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重工-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不能保证出来有效的成果,这怎么能行呢?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申请,这个项目的经费还够用吗?”

    “嗯?”王宏泰听出有些不对,他看着屈寿林问道:“屈老师,您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大家都像我这样申请?这个项目除了我申请购买材料之外,还有谁申请了?”

    屈寿林像看傻瓜一样地看着他,说道:“大家都可以申请啊。成教授、吴教授、高主任,还有我,这个课题组有十多个人,你怎么能说别人没资格申请呢?”

    “可是,这是我的项目啊!”王宏泰急眼了。他老实不假,但泥人还有个土性子呢,自己好端端申请来的课题,让别人当了项目组长也就罢了,反正只是一个虚名,能够让他干活就好。现在连他的经费都要抢走,让他还怎么做?50万的经费是吴仕灿他们认真评估之后确定的,金额所以会这么高,就是因为这个项目难度很大,使用的实验材料也非常昂贵。套一句后世的话来说,预算虽然很高,但没有一分钱是多余的。

    可听屈寿林那个意思,前面那些挂名的人,不但要名,还要分他的经费,而且是人人平分的那种。不,他还是太乐观了,人家才不屑于和他平分呢,人家是教授,是大牛,他只是一个蝼蚁,有什么资格跟人家平分?

    意识到这一点,王宏泰终于无法淡定了,这可不是一件能够妥协的事情,重装办把课题交给他,是有要求的。他可以不在乎挂名,但如果经费被人分了,他就无法完成这个课题,届时是无法向重装办交代的。想到吴仕灿、冯啸辰他们对自己的信任,王宏泰有一种想暴走的冲动。

    跟屈寿林吵架是没有意义的,老屈也不会和他吵,人家还在住院呢。王宏泰扔下自己带来的礼物,气冲冲地返回了学校,一头冲进系主任高辛未的办公室,大叫大嚷起来:

    “高主任,我的那个课题到底是什么回事!为什么我申请来的课题,经费却分给了其他人,我甚至连动用经费的资格都没有了,这是谁给你们的权力!”

第三百四十五章 先把工作开展起来() 
听到王宏泰发飚,高辛未也是有些头疼。

    让屈寿林他们几个在项目里挂名,目的是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同时也使得向上级汇报的时候显得好看一点。如果这么大的项目主持人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讲师,上级难免会产生一些疑问,觉得化工系里的知名教授出了什么问题。

    挂名是一件小事,并不会影响到课题的进展。按照高辛未原来的想法,这个课题还是要交给王宏泰去做的,至少主要的工作应当由他来完成。因为别人对于钌触媒这个方向不太熟悉,而且屈寿林他们也根本没兴趣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到钌触媒上来。重装办把课题安排下来,最终肯定要看到成果,不让王宏泰去做,还有谁能做出成果来呢?

    想归这样想,具体做的时候就出了变故。国家为这个课题下拨的一期经费是10万元,是一个不小的数字,难免会让人心动。正巧,老教授吴荣根那边有个课题缺少了一点经费,数目不大,也就是几千块钱的样子。吴荣根脑子一转,便盯上钌触媒的经费了。据说这个项目的经费总额有50万,拿出几千块钱来支持一下自己,又有何妨呢?不管怎么说,自己也在课题组里挂了个名,名正则言顺啊。

    就这样,吴荣根把自己课题里买试剂的账,拿到钌触媒的课题里报销去了。董红英是个行政干部,不懂技术,也分不清哪种材料是用来做什么研究的。吴荣根既然是钌触媒课题组的副组长,自然有花钱的权力,他把单子递过来,董红英也就接了,很顺利地给他报了账。

    吴荣根得了便宜,难免会在同事面前感慨一番,大致是说王宏泰给大家办了一件好事,如果没有王宏泰弄来的钱,自己的实验就麻烦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别的教授听说还有这样的好事,哪能不上来沾沾光。不错,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些科研经费,可科研经费这种东西谁会嫌多呢?自己原来的经费不够,想出去参加个学术会议也拿不出钱来,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大课题,自己只是报一趟差旅费,区区千把块钱而已,小王还能不同意吗?想当年小王也是系里的学生,他就没花过自己的经费吗?

    接二连三地有人开单子要花钌触媒项目的钱,董红英自然要问问课题组长屈寿林的意见。屈寿林还是一个比较公正的人,看不惯这种随便揩油水的行为,他给课题组里的专家定了个规矩,每人花的钱不能超过一定的额度,否则自己必定会铁面无私,坚决不予签字。

    这样一来,第一期的10万元就名花有主了,在课题组里挂名的人都有一个额度,不能超支。落到王宏泰的名下,只剩下了不到1万元,这还是屈寿林努力给他争取下来的,以那些教授的愚见,能给他剩个三两千就不错了。

    高辛未是听说自己名下的研究生拿着票据去报钌触媒项目经费的时候,才听说了这件事。屈寿林没有直接把额度告诉他,而是通知了他名下的研究生。高辛未再一打听,才知道屈寿林等几个人已经自作主张,把课题的钱都给分了,有些钱甚至已经花出去了。得知此事之后,高辛未就知道不妙。王宏泰现在才来找他算账,实在是有些太后知后觉了。

    “小王,你别急,这事我也是刚刚听说……”高辛未关上办公室的门,硬拽着王宏泰坐下来,用难得的低声下气的口吻向他说道。

    发飚一般都是得站着发的,一旦坐下来,气势就弱了几分。王宏泰被高辛未按着坐下了,气焰也就没有刚才那样大了。他黑着脸,向高辛未问道:“高主任,这件事你说怎么办吧?这笔经费是重装办拨付下来专门用于钌触媒研究的,现在10万元只给我留了1万元,我想买一些实验材料都不行,这个课题还怎么做?”

    “这是系里工作上的失误。”高辛未很坦率地做出了检讨,接着又解释道:“课题经费,肯定是要以你为主的,因为钌触媒这个课题主要是由你申请下来的嘛,系里对你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不过,屈教授、吴教授他们毕竟在课题组里挂了个名字,要说他们一分钱都不能动,也太不尽人情了。”

    “是我求着他们挂名的吗?”王宏泰这回可真不客气了,“高主任,你摸摸良心说一句,谁稀罕他们挂名了?他们挂名就已经够过分了,还因为这个原因要分我的经费,这算什么道理?”

    高辛未道:“小王,你这样说也不对。屈教授他们挂个名字,对课题还是有帮助的嘛。你上次申请到市计算中心去做一个数值计算,要学校出具介绍信,如果不是看在屈教授的份上,学校会那么容易给你开出介绍信来吗?”

    “这……”王宏泰让高辛未给挤兑住了。学校的计算机不够用,他上次申请去市计算中心做一批计算,找学校开介绍信的时候,校办的确是看在屈寿林的面子上才同意开介绍信的,否则以他一个小小的讲师,还真难把介绍信开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大牛们在课题组里挂个名,的确有一些好处。可问题在于,为了这些好处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10万元的经费被分掉了9万多,这是一份介绍信能换来的吗?

    “当然了,我刚才也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并不是说现在这个经费分配的方案是合理的。”高辛未也知道自己的理由站不住脚,他说道:“这件事,你不来找我,我也打算和屈教授他们商量一下的。钌触媒研究的经费是必须保证的,有多余的经费,再用来支持系里其他的课题。你说说看,一期研究里,你需要多少经费?”

    “我需要多少?”王宏泰看着高辛未,哭笑不得。这些经费都是自己的,重装办拨付经费的时候,也是进行过评估的,哪有什么多余?吴仕灿也是业内顶尖的牛人,在预算评估方面很有经验。他提出给王宏泰50万的经费,是因为他希望王宏泰做出来的成果需要有这么多的投入。当然,如果王宏泰愿意节省一点,也还是有些余地的。

    “一期经费的10万元,我可以贡献出2万来。”王宏泰咬了咬牙,对高辛未说道。

    “贡献2万?”高辛未摇摇头,“这太少了。如果只是2万元,没有什么意思嘛,系里各位老师手里都有一些经费,再紧张,也不至于缺这2万元。”

    “这和我没关系啊。”王宏泰道,“我列出的一期研究方案,至少要花8万元的经费。”

    “可是,你最早的申请报告上才列了8万元,现在怎么一开始就要花这么多钱?”高辛未质疑道。

    王宏泰道:“我原来的方案太保守了,在京城答辩的时候,重装办的吴教授和我讨论过研究方案,让我把思路再放开一些,要努力跟上国际潮流,所以才会增加了经费。”

    高辛未沉吟了片刻,说道:“依我看,你还是要努力控制一下研究的范围,不要好高骛远。跟上国际潮流是必要的,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这个课题,我们能够达到国外70年代末,或者70年代中期的水平,就已经非常成功了,哪能一下子就和国外齐头并进呢?你说是不是?”

    70年代中期……王宏泰觉得有些齿冷。自己这个课题就是追赶世界潮流的课题,如果只是达到国外70年代中期的水平,这个项目根本就没必要存在,因为70年代中期国外对于钌的催化作用的研究也只是刚刚起步,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门槛,根本不存在什么需要去追赶的问题。

    吴仕灿他们所以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就是因为目前钌触媒的应用还很不成熟,现在开始研究,有很大的概率能够抢到先手,甚至获得一些重要的专利技术。如果耽误了时间,别人把这个领域开发得很充分的时候,自己再进去,就没啥意义了,只能掏钱买人家的专利,重蹈在上一代合成氨工艺上的覆辙。

    这一点,其实王宏泰在此前也向高辛未介绍过,只是高辛未根本没放在心上罢了。现在听高辛未这样说,王宏泰也懒得再去争辩,他现在关心的只有一个问题:到底化工系打算给自己留下多少钱。

    “2万元!”

    这是高辛未给王宏泰的答复。虽然屈寿林已经把用钱的额度分配下去了,但很多教授还来得及动用这笔钱。高辛未出面斡旋一下,帮王宏泰收回一部分还是可以的,但要想收回8万元,那就是天方夜谭了。

    “我不同意!”王宏泰恨恨地说道,“系里可以动用这些钱,但只限于20%,余下的80%必须由我支配,否则我无法完成重装办交给的任务。”

    “好吧,这件事,等我拿到系办公会议上再讨论一下。现在呢,你还是先把工作开展起来再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嘛。”

    高辛未来了一个缓兵之计,把王宏泰给打发走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遇到了一些障碍() 
高辛未答应先给自己解决2万元的经费,余下的经费等系办公会议讨论之后再决定,这个结果虽然不足以让王宏泰满意,但至于也算是有些进展了。王宏泰向高辛未撂了几句狠话,然后便接着找董红英送单子买材料去了。他不可能等到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才开始工作,这样一来耽误的时间就太多了。

    高辛未给董红英打了个招呼,董红英也就没有再跟王宏泰为难,把他的采购申请单送到了学校里。两星期之后,各种材料陆续采购回来了,王宏泰和几位研究方向比较接近的同事一起,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一时间也就顾不上再去找高辛未理论了。

    高辛未对这件事倒也算是比较重视的,虽然王宏泰没有催促他,他还是找屈寿林、吴荣根等人磋商了一次,讨论是否要给王宏泰增加一些经费额度。屈寿林等人对此颇不以为然,他们认为,重装办在这个问题上肯定是看走眼了,钌触媒这个题目,在国外也就是刚刚开始,人家那么强实力,都没做出什么名堂,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当这个出头鸟?有这么多的经费,应当资助那些更重要的课题才是。正所谓千羊在望,不如一兔在手。

    至于哪些课题是更重要的,答案也是很清楚的,他们几个人做的课题当然就是重要课题,他们都是业内大牛了,选的方向能有错吗?

    高辛未是想替王宏泰再争回一些经费的,毕竟他是个系主任,还是需要考虑一下影响问题的。但屈寿林他们死咬着不松口,高辛未也很难说服他们。一来二去,个把月时间又过去了。无可奈何的高辛未转念一想,既然现在王宏泰已经能够做实验了,还不如等他做出点名堂,再来考虑经费的问题。万一他根本做不出什么名堂,又何必浪费钱呢?

    王宏泰做完第一轮实验之后,果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这并不是他的实验有什么问题,而是按照原来的设计,这个阶段原本就是在补课,还没到能够出成果的阶段。王宏泰根据第一阶段实验中获得的启示,设计了第二轮的实验。这一轮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就更多了,还要采购几种学校实验室里没有的实验设备,总共有2万多元的支出。加上前一轮采购的材料,他的支出总额已经超出高辛未此前答应的2万元的额度,董红英自然不能批准,于是官司再次打到了高辛未的面前。

    面对王宏泰的质疑,高辛未说了自己与屈寿林等人协调的结果,也委婉地转述了屈寿林他们对这个课题的悲观评价,建议王宏泰收缩一点思路,不要好高骛远。王宏泰哪里肯干,他再次向高辛未发了飚,但这一回却没能解决问题。他需要的实验设备无法纳入采购计划,所需要的试剂材料也被打了折扣,后续的实验一下子就卡住了,无法进行下去。

    几个月时间就在这样的扯皮中度过。因为实验做不了,王宏泰只能先做一些理论研究,同时分出大量的精力去和高辛未做斗争。再后来,看到高辛未一直在拖延时间,王宏泰又去了学校科技处,找科技处长张怀彬出面给高辛未施加压力。

    张怀彬正是当初带王宏泰一行去京城答辩的领队,对王宏泰颇有一些好感,听说他的遭遇之后,也颇为同情,答应帮着他做些协调工作。不过,当高辛未告诉张怀彬说经费是被屈寿林、吴荣根等顶尖大牛挪用了之后,张怀彬也无语了。屈寿林这些人可是学校里的宝贝,他贵为科技处长,也不敢跟这些人呲牙。

    在这段时间里,王宏泰最怕的就是重装办那边过来询问项目进度,因为他的进度实在是太慢了,根本无法向重装办交代。他也想过是不是可以找重装办反映一下这件事情,让重装办出手来帮忙解决。但每次拿起电话,他又犹豫了。这件事一旦被捅到重装办那里去,化工系乃至浦交大都要受到影响,很难想象重装办那边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王宏泰毕竟还要在浦交大呆着的,不敢轻易地和学校撕破脸皮。

    前几天,吴仕灿终于打来了电话,了解前期成果。王宏泰支支吾吾,强调了一些客观困难,算是把吴仕灿给糊弄过去了。其实吴仕灿已经从他的话语中猜到了问题所在,只是因为远隔千里,无法亲自过来了解详细情况,所以才没有深入地追究下去。王宏泰心理压力更甚,愁得好几天晚上都没有睡好。

    “王老师,有人找你。”

    一位研究生走进实验室来,向王宏泰报告道。这名学生名叫严寒,是浦江本地人,是系里一位副教授名下的研究生,这一次也被吸纳到钌触媒项目课题组中,干活颇为麻利,深受王宏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