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完美大明-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过多久,淡红的太阳从东边升了起来,天色已经大亮,官员们开始入宫,贡士们则在一旁用一种羡慕又憧憬的目光望着身着蟒袍玉带的大学士经过他们眼前。

    等官员们都进入保和殿内后,早已经在保和殿外等候的贡士们便也跟随着鱼贯而入了。

    进入保和殿的贡生们分左右站在官员的身后,待官员和贡士们都站定后,乐声也大作起来,编钟铜磬、黄钟大吕、萧笙簧笛,乐声响彻皇宫,让保和殿的官员和贡生们的面容上也变的肃然了。

    在这奏乐声中,正德皇帝朱厚照出现在了大殿之上。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叩拜这位朱皇帝,在皇帝一番演讲后,接着就又是一通忙乱,接下来的程序就是,点名、散卷、赞拜、行礼。

    到最后,皇帝才拿起裁刀,把试题开封后,授权给内阁首辅大臣杨廷和,杨廷和拿着试卷,高声道:“正德九年,甲戊科殿试,开始!”

    接着杨廷和又把试卷交给礼部尚书大臣。

    在一片高呼万岁之后,正德帝退场,还有那些冲门面的大臣也纷纷离开了保和殿,只留下内阁首辅大臣杨廷和与礼部尚书、礼部尚书,还有十八名殿试的监考官,在监考官的指令下,贡生们依次在靠桌后面坐下,便开始了这场殿试。

    殿试的策问试题是“三论格式”。

    乐文打开试卷,看到的主论是:朕惟三代而下论,守成之君必以汉文帝为首,史称其时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至刑措。朕尝慕之,不知文帝何修而能得此,考之当时,或赐民田租之半,或尽除之殷富之效,盖出于此,然贡助彻之法,虽三代亦所常行,而况于汉乎。

    分论:使除田租,则当时宗庙之祭祀,百官之俸给,四夷之征伐,皆不可已者,将何以给用度乎。仰惟皇祖肇造区夏,罔不臣服百二十余年以来,生齿益繁疆域益广,非前代所及,今岁郡县上版籍于户部,其数具存,可谓庶矣,休养生息之余,宜其富而可教也。

    然闻闾巷田野之间,不免冻馁无聊之叹,且顷因水旱河决之患尤多,流移失业之人安在,其为富也。

    问题是:是以劝谕,虽切而循理者,尚少赦宥,虽频而犯法者愈甚,又安在其为可教也。夫衣食不足,则礼义不兴,而民轻犯乎,刑辟亦势之所必至者,其将何以处之善,古之御天下者,既庶必有富之之术,既富必有教之之方。特患不能举行之尔,朕承祖宗鸿业,图惟治道,每有志于隆古帝王之盛,不但文帝而已尔,诸生抱道而来,将见于用其于庶富,教三者先后本末,凡古人之成效,今日之急务,悉心以陈,朕将亲览焉。

    乐文看着本次的殿试题目,竟然一时无法提笔去写。

    而再看看其他贡士们也是无人提笔,大家都知道这道试题其中的厉害之处,自然是要慎重考虑,在心中打了腹稿,才能提笔才写的。

    乐文踌躇了半晌,才研起了砚台里墨汁,提笔蘸墨便写了起来。

    洋洋洒洒两千字,乐文一边写,一边反复思索,还要力求字体华美,写到未时才给写完。

    再看看其他贡士们,大多还在低头写着,殿试的考试时间只有一个白天,日暮就要交卷,也就是再过一个时辰,就要交卷了。

    其实殿试也就是做个过场,为会试中过惯的贡士们再重新开个名次。

    乐文在会试中已经中了第一名的会元了,只要不出什么意外,殿试的一甲前三名肯定是没跑的,只要这边策论,让皇帝和杨廷和看上了,那中个状元也就是囊中之物。

    状元是什么,那可是古代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只具有很特殊的意义的。

    十年苦读,甚至终老一生,这个状元的梦想在大多数读书人的命运里都是没有的,一个朝代想要考取状元的读书人数不胜数,可是真正能拿到这个状元称号的就那么二三十个,如果这个朝代太短,比如唐朝后的五代十国,这个朝代想要有几个状元还真是难。

    “嗵”

    就要殿试的时间快要到的时候,有一个贡生竟然倒在了大殿的地上。

    “快来人,这贡生莫非是死了?”

    杨廷和见到有人倒在了地上,便连忙让两个监考官上前查看。

    监考官把手指放在这个贡生的鼻息处,发现还有呼吸便喊道:“无妨,大人,这人还活着,只是晕倒了。”

    “快把他救醒,考试也快结束了,让他躺在这里成何体统!”杨廷和见这贡生无事,便让监考官给这贡生又是掐人中,又是灌药的,才给救醒了。

    这贡生原来是太累了,大白天里,脑子里还一直做着状元梦,竟然一激动,便晕倒在了这地上。

    原来只是虚惊一场,等贡生们都交完试卷后,这位做着状元梦的贡生也晕头晃脑的交了试卷。

    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x”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

    (。)

第226章 状元郎的新人生即将开启()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华夏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

    一千三百年来,这个名字曾经风靡过华夏整个大地。

    历代状元中,大多出身名门望族。

    他们从小就处在优裕的家庭环境,既有重臣之后,又有名士之家。

    有的甚至是父子状元、祖孙状元、宰相子、尚书婿。

    父辈的荣耀和辉煌的地位为他们登上科考的顶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人就是靠名臣的举荐和培养,顺利圆了状元梦。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状元出身寒门。

    他们全凭自己的才智成为一国学子之冠。

    一登龙们,则声价十倍。万人挑一的状元,可谓是人中之龙、天之骄子,其荣耀、其显赫、其尊贵,简直登峰造极。然而,真正称得上一流人物的却又屈指可数、凤毛麟角了。

    历史上共有七百多位状元郎,而在这七百多位状元郎中,也不乏平庸之辈,有为数不少的人高中状元后,一事无成。他们性格怪僻,饮酒成癖,穷困潦倒,暮年凄惨。

    奉天殿前

    林立着手持金瓜、宝顶、旗幡的锦衣卫。

    檐下还有装备黄钟大吕等全套乐器的宫廷乐队,这叫卤簿法驾。

    殿外

    大明首辅大臣杨廷和手中持着金册朗声念道:“皇恩浩荡、开科取士,为国抡才,出身莫问。今正德九年甲戊科殿试圆满结束,由陛下策试天下贡士,钦赐一甲进士及第三名,二甲进士出身一百一十名,三甲同进士出身二百八十七名,如下”

    念到此处,杨廷和故意停顿了一下,看着立在下面的贡生们一副期盼的眼神,才淡淡一笑,念道:“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乐文!”

    在杨廷和身边的侍卫接着喊道:“一甲第一名状元,乐文觐见”

    乐文听到第一名是他名字,微微一愣,虽然他已经有所预料,但是如今真正听到了,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竟然真的成了状元了,而且还是连中三元的状元郎,这怎能不让人激动。

    “大哥,快上去啊,你可别太激动啊”崔志在后面拍了一下乐文,怕乐文太过激动,会像殿试时有人晕倒的情景一样,倒是为乐文暗暗捏了一把汗。

    乐文轻轻吸了一口气,镇定了一下,便随着负责引导的官员朝金銮殿走去,乐文来过金銮殿一次,觉得金銮殿既简单又奢华,金銮殿内一共有七十二根大红的柱子,上面都有一条气势威严的巨龙,在大殿之上的龙椅上,坐着他已经很是熟悉的朱厚照。

    两人的目光碰触在一起,就是相视一笑。

    科举1300年来,连中三元者也只有十余名,明朝中三元者有黄观和商辂两人,皇冠虽然同样是连中六元,可是明朝却不承认他的成绩,而商辂这个成化年间的首辅大臣虽然也连中三元者,但是他的县试和府试却不是逸弟,而且他一直到三十多岁才得了会元和状元。

    可是乐文却是一路过关斩将,从无失手,他如今也不过才十八岁,就已经连中六元,成为状元郎,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乐文都要比商辂风光无限的多。

    连杨廷和都大为感叹,像乐文这种才十八岁就连中六元的才子,世间恐怕再难出其右了。

    “一甲第二名探花,颜和正。”

    “一甲第三名榜眼,卫向晨!”

    等到一甲的前三名都进殿后,接着就是传来了二甲的名单。

    “二甲第一名,俟承嗣。”

    “二甲第二名,和英彦。”

    “二甲第三名,程子明。”

    外面的喊话声一直喊道,“二甲第四十二名,赵宏盛。”的时候还是没有听到崔志和郑良才的名字,乐文暗暗心道:“莫非我这两位贤弟,连二甲都进不了”

    可是他正在低头思索间,耳边便传来了,崔志的名字,“二甲第四十三名,崔志。”

    崔志也以为他进不了二甲呢,可是郑良才会试的名次比他要考前,怎么没有郑良才的名字,反而就出现了他的名字了呢。

    二甲的名单念完,杨廷和喘了一口气,然后接着念三甲的名单,郑良才也没想到他会没有进入二甲,他原本就没想到能进一甲前三名,只要能进二甲就行了,可是现在连二甲都没进入,他真是有点无语了,当他正哀声叹气的时候,耳中才响起了他的名字。

    “三甲第六十八名,郑良才”

    郑良才都快要哭了,他会试的名次是三十六名,本来进二甲妥妥的,可是现在竟然整整落差了三十二个名次,他都怀疑是不是皇帝搞错了。

    三甲进士全部念完,杨廷和也累的够呛,三甲进士称为同进士出身,和二甲只差一个“同”字,可是待遇就差的多了。

    同进士出身不能进殿,只能在殿外跪谢,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其实差别就大了。

    百官及新科进士再行三跪九叩大礼,最后由皇帝赐下‘大金榜’,交由礼部悬挂于午门外三曰,乐队奏中和显平之章,礼成,皇帝乘舆还宫。

    乐文在这次仪式中,由于他本来就是三品官员,再加上他现在的状元出身,所以很容易的就进入了翰林院,成为了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

    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

    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现在乐文是三品府尹,加封二品锦衣卫左都督,外加状元翰林学士出身,可谓是前途光明,展眼望去,官途好似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成为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后,乐文一心只想成为首辅大臣,实现他最终的梦想。

    可俗话说,世事无常,以后的日子谁知道又会发生什么呢,他的人生是否有惊天的变化呢,这一切的序幕即将揭开,敬请期待

    (。)

第227章 微服私访() 
半年后

    紫禁城

    文渊阁

    文渊阁坐北面南,分为上下两层,腰檐之处设有暗层,面阔6间,西尽间设楼梯连通上下,两山墙青砖砌筑直至屋顶,简洁素雅。

    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压火,以保藏的安全。

    阁的前廊设回纹栏杆,檐下倒挂楣子,加之绿色檐柱,清新悦目的苏式彩画,更具园林建筑风格。

    阁前凿一方池,引金水河水流入,池上架一石桥,石桥和池子四周栏板都雕有水生动物图案,灵秀精美。阁后湖石堆砌成山,势如屏障,其间植以松柏苍劲挺拔,郁郁葱葱。

    阁的东侧建有一座碑亭,盔顶黄琉璃瓦,造型独特。

    阁内

    建筑装饰和油漆彩画仍以冷色为主,陈设布置复原乾隆朝状态。最西边设楼梯连通上下,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

    阁内一层

    正中间的皇帝宝座为讲经筵之处

    一名头戴短翅乌纱,身着绯袍,绯袍上的补子绣有一只仙鹤的一品大学士,正站在伸着龙袍皇帝身前,大学士手中还拿着一本古朴的书,好像正在给皇帝宣读什么。

    “好了,朕不愿听了,朕想出宫微服私访,爱卿同朕一起去吧!”

    皇帝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一摆手,就从宝座上站起身来,然后用一副不容置疑的眼神,望着大学士。

    “陛下,可是。”

    大学士对皇帝拱了拱手,想要开口说什么,可是却没说出口。

    皇帝看大学士面有难色,不悦道:“嗯?!莫非爱卿想要抗旨不尊?”

    “陛下,微臣不敢,只是微臣不知陛下此次要去何处微服私访?”

    皇帝见他又可以偷偷跑出去玩了,心中甚是高兴,左右看了看文渊阁内并无他人,便哈哈一笑:“哈哈,好,此次爱卿就与钱宁一起陪朕去扬州府吧,还像上次一样只有咱们三个,不要那些烦人的家伙了。”

    显而易见,这位贪玩的皇帝,还是正德皇帝,朱厚照,可这文渊阁一品大学士又是谁呢,很显然,正是入阁半年后的乐文。

    乐文由于资历本来就够,再加上皇帝的青睐,他现在已经是文渊阁一品大学士,丁珂儿也被封为了一品诰命夫人,乐文的父母及家人都被册封了官职。

    龙超也因军功和乐文的原因,被朝廷提拨为正四品的辽东都指挥使司兼总兵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但是龙超是辽东都指挥使司兼总兵官,将印一直都是他佩带着,打完仗自然也不用再缴还,这也是出于朱厚照对于乐文的信任,才特意加封的。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乐文出生地,裕源村也被皇帝赐名为乐家村。

    自从乐文当了文渊阁大学士,每天除了为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奏章,就是偶尔随这贪玩的皇帝出去微服私访,不过前几次都去的不远,这次竟然要去扬州府,而且还是像上次一样,只有钱宁他们三个,乐文都不禁暗暗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只有钱宁和他保护皇帝本来就风险极大,而且钱宁还和他面和心不合,两人暗地里没少争斗,不过都没让朱厚照看到罢了,朱厚照还以为这两人从仇人变成朋友了呢,可这也不过是两人权宜之计而已,谁让乐文自从升为大学士后,也成为了朱厚照眼中的红人了呢。

    钱宁也不敢怎么着乐文,乐文也一时奈何不了钱宁。

    由于是陪皇帝微服私访,就是偷偷的跑出去玩,所以不能把此事透漏给任何人,三人也是稍微乔装了一下,身着普通的锦衣华服,一副普通士人的模样,各自骑着一名骏马便开始朝扬州府进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