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刘姐,今天这个情况倒是让我有了一个想法,咱们公司应当建立一套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了。”听完刘燕萍的汇报,冯啸辰说道。
“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这是怎么弄的?”刘燕萍有些懵,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这四个词她都懂,最后一个词她写文件的时候经常用,只是从来不知道具体含义。现在冯啸辰把这四个词合到一起,她就不太理解了,办公也能自动化,那自己这个办公室主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冯啸辰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个概念,在国外已经比较流行了,但对国内的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像蒙洋这样的年轻人,或者像吴仕灿那种时刻追踪国际先进技术的人,或许会明白一点,指望刘燕萍理解这个概念,实在有些难为她了。
“办公自动化系统,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辅助实现内部信息的传递。比如今天我一回来,就有这么多人要找我汇报工作,我根本应付不过来。如果有一个办公自动化系统,大家可以把报告、方案等等发送到我的计算机上,我看完之后,再把意见反馈到对方的计算机上。这样大家就不用互相凑各自的时间,也省掉了见面寒暄的麻烦,能够极大地提高办公效率。”冯啸辰解释道。
刘燕萍想了想,点点头道:“嗯,这个事情我倒真的是听吴部长说起过,他说美国那边现在都在搞什么无纸化办公,领导批示文件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不需要打印出来签字。我还说咱们中国没那么先进呢,原来冯总你已经打算这样做了。”
“这是趋势,咱们必须搞起来。”冯啸辰道,“我这次在德国的时候,已经委托辰宇信息公司的包成明帮助我们组建欧洲研究院,暂时由包总那边代管,但具体业务却是和我们相关的。一旦欧洲研究院建立起来,双方要进行信息交流,没有一个办公网络是实现不了的。此外,咱们和那些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也要逐渐转到网络上完成,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目前国内搞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单位不多,咱们可以在这方面带个头,起一个引领作用。”
“太好了,我马上就让信息科的小吴去办。”刘燕萍答应得极其爽快,她虽然仍然不是很清楚这个办公系统的作用,但以她与冯啸辰共事多年的经验,她知道一旦冯啸辰看好的事情,是绝对没错的,她只需要照着执行就行了。
刘燕萍说的小吴,是行政部下属信息技术科的科长吴浦,是公司里的计算机权威。冯啸辰是从信息时代穿过来的人,对于信息化建设一向非常重视。公司早就已经普及了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也走在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前列。吴仕灿的战略规划部因为需要追踪国际前沿技术,甚至已经接入了国际互联网,成为国内最早接入互联网的几十家单位之一。因为信息化建设的任务非常重,公司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科,所有和计算机相关的事务,都是交给这个部门负责的。
谈完这些事情,刘燕萍起身告辞,冯啸辰也站起身来,他看了看手表,发现还没到去赴晚宴的时间,便对蒙洋吩咐道:“小蒙,你给吴部长打个电话,看他有没有时间,请他过来聊聊。”
蒙洋正准备去打电话,刘燕萍却是像想起什么一样,拍着自己的脑袋说道:“哎呀,你瞧我这记性。啸辰,你先别忙着约老吴,我办公室里还有两个你的客人等着要见你呢。我跟他们说了你今天刚下飞机,非常辛苦,可他们中间的一个就是你的硕士同学,那个在榆北招商局挂职的祁瑞仓。他说他知道你今天回来,就是专程赶这个时间来见你的,不管你多辛苦,他都必须要见你,你说说看,这人得有多不讲理。”
冯啸辰一愣:“祁瑞仓?他怎么知道我今天回来?”
“估计是小郑说漏嘴了吧。”刘燕萍道。
冯啸辰笑了:“也罢,既然他说必须要见我,那刘姐你就请他过来吧。对了,你是说他们有两个人,另外一位是谁?”
“不知道,那个祁瑞仓也没介绍。”刘燕萍装着愤愤然地说道。祁瑞仓自从前年去榆北招商局挂职当副局长,这两年一直都呆在榆北,而且似乎是越干越有劲头的样子。为了跑项目,祁瑞仓曾经来过好几回装备公司,刘燕萍也就因此而认识他了。
祁瑞仓是个性格不羁的人,哪怕冯啸辰当了装备公司总经理,他也没一点敬畏的意思,有时候当着外人的面还一口一个“老幺”地称呼冯啸辰,让冯啸辰也是颇为无奈。刘燕萍从中能够感觉着二人关系的亲近,所以才没有强硬地拒绝祁瑞仓要会见冯啸辰的请求,换成一个其他人,在冯啸辰刚出国回来的时候就要求会见,刘燕萍肯定是要挡驾的。
冯啸辰点点头,道:“那就麻烦刘姐请他们过来吧。老祁这个人是无事不会登门的,他这样急着见我,想必是有什么着急的事情吧。”
第六百四十三章 来了个美国博士()
刘燕萍出去,少顷便带着祁瑞仓回来了,跟在祁瑞仓身边的还有一位年轻人,西服革履,看起来像是受过一些西方教育的样子。冯啸辰一见祁瑞仓,便赶紧上前,一边与祁瑞仓握手,一边满脸歉意地说道:“老祁,真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我不知道你在等我,所以先处理了一下其他的事情。”
“这都怨我,是我没向冯总说起这件事的。”刘燕萍在旁边给领导帮着腔。
祁瑞仓却是哈哈笑道:“岂敢岂敢,我知道冯总你日理万机,而且今天是刚刚从国外回来。如果不是因为手头的事情太急,我就应当过一两天再来拜访的。”
冯啸辰假装严肃地说道:“祁局长,你说这话就见外了,我再忙也不敢不见你祁局长啊。谁不知道,你可是中央领导的智囊,多少人求着要见你都不容易呢。”
刘燕萍附和道:“对对,祁局长上个月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文章,冯总还专门让我们复印了发给各部门学习呢,祁局长的理论水平真是高屋建瓴,我们公司的干部们看过之后都觉得受益匪浅呢!”
“呃,刘主任,你这也太护着小冯了吧?让我都无言以对了。”祁瑞仓败了。他明明是在和冯啸辰开玩笑,可让刘燕萍这一接茬,倒好像是真的要和冯啸辰互相恭维一般。其实他们俩说的就是几句客套话,谁也没当真,祁瑞仓知道,冯啸辰虽然当上了总经理,但并没有因为升官而长脾气,他依然是84级战略所的那个“老幺”。
刘燕萍笑道:“哈哈,我知道你们同学关系好,这不都是开玩笑吗?祁局长,你和冯总聊着,晚上就在我们公司吃饭吧,我去安排一下……呃,不对,冯总,你是不是答应了晚上要去出席展团的接风宴?”
冯啸辰摆手道:“没事,刘姐,吃饭的问题你就不用安排了,你先忙去吧。”
“好的好的,那你们聊。”
刘燕萍说着便出了冯啸辰的办公室,随手还把房门给他们关上了。冯啸辰这才开始招呼祁瑞仓和与他同来的年轻人落座,蒙洋则行使着秘书的职责,眼明手快地给二人沏上了茶水。
“小冯,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陈纻,麻省理工的博士,专攻海洋工程方向的。”祁瑞仓坐下之后,郑重其事地向冯啸辰介绍道。
冯啸辰眼睛一亮,向那年轻人点头致意,道:“原来是陈博士,老祁跟我说了无数回了,说你是他见过的最出色的天才。怎么,你在美国那边的学业已经完成了,现在是正式回国来创业吗?”
那位名叫陈纻的年轻人显出几分腼腆,说道:“是祁师兄谬赞了,我算不上什么天才,相比我的其他博士同学,我算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人家都在学术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而我除了手里有几十个海洋工程方面的专利,其他方面可谓是一无所有。”
关于这位陈纻,还得从去年祁瑞仓去美国招商说起。
在去年的大韩超市事件之后,祁瑞仓感叹于榆北经济的落后,放出豪言要去美国招商。榆北招商局拿不出经费让祁瑞仓去美国,祁瑞仓索性自己掏钱前往。他在美国读了六七年的书,其间也参与过一些科研项目,赚了一些钱,一趟去美国的差旅费还是负担得起的。祁瑞仓是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不像其他大多数人那样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得失。他选择到榆北来当招商局副局长,本身就带着亲身实践的念头,花这些钱在他看来不过就是支付了一些实验费用,是无关紧要的。。。
祁瑞仓到美国之后,联系了在美国时候认识的中国留学生以及一些合作过的学者,请他们帮助介绍美国企业到榆北去投资。他是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术功底很好,再加上在榆北工作的实践经验,与人谈判时很有一些鼓动能力,居然真的说动了十几家美国企业表示愿意去榆北看看。
时下美国本土的制造业也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使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失去了竞争力,来自于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抢走了美国公司的客户,这些公司要想生存下去,只能想办法寻找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方,把生产线迁移过去。
祁瑞仓深深地知道美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困境,他有针对性地向这些企业介绍榆北的情况,告诉他们说榆北的劳动力成本只相当于美国的/20,而且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榆北工人的素质非常高,不但技术过硬,而且非常服从劳动纪律,后一条是诸如印度、墨西哥等国的工人所不具备的。
祁瑞仓的这次招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他牵线到榆北来考察的美国企业有七八家最终落地,投资额达到两千多万美元,解决了几千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按照榆北招商局的奖励制度,祁瑞仓获得了相当于招商引资额千分之五的奖金,倒也弥补上了他去美国的花费。祁瑞仓也因此而在招商局赢得了普遍的尊重,毕竟,这种能够跑到美国去拉来一帮企业的本事,其他人是没有的。
在美国招商期间,有一位祁瑞仓往日的同学向他介绍了麻省理工大学的一位留学博士,名叫陈纻。陈纻研究的方向是海洋工程,与其他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博士不同,陈纻的兴趣完全在实业上。他发明了许多海洋工程机械方面的新技术,申请了好几十项专利,准备毕业之后便在美国创业,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海洋工程机械公司。
祁瑞仓与陈纻交谈了两次,了解到陈纻手里的确有许多不错的技术,但关于在美国创业的设想,却是极不现实的。祁瑞仓动了念头,想把陈纻拉回榆北去创业。他拿出全身的解数,给陈纻分析了在美创业的几十个不利因素以及回国创业的几十个有利因素,最终让这位技术宅人下定了决心,表示毕业后就回国去,投奔到祁瑞仓的手下,在榆北创立自己的公司。
祁瑞仓对陈纻寄予了厚望,甚至认为陈纻的公司有可能是振兴榆北的一个关键因素。回国之后,他把这个情况向冯啸辰说了好几遍,与冯啸辰推敲如何扶持陈纻,如何让陈纻的企业在榆北得到健康的发展。
陈纻在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果然收拾起行囊,返回了中国。祁瑞仓得到消息,专程赶到京城来迎接他。原本他们是打算直接前往榆北去考察的,但祁瑞仓了解到冯啸辰今天回国,便决定带陈纻到冯啸辰这里来走走,有一些现实的困难,祁瑞仓自忖无法解决,还得让冯啸辰给他想想办法。
冯啸辰知道陈纻的这些情况,他笑着说道:“做学术自然是很重要的,但做实业也同样重要。你看老祁,他原本是做经济理论研究的,现在不也当了个招商局长,开始做实务了?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需要有大量像陈博士这样的精英投身于实业,全面提升我们国家的工业水平。”
“谢谢冯总的鼓励。”陈纻说道,他用手指了指祁瑞仓,说道:“去年祁师兄在美国的时候,也跟我谈了很多。他说现在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就是中国,中国未来要新建大批的港口,我所学的东西在中国能够找到更多的用武之地。我觉得祁师兄说得很对,所以就回来了。”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同时也拥有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都是有利于陈博士创业的条件。”冯啸辰道。
“是的,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陈纻点头应道。
祁瑞仓道:“小冯,我昨天已经和陈纻全面地谈过了,他同意到榆北去建立他的海洋工程工业公司。我们榆北招商局准备把榆北矿山机械厂、榆北包装箱厂等几家企业打包,用于与陈纻合作,陈纻以技术入股,获得控股权。这几家企业有一定的基础,工人也是现成的,这就省掉了创业初期的磨合成本。”
冯啸辰道:“这个方案不错啊,榆北矿山机械厂和包装箱厂,我都有所了解,它们的厂区面积足够大,生产设备也是现成的,只是因为产品落后,所以长期亏损,以至资不抵债。如果有陈博士的技术加入进去,再开发几个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很快就能够盈利的。”
“可是,问题就在这里了。”祁瑞仓苦着脸说道。
“什么问题?”冯啸辰笑呵呵地问道,他从看到祁瑞仓的那一刻起,就知道祁瑞仓是来找他帮忙解决问题的。当得知祁瑞仓带来的人就是陈纻的时候,冯啸辰甚至已经猜出祁瑞仓需要他做什么了,要整合几家亏损的老企业,上马新产品,资金、设备、市场,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祁瑞仓耐着性子在刘燕萍那里坐了半天的冷板凳,可不是白坐的。
“资金,设备,市场。”
祁瑞仓开口了,说的与冯啸辰事先想的毫无二致。
第六百四十四章 资金问题()
“我们前期打算生产的第一个产品是集装箱。”
陈开始向冯啸辰讲述起来,涉及到具体的技术问题,他就放开了,不再如刚进来的时候那样拘谨了。
“选择这个产品,是因为祁师兄说他们手里有一家包装箱厂,过去也生产过集装箱,只是技术比较落后,产品没有销路。我考虑过,集装箱是易耗品,每年的市场需求量很大。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难度不高,而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非常适合于中国这样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生产。还有就是搞集装箱生产前期的投入比较低,也适合于像我们这种创业型的企业……”
说到最后一条的时候,陈的声音有些虚了。祁瑞仓替他把后面的话说了出来:“陈说的前期投入比较低,也是相对而言的。我们昨天粗略计算过,在充分利用矿机厂和包装箱厂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最起码还要投入4000万元左右,才能建立起一条年产5万标准箱的生产线。陈测算过,如果生产规模少于这个数量,那么产品就没有什么竞争力了。”
“5万标准箱,一年的营业额大概是多少?”冯啸辰问道。
陈道:“按每个标准箱800美元计算,大约是4000万美元。”
“利润呢?”
“我粗略测算过,毛利润率应当在25左右吧。”
“也就是说,一年有1000万美元的毛利,相当于8000万人民币?”
陈微微地点了一下头,看他点头的幅度,可以猜想他自己心里也没谱。其实,陈自己按照理论计算出来的结果,毛利率比他所说的25还要高出一截。但这个数字连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