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冯,你说的这些情况,都是存在的。不过嘛,工业试验哪有不出问题的道理,如果没有这些问题,我们何必还要做工业试验呢,直接生产就好了。”
陈邦鹏打断了冯啸辰的话,对他说道。鉴于此前冯啸辰向他露了一手,让他心服口服,陈邦鹏说话的态度还是非常委婉的,没有表示出勃然大怒的样子。
王伟龙也是呵呵笑道:“小冯,你也太苛求了,出现这些问题太正常了,想当初我们搞45吨自卸车的时候,问题比这个多得多呢,现在45吨车不也已经定型了吗?”
冯啸辰也笑着说道:“是啊,45吨自卸车定型了,可问题都解决了吗?120吨自卸车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多少是45吨车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的?等到下一步我们再开发220吨自卸车的时候,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呢?”
“这……”王伟龙和陈邦鹏傻眼了,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尖锐了,让他们没法回答啊。120吨自卸车里暴露出来的问题,还真有一多半都是45吨车的时候留下来的,这么多年了,愣是没啥起色。
比如说,研制45吨自卸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过电机座铸造工艺的问题了,后来厂里搞了一套土办法,算是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为此厂里还给相应的人员发了奖金。从那时候到现在,45吨自卸车造了上百台,每一台的电机座都是用这样的土办法解决的,大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到研制120吨自卸车的时候,毛病就出来了,45吨车的土办法没法移植到120吨车上来。因为当初的土办法就是拔苗助长的方法,刚刚能够解决45吨的问题,等到车辆的载重吨位提高,电机的体积和载荷都进一步提高的时候,这个土办法就无能为力了,只能重新再开发出一套新的土办法。
王伟龙、陈邦鹏他们都是搞技术的,哪里不知道技术需要严谨的态度,这种土办法只能是应付一时,不能一直应付下去。可问题在于,车辆一旦通过工业试验,技术就定型了,从上到下的领导都认为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投入批量。这时候,领导不会再给你拨经费,也不会给你时间去做进一步的研究,而是会催促你赶紧进入下一个项目。这样一来,原来只打算是先应付一下的技术,这一直用下去了。
王伟龙把45吨自卸车拿出来作为证据,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刨了个坑,反而成了冯啸辰的话柄。45吨自卸车的问题真的没有解决啊,而且连什么时候能够解决,都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小冯,你这个问题……唉,实在是没办法啊。”王伟龙叹道。
陈邦鹏也明白了冯啸辰的意思,他跟着长叹了一声,说道:“小冯这个问题,真是太尖锐了,说得我们都无地自容了。”
冯啸辰道:“王处长,陈工,我刚才看咱们的试验记录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工业试验的目的是暴露出问题,而我们的解决方案不应当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找出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去解决它,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产品研发具有可持续的特征。”
“话是这样说,其实我们也都知道应当这样。”王伟龙道,“就比如说电机座铸造的问题,我和老陈都知道现在用的钢种不合理,需要开发出一种新的铸造钢材。可造车的时间紧、任务重,哪有工夫让我们先去开发钢材,然后再来搞铸造?这次的电机座是我们和中原钢铁厂共同搞出来的,我们希望中原钢铁厂能够花一些工夫把钢材问题解决掉。”
“解决了吗?”冯啸辰问道。
王伟龙苦笑道:“他们倒是答应立一个项目来搞,不过嘛……”
他没有说下去,潜台词大家也都能听明白了。
120自卸车到目前为止只造了一台,未来打算造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中原钢铁厂当然不会为了这一台车单独去开发一种钢材。再说,自卸车是罗冶的事情,中原钢铁厂只是协作厂,自然也不会有积极性去解决钢材的问题。工业试验中如果电机座不出现问题,那就皆大欢喜,这件事算是过去了。如果出现了问题,大家再想办法,比如这里加个垫片、那里补个焊点之类的,总之是能够对付过去的。至于说以后怎么办,古人不是说了吗,车到山前必有路,人还能让尿憋死?
陈邦鹏抿了一口酒,说道:“这个真没办法,咱们这么多年就是这样过来的,除非是把整个科研生产体制都改过来。”
“怎么改?”冯啸辰问道。
陈邦鹏愣了一下,然后自嘲地笑道:“我也只是随便说说,我哪知道该怎么改。我是觉得,我们应当有一些长远眼光,定一些大目标。比如说自卸车这个事情,看起来是我们罗冶一家的事,但其中涉及到的很多技术,对于其他企业也是有用的,这就不能让我们罗冶一家来研制,而是应当由国家统一安排研究,研究好的技术再交给各家企业用于生产。
就说刚才老王说的电机座钢材,如果能够开发出来,很多地方都能够用上,这就相当于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可这件事如果让我们罗冶来做,我们真的不擅长。让中钢去做呢,他们又没有积极性。”
王伟龙也说道:“老陈说得对,这种事情,就应当是由国家统一来安排的。小冯,你知道吗,咱们罗局长就一直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应当把全国的重大装备研发归口到一个单位来管理,避免各自为战。”
“罗局长有这样的观点?”冯啸辰好奇地问道,他记得此前与罗翔飞就重大装备研制的问题做过一些讨论,罗翔飞还说打算让他去参加机械部、煤炭部组织的一个专项攻关小组,只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又不了了之了。关于把重大装备研发归口管理的事情,他真没听罗翔飞说起过。
王伟龙道:“这一段时间你一直在南江,没听说这事也是正常。据说,罗局长提出这个想法,还是受你的启发呢。”
“是吗?这大概是以讹传讹吧。”冯啸辰说道。
把重大装备研发归口统一管理,在历史上是真实出现的事情,只不过比现在这个时间要晚上了几年。正是因为注意到重大装备研发中各自为战的局限性,国家成立了“重大装备办公室”,负责协调重大装备的研发工作。冯啸辰在前一世就是这个办公室里的战略处处长。他深知这种统一协调的优越性,在与孟凡泽、罗翔飞接触的过程中,不时旁敲侧击地提出过这样的建议,罗翔飞说自己的想法是受到冯啸辰启发,也并不奇怪。
“如果能够纳入统一管理,那可就太好了。”陈邦鹏说道,“咱们罗冶研发这辆自卸车,自己人怎么辛苦都好说,可一涉及到部门协调的事情,就费老鼻子劲了。人家愿意帮忙还好,人家如果不愿意帮忙,咱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就说这工业试验的事情,就拖了两年多,咱们和冷水矿还是同一个系统的,都这么困难,如果是跨系统的协调,简直就难上天了。”
“唉,跨系统协调,谈何容易啊。”王伟龙道,“老陈,我过去在罗冶的时候,也不知道这里面的奥妙。到了京城,参加了一些部门的协调会,才知道什么叫牵扯一发动全身。各个部委都有自己的想法,经委名义上是个综合协调部门,最终还是要看各家单位的脸色。”
“是啊,这就是体制问题啊!”陈邦鹏发起了漫无边际的牢骚。这两年国家在学术思想上有所放开,许多学者都喜欢大谈体制问题,连带着社会上的人也学会了这个词,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往体制上扯。中央其实是乐于见到这种议论的,因为高层一直在酝酿进行更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民间的舆论也是重要的思想准备。
“这就是领导们操心的事情了,来来来,咱们干一个。”王伟龙举起酒杯,呵呵笑着向大家发出了倡议。(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临时停车()
关于轮边减速器维修的方案很快确定下来了,先用备用的齿轮替换掉损坏的齿轮,继续进行工业试验。陈邦鹏则连夜坐火车返回罗冶,准备按冯啸辰介绍的方法,构造一个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一套减速器,再带回来更换。后面这些工作,陈邦鹏已经不需要冯啸辰再指点什么了,以他的学识和经验完全能够办到。
冯啸辰在冷水矿又呆了几天,陪着罗冶的团队一起做自卸车工业试验,有时也到石材厂去转转,看看生产情况。石材厂的生产已经全面恢复,按照与供电所达成的协议,石材厂尽量将耗电较多的生产活动安排在后半夜。对此,待业青年们也没什么怨言。大家自从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之后,就扬眉吐气了,冯啸辰更是成了众人心目中的偶像。
带着冷水矿送的好烟好酒等礼物,冯啸辰登上了返程的火车。以他的级别是没有资格报销卧铺票的,但冷水矿哪会再让他坐硬座回京,潘才山大手一挥,厂部办公室便把卧铺票给冯啸辰买来了。
部委里的官员都乐意与下属企业搞好关系,其实也是这个缘故。在部委里按规定不能享受的待遇,到了下面的企业,人家就会给你安排得好好的。这是惯例,同时也是小节问题,冯啸辰也没兴趣去坚持啥原则之类的。
冯啸辰的铺位是在中铺。他的下铺是一位中年妇女,正盘腿坐在铺位上打着毛衣,与对面的另外一位妇女聊着家常。冯啸辰不便坐到她们的铺位上,放好行李之后,便爬到自己铺上去了。中铺的位子不算很高,一个成年人盘腿坐着得稍稍蜷着点身子。冯啸辰坐下来,拿出一个硬皮笔记本,开始写自己的一些心得,准备回去之后和罗翔飞、孟凡泽等人谈一谈装备研制协调的事情。
“小兄弟,刚上车的?来一根吧?”
对面铺位传来一个声音。冯啸辰抬头一看,只见刚才还在蒙头睡觉的一个壮年汉子已经坐了起来,像他一样盘着腿,手里拿着一盒香烟,向他做出一个让烟的手势。
“不抽了,谢谢老哥。”冯啸辰笑着摆了摆手。他现在习惯于少抽烟,尤其是在火车车厢里,下铺还有两位女士,抽烟似乎是不太礼貌的事情。
壮年汉子却没这样的觉悟,他见冯啸辰拒绝,也不强求,自顾自地掏出一支烟点上,美美地抽了一口,然后肆无忌惮地把一股烟雾喷在空中。事实上,当年也没有二手烟污染这样的说法。女性都习惯了周围的男士们吞云吐雾,实在忍不住了抗议一声,那也得是关系比较密切的情况,否则别人根本就不会理会。
“出差呢?”壮汉问道。
“嗯,出差。”冯啸辰答道。
“刚才这站是依川吧?怎么,你是冷水矿的?”壮汉似乎对于地理颇为熟悉,铁路沿线这些大单位居然都能说得出来。
冯啸辰见对方一副努力要搭讪的样子,只得把本子收起来,然后笑着应道:“我是到冷水矿来办事的,现在回京城去。”
“哦,你是在京城工作的,哪个单位的?”壮汉又问道。
“我是林北重机驻京采购站的。”冯啸辰说了个半真半假的身份,经委这个身份有些敏感,他不便随时挂在嘴上。说完自己的身份,他又反问道:“老哥,你呢,也是出差吗?”
“是啊,出差。”壮汉说道,“和老弟你一样,也是干采购的,苦差事。”
在大家手里都没有智能手机可供娱乐的年代里,坐火车唯一的消遣就是和邻座聊天打牌。常年出差的人,都练成了一张铁嘴,与后世的出租车司机差不多少。
那年代骗子还不多,大家对于自己的姓名、年龄、单位等身份信息都不避讳。冯啸辰与那壮汉聊了一会,就把壮汉的身份打听清楚了。此人名叫张和平,是建国那年出生的,父母期待天下太平,于是给他起名叫和平。他现在是京城一家物资贸易公司的采购员,成天天南地北地跑,自称一年起码有180天是在火车上过夜的。
“张哥的公司是做什么业务的,和我们的业务有交叉吗?”冯啸辰问道。
“什么都做。”张和平道,“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我们都做。”
“我明白了。”冯啸辰装出一副恍然的样子。
“你明白了?”张和平诧异道,“你明白什么了?”
冯啸辰笑道:“张哥肯定是京城动物园的吧?除了动物园,我想不出哪个部门会涉猎这么广了。”
“动物园?哈哈哈哈,老弟,你真是太幽默了!”张和平愣了一下便哈哈大笑起来,也不知道他的笑点为什么会这么低。其实,他自己说的那话本身就有些问题,明显是不想让人知道他的工作性质。冯啸辰不过是顺着他的话胡扯一句,想着对方既然不肯说,他也没必要去追问了。
张和平笑完,解释道:“老弟,我刚才是开玩笑了。其实我们单位就是给别人打打杂的。比如说民航飞机上用的毛毯缺货了,我们就去帮他们采购一批,这不就是天上飞的吗?还有远洋货轮上少个救生圈,也来找我们,这不就是水里游的吗?说穿了,我们就是一个物资供应站,像马三立相声里说的那种千货公司的性质。”
“知道知道,就是那个‘今派你,到东北,火速买猴50个’,老哥就是那个买猴的。”冯啸辰笑着打趣道。
“没错没错,不瞒老弟说,我还真买过猴。”张和平道。
“这不还是动物园吗?”冯啸辰笑道。
正聊着,只听得“吱”地一声,火车突然减速了,随即便缓缓地停了下来。广播里传来了一个声音:“旅客同志们,现在是临时停车,请您耐心等候。”
张和平趴在窗口向外看了看,没看出什么迹象,便嘟囔道:“娘的,又临时停车了!这鬼天气,一停车还不得热死!”
“是怎么回事?”冯啸辰随口问道。
张和平摇头道:“谁知道,可能是前面的车误点了,车站没腾出来。也可能是老乡的牛过铁道,把路堵了。你不经常坐火车不知道,像我这种成天以火车为家的人,见多了。没事,没准停个几分钟又开了呢。”
张和平的预言这一回却是失败了,火车停了足有快一个小时,依然没有要动弹的意思。此时正是六月天,太阳晒得车箱如蒸笼一般,头顶上的电风扇转得飞快,吹出来的风却也是热的。冯啸辰隔着窗户往外看去,发现前面硬座车厢已经有人耐不住高温,从车窗跳下车,跑到路边的树荫下站着去了,看这阵势,火车是打算在这里呆上一阵子了。
张和平从中铺下来,站在走廊上,把身子探出了车窗,向前面看去。看了一会,他转回头来,对冯啸辰说道:“不对劲,看起来好像是出啥事了。”
“出啥事了?”冯啸辰也下来了,学着张和平的样子把头探出车窗,果然见到前方远处的路边有人在来回跑去,好像是在处理什么棘手的事情。
“我去看看。”张和平说道。
“下车去看?”冯啸辰奇怪地问道。
“是啊,看看热闹去。”张和平道,看冯啸辰一副不理解的样子,他又笑道:“在这呆着也是呆着,不如去看看热闹。我们这种常年在外面跑的,就得学会给自己找乐子,要不出差可太烦人了。”
冯啸辰不放心地问道:“你下车去,火车开走了怎么办?”
张和平满不在乎地说道:“放心吧,前面堵着呢,火车怎么开走?再说了,下面这么多人,如果火车要开走,列车员还能不招呼大家上车?到时候再跑回来就是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