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上李通想造反刘秀是不反对的,在这样的时代,除了王莽,几乎没有人不想造反的。刘秀反对的是自己被利用。一来是刘秀胆小,二来——所有的历史经验都证明,当旗手绝没有好下场。
 
特别是这个旗手在还没有想明白,患得患失的时候。
 
但是刘秀他大哥刘演笑了。和刘秀不同,刘演对自己的身份有着深刻的角色认同。他太在乎“景帝之后”这块金字招牌,时刻想着怎么让自己增值。他在心里一边大骂李通瞎了狗眼不找自己而是找他的田舍翁弟弟去做“天子”,一边还是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劝刘秀要抓住机遇扛起大旗翻身上马——因为在新野闹市区悍然地投机倒把也是一罪犯。这叫犯了“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罪”, 按新朝法律被抓住了是要流放边地的——刘演如是警告他弟弟。
 
刘秀一声叹息,被迫作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公元22年10月,刘秀和李通等人在宛城起兵造反,这一年,他二十八岁。与此同时,刘演在老家起兵响应。他们构成了绿林军的重要武装力量。前朝的皇族向成立不久的新朝发出挑战,王莽感到:麻烦大了。




第36节:刘秀生存术

刘秀生存术
 
当然,扛着前朝金字招牌起兵造反的不只是刘秀兄弟俩。
 
还有刘玄。
 
他也是景帝之后,他的身边甚至有一群粉丝在支持他。
 
这样一来,问题产生了,都是景帝之后,打起仗来到底听谁的?谁比谁强多少,谁比谁又差多少啊?!
 
在刘秀兄弟还没想明白这个问题的时候,刘玄想明白了。公元23年二月,他在粉丝们的武装保卫下,在刘秀兄弟的复杂眼神注视下,悍然称帝。是为汉帝。
 
革命问题首要的是领导权的问题。获得领导权就是要先下手为强。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先下手吃馍,后下手喝汤。人生的道理无非就这么简单。
 
刘秀兄弟那叫一个心情复杂,进退两难。之所以会进退两难那是因为他们也并非什么都没捞着。在承认刘玄为汉帝的前提下,刘玄封刘演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但是刘演并不满意刘玄的封赏。因为司徒再大,那也是刘玄领导下的司徒。他在满腹委屈之下给刘玄写了一封著名的信,建议后者缓称帝、广积粮(很多年后,一个叫刘基的人也给朱元璋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刘演说现在形势太混乱了,绿林、赤眉同时起事,早早称帝不是一件好事啊。出头的椽子先烂,先称帝的先挨打。我们干吗要惹火烧身呢?还是让别人先称帝,我们在后面摘取胜利果实吧!最后刘演还严正声明自己对刘玄没有任何成见,自己也根本就不想称帝。
 
刘演的信被公开后得到了一些绿林军高级干部的支持。但同样的,支持刘玄的人也很多,因为他们看出了刘演的狼子野心。刘玄也看出了刘演的狼子野心。双方的PK进行得很激烈。而这一切,王莽是看在眼里,笑在心头的。他希望这样的PK能导致两败俱伤的结局。这样的话,他就可以有机会重新收拾人心。
 
但是王莽的希望落空了。因为刘玄的粉丝太疯狂了,他们表态要舍出身家性命支持自己的偶像。最后态度决定一切,刘玄胜利了。造反者的事业没有受到什么挫败,刘演只能灰溜溜地找个角落悄悄地疗伤。自此,他的命运就被定格了:几年之后,已经更名为更始皇帝的刘玄找了个碴儿处死了他。
 
在这场二刘PK的历史大悲剧背后,事后人们回想这一切时几乎看不到刘秀的身影。不错,刘秀在刚开始也是对刘玄称帝心存不满的,但是他没说出来。这是一个“度”的问题,也是一个生存术的问题。人世间的很多事最后都决定于当初有没有说出口。
 
刘秀把握了这个“度”。他默默地接受了太常、偏将军的职务,继续在绿林军中韬光养晦。事实上,他还真不是个太有机谋的人。他的处世小窍门就在于锋芒不露,这是他性格使然。他还是他,那个南阳城里的田舍翁刘秀。可就是这样的性格,让他最后竟能坐收渔利,笑到最后。




第37节:昆阳的那些人那些事(1)

这不仅是刘玄瞎了眼,说到底也是王莽瞎了眼。因为在接下来的昆阳之战中,刘秀让王莽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幻灭”的滋味。王莽的四十万大军在昆阳城下全军覆没,从而为新朝的分崩离析定下一个不可挪移的坐标。
 
昆阳的那些人那些事
 
昆阳之战这把火,准确地说是刘玄烧起来的。
 
就像刘演所预测的那样,因为刘玄高调称帝,王莽的目光被吸引过来了。
 
原本,王莽是要一门心思先消灭赤眉军的,但既然绿林军要喧宾夺主,那他也不能不镇压。
 
改革改不下去,起码镇压要镇压下去吧。王莽任命王邑、王寻为统帅,集结四十万重兵杀气腾腾直扑昆阳。
 
此时的昆阳只有差不多一万的汉军,刘秀领导了其中的几千人,也算是主力干将了。当然汉军真正的主力在攻打宛城,他们还不知道昆阳已被围得跟铁桶似的,那叫一个滴水不漏。
 
但刘秀还是带着十三个人从昆阳城里漏了出来。这就是低调的好处。低调的刘秀从新莽军最不可能的方向突围成功了。当然突围不是目的,跑出去搬救兵回援才是目的。
 
刘秀成功了。他从定陵等处拉来一支队伍,准备回援昆阳。只是这支增援队伍实在是少得可怜,总共也就三千多人。历史眼看着就要在此处发生一场极不对等的军事大PK,刘秀他能胜出吗?
 
刘秀日夜兼程往回赶的时候,守在昆阳城的王凤等人却向新莽军统帅王邑、王寻哭着喊着要投降了。
 
实在是守不住了。四十比一,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这仗根本就没法打。王凤甚至怀疑刘秀是跑出去风流快活了,而不是去搬什么救兵。所以他也不愿意苦着自己。三十六计降为上。
 
但是王邑、王寻竟然铁青着脸没有答应。他们怀疑其中有诈。他们要将这些反叛者斩草除根。
 
昆阳守军就这样被逼入了绝境。
 
于是奇迹竟然发生了。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他们把昆阳城守了差不多有一个月。
 
这是致命的一个月。




第38节:昆阳的那些人那些事(2)

这是阴消阳长的一个月。
 
这是绝处逢生的一个月。
 
这是新朝贻误战机的一个月。因为就在这一个月内,称帝的刘玄和他带领的汉军主力攻克宛城,从而为回师、解围昆阳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一个月的作用随便怎么估量都不为过。
 
但是这一个月的作用王邑、王寻愣是没看出来。
 
只有严尤看出来了。
 
严尤是新莽军中的一个地方将领,曾经多次和汉军交过手。他知道汉军主力的厉害。他更知道汉军主力攻克宛城后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所以他建议二王:放弃昆阳,直扑宛城攻打汉军主力。
 
但是严尤这话说晚了。
 
因为王邑、王寻骑虎难下了。
 
王邑、王寻是有地位的人。
 
有地位的人都爱惜自己的脸面。
 
当初王凤求降的时候他们既然不允,现如今只有打败他们才是正途。
 
唯有如此才能保住新朝统帅的脸面。
 
他们更加猛烈地进攻了。
 
王凤则带领汉军更加猛烈地防守了。
 
战事就这样陷入胶着状态,直到刘秀日夜兼程赶回昆阳城下。
 
昆阳城在此时具备了哲学上的意义。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刘秀也想带人冲进去,以解救汉军。但是他发现,区区几千人,真要突破四十万人的包围冲进城去,很难;真的冲进去之后,要想有所作为,更难。
 
因为这是真正的以一当十。而按照人世间的真理,以一当十却能取胜,是小概率事件。
 
但是刘秀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因为人生很多时候都只能硬着头皮上。刘秀也不例外。
 
虽然他是景帝之后。
 
刘秀发起了冲锋。
 
不过刘秀的冲锋遭到了新莽军的蔑视。他们只派出了一万人进行了拦截,另外三十九万则优哉游哉地进行了围观。
 
这是一个王朝的军事力量对另一个潜在王朝军事力量的嘲笑。但是这种嘲笑很快遭到了报应——历史佬儿生气了。历史佬儿让四十万新莽军丧身昆阳城外,成为一个短命王朝的孤魂野鬼;他甚至让其中的领军人物对新朝彻底失去信心——比如严尤,这个正直的人最后投奔到原汉朝宗室刘望门下,成为反对新朝的一支有生力量。




第39节:空手而来比有备而来更有力量

不过,历史佬儿也让一个名字变得如日中天。他就是刘秀。作为昆阳之战的灵魂人物,刘秀打造了一段人世间最离奇的战场故事,但是刘秀没有想到的是,一向低调的他,此时正把自己推到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因为有一个人看他的眼神变得有些阴郁了。
 
空手而来比有备而来更有力量
 
一直以来,刘玄都没有拿正眼看过刘秀。
 
一般来说,刘玄这样级别的江湖大佬,是不会轻易拿正眼看人的。
 
这个世界上的人很多,值得他正眼看的却不多。
 
有两种人他会拿正眼来看。
 
有利用价值的人。
 
旗鼓相当的对手。
 
所以,在刘秀兄弟当中,刘玄只看过他哥。
 
他是把刘演看成了旗鼓相当的对手。
 
但是刘演很快就不旗鼓相当了,因为他萎得很快。
 
对于一个萎得很快的对手,刘玄是漠不关心的。
 
他现在关心的人是刘秀。
 
因为在刘秀身上,他看到了一股可怕的力量。他甚至看到了人心向背——刘秀拿下的不仅是昆阳,还有一个王朝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这是一个王者的处女秀啊!刘玄不寒而栗。
 
所以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之后,刘玄杀死了刘演。
 
没错,他杀的就是那个萎得很快的刘演。但是刘玄的目的并不在此——他是想借杀刘演来看一个人的反应。
 
刘秀的反应。
 
如果刘秀借机反了,那他正好有了一个除暴安良的极好借口——趁着这个王者羽翼未丰,刘玄要永绝后患。
 
但是刘玄失望了。因为刘秀没有反。刘秀非但没有反,反而孤身一人跑到宛城来找到他负荆请罪。这让刘玄左右为难。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更始帝刘玄根本就杀不了刘秀——刘秀如果带大部队来他倒可以围而歼之,可刘秀空手而来他就不好办了——他是这样的一脸诚恳,为兄请罪,实在找不到除去他的理由啊!
 
有的时候,空手而来比有备而来更有力量;一脸诚恳比一脸奸诈更有杀伤力。刘玄明白,他是杀不了这个男人了。




第40节:帝王争霸赛(1)

但是可以远离他。或者说让刘秀远离王座。刘玄对刘秀明升暗降,拜他为破虏大将军,让他杀到黄河以北去,为未来的国家建功立业。
 
更始帝刘玄不想看到这个男人,更不想把直捣黄龙的任务交给他。有关直捣黄龙的活,他只想交给自己的亲信去完成。
 
帝王争霸赛
 
王莽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他在深刻体会他的“幻灭”感。
 
王莽的“幻灭”感不仅仅在于他的四十万大军在昆阳城下全军覆没,更多的还在于他对自身价值的怀疑。他是个有委屈的人。
 
当然,对于传说中的那条蟒蛇,王莽是绝不对号入座的。他能够深刻认同的自身角色是一个改革家。
 
最多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改革家。
 
但是历史不给他这个机会了。不给他继续拿当下社会做容器进行经济实验的机会了。
 
因为刘玄的大部队已经挺进到长门宫。很多年轻的生命在那里聒噪不止,抒发着他们对于未来社会的种种向往。这些聒噪的声音传到饿汉王莽的耳朵里,让他悲从中来——这些人,就这么迫不及待,不给他一点反省的时间吗?
 
王莽跑到南郊区号啕大哭。这是一个王朝最后的号啕大哭。王莽质问苍天:皇天既命授臣莽,何不殄灭众贼?即令臣莽非是,愿下雷霆诛臣莽!
 
王莽真是委屈到极点了。
 
公元23年九月初三,王莽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的脑袋被汉军砍下,随后被打包快递到宛城。因为更始帝刘玄还待在那里等着观赏。当然他并没有看到那个传说中的蟒蛇的脑袋,他看到的是一个焦虑、略带神经质的六十八岁老年男人的头颅。这让他有些失望。他几乎正眼都没瞧一下就将它扔到了一边,然后开始严肃地思考这个国家往哪里去的问题。他的思考是那样的深沉和一本正经,以至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个帝王的思考。
 
历史佬儿也在此时陷入了长考。毫无疑问,王莽的新朝在经过过山车式的动荡之后已经寿终正寝了,江山易主已是不争的现实。但“易主”易给谁呢?谁是这庞大江山未来的主人呢?历史佬儿皱起了眉头。因为在东方,赤眉军正在日益坐大,号称已有三十万人。一个叫刘盆子的人成为了这支队伍的最高领导人。刘盆子虽然不是景帝之后,但是出身也不简单。他是西汉城阳景王刘章之后,靠着这块遥远的牌子,刘盆子也跃跃欲试要称帝……




第41节:帝王争霸赛(2)

问题来了——在接下来的帝王争霸赛中,谁能胜出呢?又或者,还会不会杀出一匹黑马来,让人大跌眼镜?!
 
谁都说不好。历史佬儿也说不好。
 
如果要写回忆录的话,很多年后,刘玄一定会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写:我的帝王生涯,开始于王莽死后的那个晴朗的下午……
 
的确,在那一个阳光灿烂的历史时刻,刘玄和他的追随者是以雄赳赳、气昂昂的状态挺进长安的。但很快,他就迷失了。是“目迷五色”的迷失,长安的富贵繁华与活色生香让他忘记了天下还并不太平。
 
忘记了刘盆子及其身后三十万人往长安进发时发出的沉重却又带些轻快的脚步声。
 
但是一场历史性的大PK并没有发生。公元25年九月,刘盆子及其身后三十万人不费一枪一弹进入长安城。迎接他们的是更始朝的城门校尉李泛。李泛很明白双方的实力对比,也很愿意识时务、做俊杰。更始帝刘玄则连夜出逃——在那样的一个乱世,三十万人是一个足以吓死人的数字。即便刘玄要抵抗到底,也没有人愿意陪他一起PK。所以刘玄只能选择出走。
 
刘玄最后死在了荒郊野外。他的帝王生涯满打满算也只有两年零十个月。
 
刘盆子就这样义不容辞地坐在了刘玄曾经坐过的那个位置上。他的三十万手下也义不容辞地在长安过起了大吃大喝的生活。但是问题很快就来了,三十万人大吃大喝对一个城市来讲是非常致命的。长安再大,也禁不起这样的坐吃山空。他们只得选择四处出击,去打点野食回来——曾经威震天下的赤眉军如今落到这步田地,这让天下群豪们心中颇有想法。
 
当然最有想法的是刘秀。此时的他已定都洛阳,开始展现王者风范。的确,作为这个时代最黑的一匹黑马,刘秀已经等待了太久,也忍耐了太久。当不可一世的赤眉军也成为强弩之末的时候,刘秀知道,他的机会来了,他可以华丽转身了。
 
公元27年的正月,一场你死我活的大决战在崤底拉开。决战的双方是赤眉军和刘秀的部队。这场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刘盆子向刘秀告降。刘盆子不仅输掉了他的全部家底,也输掉了一个人的尊严——刘盆子被俘后,刘秀问他:“自知当死不?”刘盆子回答说:“罪当应死,犹幸上怜而赦之耳!”
 
刘秀笑了。笑得很满足。这是一个王者满足的笑,也是一个正在到来的崭新王朝满足的笑。的确,在这场由众多天下群豪参演的历史大剧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