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二麻身上用不了苎麻的取纤工艺,这东西的纤维和皮粘得很紧。用手撕可以撕成一条条的纤维,每条纤维上都带着皮。这就造成了它搓成的麻线会很粗。估计这也是它没有取代苎麻成为后世农作物的原因。
总算找到了一种比较好的能搓线绳的东西,王川就让男孩子出去寻找这种灌木,折回来撕皮。他则教女孩子搓线。线搓出来果然都有铅笔芯粗细,不过用来做绳套还是可以的。
线搓了一些出来,就让一部分女子负责这个,另一部分人还是回去编筐了,他跟阿母要了一点小坚果,则又带着男孩子出去了。
他们先去折了很多有弹性的竹条或者树枝,然后在一头绑上细线,打活结绳套,麻线中间绑上小木棍定桩。在鸟雀常出没的合适的泥土地上,插紧拉弯,用圆拱卡桥定桩,放上两个踩踏的小树根,把绳套拉好后放几颗果子在踩踏的小木根下,一个简单的绳套陷阱就设好了。
一个孩子伸手去捡果子吃,只听到piu一声,手就被套在麻线上了。这个检验做得很好,拿竹条抽一下作为奖励。敢哭再抽一下。
复原了这个索套小陷阱,去下一个地方。没有经过人类枪炮洗礼的鸟雀完全不知道人类的凶险,估计在它们看来人类和山羊也没什么区别。在下一个索套还没有布置好的时候,身后又是piu一声响,一个鸟雀猛然扑拉翅膀的影子便出现在刚才下套的那个地方。孩子们只愣了一秒,便有四五个人扑了上去,那只可怜的鸟便连肠子都被压出来了。
小陷阱放了一圈下来,回到洞口的时候,女孩子搓得麻线也有好几团了。
王川看得极为动心,穿裤子的**再次不可遏制的迸发出来。现在小溪里的鱼暂时可以解决肚子的危机,绳套的效果还没有出来,这些麻线先暂用一下,问题不大吧?
这些麻线用来织布再剪裁就太麻烦了,而且浪费,王川准备用打毛衣的方式织出布片来。在这个平均主义是世界里,因为麻线有限,他还不能光明正大的织,只能躲一个角落里偷偷的进行。其他孩子过来看王川拿着两根棍子和一团细线又在搞什么新花样,王川也光明正大的告诉他们自己在织裤子。不过他觉得自己在偷偷的织就是了。
如果问王川织过毛衣吗?他会说看人织过。织毛衣的过程说透了就是一个把麻线缠绕到一个平面上的过程而已,如果不计纹路,不计样式,只计大小的话,多试几次也就会了。
一个下午的时间,部落第一件衣服终于穿到了王川身上。这是由一大一小两片三角形的布片连在一起,最后绑到腰上的裤子,简言之就是三角裤。裤子的针眼有些宽,穿上之后的感觉还是有些扎,不过王川觉得他能够习惯这种感觉。扎的时候想想光着的风险就行了。
孩子们对王川的这个发明并没有什么兴趣,部落的人也不怎么在意王川的裤子问题。
当天傍晚大人们回来之前,王川穿着新裤子带着孩子们去查看了一下今天下的绳套,结果收获让所有人都有些吃惊。
下在外面的绳套有七八成被触发了。一小半有了收获。大大小小的鸟雀他们就抓了七八只,肥硕的松鼠也有两三只。一只笨兔子被套住脚后,又在周围的灌木丛中绕了几圈,结果找不到套住它的绳子咬开,居然也被困在原地了。
而且这些还只是索套收获的一部分。他们去的晚了,有些地方只剩下一点羽毛,羽毛是套的鸟雀被鹰吃了留下的。这个年代的老鹰也不知道什么叫来自人类的恶意。平时孩子们在林子里跑,它们在天上飞,互不相干,毕竟翼展一米左右的老鹰抓不起孩子。不过现在在人类的眼皮子底下公然这样偷窃,孩子们都很愤慨,准备下回遇到的时候统统抓回来吃掉。
这事倒给王川提了个醒,这个年代的鹰翼展一米的奈何不了这些孩子,万一跑出个翼展三米的呢?这个年代恐龙都未必灭绝了,有翼展三米或者更大的鹰或者雕实在是正常不过的,毕竟后世从化石上研究出来的历史,未必能反映真实情况的万分之一。
带着这样的忧虑,他在天黑之前捡了些坚硬的卵石,准备天黑之后回岩洞打磨石器。武器必须要有,而且要随身带,哪怕是石矛这样落后的东西也好。
这一天孩子在小溪里捕来的鱼还是小半筐,加上这些收获,部落的孩子们第一次收获超过了男人们的收获。
这让大家欣喜的同时,又让男人们羞愧不已。在这种情况下,谁会在意王川屁股上多了一小片布?
这些绳套,大人在外面也是可以用的。王川站了出来给大人们演示讲解这种绳套的各种用法。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大人被扫了脸面还是看不清这样的小陷阱。他们都乐呵呵地看着,这帮只会拿着石矛在动物身后跑的野人再次如同看高科技发布会一般看完了王川的演示,眼中带着各种钦佩和欣赏,但就是没有人站出来跟他一起动手实验的。
这场景和告诉他们生火的原理差不了多少。王川有些失望。想着转变人的观念很难,要转变这些野人的观念只怕要更加的难。这些人没有见识到绳套陷阱的厉害只怕不会相信这些有用,只能潜移默化慢慢来教。如同埋土保留火种的情况一样,当时这些人并不怎么在意,现在早上起来后,岩洞里起码有三四个埋了火种的土包。
演示完之后,王川准备借着篝火打磨石器。这个事情大人们倒是热心。
他们从王川拿回来的石头里找出一块合适的,直接往岩洞的岩石上砸,裂开后从中挑出尖锐的一片,问王川满不满意,然后就动手在岩石上磨尖打边。做这些他们是专业的。不用多久,他们就把矛尖磨了出来。
王川自己找了一根合适的棍子,在一头稍微刻画了些绑线的凹槽,把矛尖用麻线绑了上去,一个带着原始气息的石矛就崭新出炉了。
第5章 网兜
绳套和筐子的使用,让孩子们基本可以在白天吃饱了,这也算完成了王川之前计划的那个小目标。
但王川知道,这个小目标的完成是暂时的。如果没有办法让部落的人都吃得饱。这个已经完成的小目标很快就会回到原地。小溪里的鱼要不了几天就会被捕捞干净。外面的鸟雀要不了多久,密度也会降下来,或者会对绳套有些预防。等到了那个时候,部落的大人们还没有解决食物来源的问题,王川和孩子们还得回到原点。
有时候人陷入困境很难走出来就是陷入了这种循环。比如缺少吃的要急着找吃的,急着去找往往效率不会太高,等找到足够糊口的吃的时候,人已经开始困倦了,休息一下把精神养回来,吃的又没有了……
部落的情况是,没有合适的工具不能找到更多吃的,没有更多吃的就得花更多时间去采集捕猎,时间花去采集捕猎了就没有办法改进捕猎工具,没有合适的工具就找不到更多吃的……
这是一个很难破解的环,人类在旧石器时代的几百万年里寸步不进,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火的出现,让人类在夜晚得以思考和改进工具,人类才在火光的照耀下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才在几万年的时间里开始统治地球。
王川从部落的语言习惯和使用工具的习惯分析,现在这个社会应该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了。
部落的落后的情况,从地理上说,华夏文明的起源地是太河流域,但这里的位置偏南,如果此后的地理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话,他们所在的这个地方更靠近太江流域。岩洞不远的大河再流几百里就是流进太江的。也就是说,这里其实是这个时代的边远地区。部落比较落后也是正常的。
而从社会的基本形态看来,一个社会中各阶层存在生产力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其实十分普遍,人类开始登上月球的时候,亚马逊森林都还存在着原始人呢。这个边远的小部落落后于主流的社会情况一点也不奇怪。
现在哪怕王川让他们常规的用上了火,编织了筐子可以让他们带更多的东西回来喂养孩子,帮他们打磨了好棍子让他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捕猎,但是这些做法在短时间内还是难以让他们改变思维,让他们从困境的圈子里钻出来。
要让他们从原来的生活习惯中走出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还要一刻不停。
当前要做的,当然是让大人们增加收获,解决肚子的问题。女人的采集王川没有更好的建议。不过让男人们增加狩猎的成功率,他还是有些办法的。
这个时候,不愁饿肚子的孩子们也刚好帮的上忙,开始让进入这个让大家吃得饱的计划。
不过在想办法帮大人们之前,孩子们还得先帮忙解决一下部落过冬粮食的存储问题。
那些留着过冬的粮食都是堆积在岩洞的一个角落里的。存放得也没有什么讲究:果子没有适当晾晒,茎块连泥都没有洗去,菌子还有是湿的,所有东西都堆在一起,很多东西只怕不到下雪就先坏掉了。
而且没有容器盛放,总有老鼠从岩缝里钻进来偷吃。没有坏掉的也都被老鼠吃掉了。
同时这些东西的数量也少得惊人。一大堆东西堆在角落里,只有一个不到三米的堆头。王川估计不会超过五百斤。这对几十人的部落来说实在不是一般的少。虽然离冬天可能还有两三个月,不过一旦降温,这些连衣服都没有的原始人的活动范围将会大大缩小,后面能够采集到的食物将会越来越少。依照这个情况判断,无怪冬天得饿死不少人。
增加食物的来源暂时不说,先把有的保存好也是可以的。
怕老鼠咬就编出筐子来分装。这些装放东西的筐子要大,还要编织相应的盖子。这些都不是难事,经过几天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可以非常熟练的把筐子编起来了。王川也进一步研究,把编织收尾的部分工序进行了优化,就是把多余出来的藤条用了卷边倒插处理。这样编出来的筐子应该会更加结实,能够进行更大力度的拉扯。只是要把平时编的筐子加大和加个盖子而已,难度不大。
但在把这些东西装筐之前,还要先处理一下。该洗泥的洗泥,该晾晒的晾晒,各种大小的东西全都要分开装放。
处理这些东西,王川很艰难才说服了阿母。清洗没问题,不过晾晒就要了阿母的命了。周围那些松鼠鸟雀完全不怕人,见到干果茎块,趁人不备就从草丛树叶间跳过来叼上两口。王川让两个孩子拿着带枝丫的长树枝站岗都没有用。阿母更是气得跳脚。
王川干脆带着其他孩子把洞口的植被全都清理一遍。藤条杂草都清除了,灌木小树全折或者用石头断了,大的树木没有办法砍断,也让喜欢爬树的几个孩子上去把树叶全折了。周围再布置上一些索套,这才改善了些。还收获了一些鸟雀。
晾晒的工作进行了三天,之后把才各种过冬的食物分装好放进岩洞。分装之后,王川更是欲哭无泪。他之前预计有五百斤左右。结果分装下来估算了一下,发现可能不到四百斤。这让他觉得生存不易,时间越发的紧迫。
不过折来的小树灌木倒是能用的。王川教孩子们去掉树杈树叶,两头的毛刺烧掉,打磨光滑了可以给大家当工具用。打磨木棍的时候用尖石片刮树皮这个办法显然有些吃力而且傻。王川把棍子拿到了小溪边的沙地上,直接放到沙地上来回摩擦,棍子表皮上的凹凸很快就会被磨的光滑。告诉那些孩子打磨好的每人可以挑一根,他们就自发的学着打磨起来。
王川准备把这些棍子给大人们做石矛用。要增加狩猎的成功率,增加些短矛当投枪用也是好的。
不过这自然远远不够。
孩子们把粮食分装好后,王川便让他们编粗一些的绳子。二麻纤维还算结实,搓出来的手指粗的绳子,就可以吊起两个他这样的孩子。这可以给大人们做大的绳套用。绳套用得好,各种大型动物也是可以捕捉的。只是要让有兴趣学习这个,倒是一个问题。
这个时候,孩子们却是反应说,小溪里的鱼已经捞不到了。两个孩子下水大半天,只捞回来几条小鱼,都不够一个孩子吃的。鱼这几天差不多是孩子们一半的口粮。要让孩子们做事,总是不能让他们失望的。王川便考虑着继续改进工具。
王川试着织网。不过考虑到织网的时间要比较长,麻线的数量不太够他决定先织几个用料少的网兜。
小溪里的鱼应该是还有的,只是经过这几天筐子的祸祸,密度降低了。毕竟筐子的效率和口径有限,不可能把这些鱼赶尽杀绝。如果用大口径一些的和滤水更快的网兜,说不定还能深捞一些,可以解决一下燃眉之急。
而且网兜做好,不但可以捞这条小溪的鱼,还可以让大人们拿到其他溪水中去捞鱼,也算是不错的工具。
编织网兜没有其他窍门,先找一根大小合适的生树枝弯成一个圈,弯圈的时候用火烤一烤,这样成型圈子会固定下来。固定之后,再用麻线绑一下就完美了。弯好的树圈挂起来,麻线弄成一段段对折绑在树圈上,两厘米左右一根,绑好麻线就把竖下来的麻线隔着两厘米两两打结就行了。这是古老的结网法,工序并不复杂。
网结到最后,把所有的线头都绑到一起收尾,一个网兜就做好了。再在这个网兜上绑一根长棍子,王川就拿着新的网兜下了小溪。试用新工具还是得自己来,那帮野孩子做事没有一点分寸。藤筐弄坏了就算了,这网兜搓绳编网花的时间不少,弄坏了会让人心疼死。
事实证明网兜还是有效果的,花了半个多小时,王川又捞了十多尾二三指大小的鱼,个别有小孩巴掌大小。太小的就捞不到了,小鱼会从网兜的网眼跑掉。他发现越往河口走鱼越多,想必是有鱼会从河流中回游。在一个靠近河口的小水潭里,他还捞到一个脸盆大小的乌龟。乌龟在小溪里很罕见,因为这东西跑得慢,小溪的水也不深,几乎不能在这些孩子手里存活,想必这龟也是从大河里游进来的,那条大河物产应该极为丰富。不过想起阿母一再的嘱咐,捞到乌龟之后,他就往回走了,没有再往河的方向走一步。
前面那条河后世叫叶原河,离岩洞不到两公里的距离。后世的那条河王川熟悉,他常常去河边散步。那时候那条河因为上游不少水库拦截,一年到头都是枯水期。鱼几乎没有,有也没有人敢吃。因为那条河几乎就是县城的下水道。
不过现在这条河和后世是完全不同。现在这条河水面宽达百米,两边芦苇遍布,灌木丛生,沼泽水洼不计其数,天知道河水会有什么东西?这个年月,河里跑出一只史前恐龙来他都不会惊讶。
之前只捞到几条小鱼,大家都还没吃,现在就烤个乌龟吃点吧。
乌龟翻个身直接架在石头上就放火烤,快熟的时候,放上点剁碎的紫苏,再用尖石块捣碎肉块,吃得孩子们根本停不下来。意犹未尽就在龟壳上放点水再煮上两条鱼,吃完就没有了。还饿的话就等天黑了看阿母的安排,现在都看索套去,有鸟抓回来当晚饭。这回再把肠子和屎都压出来了,晚上就别吃了。
龟壳放凉了就给阿母占卜用。不会占卜留着装水也是可以的。
第6章 鳄鱼?鳄鱼!
这个时代的孩子肯定不知道什么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道理,但他们肯定知道早起的虫儿被鸟吃的事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