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重工-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冯啸辰却没有想那么多,杨海帆的建议让他眼睛一亮,觉得辰宇公司这个名字的确是神来之笔,一下子把弟弟冯凌宇在公司的地位体现出来了,而这也正是冯啸辰所希望的结果。

    春节过后,冯啸辰就已经说服父母,让冯凌宇辞掉在冶金厅的临时工工作,来到桐川农机厂,给一位老车工当起了学徒。冯啸辰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直接当这家企业的董事长,他只希望当一个幕后操纵者而已。在前台,必须有一个可靠的人来担纲,而他能够找到的最可靠的人,莫过于自己的弟弟。

    杨海帆担心冯啸辰不希望弟弟染指自己的产业,而冯啸辰的想法却恰恰相反。他正是打算让弟弟学一段时间的机加工,然后到德国去镀镀金,回来接掌这家企业。如果冯凌宇有本事独当一面,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他的能力不足,那么就给哥哥当个傀儡也不错,反正真正做事的有诸如杨海帆这样的职业经理人。

    把公司命名为辰宇公司,就从名号上确认了冯凌宇在公司的地位,相当于是一家冯氏兄弟公司了。西方国家有不少兄弟合开的企业,比如什么“雷曼兄弟”……,啊呸,咱能找个更吉利点的例子吗?

    冯啸辰在心里盘算已毕,便笑着说道:“好,就这么定了,咱们的公司就叫作中德辰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佩曼,你过几天就回京城去,把公司注册的事情办好。”(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二章 团队() 
老板有吩咐,佩曼哪敢怠慢,他赶紧把这件事记了下来。至于说“辰宇”这两个汉字怎么写,届时自然会有人帮忙,佩曼要做的就是演好一个牵线木偶的角色,人家怎么摆弄,他就怎么做好了。

    接着,冯啸辰又开始安排有关公司的运作规则。照他的设想,杨海帆担任公司的中方总经理,佩曼则担任外方总经理,名义上是佩曼比杨海帆权力大,实际上佩曼只是技术培训顾问,兼德国销售处的经理,对企业的运营没有任何决策权。

    佩曼未来将在桐川呆两个月左右,如果必要,还可以再延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任务就是向中方人员介绍菲洛公司的技术要领,培训中方技术员和工人掌握从菲洛公司运来的设备的使用方法。这批设备目前已经抵达浦江港,很快就会发运到桐川来。设备中有十几台数控机床,这在中国的机械企业中还是极其罕见的。冯啸辰甚至担心没有一名工人能够使用这些机床,不得已的时候,恐怕还得再请几名德国技师来做培训了。

    菲洛公司在油膜轴承方面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最重要的技术资料是由冯舒怡亲手交给冯啸辰的,这一次他也已经带到桐川来了。还有更多的实验资料会随着设备一同运来,成为辰宇公司的技术档案。要消化这些资料,也需要有专业人员,佩曼要负责向辰宇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这些资料的情况,解答疑难问题。总之,就是要把他所掌握的菲洛公司技术最大限度地榨出来,成为辰宇公司的技术。

    对于这个安排,佩曼没什么异议。公司已经卖给冯啸辰了,所有的技术都是属于他的,佩曼只是一个普通雇员,老板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只要老板能够兑现给他的出差补助,他就算在中国多住几天又有何妨?

    当然,冯啸辰也不会太不把佩曼当一回事,他交代杨海帆,尽量安排好佩曼的生活,住宿和饮食方面,都可以照着接待外宾的标准来处理,不必太苛刻了。桐川毕竟只是一个小县城,生活条件与德国是无法相比的,中国人自己已经习惯于这种生活条件了,佩曼毕竟是个外国人,没必要让他太难受了。

    这些事情,目前在整个辰宇公司只限于他们三个人可以知道,所以他们必须要闭门磋商。谈完这些,杨海帆便领着冯啸辰、佩曼二人来到了车间,与工人们见面。

    桐川农机厂有两个车间,一个是金工车间,另一个是钳工车间。金工车间是做各种机床加工的,钳工车间则是一个大杂烩,除了装配之外,还有电焊、热处理等工序。农机厂原来的业务只是做一些农机具的修理,偶尔承接一些特殊机具的单件生产,也谈不上有什么工艺流程,基本上就是想办法把东西做出来就行了。

    自从要与德国人合资的消息传来之后,县委根据杨海帆的建议,把原来的厂长调走,任命杨海帆到农机厂当了厂长。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杨海帆在厂里搞生产整顿,挑出了一些老弱病残以及吊儿郎当的职工,通过县委的力量,找了个名目都调到外单位去了,留下的都是手脚比较勤快、头脑比较灵活的。

    对于杨海帆的整顿工作,范永康和熊小青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基本上是杨海帆提出什么要求,他们就满足什么要求。调走一个老厂长,以及安置十几个不称职的职工,对于一个县来说根本就算不上啥难事。杨海帆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人家好不容易弄来一个外国投资商,如果让外宾看到厂里的职工素质这么差,临时变卦,不在这里投资了,桐川不就傻眼了吗?

    清理走了冗员之后,接下来就是补充新人。这件事是冯啸辰交代的,杨海帆有些犹豫,生怕动手太早,未来有什么变故,但冯啸辰再三催促,杨海帆也就只能照办了。

    补充进来的名义上叫作新人,平均年龄却已经达到了60岁,其中只有一个年轻人,那就是冯凌宇。也得亏有他这么一个人,才把平均年龄给拉低了两三岁。这批新人正是杨海帆向冯啸辰说起过的浦江的退休工人,杨海帆回了一趟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加上冯啸辰开出的优厚条件,一下子就招到了20多名技术精湛的老工人,并把他们带回桐川。

    这些退休工人当然是没有编制的,因为合资企业还没有建起来,所以他们甚至连个正式的名份都没有。杨海帆把他们安置在厂里住下,用冯啸辰提供的经费给他们发着工资,让他们先熟悉环境,同时向农机厂原来的工人传授一些技术。

    桐川农机厂原来也就是50多人,裁掉十几人之后,剩下的还不到40个人,浦江来的老师傅们平均每人也就是指导一两个工人而已。原来这些工人的技术水平之差,简直是令人齿冷。老师傅们来了之后,对这些人稍加点拨,众人的技术水平便都有了突飞猛进的上升。被杨海帆留下来的这些工人,多少都是有些上进心的,他们见这些浦江来的老师傅又有本事,又愿意传授他们技艺,一个个都心存感念、五体投地。一个多月来,新老工人的感情日益融洽,厂里的氛围也变得格外和谐。

    冯啸辰和佩曼现在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60多名工人干部聚在金工车间,排成几排,等着杨海帆给他们讲话。

    “各位师傅,现在我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这位是德国菲洛公司派来的专员佩曼先生,他将担任咱们合资企业的外方经理,同时也是我们的技术顾问,他会把菲洛公司在油膜轴承制造方面的技术传授给我们,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佩曼先生表示欢迎!”

    杨海帆站在众人面前,用煽情的语气大声地说道。他还真有点当厂长的天份,演讲能力颇为了得,语气、语调的把握也十分到位。

    “哗!”

    众人一齐鼓起掌来,所有人的情绪都是发自内心的。一个德国技术顾问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极高的,更遑论他还是企业的外方经理,是掌握大家命运的。

    原来农机厂的那些职工,早就盼着外方经理到来了,因为这就意味着合资不是一个幻觉,他们真的能够成为合资企业的雇员了,据说这种企业的工资水平都是翻着番往上涨的。

    至于从浦江来的退休工人们,心情也同样激动。他们是出于对杨海帆的信任才从浦江跑到这个落后的小县城来的,白拿了一个月的工资,在这里只干了点不值一提的工作,大家心里都有些忐忑,不知道杨海帆啥时候会突然来通知他们再返回浦江去。现在好了,外商真的来了,这家合资企业一旦办起来,他们起码有三五年的工作可做。想到杨海帆此前承诺给他们的薪水,每个人都是满面春风。

    佩曼装模作样地给众人说了几句话,冯啸辰正待上前把佩曼的德语译成汉语,人群中走出来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头,向着众人已经说开了:

    “各位师傅,佩曼先生说,他很高兴能够来到中国,并且认识咱们大家这些非常优秀的工人。他说他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和大家愉快地合作,共同把咱们的企业办成世界一流的轴承制造公司。”

    翻译完佩曼的话,那老头又转过头向着佩曼点头致意,用德语做着自我介绍,道:

    “佩曼先生,我是新到本厂的工程师,名叫陈晋群,原来是浦江市双岗轴承厂工作,从事轴承设计30多年,也曾接触过油膜轴承。未来我将担任你的德语翻译,希望我的工作能够让你满意。”

    他的德语说得有些生涩,但语法和用词却十分准确,可以想见应当是一位精通德语的人士,只是缺乏与德国人进行口语沟通的经验而已。听他说自己是双岗轴承厂的工程师,冯啸辰微笑着看了杨海帆一眼,他记得杨海帆说过他父亲就是双岗轴承厂的厂长,看来这位老兄是把自己父亲的墙角给撬来了。

    佩曼听到陈晋群会说德语,不由心生亲切之感,同时也松了口气。他可不敢总是让冯啸辰给他当翻译,弄得他连话都不敢多说。现在有了一位其他的翻译,他就没有这么多心理压力了。看陈晋群的面色颇为和善,应当是一位比较好说话的老头,佩曼对于自己在桐川的生活又多了几分信心。

    “我再给大家介绍另一位领导。”

    看到佩曼与众人打过招呼,杨海帆拉过冯啸辰,开始介绍道:

    “这位是国家经委冶金局干事,北宁省林北重型机械厂生产处副处长,同时也是德国菲洛公司特邀代理人,冯啸辰同志。咱们这家合资企业,就是在冯处长的亲切关怀下引进进来的。在未来的经营中,佩曼先生因为还有其他的工作要做,不能常驻在中国,所以菲洛公司特地聘请冯处长作为菲洛公司的代理人,代表菲洛公司对合资企业行使管理职责。”(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三章 红红火火开张了() 
现场一片沉默。

    在场的众人,实在无法消化杨海帆这段话里包含的信息:国家经委的官员,林北重机的副处长,还有菲洛公司的代理人,所有这些头衔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应该落在这样一位看上去年轻得过分的青年身上,可偏偏他一个人就包揽了全部这三项。

    经委和林北重机这两个职位,与大家的关系都不那么密切,也就罢了。菲洛公司代理人这一条,可就意味着是大家的领导了。岂止是他们这些人,就算是杨海帆这个中方厂长,似乎都是应当听从冯啸辰这位外商代理人的指挥的。

    换句话说,如果佩曼不在,那么这个冯啸辰就是这个厂子的一把手了?

    “怎么……大家鼓掌啊!”

    杨海帆脸上先挂不住了,连忙向大家示意。冯啸辰可是公司的真正老板,大家刚才给个假冒的外方经理鼓掌鼓得那么热烈,现在在真正的老板面前却无动于衷,这让他这个中方厂长情何以堪。

    “哗!”

    掌声再次响起来了,不过声音显得有些参差不齐,估计是各种情绪都有,怀疑的、震惊的、嫉妒的,当然还有一脸懵圈跟着别人一块鼓掌的。

    冯啸辰不以为忤,古语说,犬不以善吠为良,自己有没有真本事,不是靠杨海帆几句忽悠能够证明的,也不是靠着几个头衔来支撑的,等到自己真正做出成绩的时候,工人们自然就会对自己膜拜了。

    视察完毕,冯啸辰让陈晋群陪着佩曼给大家讲油膜轴承生产的原理,即日起就进入工作状态,自己则与杨海帆离开车间,绕着厂区转圈,同时聊着公司的发展问题。

    “海帆,咱们的职工结构还不行啊。”冯啸辰说道。

    “我明白。”杨海帆道,“有点青黄不接,主要能做事的都是这些退休的老师傅,中青年工人数量太少。农机厂留用的这些人,热情是有的,但技术上的潜力不大,未来顶不了事……对了,你弟弟冯凌宇还真不错,学技术挺快的,好几个老师傅都跟我说,想带他做徒弟呢。”

    “是吗?”冯啸辰有些兴趣,他想了想,说道:“看起来遗传基因这种东西还真是存在的,我爷爷、奶奶都是机械专家,我和我弟弟身上多少都有些遗传吧。”

    “哈哈,肯定是这样的。”杨海帆道。

    冯啸辰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顺着自己前面的话说道:“的确是青黄不接的感觉,这些老师傅的技术我是充分相信的,即便是马上要接手菲洛公司的数控机床,我相信他们也会很快掌握其中的技巧。但他们的硬伤是体力不行,难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另外就是干不了太长时间,我们不能刚刚积累起一点技术就因为他们退休而被带走了。”

    “我想过招一批年轻工人的想法,不过现在公司还没有开始生产,这个时候把年轻工人招进来,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却要支付他们的工资,有些负担不起啊。”杨海帆说道。

    冯啸辰问道:“如果招收40名青工,一年需要花多少钱?”

    “一个人的工资按30块钱计算,加上劳保等等,一个人一年大概500块钱吧。招40个人,就是2万的支出。”杨海帆道。

    “才2万?”冯啸辰有些惊讶,他原来预想的数字比这个要大得多了。想想看,佩曼只是一个人,一年就要花掉六七万马克,考虑到汇率方面的因素,折算人民币得到10万上下了。而厂子里招聘40名青工,一年才花2万块钱,杨海帆居然还说负担不起。

    冯啸辰这也是自己有了钱,底气足了。想想他让陈抒涵在新岭开的那个饭馆,一个月累死累活,也就是千把块钱的利润,陈抒涵已经觉得烫手了。

    “2万块钱不是大问题。”冯啸辰沉了沉,对杨海帆说道,“我们现在缺的是时间,不能等着厂子投产了再来培养人才。如果有合适的人,现在就可以招聘了。”

    “我明白了。”杨海帆道,他的长处在于并不固执己见,他只是把情况告诉冯啸辰,如果冯啸辰认为2万元的支出并不是太大的事情,那么就照着执行了。

    “人员招聘方面,要把好关,一定要选择有一定文化水平,同时肯认真钻研的年轻人。我们这里不是政府的就业机构,不符合条件的人,不管有多少客观理由,我们都一概不接收。”冯啸辰叮嘱道。

    杨海帆迟疑了一下,问道:“啸辰,你这边有没有什么需要特殊照顾的人?”

    冯啸辰一愣,随即说道:“也就是凌宇了,没有别人。”

    杨海帆道:“桐川是你老家,据我所知,你家有不少亲戚在这里,难道没有什么需要照顾的人吗?”

    冯啸辰坚决地摇了摇头,道:“这些你都不用考虑。我这次专门带佩曼过来,就是拿他当挡箭牌的。如果有谁打着我的旗号要求进厂来工作,你就说招聘的事情是由佩曼决定的,你和我都没有权力改变。”

    杨海帆说的这个问题,冯啸辰从一开始就已经考虑到了。他没有让冯舒怡一起来桐川,就是为了避免受到这些亲戚的骚扰。如果冯舒怡来了,大家知道她是冯华的夫人,难免会求她开开后门,招几个亲戚到合资厂来工作。冯舒怡没来,仅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