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重工- 第4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人也一起嚷了起来,这一回大家的声音比刚才又大了几分,脸上的焦虑之色也更为真实。装备公司要求各企业承诺关键技术的研发任务,大家心里还是有几分底数的,嚷嚷几句只是为了和装备公司讨价还价。而开放市场这种事情,大家是真切地感觉到了威胁。这种威胁感并不是他们今天听了冯啸辰的话才感觉到的,早有一两年前,媒体上就有专家在危言耸听,说国门一开,中国工业将一夜回到解放前。恐洋症这种病,在中国算是带有遗传性的流行病了,在场众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症状。

    冯啸辰摆摆手,让大家安静,然后说:“大家的心情我能理解,关于对装备产业的保护,我们装备公司也向外经贸部提出过要求,国家也尽了很大的力量,牺牲了不少其他领域的利益,为我们换到了更长的保护期。但是,大家扪心自问,咱们这么多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人才济济,装备精良,就真的想一辈子躲在国家背后,让农业、采矿业这些产业来为我们做牺牲,保护我们吗?”

    “这……”

    众人都无语了,冯啸辰的话,说得大义凛然,让人真的很难跳出来反驳。但要说接受他的观点,大家又觉得不合适,技不如人是客观存在的,国家都已经保护了这么多年,再多保护几年又有何妨呢?

    “我觉得冯总的话有些道理。”殷祥林怯怯地开口了,他没有大肆支持冯啸辰,是怕犯了众怒,他看看众人,说:“咱们过去总说工人老大哥,工农商学兵里,咱们搞工业的也是排在最前面的。听说,国外在搞贸易的时候,都是努力保护农业,咱们如果总是让国家牺牲农业,来保护咱们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说出去确实有点不太好听。”

    “唉,这不是咱们技术还不过关吗?”周荣权说。

    “技术方面,其实也没这么大的差距。”这是吴仕灿在插话,见大家的目光都向他投来,他索性接着说道:“这些年,咱们各家企业都有不少技术储备,石化设计院和化工设计院那边的成果也不少,大家如果齐心协力,刚才我说的那些关键技术,也并非突破不了。百万吨级pta项目和煤制燃料项目,最主要的障碍也就是这几项关键技术,如果我们把关键技术突破了,其他一些工艺上的小问题,凭着咱们这些年的积累,也没多大问题吧?”

    冷飞云也适时地发言了,他说:“另外一点,就是咱们还有成本上的优势。在同等条件下,成本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咱们上次拿下的阿根廷大化肥项目,是和日本几家老牌化工企业正面竞争得到的,并没有借助于政府的政策保护。既然咱们在国际市场上都能够打败日本人,到了国内市场就更不用怕他们了。”

    “这话倒也有些道理。”甄林轻声说,“就眼下这个500万吨炼油厂项目来说,我觉得换成美国企业或者德国企业,也不过就是这些技术,或许细节上比咱们稍微好一点,但人工成本上咱们可以甩他们三条街,按照什么世贸组织的采购招标标准,咱们也不见得就会失败。”

    顾伟城看看冯啸辰,问:“冯总,装备公司方面是什么意思?是想让外经贸部在谈判的时候不保护咱们这些产业了吗?”

    冯啸辰说:“这倒不是。不过,外经贸部方面希望我们能够做出一些妥协,有些比较成熟的领域可以考虑向国外开放,有些还不太成熟的领域,保护期也要适当缩短。石油化工设备这方面,如果只给我们保留五年的保护期,五年后向国外全面开放,大家觉得能够承受吗?”

    “五年?”

    所有的人都在心里默默地盘算了起来。从内心来说,大家当然是希望保护期越长越好的,没有竞争的日子是多么愉快。可冯啸辰说到这个程度,大家便知道装备公司已经承受了压力,确切地说,这是国外在向中国施压,如果中国坚持不开放这些市场,那么入世谈判就可能会受到影响,或者国家将不得不在更重要的方面做出牺牲。

    大家当然也可以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迫使国家延长对本行业的保护期,用农业、矿业、服务业等领域的牺牲去为他们换取一顶保护伞。但这样做,他们一方面觉得面子上挂不住,这正如冯啸辰所说,大家都是人才济济、装备精良的国有大型企业,这点面子还是要的。另一方面,在关键时候能不能为国分忧,也是考察一个干部的重要条件,这些人都是国企领导,也存着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的想法,这个时候不出来承担压力,上级领导会怎么看他们呢?

    “如果只有五年时间的话,咱们可真得抓紧了。”甄林最先打破了沉默。

    “是啊,五年时间,太紧张了!”周荣权也附和道。

    他们这话,就是变相地在接受冯啸辰提出的条件了,所谓“紧张”,就意味着还是能够办到的,只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而已。其他领导听到他们的表态,也都缓缓地点着头,表示赞同。刚才这会工夫,他们已经想清楚了,有五年的保护期,如果大家抓紧一点,多投入一些人财物,让本企业的技术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还是有希望的。届时就算国门打开,西方同行进来竞争,他们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好!”冯啸辰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大家有这样的决心,那就太好了。外经贸部的入世谈判小组过几天还会再征求大家的意见,希望大家能够给他们一个有信心的回答。至于咱们自己,正如甄厂长所说,的确是要抓紧了,刚才吴部长说的那些关键技术,大家必须在五年之内搞出来,哪怕达不到国外同等水平,至少也应当是能用的。至于说人才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能够解决待遇问题,还愁没有人才吗?”

第七百四十四章 人才问题() 
“冯总说的待遇,怎么讲?”殷祥林诧异地问。

    冯啸辰说:“这些年,各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已经有上千万了,留学回来的人也有几十万,所以人才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大家觉得自己手上的人才不足,其实主要是没有落实好待遇问题。我想问问殷厂长,你们厂新进厂的大学生,现在是什么待遇?”

    殷祥林说:“按照国家规定,进厂就是400块钱基本工资,还有各种补贴,一个月差不多有600多块钱吧。我们那里是西北地区,工资水平低,和内地没法比。”

    冯啸辰又问:“那么住房呢?”

    殷祥林说:“住房条件的确不是太好,两人一间的筒子楼。如果结婚了,可以单独分一个房间。”

    “这不就得了?”冯啸辰笑道,“海东有一家民营企业,叫全福机械公司,想必有些领导也听说过。他们招聘大学生的条件是,进公司的工资就3000块钱,一人一个单间。如果结婚,可以申请公司盖的单元房,小两居。”

    “这么好的条件?”殷祥林咂舌道。

    周荣权是海化设的厂长,对于全福机械公司倒是比较了解,他点点头证实道:“这事是真的,全福机械公司的老板叫阮福根,是个狠角色。白手起家,现在公司资产已经做到上亿了。他对人才的确是非常重视,只要是他觉得有用的人,工资都是翻着倍地给。我们海化设就有好几个工程师被他挖走了,还有一些熟练工人,也到他那里去了。一个高级焊工,他就敢给5000块钱的月工资,你让我们怎么跟他竞争?”

    “这不是赤裸裸的挖墙角吗?”顾伟城评论道。

    “我们那里也是这样。”甄林说,“我们当地也有几家私营企业,直接就是拿钱砸,只要是他们看中的人才,条件随便提,工资上不封顶,我们国有企业真的没法和他们竞争。”

    冯啸辰说:“民营企业缺乏保障,没有高工资,的确是很难招到人才的。国企和民营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比较稳定,现在虽然说是不给铁饭碗了,但一般来说,只要不犯什么错,国企的饭碗还是比较有保障的,这也是一些人拿着低薪仍然愿意留在国企的原因。不过,时代在发展,现在大家对民企也逐渐接受了,尤其是年轻人,生活压力大,要结婚,要买房子,如果工资太低,他们是肯定要跳槽的。”

    “那么依冯总的意思,我们得给这些人加工资?”顾伟城问。

    冯啸辰点点头:“这是必须的。工资,还有住房,都是必须保障的,否则你们就招不到人才,就算能够招到,也不一定能够留住。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要给年轻人提供上升通道。大学生刚进厂的时候,可以照着国家的规定,就像殷厂长说的那样,400块钱的工资。但一旦他们做出了成绩,证明是有用的人才,我们就要不惜高薪,提供和他们的能力相匹配的待遇。民营企业给大学生3000块钱的工资,咱们不一定要给到这个水平,但至少应当有2000吧?这样再加上国企的潜在福利,也就能够和民营企业相匹敌了。否则,人家一身的本事,凭什么要在你这里浪费青春呢?”

    “唉,现在的年轻人,眼睛里只看到钱,我们当年的时候……”顾伟城说了一半,后面的话就说不出来了。他今年50出头,年轻的时候也做过一些很辉煌的事情,所以有资格对现在的年轻人指手画脚。不过,他自己心里也明白,时代不同了,大家的心态也不一样了。即便是他自己,又何尝不在乎工资、待遇这些事情呢?

    冯啸辰说:“过去国家穷,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奋斗,待遇上差一点,大家都能接受。现在国家已经有一定积累了,如果还是一味地给年轻人讲奉献精神,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福利待遇,恐怕是不会有人接受的。”

    “冯总说得对。”周荣权附和道,“其实我们厂里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打算把全厂的工人和技术员进行重新评级,拉开收入档次。对于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幅度地提高工资标准,分房优先,晋升优先。”

    “你们沿海地区思想开放,能够这样做。我们这边思想观念落后,要想给有本事的人涨工资,难度太大了。”顾伟城叹息道。

    殷祥林也说:“我们的情况和北化机差不多,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北化机。我们也考虑过给一些人才加工资的事情,方案刚提出来,光是厂务会就没有通过。我们有一些厂领导对此坚决反对,说大家都是做同样的工作,能力高低有差异,但工作贵贱没有差异,凭什么给他们加薪?”

    “这不是胡扯吗?”王根基不屑地说,“你们那几个提意见的厂领导,拿多少钱工资?他们的工资不也比普通工人高吗?”

    “说到底,就是红眼病呗。”殷祥林说了实话,“那几位厂领导的子女也在厂里工作,都是普通工人。如果单给技术员加工资,这几位厂领导自己心里就不舒服了。”

    “如果由经贸委给你们下个文件呢,会不会你们就好操作一点?”吴仕灿出着主意,他是个老人,对于体制的了解又比别人更多一些。

    殷祥林摇摇头,说:“恐怕不行。如果由经贸委下文件,结果又是一刀切,比如说大学本科给多少钱,专科给多少钱。到时候那些人随便到哪弄个文凭,就要求厂里给待遇,我们更受不了。有些人手里虽然有文凭,但本事却是一点都没有,给这些人待遇,纯粹就是浪费钱,而且还会打击其他人的积极性。”

    “如此说来,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冯啸辰笑呵呵地说。

    “什么办法?”殷祥林和吴仕灿同时问。

    冯啸辰说:“由我们装备公司搞一个人才支持计划,嗯,我想想,可以叫做跨世纪人才计划。由各家重点装备企业报送名单,每家企业有一定的名额。我们装备公司负责审核。对于进入人才计划的人员,由装备公司发放一笔特殊的人才津贴,至于这笔钱的资金来源嘛……”

    说到这里,他看着众人,嘿嘿地笑了起来。

    “从大家的项目分包费用里扣吧。”周荣权最先明白过来。装备公司可不是什么慈善机构,虽然冯啸辰敛财的能力不小,但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替大家出这样一笔钱。补助人才是对各企业都有好处的事情,大家也是乐于去做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谁都懂的。

    把补助人才的事情交给装备公司去做,相当于让出了各企业的一部分权力,让装备公司多了一些话语权,看起来大家有点吃亏。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除非自己并不想真正地补助那些人才,而是想拿这个政策来谋私利,否则把事情交给装备公司去做,效果反而更好。如果由各企业自己来决定补助对象,到时候各种拉关系走后门的事情就会把大家烦死,秉公去做,难免要得罪人,如果屈从于说情,那么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大家能够信任装备公司,说到底还是因为冯啸辰领导下的装备公司一向做事公道,冯啸辰也是一个能够顶得住压力的人。如果换成一个没什么担当的上级部门,大家才不会答应这种方式呢。

    其实,冯啸辰说的这种方式,就是后世在网上成为笑话的什么什么学者。最早设计这类学者头衔的时候,目的在于挖掘突出人才,在体制规定的待遇框架之外给予额外的支持,以便鼓励先进。但由于学术圈广泛存在的人情关系网,各单位为了平衡学派利益以及照顾关系户,生生把人才评选变成了关系寻租。

    为了避免过于讲究人情,各单位不得不加大所谓客观条件的权重,规定一篇学术论文算多少分,还有什么sci,什么影响因子之类,于是又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sci论文产业链。某海外期刊通过运作,把自己弄进了sci引用目录,然后一年发了几千篇论文,其中七成以上来自于中国的某个论文发表代理机构。

    说到底,再好的制度也是需要人去执行的,如果没有一批秉承公心的执行者,任何制度最后都被侵蚀得百孔千疮。

    冯啸辰也是体制中人,对于这种情况又岂能不懂。他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利用自己的位置,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应当说,他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关于人才以及待遇的问题,其实只是一个小插曲。各企业领导也只是发发牢骚,以便与装备公司讨价还价,这些人都是人精,真想完成一个任务,还能没有办法吗?

    这次会议终于还是开成了一个胜利的大会,成功的大会。大家分配了任务,也接受了关于后续技术研发的要求。而在这个时候,王振斌也给冯啸辰发来了消息,说发计委领导已经原则同意了冯啸辰提出的建设煤制油项目的提案,只是需要他到发计委来谈谈。

第七百四十五章 外国人也学聪明了() 
接见冯啸辰的,是发计委的一位副主任,名叫韩宏,冯啸辰过去也和他打过交道,互相之间都不算陌生了。冯啸辰接到王振斌的电话,说韩主任想约他谈一谈,冯啸辰一点都没敢耽搁,问清楚韩宏哪个时间方便,便按约定的时间来到了发计委。

    “哈哈,冯总大驾光临,我有失远迎,还请不要见怪啊。”

    二人一见面,韩宏便开了这样一句玩笑。以领导的身份对下属这样开玩笑,其实是很冷的,没有哪个下属敢于接受这样的玩笑。冯啸辰不是韩宏的直系下属,但也同样不敢接受,他一边与韩宏握着手,一边装出满脸惶恐之色,说:“韩主任这是在批评我了,我很长时间没有来向韩主任汇报工作,实在是罪该万死。”

    “哪里哪里,你小冯可一直都在给我们发计委帮忙的,还给我们出谋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