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宇一看众人的表情,似笑非笑的指着王春玲道:“那就靠我们的王大记者了,要靠宣传,这个回头我们好好合计合计,安江这个模范城就是个奇迹,一个从无到有的奇迹。我们不能把这个资源lang费了,要好好宣传,先是湖南,再是中华,乃至世界。。。”
三天后,沅江日报发表题为《奔赴大湘西,建设新中华》的评论员文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新中华的口号。这篇文章的执笔人正是王春玲,随后沅江日报社在长沙设立了分部,开始在全省宣传湘西的变化。在他们的笔下,湘西俨然变成了目前整个湖南乃至中国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地方,爱国的知识青年们,到湘西去,到湘西去。。。
第121章 和平时光(四)
武昌起义后,各省相继独立,民国肇始,**政体的创制尝试正式开场登台,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这种新气象唤起人们极大的政治热情,也促使各种政治势力分化组合,借以表示、维护本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利益,政党因而大量涌现。在武昌起义以后一年多时间里,随着临时参议院的召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之后第一届国会选举的进行,中国出现了一个组党建党的热潮。一时间林林总总的党派团体、政纲宣言让人眼花缭乱,中国政治舞台出现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新面貌。
中国人见面和英国人见面最大的区别在于,英国人见面总是先谈论天气,而咱们中国人第一句就是吃了吗?所以吃货这个称号咱们炎黄子孙当之无愧。
但是毕竟这么个问法还是太俗气了,至少自认有身份的人是不会这么问的。最近流行的问法就是:“敢问贵党是xx?如今您也在党呢?”
得,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党员都成了身份的代名词了。
民初的很多政党的基础很不巩固,分分合合,旋生旋灭,政党及其活动纷乱、庞杂,跨党严重,党纲内容空洞、含义模糊、彼此雷同。而且,民初政党还存在着组织涣散、脱离民众、党纪松弛等特点。当时各政党都不注重组织纪律建设,严重脱离民众,甚至脱离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多数政党没有基层组织,也很少与下层民众发生联系。即使是几个大党,其活动重心也主要在社会上层,集中于达官贵人,名流政客,忙于国会中的联合争斗。从一定程度上讲,民初所谓的政党活动,实际上就是少数党魁的活动。在民初政坛中,十几年来前仆后继为建立共和政体而斗争、长期居于非法地位的同盟会随着民国的成立,成为公开的政党,并居于民国政治权力中心地位。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同盟会居于执政党的地位,参议院议员的多数及临时大总统,皆为同盟会员。从同盟会分裂出去的“中华民国联合会”与君主立宪派的部分人士联合,改组成立“统**”;原资政院的宪友会改组为“共和建设讨论会”和“共和统**”;武昌首义的部分人士、立宪派人上等则组成“民社”。这些党派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都相当活跃,它们或在中央政府各部,或在参议院,或在地方**机构和政府多少占有一定席位,不过从大体上看,主要是革命党人(同盟会)与立宪派两大政治势力的竞争。
具体可分为三大派别。一是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首的同盟会、属于国民党系统的激进派政党,代表着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其成员大多是清末的革命派,也有少数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政客等。不过按照历史教科书的说法,他们积极推行并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强调民权,反对zhuanzhi,公开标榜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成为当时中国促进**政治最进步的势力。
另一派是以梁启超、汤化龙、黎元洪、孙武为首的进步党系统的保守派政党,代表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以原立宪派为主,其成员包括部分旧官僚、地主士绅及少数革命党在内,他们拥有经济实力,拥护**共和制度,强调国权,力主稳健主义,虽与革命派有过一定程度的合作,但他们与旧官僚关系较深,常持拥护或依附政府的态度。
在民初政坛上还有一派政治势力,那就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旧官僚派。同样按照历史教科书的说法,这一派政治势力拥有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优势,妄图建立zhuanzhi**统治,采取各种手段破坏共和制度和政党政治,是**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其实按照王振宇结合自己上位这一年来的尽力来说,上述这些进步啊,反动啊,**啊,**啊,都是扯淡。所有的政治口号和政治主张的提出都只有一个目的,掌握权力,仅此而已。
虽然清楚历史的走向,知道袁世凯最终会在权力面前跟革命党翻脸,国父中山先生要吃大亏,但是王振宇对这些也无能为力。他很清楚自己是什么人,小小的湘西镇守使而已,连四处拉人入党的宋教仁都不愿意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这就是对自己目前对这个时代影响力最好的评定,有功夫在哪里积极参政议政,不如俯下身子,把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给经营好了再说。
因此对于宋教仁派来的劝说使节张学济,王振宇根本没有接见,而是委托的田应诏和杨万贵招待的,对于加入国民党的要求自然也是宛然谢绝了。开玩笑,谁没事给自己找个爹玩啊,现在认了你这个爹,今年跟着就是二次革命,我还不得跟着你们一起倒霉啊?
王振宇知道自己的湘西大开发计划最起码要到二年后才能见效去了,而在这之前,无论袁世凯大大是正是邪,冒然去得罪都是不妥当的。
但是对于政党这个东西,王振宇却来了兴趣,归根到底还是法统的问题。王振宇希望通过政党的方式把自己的军队变成党军,这样无论谁下令免掉自己镇守使的职务,军队也还是自己的。而且通过思想控制军队的效果也要大于军队自身的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你如果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你凭什么让这些年轻人为你去卖命,难道就是吃了你一碗饭?
可是这个党怎么组?组一个什么样的党呢?
王振宇可不希望自己搞出来的政党最后变成新的北洋军阀,凌驾于国家和民族之上,然后遗祸后人,自己也跟着被人指着骂。所以这个党不能太小强了,还是相对松散些。但是也不能跟美国的政党那样,那完全就是个选举型结构,不符合自己现在争霸天下的需要。
思来想去,王振宇也没想出个什么名堂,最后一拍脑袋,管他什么类型,先组建起来再说。
组织机构设置什么的很简单,来自后世的自己很容易就能照搬出一个合理的机构来:
自己当这个党主席,然后下面搞一个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为全党最高权力机关,日常事务设立一个中常委来负责,下面设立组织部,宣传部等几个部门负责党务。然后设立一个军事委员会军中几个骨干进来,这个军政在党内也要分离,不然万一自己以后不想玩了,也能收场。免得有人利用现在这个框架再搞**,王振宇这样的大帅,中国有一个就足够了。
组党的事情不能急,必须分几步走:
第一步,自己得和杨万贵,徐源泉他们打招呼,把自己的这个想法间接的表达出来,能不能理解是一码事,去不去接受才是问题的关键。
第二步,是组织一个筹备班子,既然是组党,那就得有政治纲领吧,得有规章制度吧,这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出来的。
第三步,以现在湘西陆军学校政治科为班底,通过一段时间,把这个架子先搭起来。
同时对于党务涉及范围,王振宇也做了控制设想:
第一, 不涉及司法系统;
第二, 重点落实在军队系统,包括设立党代表和发展青年团员;
第三, 政府系统的不设立党组织,教育系统的党组织不纳入行政范围。
第四, 党组织在各地的分支机构设立参照情报部门,设立县党部,市党部等;要务就是联系地方,宣传政策,招募党员;不要直接干涉地方民政事务。
这个工作可不轻松啊,是个大活。
王振宇考虑了半天,让朱次韩去请刘兴,周斓以及陈绍过来。自己目前可以用来做这个工作的,思来想去也就这三位了。。。
镇守使府行政楼三楼的会议室里,四个男人已经开了一夜的会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仿佛他们在做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很多年后,已经退养在家的周斓跟自己的子女回忆自己的过去时颇有感悟的说道:“不要听别人说我是什么智将,福将,我这辈子就干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参与了这个国社党的组建。你们别看这个现在这个党莫有了,但是要是莫得这个党啊,也就莫有中国的今天。。。”
陈绍也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一直以来,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弃笔从戎,做一个纵横四方的大将军,但是今天,这个梦想被大帅亲手扼杀了。我就知道,其实他一直是把我当成一个文官来看待的,虽然组党的意义很重大,但是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负责落实的那个人不是我。”
上述都是珍藏在联邦历史博物馆里的珍贵语音和文字资料。。。
第121章 和平时光(四)
武昌起义后,各省相继独立,民国肇始,**政体的创制尝试正式开场登台,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这种新气象唤起人们极大的政治热情,也促使各种政治势力分化组合,借以表示、维护本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利益,政党因而大量涌现。在武昌起义以后一年多时间里,随着临时参议院的召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之后第一届国会选举的进行,中国出现了一个组党建党的热潮。一时间林林总总的党派团体、政纲宣言让人眼花缭乱,中国政治舞台出现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新面貌。
中国人见面和英国人见面最大的区别在于,英国人见面总是先谈论天气,而咱们中国人第一句就是吃了吗?所以吃货这个称号咱们炎黄子孙当之无愧。
但是毕竟这么个问法还是太俗气了,至少自认有身份的人是不会这么问的。最近流行的问法就是:“敢问贵党是xx?如今您也在党呢?”
得,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党员都成了身份的代名词了。
民初的很多政党的基础很不巩固,分分合合,旋生旋灭,政党及其活动纷乱、庞杂,跨党严重,党纲内容空洞、含义模糊、彼此雷同。而且,民初政党还存在着组织涣散、脱离民众、党纪松弛等特点。当时各政党都不注重组织纪律建设,严重脱离民众,甚至脱离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多数政党没有基层组织,也很少与下层民众发生联系。即使是几个大党,其活动重心也主要在社会上层,集中于达官贵人,名流政客,忙于国会中的联合争斗。从一定程度上讲,民初所谓的政党活动,实际上就是少数党魁的活动。在民初政坛中,十几年来前仆后继为建立共和政体而斗争、长期居于非法地位的同盟会随着民国的成立,成为公开的政党,并居于民国政治权力中心地位。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同盟会居于执政党的地位,参议院议员的多数及临时大总统,皆为同盟会员。从同盟会分裂出去的“中华民国联合会”与君主立宪派的部分人士联合,改组成立“统**”;原资政院的宪友会改组为“共和建设讨论会”和“共和统**”;武昌首义的部分人士、立宪派人上等则组成“民社”。这些党派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都相当活跃,它们或在中央政府各部,或在参议院,或在地方**机构和政府多少占有一定席位,不过从大体上看,主要是革命党人(同盟会)与立宪派两大政治势力的竞争。
具体可分为三大派别。一是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首的同盟会、属于国民党系统的激进派政党,代表着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其成员大多是清末的革命派,也有少数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政客等。不过按照历史教科书的说法,他们积极推行并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强调民权,反对zhuanzhi,公开标榜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成为当时中国促进**政治最进步的势力。
另一派是以梁启超、汤化龙、黎元洪、孙武为首的进步党系统的保守派政党,代表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以原立宪派为主,其成员包括部分旧官僚、地主士绅及少数革命党在内,他们拥有经济实力,拥护**共和制度,强调国权,力主稳健主义,虽与革命派有过一定程度的合作,但他们与旧官僚关系较深,常持拥护或依附政府的态度。
在民初政坛上还有一派政治势力,那就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旧官僚派。同样按照历史教科书的说法,这一派政治势力拥有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优势,妄图建立zhuanzhi**统治,采取各种手段破坏共和制度和政党政治,是**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其实按照王振宇结合自己上位这一年来的尽力来说,上述这些进步啊,反动啊,**啊,**啊,都是扯淡。所有的政治口号和政治主张的提出都只有一个目的,掌握权力,仅此而已。
虽然清楚历史的走向,知道袁世凯最终会在权力面前跟革命党翻脸,国父中山先生要吃大亏,但是王振宇对这些也无能为力。他很清楚自己是什么人,小小的湘西镇守使而已,连四处拉人入党的宋教仁都不愿意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这就是对自己目前对这个时代影响力最好的评定,有功夫在哪里积极参政议政,不如俯下身子,把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给经营好了再说。
因此对于宋教仁派来的劝说使节张学济,王振宇根本没有接见,而是委托的田应诏和杨万贵招待的,对于加入国民党的要求自然也是宛然谢绝了。开玩笑,谁没事给自己找个爹玩啊,现在认了你这个爹,今年跟着就是二次革命,我还不得跟着你们一起倒霉啊?
王振宇知道自己的湘西大开发计划最起码要到二年后才能见效去了,而在这之前,无论袁世凯大大是正是邪,冒然去得罪都是不妥当的。
但是对于政党这个东西,王振宇却来了兴趣,归根到底还是法统的问题。王振宇希望通过政党的方式把自己的军队变成党军,这样无论谁下令免掉自己镇守使的职务,军队也还是自己的。而且通过思想控制军队的效果也要大于军队自身的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你如果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你凭什么让这些年轻人为你去卖命,难道就是吃了你一碗饭?
可是这个党怎么组?组一个什么样的党呢?
王振宇可不希望自己搞出来的政党最后变成新的北洋军阀,凌驾于国家和民族之上,然后遗祸后人,自己也跟着被人指着骂。所以这个党不能太小强了,还是相对松散些。但是也不能跟美国的政党那样,那完全就是个选举型结构,不符合自己现在争霸天下的需要。
思来想去,王振宇也没想出个什么名堂,最后一拍脑袋,管他什么类型,先组建起来再说。
组织机构设置什么的很简单,来自后世的自己很容易就能照搬出一个合理的机构来:
自己当这个党主席,然后下面搞一个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为全党最高权力机关,日常事务设立一个中常委来负责,下面设立组织部,宣传部等几个部门负责党务。然后设立一个军事委员会军中几个骨干进来,这个军政在党内也要分离,不然万一自己以后不想玩了,也能收场。免得有人利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