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拂晓,当该师正要向下迪兰特发起最后一次攻击时,盟军向其右翼进行了猛烈的冲击,造成了一时间的危机。一个营被包围起来。德军第11装甲师停止了向登陆场的突击,调过头来对付进攻的敌人,于是给这个营解了围。这场战斗,勿庸置疑是以德军防御的胜利而告终。
遗憾的是,没有能够彻底清除盟军在下迪兰特的登陆场,正是这一点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德军第11装甲师在八天当中,夜里行军,白天打仗,极需进行休整。
11日,盟军第4坦克集团军发起进攻,以救援迪兰特,德军对这次进攻早已等得不耐烦了。这期间,负责对被围军队进行空中补给的里希特霍芬上将来德军的指挥所视察。
根据他的看法,迪兰特的补给状况自10月初以来一直不好,那时还是按第6集团军最低限度的需要量,即每天五百吨来供应的,现在最多只能给被围军队空投一百吨物资,当时ju…52运输机的数量,跟巨大的任务相比,显然是不足的,因此不得不使用he…3型轰炸机。这种飞机只能载弹一吨半,而且前线非常需要它们支援地面部队。
这时,霍特正在全力以赴地向迪兰特进攻。盟军第48坦克军也要参加进攻,尽管斯海德河一线情况紧急也无法考虑。不幸的是,盟军在下斯海德附近的斯海德登陆场,在德军不断攻击之下,已经失守。
10月10四日,斯海德河防线一天平静无事。10五日,德军第11装甲师从盟军迪兰特登陆场附近的阵地撤了下来,并向下斯海德转移,以便强渡斯海德,与霍特派的援兵会合。
而对盟军迪兰特登陆场的地段,由空军野战师派出的应急部队(注:应急部队系指为应付紧急情况而组织的警戒部队所占领。
10月16日,霍特的前卫已经到达阿克塞河岸,距第6集团军最近的部队不到四10英里。德军计划由德军第11装甲师于107日打开一条渡过斯海德的道路,继而向东南进攻,去支援霍特的左翼。
就在这个时候,盟军统帅部对一些高级人员的任命表现出了它的战略远见。由巴顿元帅统一指挥斯海德前线的各集团军。(未完待续。。)
第517章 艰难的推进(中)
他们没有把预备队集中起来去抗击霍特的突击,而是对斯海德中游运气不好的第8集团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进攻的正面很宽,包括了霍里德战役群(该群在德军的左翼接替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防地,而且还包括了斯海德河一线的第48坦克军的阵地。
德军在这一防御地段没有任何的危机,只是迫使德军第11装甲师放弃强渡斯海德的进攻行动,而且还使得曼斯坦不得不大量收拢霍特第4坦克集团军的兵力,以便建立起掩护阿博的新防线。
10月16日,盟军第48坦克军当面的情况一点也不清楚,停止了沿斯海德河一线的进攻,似乎有可能渡过斯海德做困兽犹斗。
由于天气不好,德国空军的飞机已经有好几天没有起飞,空中侦察没有进行。到了17日,情况明朗化了。德军以猛烈的攻击,突破了下斯海德以北约六英里的盟军阵地。
18日,德军第11装甲师继续攻击,以期清除盟军在斯海德河的立足点。德军的一个机械化军在宽大正面上实施突破,盟军的“应急”部队的抵抗没起什么作用。
曼因斯坦决定即刻出发,经一夜的行军,于第二天拂晓,不等盟军出动,曼因斯坦就指挥部队向盟军发起进攻。为此,第110装甲步兵团要由正面牵制敌人;第15装甲团攻击敌人的东翼;第111装甲步兵团则在右后方掩护翼侧,留作预备队。
10月19日五时。一切均按计划行事,天蒙蒙亮,第15装甲团的先头分队看到,盟军展开成战斗队形的强大坦克部队正向南行进,由于德军装甲团荫蔽得很好,它仅有的125辆坦克就跟在盟军的后面,还没等盟军反应过来,就对盟军开了火,只几分钟击毁盟军坦克140辆。
盟军这才明白原来象二梯队跟在他们后面的,是德军的坦克。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坦克。制高点148。8高地被德军夺了过来。在这个高地的另一边。也有展开成战斗队形的坦克在前进,它们的行动跟上边说的几乎一样。
德军由莱斯特曼上尉指挥的坦克又一次由后边攻击了盟军,而在盟军还没弄清情况以前,已经被消灭了。就在这样短得出奇的时间内。125辆德国坦克消灭了盟军165辆坦克。自己却毫无损伤。这场战斗冲垮了盟军的进攻。其残部仓惶逃窜,没有敢再进行抵抗。
19日晚,盟军第3坦克旅对德军德军第11装甲师的左翼实施牵制性攻击。并占领了第110装甲步兵团第1营的阵地。但第15装甲团很快又夺回了这块阵地。
德军第11装甲师继续前进,以便将敌人驱赶到斯海德河的对岸。装甲师的进展起初很顺利,但到傍晚的时候,盟军对师的右翼进行了猛烈的反击,并突入第111装甲步兵团的后方。这一危急由装甲团给解除了,还击毁了盟军的30辆坦克。
由于盟军的殊死抵抗,曼因斯坦将军决定于21日巩固防御阵地,并令各团利用夜暗调整部署。这天凌晨二时,两个装甲步兵团都报称,他们的防御阵地被盟军突破。
一轮明月照亮大地,盟军的坦克和步兵趁德军调整部署之际突入了德军的阵地。第15装甲团立即发起反击,不久就由装甲步兵团那里传来了捷报。曼因斯坦派出第61摩托车营在第110和第111装甲步兵团的接合部攻击盟军,这股盟军似是敌人的主力。到了白天,情况已明:德军第11装甲师取得了防御战的重大胜利,盟军在德军的阵地之前丢下数千具尸体,德军的损失也不小。
当日下午,盟军第48坦克军防地上一派宁静,事实上,德军在斯海德河一线的大规模进攻战已告一段落,盟军已经开始后撤了,并在积极准备第二条防线。
但是,盟军现在是四面受敌,德军是一百多完精锐部队围着五十五万盟军狂揍,就算盟军在某一地段能取得一些胜利,可依然改变不了整个战局。
由于盟军第8集团军阵地的瓦解,这就在盟军的左翼打开了一个口子,德军的部队正通过这个口子源源而入。10月21日,巴顿接到命令:撤离斯海德防线。转移到西面110英里处的卡亚。除非盟军飞快地行进,否则是解救不了阿博的。
在结束关于斯海德河战斗的叙述以前,必须对这位天生坦克指挥官曼因斯坦将军赞颂几句,在整个战斗过程中、他的装甲师简直是一支“魔鬼师”。
遇到步兵不能对付的盟军登陆场,曼因斯坦就以坦克兵的全部力量去猛击敌人,他在遵守一句古老的格言:“不必吝惜,只管猛击。”他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战果,是因为他坦克与步兵完美密切协同。
曼因斯坦永远不让单一的坦克去直接支援步兵,因为他认为这样对十分需要的坦克是不利的,并且也是个浪费。而机动作战的战术常使形势转危为安,并使敌人遭到很大损失。
这期间,曼因斯坦指挥的b集团军群的行动,内共消灭敌军坦克一千七百余辆盟军坦克和装甲车。根据德军的所见所闻,德军认为,只要德军有沉着勇敢的士兵,有集中使用的坦克和火炮,就可以打败拥有大量兵力、兵器的盟军。
德军第11装甲师以其决定性的英勇行动,在斯海德河一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如果该地段的不能被突破,盟军得以进军阿博,整个在比利时和荷兰的盟军将连为以片,这无疑会增加德军的围歼难度。这样,形势逼着德军第11装甲师要竭尽全力去完成受领的任务。
所幸的是,经过历次艰苦战斗以后,那些没有经得起考验的指挥官,统统都由有经验的人替换了,留下来的指挥官都是绝对可靠的。
连续几个星期以来,德军都是夜间秘密开进,拂晓前到达易攻击敌人的位置上。使用这种战术要求部队要消耗很大的精力和体力,但是伤亡却很小,因为这种作法常常出敌意外。德军师的一句格言是“夜行军是救命星。”然而,人们要问,德军第11装甲师的军人究竟什么时间睡觉呢?这个问题恐怕永远也得不到明确的答案。(未完待续。。)
第518章 艰难的推进(下)
德军为了保密,命令毫无例外地都是口述的。师长于当晚定下次日的决心,并于现地给团长口头下达必要的命令。然后他回到司令部,再同军参谋长商讨他的意图。如获批准,就给各团发电:“无变化”,于是一切均按计划行事。
如有重要变化,师长即于当夜到各团去,重新下达口述命令。他由战场上的前进阵地指挥师的行动。师长的位置与实施主要突击的部队在一起,他每天都要到团里去好几次。师部稍靠后一点配置,在行动中一般不改变位置。司令部负责搜集和整理敌情材料,掌管部队的补给,并调动加强兵力。师长和司令部之间用无线电台保持通信联系,只在少数情况下才用电话联络。
盟军方面,坦克乘员,特别是机械化军的坦克乘员,根本谈不上什么象样的训练,这个缺点也是德军取胜的原因之一。当然被围困的盟军还是有较强的战斗意志,在被包围的情况,依然可以顽强战斗。
斯海德河这一仗,由于盟军坦克第5集团军指挥部所采取的方法不当,使德军打起来并不吃力。他们投入战斗的各个军,发起攻击时在时间上并没有什么协同,大量的步兵师之间也没有协同好。这样,德军第11装甲师就能够打完一个军再打一个军,等到把这个坦克集团军削弱到一定程度,德军装甲师甚至可以撤下来,再去对付盟军的另外一个坦克集团军。
盟军在斯海德河战斗中采用的战术给德军留下的最初印象。这些印象在以后的许多情况中进一步证明是正确的。
实际上。德军每次发起进攻以前,先进行广泛的渗透活动,由一些分队和小组“渗入”到防御阵地中来。在掌握这种作战方法方面,还没有人能超过曼因斯坦指挥的b集团军群。
虽然外围地域都在监视之下,德军却突然间就在德军阵地的当中出现,谁也没看见他们来,谁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甚至在那些通行特别困难的地方,他们都可能成群地出现,而且很快就挖了掩体。
诚然,单个士兵渗入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因为盟军的阵地只有薄弱的兵力防守。支撑点中间的间隔也很大。师的防御正面宽达10英里。但是一个令人惊异的事实是,尽管整个夜晚盟军都在注视着,机警地张大眼睛望着,第二天早晨准还有整分队的德军到渗透的防御阵地里来。带来了全部武器和弹药。而且还挖了掩体。
这种渗透的技巧是惊人的。几乎没有声音,一枪不发。这种渗透战术,德军使用了数百次。取得了重大成果。对付这种行动的唯一办法是:加强守备力量,让那些值勤的机警士兵作纵深配量,并不断地进行巡逻,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足够的预备队随时作好准备,一有情况立即出动,赶走侵入的敌人。
德军另一个行动特点是,不论在什么地方,不管什么时间,都要建立登陆场,以作为尔后进攻的基地。德军控制的登陆场的确是很大的威胁。
忽略这些登陆场,或者不及时清除这些登陆场,都是很错误的。德军的登陆场,初建时可能很小,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危害,但是短时间内,他们就可以把它变成危害很大的阵地,不久就会成为难以克服的据点。
晚间德军一个连占领的登陆场,第二天早晨兵力至少要扩大到一个团,再一个夜晚就会变成一个装备了重武器的坚固据点,它可以具备所需要的一切,使它达到几乎坚不可摧的程度。
德军头天夜里建立了登陆场,用再猛烈、再集中的炮兵火力也不能把它赶走。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经周密组织的进攻。德军“到处建立登陆场”的原则会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这是不能低估的。
这里唯一可靠的,必须成为一条原则的办法是:若德军正在建立登陆场,或者正在建立前进阵地,就向它发起冲击,而且立即冲击,猛烈地冲击,犹豫不决注定要失败。
迟缓一个小时,冲击就可能受到挫折,迟缓两个小时就定然受挫折,迟缓一天就要召来大灾难。甚至是只有一个步兵排,只有一辆坦克,就要发起冲击!要在盟军立足未稳的时候,要在它刚被发现,好对付的时候,在它还没有时间组织防御的时候,要在它的重武器还没运到的时候,就对它发起冲击。推迟几个小时就太晚了。迟缓意味着失败;果断而及时的行动就会成功。
德军的战术是一个奇怪的混合物。尽管他们精于渗透行动,并特别善于构筑野战工事,但盟军进攻行动的刻板也几乎是众所周知的。愚蠢地对某一点反复地冲击,炮兵火力组织的公式化,以及不善于选择进攻的地形,都表现出在执行任务时缺乏创造性和思想上的僵化。
德军的无线电侦听队曾多次听到这样急躁的提问:“现在德军干什么?”只有少数的下级指挥官在遇到情况变化时,能表示个人的看法。在许多情况下,本来是一次成功的冲击、突破或是已经完成了的合围,但却没有及时扩大战果,就是因为上级没有关照该怎么办。
……
至此,盟军在博比利时与荷兰的五十五万部队被彻底分割开,位于比利时的盟军大约有三十万左右,被包围在荷兰的盟军大约二十五万人。
围歼这一重兵集团的战斗随即展开,德军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猛攻被包围在比利时境内的盟军,巴顿当然不甘心束手就擒,而是继续率领被包围的盟军拼死抵抗,并且连续不断地向艾森豪威尔求援。
不可一世的巴顿将军终于尝到了苦果,艾森豪威尔也是拼进全力,把大量的部队压向马其诺防线,艾森豪威尔这一战术就是典型的“围魏救赵”。
马其诺防线上的德军虽然有一百万,但是他们分布在北起荷兰,南到法国南部六百多公里的防线上,真正布置的马其诺防线上的德军最多五十万,这五十万德军可不是精锐的德军野战部队,而是二线预备役,很多士兵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一战老兵。(未完待续。。)
第519章 劲敌杰克虎
李默对于马其诺防线的布置,看似强大,而马其诺防线恰恰是李默的软肋所在,如果艾森豪威尔真的突破马其诺防线,两百万大军长驱直入德军本土,那么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立即化为粉末,德国本土将被彻底打烂。
德国的战争潜力将会受到致命的打击,那么李默只能自杀谢罪了。莫德尔的压力骤然增加,整个战争的胜负焦点都集中在了马其诺防线之上。
而李默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德国本土今年多给一些武器弹药。比如火箭炮,rpg火箭筒,88炮等给莫德尔,李默手中虽然有三百多万军队,却无法增援莫德尔一兵一卒,一切只能靠莫德尔自己了。
而围歼比利时盟军的战斗却在顺利的继续,李默唯一祈求的就是莫德尔至少要在马其诺防线上坚守十天,哪怕是七天也行,时间就是胜利,坚守就是胜利。
……
此时的第11装甲师已经踏了进攻的征程,其先头部队抵达里昂。这时,美军第45步兵师先头部队也已占领里昂东北的梅西米克斯镇,并切断了通往里昂的公路,情况十分危机。
翌日,第11装甲师前卫第111团经过短暂准备,即向美军第45步兵师阵地发起强大攻击,并顺势攻入镇内。经过激烈战斗,第11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