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豫对张皇后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态度。
 
李豫的冷淡让张皇后深刻地感受到了某种危机的来临——自己的儿子还太小,如果李豫成了新君,只怕他们娘俩死无丧身之地。张皇后紧急找到越王李系,晓之以情,诱之以利,把这个看上去有些猥琐的男人忽悠得以为自己是经天纬地的伟丈夫,是新君的不二人选。
 
于是一场政变进入了倒计时。
 
政变发生在长生殿。政变的两个策划者张皇后和李系庄严地站在长生殿上等待李豫的到来。而在长生殿的隐秘角落里,有两百名李系召来的宦官静悄悄地埋伏着,他们准备充当杀手的角色。一旦李豫到来,他们就手起刀落。
 
但是李豫没有来。
 
尽管张皇后发出了伪造的圣旨命令李豫前来听宣,但李豫明白,父亲是不可能在此时给他出什么圣旨的。
 
因为唐肃宗已经不省人事了。
 
李豫和李辅国站在一起。
 
他们已经结成了政治同盟,相约在后唐肃宗时代权力共享,利益均沾。
 
结果,他们成功了。在强大的禁军面前,两百名李系召来的宦官成了这场政变的牺牲品。最后死去的是张皇后和越王李系,差不多时间死去的是对这一切已经无可奈何的唐肃宗。
 
一个王朝在惊涛骇浪中继续前行。船上除了名义上的船长唐代宗李豫之外,还有一脸傲慢的大宦官李辅国——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唐,现如今显得有些阳气不足。




第98节:天下形势(1)

天下形势
 
在唐肃宗时代,李辅国就是个傲慢的主。
 
到了代宗主政之时,李辅国的傲慢达到骇人听闻的地步。
 
事实上,此时的代宗已经主不了政了。因为李辅国一字一句地告诉他:陛下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
 
李辅国要做唐代宗的主。
 
唐代宗只得忍了。
 
人世间的很多事情忍无可忍还需再忍,否则就可能鸡飞蛋打。
 
这个道理唐代宗很清楚。
 
他尊称李辅国为“尚父”,他让公卿百官入朝时先拜见“尚父”。朝中之事无论大小,李辅国说了算。而唐代宗只是坐在龙椅上百无聊赖地看时光飞逝,默不做声。
 
许多官员看到如此情景,心都凉了:这还是大唐的天下吗?外有安史之乱,内有宦官当道,大唐完了,大唐的江山时刻有变色的危险……
 
但是他们谁也想不到,这唐代宗竟然在数年之后给他们带来了惊喜。大唐的气数似乎还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因为他把李辅国给干掉了。
 
李辅国之死一半原因在于唐代宗的韬光养晦,另一半原因在于他没有团结好自己的同盟军程远振。
 
程远振也是个欲望强烈的宦官。
 
当他提着脑袋和李辅国一起干革命的时候,他对未来有过许多美好的想象。
 
但是革命成功后,大权在握的李辅国毫不留情地扼杀了程远振遐想中的幸福生活——程什么都没有得到。李辅国不仅吃肉而且喝汤,程远振在一旁只有干流口水的份。
 
流干了口水的程远振毅然决定投入唐代宗的怀抱:二次革命开始了。猝不及防的李辅国一夜之间被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力。他晚景凄凉地死在宫外的一座老房子里,身上插了两把尖刀。江湖上有传言说,这事是唐代宗干的。
 
但唐代宗什么都不说,只在脸上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不久之后,唐代宗又干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他重用郭子仪等人平定了安史之乱,迫使史朝义自杀身亡!这让许多官员欣喜若狂:大唐难道中兴有望?
 
但是天下形势远没有官员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第99节:天下形势(2)

不错,安史之乱是平定了,但天下也四分五裂了。许多藩镇以半独立的形式与中央分庭抗礼。他们擅自任命自己的官员,擅自截留本应上缴中央的赋税。他们给中央的面子仅仅是承认大唐的皇帝而已。
 
这就是安史之乱的后遗症。
 
唐代宗一声叹息。他突然觉得自己老了,这个王朝也老了。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他摆平不了这许许多多貌合神离的藩镇,摆平不了那些欲壑难填的将军。
 
好在唐王朝还有后来人。在唐代宗执政满十八年的时候,他的长子李适从他手里接过那块沉甸甸的传国玉玺。但是这个被后世称为唐德宗的皇帝一生并没有以德治国,而是以武治国。在他在位的二十六年时间里,他成了一名专职的消防队员,在庞大的帝国疆域中来回奔波,以期扑灭那些此起彼伏的叛乱之火。但是,穷其一生,他与藩镇将军们的武力对抗没有分出胜负。二十六年后的局面一如二十六年前,猫抓老鼠的游戏成为一个时代循环往复的经典娱乐。
 
唐德宗有些审美疲劳了。
 
这个王朝也有些审美疲劳了。
 
于是历史诡异地进入了唐顺宗时代。
 
这已然是公元805年了,9世纪的阳光依旧温暖地照着这个差不多是双百年的老朝,但是唐王朝的确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因为唐顺宗李颂是个病人,是个长期卧病在床并且已经不能说话的病人。唐王朝,看样子又要迎来一段权臣主政的时光。
 
这一次出场的主角是王叔文。多年以来,他一直以绍兴师爷的身份为还是太子的李颂出谋划策,当太子成为皇帝之后,王叔文也摇身一变成为翰林学士、户部侍郎。
 
但是王叔文这个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却是牛B得可以,因为他把宰相韦执谊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不仅如此,王叔文还拉拢了公共知识分子,大名士刘禹锡、柳宗元都表示要为他效力。
 
事实上王叔文的事业还真不是一般的事业。
 
这是要挽狂澜于既倒的事业。
 
王叔文和他的同盟军发起了一场晚唐时代最著名的改革运动——永贞革新,为自己建功立业,为一个垂危的王朝开出一剂剂绝处逢生的药方。




第100节:天下形势(3)

永贞革新的关键词只有两个字:抑制。“抑制宦官,抑制方镇,抑制陈旧势力,抑制苛政。”
 
但是有一点他们不仅没有抑制反而身体力行。那就是党争。
 
这个面目可疑的改革集体以形成自己的小团体为荣,借改革之名行铲除异己之实,终于大大激怒了一个人。
 
宦官头子俱文珍。
 
俱文珍团结所有被王叔文集团排斥的异己,成功地挑起唐顺宗的愤怒,从而拿掉了王叔文的翰林学士之职。由此,顺宗时代最大规模的党争拉开了序幕。
 
王叔文对俱文珍悍然出手,直接任命亲信范希朝将军为统京西北诸镇行营兵马使,试图将兵权抓在自己手里。但是俱文珍见招拆招,急忙下令各方镇不得将军队调来。走马上任的范希朝将军竟然成了光杆司令——党争第一招,王叔文败北。
 
俱文珍趁热打铁,立刻出手第二招——成功推举太子李纯为下一任君主。而在此之前,王叔文出于小团体的利益,极力弹压满朝文武要求册立新君的呼声。现如今,太子李纯成为唐王朝皇位的法定继承人,王叔文集团等于是把自己的未来给输了。
 
更要命的是在巨大的危机面前集团内部出现了内讧,方寸已乱的五叔之不禁埋怨宰相韦执谊无能,是墙头草,还扬言要杀了他。这话传到俱文珍耳朵里,他忍不住笑了。
 
此后不久,王叔文宣布归隐。但是这个大唐仕途的失意者并没有安享他的晚年,他被新君李纯给咔嚓了。立场问题就是脑袋问题,这是顺宗时代的风云人物王叔文脑袋落地前的一个领悟。
 
但是他领悟得太晚了。
 
同样在立场问题上犯错误的刘禹锡、柳宗元、韦执谊等王叔文集团的八名干将也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他们被一起贬为边州司马。曾经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至此烟消云散,一直病病歪歪的顺宗无言地看着这一切,再也说不出一句话。他坚强地又多活了一年,在公元806年默然离世。
 
至于身后的这个王朝,他实在是无可奈何了。




第101节:苟延残喘一百年

苟延残喘一百年
 
在差不多是一百年之后的公元904年,距大唐灭亡仅有三年之时,那时的大唐皇帝唐昭宗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王朝,竟然可以苟延残喘一百年?
 
这是一个王朝的幸运,还是他的不幸?
 
自从病病歪歪的顺宗先帝默然离世之后,唐王朝实际上已经走上了不归路。
 
唐宪宗号称中兴之主,却只能在形式上将帝国归于一统。但是缺乏凝聚力的国度很快就走向四分五裂。
 
唐穆宗则是个典型的享乐型皇帝,在他三十岁时就把一生的时光都透支完了。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他短暂的一生都在寻求长生不老之道。
 
唐敬宗也是个享乐型皇帝,他是娱乐至死的范例,十八岁时死于打猎回来的一个深夜,弄死他的是一群整天围着他转的宦官。
 
唐文宗好像深刻地意识到了大唐的危机感,发誓要跟他的前两任享乐型皇帝划清界线,他一生着力于藩镇、朋党、宦官之事,用心不可谓不深,到头来却一无所成——唐王朝到了他那个时代,已然是烂泥扶不上墙了。
 
同样对国事孜孜以求的还有号称小太宗的唐宣宗。他有一个座右铭,叫“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还把《贞观政要》写在屏风上,“每正色拱手而读之”。客观地说,在晚唐的衮衮诸君中,唐宣宗用力最巨,收效也最大,但只可惜,这是一个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因为在他死后仅半年,浙东就爆发了裘甫起义。这次起义成了唐末那场著名大起义的先声。
 
唐王朝到了唐懿宗时代,一切已是尽人事,听天命。唐懿宗晚年最用心做的一件事就是恭迎佛骨。这位看上去有些杯弓蛇影的皇帝打心眼里希望佛祖降临人间,来拯救这个快走到三百年的大王朝。
 
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来不及了,因为那场致命的农民运动正在呼之欲出,正在以不可遏止的激情喷薄在这个苍老得快失去记忆的王朝上空。




第102节:黄巢怀才不遇

黄巢怀才不遇
 
黄巢已经怀才不遇好多年了。
 
曾经,这个山东汉子是想报效朝廷的——他几次三番参加科举考试,可朝廷没看上他。
 
在唐王朝,像黄巢这样试图以科举博功名的有志青年何止千万,但朝廷能看上眼的只有一小撮。
 
黄巢注定和绝大多数落榜的有志青年一样,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该干嘛干嘛。
 
他回到了山东曹州冤句老家,干起了贩卖私盐的活——黄氏家族从事这种违法活动已经好多年了,他爷爷的爷爷当年就靠这个谋生。
 
在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生苦旅中,黄巢的命运设计不可能有什么偏差或奇迹发生。
 
如果他的后代没有足够的智商和运气,毫无疑问,黄氏家族子子孙孙的生活只是对其祖辈生活的简单克隆。一旦被官府抓获的话,他们可能活得更惨。
 
有志青年兼私盐贩子黄巢的内心突然有了一个冲动。他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设计,如果成功了,他的子子孙孙的生活将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将不再是私盐贩子,而是国之栋梁,甚至有可能成为国家领导人。
 
当然,如果失败的话,黄巢将要接受命运的残酷惩罚,这是一个人的冲动直面无可奈何的时代时所必须承担的代价。别无选择。黄巢别无选择。
 
他终于造反了。
 
黄巢造反的故事在很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被津津乐道。
 
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黄巢成功了。他让唐僖宗像当年的唐玄宗一样惶惶如丧家之犬放弃长安出逃巴蜀。他带领他的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长安,豪迈地在这个古老的都城宫廷里宣布:旧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即将来临。黄巢还亲自为他的新时代命名为大齐,并改元金统。
 
但是仅仅四个月后,被赶出长安的唐王朝用它最后的力量对大齐政权进行了反扑。黄巢的成功成了昙花一现,他最后在离他家乡不远的地方拔剑自杀——这个人终于没能彻底改变他自己和他子子孙孙的命运。
 
但是,黄巢却改变了唐王朝的命运。对本来就已摇摇欲坠的唐王朝来说,黄巢施加到它身上的生命冲动无疑是致命的。因为仅仅二十五年之后,历史上最著名的王朝之一——大唐王朝就彻底死翘翘了。




第103节:玄宗之后无大唐

只是对于黄巢来说,这一切已经无关紧要了。
 
玄宗之后无大唐
 
在玄宗之后,唐王朝的皇帝很少活得有尊严的。
 
宦官当权、藩镇割据、民间起事,玄宗之后的一百多年是皇家尊严扫地的一百多年。
 
唐玄宗和唐僖宗虽说做了背井离乡的皇帝,但好歹还是皇帝。
 
唐昭宗做的简直就不是皇帝了。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仗着平定黄巢有功,明目张胆地要扩大地盘,并且向云州发起进攻。
 
唐昭宗大怒,宣布免去李克用河东节度使的职务。宰相张睿也大怒,发誓要宰了李克用这个狗娘养的。
 
但很可惜,磨刀霍霍向克用的结果是李克用把刀架在了唐王朝的脖子上——唐王朝对李克用的兴师讨伐以失败告终。唐昭宗第一次尝到了他作为一个末世皇帝的屈辱:在李克用的强硬要求下,宰相张睿被贬为外官;并且他宣布恢复李克用河东节度使的职务。
 
第二个让唐昭宗尝到作为一个末世皇帝屈辱的人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这个人居功自傲,一点都不把唐昭宗放在眼里。在唐昭宗作出有限的反抗之后,李茂贞竟带着他的凤翔军向长安扑杀过来。无可奈何之下,唐昭宗让宰相杜让成为替死鬼,并加封李茂贞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李茂贞这才带着他的凤翔军骂骂咧咧地离去。
 
但没过多久,李茂贞又联合其他节度使再次杀到长安,这一回的替死鬼不仅有宰相韦昭度,甚至还有唐昭宗本人。李茂贞等准备废了他改立吉王李保为帝。皇家尊严扫地的唐昭宗竟然想以毒攻毒,他乞求李克用救救自己,救救他这个风雨飘摇的皇帝。
 
李克用也终于来了。
 
在这样的乱世,一切都是利益的考量。李克用来是正常的,不来是不正常的。
 
但是在这样的乱世,没有谁是唐昭宗的保护神。在接下来进行的权宦与节度使的角力当中,唐昭宗变成了利益双方角力的砝码——他沦为了他们手中的一个棋子,在输赢胜负之间被一遍遍地过手。直到最后,他成了朱温手中的傀儡皇帝——大唐这个王朝走到这般田地,一切都已是板上钉钉了。
 
唐昭宗最后死在洛阳,死状极为狼狈。他为了躲避刺杀,半夜时分穿着单衣满大殿地绕柱逃避。刺杀他的人是朱温派来的。朱温认为,这个王朝的气数该尽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该开始了。他任命自己为梁太祖,并且开始一脸威仪地坐在龙椅上,雄视天下。
 
而遥远的长安,终究化为一片废墟,历史不由分说地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大唐,一个伟大的时代,至此——
 
寿终正寝。




第104节:不改革是不行了(1)

北宋:
 
那一场无人喝彩的改革
 
不改革是不行了
 
趴在历史的门缝边缘,看一个王朝的花开花谢、盛极而衰,最明白的看法是从它的开场看起。
 
其实,北宋这个王朝的开场是非同寻常的。
 
就像京剧舞台上的亮相,赵匡胤一上来走的就不是常规的路子。他半推半就地让那件黄袍披在自己身上,咿咿呀呀开唱一段霸王戏,一个王朝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开张了。
 
好在赵匡胤的全局控制能力比较强。他带着赵式的非典型性思维,带着陈桥那些有功之臣的理解与不理解,急中生智地演绎了杯酒释兵权,强行“排除”了一个帝国臆想中的危机。这样精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