆砌出来的……

    囧……

    “改革是讲求互动的,就和你们编程一样。编辑一个程序,要和电脑互动,形成一种联系。如果无法形成联系,那就是错误的东西——这一次改革的起步着眼于简单,就是试图建立这一种互动的机制。要让整个社会都跟着互动起来,改革的政策、教室、学生甚至围观群众,都要跟着一起动。”

    “制定了规则,教师买东西半价商人们是不是买涨?教师们是否遵守,围观群众能否建立自己的督查机制,明确自己的责任?这些都是联动的……这个简单,容易做到一些,所以要从这里开始。”

    “就像条件反射一样,你给一条狗吃东西之前,摇铃铛。习惯了之后,你不给它吃的东西,只是一摇铃铛,狗也要流口水。”

    “……”

    她举了一个条件反射的例子,一群技术宅+学霸秒懂。他们和寻常的大学生不同,寻常的大学生、研究生因为离开自己的领域,参与工作,以前学过的一些东西就会还给老师。但他们却一直都从事学习、研究的任务,所以除了学课文不回背了之外,连初中学习的文言文都还记得——生物,自然也是属于理科学霸的领地之内。什么条件反射之类的,虽然和计算机关系不大,却依然清楚。

    “啪”一拍手,暖暖道:“好了,都完了,开始工作吧。不然今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