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顾世衡脸上的笑容,冯师叔不禁得意,只要得到了岳丈的欢喜,将来害怕娶不得他的女儿,“你倒是说句话啊,我们裴小将军是不是很好?”
顾世衡道:“好,裴小将军将来一定前程无量。”
“这就对了嘛!”冯师叔笑得挤眉弄眼,顾世衡若是敢将女儿嫁给旁人,他就干脆将顾世衡绑了,好好跟他理论理论。
裴杞堂一定会打败李常显,就像当年先皇重创西夏一样。
这才是大齐应有的威风。
如果庆王活着那该多好,见到儿郎这般威武一定会心中欢喜。
可惜……
冯师叔想起庆王府的惨案,满是笑容的脸上顿时多了几分杀机,裴杞堂赢了这一仗,就等于正式迈入了朝堂,总有一天,他们要与皇帝好好算算当年那笔账。
……
大齐京都。
皇帝气得将手中的战报扔在了大殿上。
大齐的储君就这样被金人捉走了。
二十万大军,就算死守在北疆也不至于短短一天之内就被人破关。
丢了真定城也就罢了,太子还做了金人的俘虏。
皇帝觉得脸上被人狠狠地打了一巴掌,自从大齐建国开始,就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
如果就这样让西夏人和金人长驱直入,他就更加颜面无存。
皇帝后悔起来,太后带着顾琅华来找他的时候,他就应该果断将韩璋派去北疆,替换掉太子。
他是怀疑太后另有所谋,才让皇城司去西夏打探消息。他想着就算西夏人真的打过来,西北有淮南王,北方有二十万大军,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却没算到太子会这样无能。
朝堂上一片鸦雀无声。
平日里趾高气扬的武将纷纷都低下头,生怕被皇帝点将去抗击西夏。
“皇上,”太傅走上前,“老臣以为,事到如今不如派出使臣与西夏、金国和谈,只要两国肯罢战,放回太子,什么条件都可以商量。”
皇帝冷笑,“如果西夏要五州之地,金国要秦岭以北所有城池,那朕是不是就该将京都也拱手相让?”
太傅顿时一抖,立即跪在地上,“老臣惶恐,事到如今……不能不顾太子的安危啊。”
“太子,”皇帝忽然扬声,“他还算什么太子,如果他还是大齐的太子,就该以死谢国,这才是一个太子的分内之事。”
现在,他让这一切成了笑话。
太傅道:“太子爷亲帅二十万大军出征,突然被金兵擒获,这里面定然有蹊跷……”
“是有蹊跷。”
“一定有蹊跷。”
顿时有人应和起来。
皇帝眯起眼睛,“既然如此,谁愿意出征太原,夺回镇定并查明此事?”
朝堂上立即又是一片沉默。
现在去太原,先不说能不能打赢西夏和金国联军,万一金国再以太子性命做要挟,他们是战还是求和?
别看现在皇上说,太子应该以死谢国,太子真的死了,皇上必然要怪罪下来。所以,无论谁去太原,都是凶多吉少。
西北呢?裴杞堂侥幸在盐州赢了西夏骑兵,但是西夏王李常显却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他会倾力攻打盐州,盐州必破无疑,盐州下来就是庆州,庆州守军不多,哪里能对付李常显的虎狼之师。
朝廷的援军只怕还没有到,李常显已经连下几城……这样的大仗,输了……一辈子都翻不过身来。
靖国侯咳嗽几声上前,“臣举荐裴思通裴大人,裴家世代武将出身,裴杞堂又在盐州打了胜仗,若是此时裴大人带援军前往西北,他们父子二人定能与淮南王合力击退西夏大军。”
谁知道裴杞堂是真的赢了,还是中了李常显的计谋。因为这样一来,李常显才有了充足的理由进攻大齐。
不能让裴家人得了便宜,别人赶去被这个黑锅。
既然裴杞堂厉害,干脆就让裴家自己打完这场仗。
靖国侯这样一说,勋贵们纷纷同意,“裴思通大人合适。”
“是啊,裴大人再合适不过。”
裴思通被内侍带上大殿。
皇帝从御座上走下来,“裴卿,靖国侯举荐你增兵西北,你可愿意前往?”
这样的结果,裴思通早就料到。
靖国侯这个老狐狸早就跟京中的勋贵商议好对策,关键时刻将裴家抬出来。
裴家根基远在福建,京中没有人肯替裴家说话,如今裴杞堂想要进入京都的圈子,首先面对的就是京中的达官显贵。
所以这一仗,裴家必然是要打的。
“老臣愿意前往,”裴思通跪在地上,“老臣定然不负皇上重托。”
靖国侯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裴家一个水鬼,现在想要上岸,也要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个本事。
皇帝弯下腰亲手将裴思通扶起来,“朕等着裴爱卿的捷报。”
皇帝说完转过身,“至于太原,朕已经让荣国公前往。”
荣国公?
朝臣们面面相觑。
荣国公刚刚去世,皇上说的应该是韩璋。
没想到韩璋因祸得福,这么快承继了荣国公的爵位,但是能不能守住这个爵位,也要看这一仗能不能赢下来。
所有人跪下叩拜,“皇上英明。”
皇帝不禁觉得庆幸。
幸好他没有听信沈昌吉的话将韩璋治罪,否则,现在谁要带兵去镇守太原,夺回真定。等这件事有了结果,他一定杀了沈昌吉。
皇帝看向大殿外,乌云滚滚,一场大雨将至。
……
东平长公主也望着远处的天空。
她等待的这一天,终于要来了。
……………………………………
今天第一章奉上。
晚上发第二章和小剧场。
今天的月票好少~呜呜呜~大家给几票呗,教主看着会很欢喜~(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场梦境
琅华忙碌了一晚上,天亮的时候才查点完药材从军帐中走出来,刚准备和萧妈妈说话,就看到不远处有个婆子捧着一个青布包袱,正向这边张望着。
“谁?”萧妈妈皱起眉头问过去。
“顾大小姐,”婆子上前行了礼,“奴婢是阳曲县丞徐家的下人,我家太太让奴婢送些衣物给小姐,这些日子小姐为太原城忙碌,我们都看在眼里,也没能帮上什么忙,太太就和家里的下人一起给小姐做了两套衣裙和鞋子。”
婆子向琅华脚上看去,“也不知道合不合适。”
阳曲县丞遣来了不少婆子到卫所来,军帐外要不停的烧水,还要有人清洗染血的布巾,有了这些婆子,医工就能腾出手来给伤兵包扎伤口,着实帮了大忙。
现在又给她送来新做的衣裙。
怪不得她时常听到有人夸赞阳曲县丞是个一心为民的父母官。
琅华向萧妈妈点了点头,萧妈妈上前打开了婆子手里的青布包袱,里面果然就是两套衣裙和两双绣鞋。
萧妈妈这才笑着将包袱收好。
婆子道:“那奴婢就不打扰大小姐了。”说着就要退下去。
琅华将婆子叫住,“你的主家姓徐?跟杭州的徐松元大人有渊源吗?”
她隐隐约约记得徐谨莜跟她提过,徐家这些年尤其繁盛,有不少子弟在外为官,徐谨莜有个叔叔好像是在曾在外任县丞,因与徐老太太关系不太好,就很少回家。
婆子笑着道:“大小姐聪明伶俐,一猜就对了,我们家老爷是徐松元大人的庶弟,家中行三,前些年到太原来任职,之后就没回过杭州,不过提起顾家,我家老爷也是知晓的,这才嘱咐太太多帮衬帮衬,老爷这几日随着知府大人上了城楼,家里留下一堆女眷,也就只能做做针线。”
“时间赶得紧,大小姐不要嫌弃才是。”
琅华笑道:“多谢太太了,请帮我给太太带好,有机会我一定上门拜见。”
婆子急忙应了一声,沉下眼睛告辞离开,礼数十分周到。
琅华回到屋子里,萧妈妈立即吩咐阿莫将衣裙收拾出来,“用的不是什么锦缎,倒是细棉布,可见是经过一番思量的,不是来充充面子就罢了,改一改小姐就能穿。”
琅华在外面,不能穿锦缎,细棉的衣裙对她来说更加方便。
琅华也觉得徐家这次送来的东西花了几分的心思,尤其是那双鞋,大小看起来和她现在穿的没有什么分别。
萧妈妈道:“徐家这位老爷虽然是庶出,作风却一点都不差。”
言下之意,比徐松元整个正经的嫡子还强。
琅华抿嘴笑起来,萧妈妈总是念念不忘徐松元上门训斥她这件事,打心底里看不上徐家这样的书香门第。
她却并不在意,说到底徐松元也就是给她起了个名字罢了,本来也没什么交情,她也没必要放在心上。
她担心的是父亲,也不知道父亲现在有没有道银州,等到兄长来了太原,她就立即动身前往银州。
那时候,他们父女就能团聚了。
琅华想到这里,心里不停地欢跳起来。
不知怎么的,她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身在盐州的裴杞堂。
也不知道裴杞堂怎么样了。
这些日子,攻打太原的西夏兵马没有增多,那就代表西夏人被盐州战事牵制住了,虽然淮南王的人马会与裴杞堂一起守城,但是他们面对的毕竟是兵强马壮的西夏骑兵。
裴杞堂曾说过,他一定会支撑到父亲抵达银州,韩璋来到太原,她也知道裴杞堂有这样的本事。
可她就是忍不住担忧,李常显不是大齐的太子,究竟是有几分本事的,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谁又能有百分百的把握。
琅华梳洗干净,躺下来迷迷煳煳地睡着了,隐约听到有人叫她的名字,她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看到一个身穿甲胄的人站在她的床边。
琅华仔细地瞧了瞧才发现那个人竟然是裴杞堂。
裴杞堂怎么会到太原,难不成是盐州那边打了胜仗?
琅华立即坐起身来,就要与他说话,却看到裴杞堂脸色苍白,嘴唇紧紧地抿着,平日里清澈的目光微微有些涣散,胸口忽然有一缕鲜血冒出来,渐渐地扩大,就像是一朵缓缓盛开的莲花。
琅华顿时慌了神,想要去拉裴杞堂,却不知什么时候,她的两只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她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恐慌。
裴杞堂脸上泛起一丝笑容,“这样也好……琅华……这样也很好……”说完话他闭上眼睛向后倒去。
琅华的心就像被人一下子攥住,撕心裂肺的疼痛,让她的眼泪顿时涌了出来,她想要去看裴杞堂的情形,却发现自己仿佛被定在了床上,拼尽力气去挣扎也不能挪动半分,就在她即将要窒息的时候,一只手用力推了推她。
“大小姐,您这是怎么了?”
琅华一下子睁开了眼睛,萧妈妈一脸担忧地望着她,“大小姐,您是不是做了噩梦。”
“我……”琅华声音略微沙哑,“我怎么了?”
旁边的阿莫忙道:“奴婢转身的功夫,您就哭了起来,将奴婢和萧妈妈都吓坏了,奴婢怎么摇您都摇不醒……还好,萧妈妈想起来按揉虎口的穴位,我们就一边按一边叫您……”
阿莫额头上都是细细的汗珠。
琅华也觉得自己衣衫都被冷汗打透了。
现在想想方才的场景,她还觉得心惊肉跳,她怎么会梦见裴杞堂死了呢?
难不成是某种预感?
她应该去银州看看,至少那里能得到盐州的消息。
“萧妈妈,你让萧邑准备一下,我们明天就走……”
萧妈妈不禁惊讶,向来十分镇定的大小姐,眉宇间有了些许慌乱的神情,仿佛还没有从噩梦中挣脱出来似的,“大小姐……您怎么了?方才您到底梦见了什么?”
琅华正不知道要怎么和萧妈妈说,外面就传来萧邑的声音。
萧邑隔着门禀告,“大小姐,韩将军来了……韩将军到太原城了。”
方才是惊慌,现在却是惊喜。
“兄长人在哪里?”琅华边说边整理了衣裙,走出屋子。
萧邑道:“韩将军上了城楼……还有……”
琅华顾不得听萧邑说剩下的话,立即跑了起来,刚走出了院子,就看到迎面走过来一个熟悉的身影。
琅华不禁一愣。
是陆瑛。
陆瑛来了太原。
……………………………………………………
关于那个梦现在卖个关子,嘿嘿嘿。
话说,有时候在梦中,情感更加直接,因为没有许多现实的情况影响。
求票小剧场:
许多年后,尼姑庵里行将就木的徐瑾筱回忆起当年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不禁幽幽地想:如果当时穿了那件月票裁成的宫衣,也许他爱上的就是我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六十三章 怒火中烧
萧邑想说的就是,陆三爷和闵家大爷也一起来了太原,可是大小姐没等他说话,就跑了出去。
于是,琅华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遇见了陆瑛。
突然见到陆瑛,琅华又是惊讶又是诧异,半晌才回过神,“你……来太原了。”
陆瑛望着琅华,她的眼睛有些发红,仿佛是刚刚哭过的样子,眉宇中还有着化不开的忧虑和踌躇。
见到他之后,她微微有些惊愕,紧接着就变得沉着起来。
“家里都安排好了?”琅华下意识地道,“你是跟书院的博士说好了才过来的?”
那么多年的夫妻,琅华习惯性地为陆瑛想问题。
陆文死了,按理说陆瑛该守孝三年在家中,不该参加明经考,更不该四处奔走,现在他能到太原来,定然是得了书院博士的同意。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如果陆瑛是为国奔走,自然不会引来旁人诟病,一旦有了这样的名声,将来就算在孝期里入仕,也就不会被人质疑礼数不周,所以,陆瑛来太原,的确是一个好的选择。
陆瑛却没有听进去琅华在说些什么。
他只是端详着琅华的神情。
琅华是一个自制又沉稳的女孩子,就算遇到再大的事,也会不动声色地解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让情绪肆意地摆在脸上。
陆瑛忍不住去猜测,琅华方才是因为什么人,什么事而伤心。
他心中忽然有种说不出的酸涩,隐隐地感觉到了一种恐惧,好像随时会有那么一个人,将琅华带离他身边。
半晌,陆瑛才回过神来。
他轻轻颌首,脸色略微有些苍白,“是博士举荐我们几个来帮忙,我猜到你会到太原来,我也是想来看看你。”
琅华点了点头,“我都很好。”又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陆瑛一身深蓝色长袍穿在身上,显得有几分的消瘦,表情也更加的深沉,“看到你没事,我也就放心了。”
琅华沉下眼睛,“兄长来了就会军心大振……太原应该会打个胜仗。”马瑞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天。
难道,她想跟他说的只有这些话?
他还以为,琅华见了他会欢喜,如果更好一点,应该是跟他说些委屈。
一个女孩子在太原做这些事,一定会遇到难题,那些难题她是怎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