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也是谭泰为了试探血战过后,众将的战斗意志是否能统一的一次考核。会议中,谭泰说道:“我军接下来的攻击目标将会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向西七百里攻击李定国刚刚占领的长沙,再或是向南五百里夺取江一西的腹地吉安,在这个选择上,我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
谭泰说完之后,笑呵呵的扫视着与会的这些将领,而这些将领,看来并不想急着回答谭泰的问题。只有刘良佐第一个站了出来,从九江到南昌,他的镶一黄旗汉军一直是被谭泰作为炮灰在利用的,两战过后损失的绝大部分清军士兵也都是出自他的军中。不知道对于这些刀口向内,为皇军冒死拼杀的人们来说,算不算是悲哀。
如今刘良佐的人马损失巨大,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些能够为他提供官爵和俸禄的本钱——他的军队。
(本章完)
第62章 半壁江南血铺天 (3)()
刘良佐必须站出来为自己说话:“大将军,末将认为,我军一旦攻击吉安,则极有可能被长沙的李定国趁我大军南下之际,抄掉南昌的后路。而一旦李定国进攻南昌并且得逞,我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之中。而我军如果西进,攻击长沙则没有这样的担忧,如果我军西进攻取长沙能够成功,则进可以继续夺取衡州、永州,直接威胁广一西的明军老巢;如果攻击不顺利,还可以得到汉阳三位王爷的支援,不至于消耗过大。所以末将认为我大军西进长沙更为稳妥。”
刘良佐的话说完了,其实他心里还有另一些话不能说,相对于江一西的吉安来说,长沙是湖广境内数一数二的坚城。如果大军西进攻打长沙,仅仅紧靠他刘良佐的人马是绝对不可能够胜任的,如此一来,也就避免了他的汉军镶一黄旗继续作为军中头号炮灰的悲催局面。要是在这次战役中将他的所有人马都填进去了,他本人对于大清朝也就不再具备任何的价值了,所以要上就必须大家一起上才好。
听到刘良佐说出的计划,谭泰又怎会猜不出他的用心呢?只是现在还不是他这个大将军发表意见的时候。谭泰笑着看向刘良佐:“刘将军的这个计划可谓万全啊,不知道大家是否都赞同刘将军的意见呢?”谭泰又将目光扫向了其他人,话语中像是在肯定刘良佐的方案。
另一位汉军将领江南总督马国柱是此次整南大军中实力最弱小的一位,如果谭泰不想点名问到他,他一定会让其他人当做自己从未存在过,出头的椽子先烂,尤其是汉军这种椽子总会成为炮灰的第一选择。其他的满蒙固山们也都没有搭话,都在眼观鼻,鼻观心的修炼着各自的内功心法。
谭泰发现,众人中似乎只有何洛会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早在太宗年间就已经是蒙古正黄旗固山额真的何洛会身经百战,早在崇德五年便随同多尔衮和豪格兵围锦州的祖大寿,深受皇太极和豪格的信任。山海关大战时,他随征在豪格麾下大破李自成。顺治二年末,又以定西大将军的身份率军从陕一西一路打到四一川。
此后他又以靖远大将军的身份一直在四一川攻打张献忠。功劳累计,让他成为了满洲正黄旗固山额真。只是由于豪格与多尔衮争位失败后,关内战事又趋于乐观,多尔衮就可以找机会处置豪格了。随着豪格的失势,两黄旗被多尔衮逐渐夺取,何洛会也从满洲正黄旗固山额真转为满洲镶白旗固山额真。
如果不是因为他属于豪格一党而失宠于多尔衮,这次的南征怎么会轮到由谭泰这个多尔衮的亲信充当大将军?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他谭泰哪一点可以比得上何洛会?可以说,此次南征的八固山之中,何洛会才真正的是第一大佬儿。
刘良佐是必须为自己发出声音;马国柱是没资格发出声音;排除掉谭泰和何洛会之外的其他几位满蒙固山是不敢发出声音;谭泰是在等着别人发出声音;只有何洛会觉得自己应该发出声音。
“刘将军所言甚是,我军如果以此计划行事,必然可以取得一定的胜利。明军刚刚经过了阶段性的整顿,已经合流了江南各地的多支反贼势力,此时他们所拥有的兵力正是最多的时候。仅仅九江与南昌就已经布置了二十万以上的兵力,由此我们便可以管中窥豹,明军在长沙至衡州、永州、全州这条正面防线上必然会布置更多的兵力用来防御我军的进攻。明军的战斗力虽然并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可要想将我大清的铁军放在坚城之下,去一个城池又一个城池的啃掉明军主力这块骨头也并不算是用智。即使我军可以接连拿下长沙、衡州、永州和全州,以我军目前不足二十万的兵力,在经过与明军主力在四座坚城下的消耗战之后,即使拿下了这些城池又将如何坚守下去?避实击虚、避重就轻,使守军疲于奔命才是攻击明军时一贯的最好方式。如果我军把攻击的目标选择在吉安,相信以明军的实力,绝不可能在两条防线上都投入重兵。况且吉安与赣州都是明军最新占领的城池,防御准备必然仓促,以我军的兵力要想拿下吉安和赣州一定更加容易。而一旦夺得了这两座城池,我军便可以穿插到广一东的纵深,那里的李成栋刚刚把广一东的复明势力搅了个天翻地覆,转而再投靠明军,立足必然不稳。再观察他进攻赣州时的表现,真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这样的军队怎会抵挡得住我八旗铁军的一击?一旦击败了李成栋,我军再突然向西攻击明军的腹地肇庆和梧州,则可以一刀插入明军的肋部。明军的阵脚必定会大乱。而再此之前,湖广之地的明军主力因为面前有汉阳孔有德等三王的掣肘,是不可能迅速回援的。而我军如果出现在了广一西,那么湖广的明军主力必然会为了回援他们的老巢而疲于奔命。此时汉阳的孔有德三王若再能趁势尾追这支明军掩杀一番,并与我广一西的大军形成南北合击之势。决战的地点就会出现在旷野荒郊,而野战中的明军想与我大清的铁骑交锋,无疑是在送死。如此一来我军便可以一战而全歼明军主力,继而追歼明军剩下的残余兵力,则天下可一战而定。”
何洛会的侃侃而谈并没有换来掌声,没有人对他的计划赞扬,也没有人提出反对。他的计划即使再完美,其他的几位固山也不可能凑过来拍他的马屁,万一这种谄媚的马屁一巴掌扫到了摄政王多尔衮的脸上,哪怕是扫到了多尔衮的爱将谭泰的脸上,这些人的前途也就危险了。党同伐异,适用于所有政客。
(本章完)
第63章 半壁江南血铺天 (4)()
党争不仅只会出现在大明,在权利的诱惑之下,只要有人的国家就会有政治,只要有政治就会有争夺。然而这种争夺最好是建立在对自己无害的基础之上,对于清廷的这些中高级将领来说,他们也许没法猜得到或者选择准,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但是大多数人都会把这种选择的权利留到最后。巴山等人就是属于这一类,他们不好表态,然而也没人表示反对,在何洛会的这种近乎疯狂却又异常合理的计划之下,不表态就等同于赞成。
谭泰即使再忌讳何洛会的喧宾夺主,以他多年征战的经验也没法在何洛会的计划中挑出毛病来。看到巴山等其他几位满洲固山继续装傻,汉军将领也根本没有资格对何洛会的计划品头论足。作为此次南征的主帅,谭泰必须要做出选择了:“既然大家对这两个计划都没有什么意见,那么就有本将军做最后的决定吧,众将听令!”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等待着谭泰的最后命令,只有何洛会似乎有些不甘心,但是毕竟自己不是大将军,军法他还是知道的。谭泰正色高声的说道:“命令江南总督马国柱率领30000人镇守南昌及九江各地,防御明军由湖光方向的偷袭。其余人马于明日寅时三刻启程,目标吉安!”
当谭泰大军于会议的第二日出发去攻打吉安的时候,时间是九月初七。虽然他留下了马国柱防守南昌至九江一带,然而马国柱的兵力太少,所以谭泰很担心自己真的被李定国断了后路,对于吉安的进攻也不再肆无忌惮,而是小心翼翼。
全军抵达吉安城下已经是九月中旬以后了,而且进攻也并没有马上就展开。对于需要迅速突破江一西明军的防守,进占广一东全境,而后再挺近广一西的这个计划。谭泰这样做是否真的合理是有待商榷的。不过统军大将需要顾全大局,然而使大军不至于深入险地,这也是任何的一位统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谭泰认为,在全军稳稳的拿下吉安后,再派一支奇兵,突击赣州,一旦得手才后,才可以全军放心大胆的扑向广一东去剿灭李成栋。
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万家深树里,闻是吉州城。谭泰对吉安的进攻是经过了充分准备的,无论从部队规模到武器配备,清军也是有理由自信的。一个小小的吉安城,就算明军的人数再多,面对优势炮火的火力覆盖,恐怕也是难逃一死。
秋日的骄阳高高挂起,照射在赣江之上,白鹭洲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白鹭洲因李白的这句诗而得名,虽然李白这句诗说的不是吉安,然而吉安白鹭洲的享誉中华却也不是因为李白,而是因为白鹭洲书院。江南四大书院中有三个位于江一西。白鹭洲书院又与庐山的白鹿洞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奉新华林书院齐名,并称为江一西四大书院。
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科考,当年共有601名进士金榜题名,其中吉州就占44名,这其中绝大多数人又都出自白鹭洲书院,相当于当年南宋朝的十个进士中就有一人出自白鹭洲书院。这44名学子中,有一个人最为著名,他就是21岁的状元及第——文天祥。
理宗夸赞文天祥说:“此天之祥,及宋之瑞也”,于是亲笔题写了“白鹭洲书院”的匾额,悬挂在书院大门之上。文天祥是白鹭洲书院的骄傲、是吉安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同为失败了的英雄,比起霸王项籍,文天祥对中国人的影响则更为深刻和悠远。
“南人无如天祥者”,因为文天祥,坚贞不屈也似乎就成了吉安这座城市的代名词。文天祥是中国人对于英雄的一个新的诠释,他告诉了世人,失败了的斗争精神也可以擎天捧日。
江水依然在静静地流淌、山也继续吹着秋风,而秋阳之下的吉安城却即将要接受煎熬。马进忠明知不敌,而朱四却想拼死一战。“万岁爷,戒急用忍啊,我大明如同南昌一样的府城有140座,如同九江一样的军州有193个,县城更是拥有1100多座。而大明皇帝却只有您一个呀!我的万岁爷!”
马进忠急的跳脚,朱四却笑得很惨然:“哈哈哈,可惜呀,大明的这些州、府、县,如今却大多不属于大明了,如今也许只有朕的性命才是属于大明的!”“万岁爷若执意如此,恐怕你我只能去九泉之下做兄弟了。”“那又怎样?难道你怕了?”“我马进忠如何会怕?只是九江、南昌数十万亡灵的大仇由谁来报?”“朕就是为报此仇!”“死守吉安根本不是报仇,而是送命!”“你将这话对着文天祥说去!对着九江和南昌死难的十几万百姓去说!九江和南昌都战至最后一人,你让朕在吉安逃跑,朕做不到,死也做不到!”
“好好好,您是皇帝,您说了算,大不了我马进忠陪您一起死了,只恐怕九江与南昌百姓们的公道会留在鞑子的青史里书写,如果那样,就算他们战死的再悲壮,也会被小鞑子们说成是螳臂当车,阻挡正义的潮流!”“你休要胡说,朕要翻脸了!”“翻脸又怎样?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吗?您死了,谁还能给死去的亡魂一个公道?谁又能给活着的大明百姓一个公道?只要你一死,大明就特娘的全完了,那样会死更多的人,您知道吗?这样的结果,你朱由郎能付得起责任吗?”
朱四的眼前发黑,身子直摇晃,马进忠说的对,这种结果即使皇帝也承受不起。朱四有气无力的靠在了墙上:“难道你还有更好的办法?”
“当然有了,您不是一直说我老马主意多吗?因何到了关键时刻您却想不听一听呢?”却不料刚刚冷静下来的朱四又发疯一般的高喊:“几十万人就这么没了,你想让朕听些什么?朕是他们的君父啊,他们的死不是在打朕的脸,而是在挖朕的心!!!”
(本章完)
第64章 半壁江南血铺天 (5)()
因为九江和南昌人的惨死,朱四泪如泉涌,马进忠也是泣不成声,他们就这样一直的哭着,一个坐在地上,一个蹲在一旁,许久都没说一句话。
马进忠擦了擦自己的鼻涕和眼泪,呜咽的说道:“咱们两个大男人,一个皇帝、一个国公,眼看着十几万的百姓死了,却只会哭,像什么话?”朱四也擦拭着泪水说道:“对,咱们找谭泰拼命去!”刚刚站起来半个身子的朱四又被马进忠一把拉倒在地上:“您哪像个皇上啊?成天着不是骑马砍杀,就是要找鞑子拼命,您要是想还给九江、南昌百姓一个公道,这事儿就得听我的,我老马保证能还这些亡魂们一个公道!”
朱四也发急的喊道:“有屁快放,朕没心情听你吹牛,只要能灭了谭泰,朕的皇位都可以让给你!”“您就把这皇位坐稳了吧,我老马可没那么沉的屁股,暂时咱们也没有吞了谭泰全军的好牙口,但是撕下他一大块肉,我老马还是做得到的。说好了,这次如果胜利了,我老马什么封赏都不要,您也不要想着给我升官,我老马还不想踩着同族十几万的亡灵上位!”朱四又催促道:“你快说!”马进忠说:“急什么,等我擤擤鼻涕。”
制定好了战斗计划之后,朱四与马进忠没有逃,他们依然在这座英雄的城市战斗着。只是马进忠将自己的38000兵力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在吉安城上坚守,另一部分控制了螺子山和瑞华山两处高地。吉安明军的兵力虽然不及谭泰,甚至远远不及九江和南昌的义军数量,而马进忠却要比九江的守军王得仁和南昌的守军金声桓高明的太多了。
螺子山是谭泰想要攻打吉安城所必须克服的一道障碍,此山不高,仅仅142米,山上却松竹林密,树影婆娑,茂密的植被成为了明军的保护伞,使得谭泰手中的大量火炮极难发挥效用。万般无奈之下,刘良佐再次成了一个悲催的选择。就连巴山看到谭泰这样的使用刘良佐,都对刘良佐产生了一点点的同情。
他问谭泰:“大将军为什么每次都让花马刘做先锋呢,这样做是否会对汉军的军心产生影响啊?”谭泰不以为然的回答:“汉军正黄旗的左梦庚,再加上他花马刘和吴三桂,仅仅这三支汉军就是三十多万张嘴。摄政王这次把他花马刘的人马派给了我,不就是为了打仗吗?本将军总不能只管着这群南蛮子的吃食,却不让他们干活吧。”
巴山又问:“可是大将军,他的队伍已经连做了九江、南昌两次战役的主攻了,兵员损失很大呀。”谭泰面露不削之意:“有我八旗铁军撑腰,近千门大炮支援,他刘良佐面对着九江和南昌的那些叫花子一样的起义军都能损失巨大,这怪的着本将军吗?他不总是吹嘘他镶一黄旗汉军的战斗力要超过左梦庚的正黄旗汉军吗?打一些叫花子都这么吃力,还什么花马刘,我看他就是一匹骡子。你也去告诉他,如果发生了和明军主力的战斗,由我们满八旗来打,遇到这些散兵游勇的残匪,功劳就全让给他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