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一屋子人都把头转向了投影幕布,看着那上面中日双方谈判代表的合影。拉尔曼看了一会,满头雾水地转回头来,对冯啸辰问道:“冯先生,我不明白你的意思,这只是一张合影而已,我看不出什么地方与核电站的稳定运行有关。”
冯啸辰按亮一支激光笔,在屏幕上指了几下,说道:“我的意思很简单,拉尔曼先生,鲁伊斯先生,你们可以看看,在这张照片里,日本工程师的平均年龄是多大,而中国工程师的平均年龄又是多大。恕我直言,20年后,这张照片上的日本工程师即便还在人世,恐怕也很难再到辛克角来帮助检查维护他们的设备了吧?但我们的工程师,完全可以再工作50年。拉尔曼先生问中日两方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认为,年龄,就是我们两方最大的区别。”
第八百七十八章 把中国人拉下水()
听到冯啸辰这样说,大家又把目光投向了那张照片,也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开始注意到这张照片上的玄机。只见在照片的左边,穿着中国核电公司工作服的,清一色都是年轻人,岁数最大的就是邓景明和冯林涛,也仅仅是40岁出头而已。而照片右边,也就是三立制钢所的那一干人,除了一名女翻译比较年轻之外,余下的都是老头,一半的人已经严重谢顶,另一半虽然还有头发,却都是白发苍苍。
冯啸辰的话可谓是诛心了,以三立制钢所这样一帮平均年龄奔六的老头,有几个还能撑到20年后的?就算日本是长寿之国,这些老头能够活到80岁、90岁,你能指望他们抱着氧气瓶不远万里到英国来维护核电站吗?
反之,中国的团队是如此年轻,年龄最小的那几位,看起来也就是二十六七,冯啸辰说他们能够再干50年,或许有些浮夸,但至少再干40年是完全可能的。
一张照片上的人当然是有限的,但从这张照片能够反映出两家公司乃至两个国家各自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后起国家,上世纪十年代刚刚开始全面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除了少数中老年工程师之外,绝大多数都是九十年代之后培养起来的年轻人。而日本的情况恰恰相反,它的高速增长时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后由于经济总体脱实向虚,年轻人都转向了金融行业,学技术的偏少,导致企业中挑大梁的依然是“昭和男儿”,年轻人只能得到一个“平成废宅”的称号。
一个公司或一个国家里工程师的年龄结构,能够反映出这家公司或者这个国家的后劲。中国的工程师年龄轻,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也有上进的愿望。把工程交给中国企业,这些年轻人会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工程,在未来也能够提供持久的服务。
反之,如果把工程交给日本企业,这帮平均60岁的老工程师还会有动力和激情去把工程做好吗?也许不等工程结束,他们就已经退休了,有什么必要在工程上花费心思呢?至于日后的维护,就更是天晓得的事情了,没准等这帮老头离开工作岗位,整个日本都找不出人来负责维护,届时英国人就等着哭吧。
“拉尔曼先生,我认为冯先生指出的,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鲁伊斯首先回过味来了,他认真地向拉尔曼说道。
“我想,这只是凑巧罢了。”拉尔曼面有尴尬之色,却还是强撑着辩解道。他就算没有专门研究过中日两国的人口结构,从一些日常经验上也能知道冯啸辰所言不虚。他在过去参加学术活动的时候,与中国和日本的学者都有过接触,他的确能够感觉到,中国学者的平均年龄更低,而日本却是一个很典型的老龄社会。
拉尔曼话归这样说,当他与三立制钢所的团队见面的时候,看着对面那一群老头,他还是微微地皱起了眉头。有些事情,如果没人提醒,大家或许根本不会注意,但一经人提醒,再看到这个场面,就由不得人们不浮想联翩了。
“内田先生,贵公司难道没有一些更年轻的工程师吗?”
在三立的工程师介绍完自己的方案之后,拉尔曼没有就技术问题提出疑问,却向内田悠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更年轻的工程师?”内田悠一愣,他扭头看了看自己带来的人,脸色顿时也变得难看了。
如果不是拉尔曼提出来,内田悠也是不会注意到自己团队的平均年龄的。在挑选工程师组队前往英国的时候,三立方面的考虑就是要选出各方面最有经验的工程师,以便尽可能在技术折服英方。公司里最有经验的工程师,全都是这种老头,大家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事实上,在日本的很多工程项目现场,或者一些技术研讨会上,经常可见的也都是一群老家伙,工程技术人员的年龄断层现象已经让人见怪不怪了。
可这样的问题经拉尔曼说出来,内田悠便意识到不妙了。联想到此前与中国团队见面的情况,对方是何等朝气蓬勃,他完全能够想象得到拉尔曼的内心所想。
“我们公司拥有大批的年轻工程师。”内田悠硬着头皮说道,“如果我们能够获得这个项目,你将会在建设工地上见到我们的年轻工程师。至于他们各位……”
他用手指了指自己那些老头,解释道“我们只是觉得他们有更多的经验,或许你们对他们的经验会更感兴趣的。”
“原来如此。”拉尔曼知道内田悠的话虚多实少,但他没有去揭穿,而是换了个话题,问道“那么,内田先生,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和中国企业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当然是质量。”内田悠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日本民族一向崇尚工匠精神,对质量精益求精,所以由我们建设的工程,质量是完全可以信赖的。而至于中国制造,虽然我不便于对同行的情况进行指责,但我想拉尔曼先生应当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据我了解,中国企业近年来也非常注重产品质量,他们过去的确制造过一些劣质的产品,但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根本的改变。”鲁伊斯回答道。
内田悠温和地笑着,说“是的,中国企业从日本引进了全面技术管理技术,目前中国产品的质量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不过,这也仅仅是改善而已。核电站的安全性要求是非常高的,任何一点质量上的缺陷都可能会酿成巨大的灾难,所以,我认为英国政府应当对质量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我明白了。”拉尔曼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
再往后,双方又扯了一些没营养的废话,这才结束了会谈。拉尔曼在最后的总结致词中没有给出任何具有倾向性的意见,这与内田悠事先了解到的拉尔曼的态度略有一些不同。在此前,据说拉尔曼是比较倾向于选择三立的。
“形势不妙啊。”
回到宾馆,内田悠找到自己的副手植田三夫,神色凝重地对他说道。
“我也有这个感觉。”植田三夫说,“看来拉尔曼对我们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鲁伊斯是明显倾向于中国人的,如果拉尔曼没有站在咱们一边,辛克角核电站就有可能要落到中国人手里去了。”
“拉尔曼今天提出来的问题是关键。”内田悠说,“我们失策了。我们光考虑到挑选最有经验的工程师参加谈判,却没有注意到这些工程师的年龄太大了。尤其是中国派来的工程师都非常年轻,这就与我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你是说,拉尔曼发现了这个差异?”植田三夫问。
内田悠幽幽地说“拉尔曼没有这样的敏感,是有人提醒了他。而这个人,我也猜出来了,那就是冯啸辰。”
“冯啸辰?这是一个什么人?”植田三夫奇怪地问。
“一个狡猾的中国人。”内田悠说。他忽然产生了一个很不舒服的想法,自己的年龄与冯啸辰相比,也是差出了近20岁。在冯啸辰的面前,他就是一个老头。以这样的年龄,还要四处奔波,实在是一种悲哀。
植田三夫没有得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不过也懒得去追问,而是问道“那么,内田君,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呢?难道我们要让国内马上派几个年轻工程师过来吗?”
内田悠反问道“植田君,你觉得咱们公司能够找出又年轻同时技术也过硬的工程师吗?”
植田三夫认真地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说“的确,咱们的年轻工程师实在是太稀缺了,仅有的几个在技术上也乏善可陈。我想,这或许是日本社会的问题吧,我们太讲究论资排辈了,很多老人占据了重要位置,年轻人没有出头之日,就纷纷离开了,所以才造成现在这种人才断层的现象。”
内田悠说“现在反省这个问题也没意义了。拉尔曼已经关注到了年龄的问题,我们就算找来几个年轻工程师,也无法打消他的疑虑。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中国人也拉下水,让拉尔曼发现中国人也有问题,这样我们和他们就又回到平等的起跑线上了。”
“你打算怎么做呢?”植田三夫饶有兴趣地问道。
内田悠摇摇头,说“这个问题,我现在没法回答你。我在欧洲还有一些熟人,他们和我的关系不错,我打算去拜访一下他们。不过,这件事还请植田君替我保密,不要在团队里泄漏。咱们的一些工程师过于幼稚,如果什么事情让他们知道了,他们是守不住秘密的。”
“我明白了。”植田三夫点头应道。
“我需要动用一些经费。”内田悠继续说道,“这件事,请你和我一起向总部打报告吧,你放心吧,我申请下来的经费,全部都会用在正确的地方。”
第八百七十九章 资深掮客在行动()
“哥,哥,出事了!”
冯林涛手里拿着一卷报纸,飞跑着冲进冯啸辰住的宾馆房间,大声地向他喊道。
“出什么事情了?”正在研究一份欧洲企业资料的冯啸辰抬起头来,看着冯林涛,气定神闲地问道。他知道自己这个堂弟智商过剩,但情商有点欠费,冯林涛大惊小怪的事情,很可能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哥,你看,今天英国的几份报纸不约而同地发了关于中国产品质量的负面新闻,有些事情已经是五年前的事了,也被这些报纸翻出来,还说中国的产品一贯不注重质量,中国产品是劣质品的象征。”冯林涛把报纸摊到冯啸辰的面前,气乎乎地讲述着。
冯林涛在欧洲留学多年,有不少欧洲的同窗好友。他这一次到英国来投标辛克角核电站,闲下来的时候也与一些同学联系过。今天,正是一位在伦敦的同学给他打了电话,说伦敦的一家报纸发了一篇对中国非常不友好的文章。冯林涛专程到街头的报刊亭去转了一圈,结果发现不止是同学所说的这份报纸,另外几份英国报纸也发了类似的文章,而且篇幅都很大,观点也是极其偏激。冯林涛只看了几眼,就气得七窍生烟了,他花钱把每种报纸都买了一份,然后几乎是一路小跑地回到了宾馆,向冯啸辰报信。
冯啸辰的英文功底很好,他拿过报纸,把冯林涛特意圈出来的那几篇报道都快速浏览了一遍,然后呵呵笑道:“这就对了嘛,我说内田悠这么能干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吃了亏不还手呢。”
“什么?你说这些报道和内田悠有关?”冯林涛有些后知后觉地问道。
冯啸辰说:“如果仅仅是一家媒体发这样的文章,或许可以解释成一个孤立事件。几家媒体同时发这样的文章,如果没人操纵,那就有鬼了。在这个时候炒作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对谁最有好处,你能想不出来吗?”
“当然是对三立制钢所!”冯林涛毫不犹豫地说。
冯啸辰说:“这不就是了吗?内田悠这个人,我和他打过很多次交道,他是很擅长于搞这种阴谋诡计的。我上次在拉尔曼面前说日方的团队年龄太大,拉尔曼肯定会把这话说给内田悠听。内田悠要挽回败局,只有把我们也拉下水。他让媒体炒作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就是要给英国内阁看的。我相信,后续的报道很快就会出来,不外乎质疑中国建设辛克角核电站的问题,以及夸奖日本制造的质量,用来和我们做对比。”
几乎就在他话音未落之际,邓景明也急匆匆地进来了,手里同样拿着几份报纸,一进门就说:“冯总,林涛,你们快看,这是我在报摊上买的报纸,上面提到了中国和日本的公司投标辛克角核电站的事情,还有两篇文章,红果果地吹嘘日本产品的质量,我看得都嫌恶心呢。”
“不会吧?”冯林涛看着冯啸辰,眼睛里满是崇拜,“哥,你这真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啊,这样的事情,你居然猜得一点不差。”
“什么一点不差?”邓景明有些糊涂。
冯林涛把自己买来的报纸递给邓景明看,又把刚才冯啸辰的分析也说了。邓景明看罢这地报纸,脸上泛起了几分愠色:
“冯总,日本人太嚣张了,这不是明目张胆地用舆论干预竞标吗?”
“他们这样做,也不犯法啊。”冯啸辰淡淡地说。
邓景明说:“可是,这些报道都是夸大其词。有些事情根本没有报纸上说的那么严重,还有一些事情,明显是责任事故,我们也已经严肃处理了,怎么能说是中国制造的常态呢?”
冯啸辰说:“你别管它是不是夸大其词,我只问你一句,如果你不是做装备工业的,而且也不是中国人,你看了这样的文章,会有什么感受?”
“那肯定是拒绝使用中国产品啊。”邓景明说。
“这不就对了吗?”冯啸辰说,“内田悠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只要民众产生了这样的错觉,他们就会对政府施加压力,届时政府就不敢和我们合作了。这样一来,辛克角核电站不就落到三立手上了吗?”
“我们应当马上写文章反驳他们!”冯林涛献计道。
邓景明却是比他更懂人情世故,他说道:“写文章反驳是没用的,大家只关心负面新闻,不会关心你的解释的。更何况,这种事情,有时候是越描越黑,不解释还好,一解释反而更让人怀疑了。”
“是这样吗?”冯林涛向冯啸辰问道。
冯啸辰点点头:“景明说得很对,这种事是没法解释的。更何况,文章里说的咱们的一些产品质量问题,也是真实存在的,咱们能怎么解释?”
“那咱们就只能坐以待毙了吗?”冯林涛问。
冯啸辰笑道:“那倒不至于。如果几篇文章就把我们给整倒了,那我们也未免太脆弱了。你们别急,还是按部就班地和鲁伊斯他们会谈。鲁伊斯是个懂行的人,他是不会随便被媒体所左右的。媒体这边的事情,交给我来处理就好了。”
冯林涛和邓景明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邓景明笑着说:“冯总这样说,我就放心了。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领导让我有事就请冯总帮忙。果然是冯总出马,一个顶俩。我和林涛两个人加一块,也没冯总这么睿智呢。”
冯啸辰被邓景明逗乐了,他在邓景明背上拍了一掌,说道:“赶紧干活去吧!介绍核电设备的事情,我可不灵,我也就是给你们挡挡风雨而已。”
邓景明和冯林涛离开了,冯啸辰把他们送走,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了起来。
内田悠,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了。我原本是不打算在这个时候挑起事端的,但既然你先动手了,我就顺手给你,也给整个日本制造钉几个钉子好了。
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