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伟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伟业-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环踢,陈谁扁赶忙招架。老太太刚一落地,又舞起那根大粪叉近身同陈谁扁‘刷刷刷’肉搏了起来。

    老太一看便是练家子,身手快如闪电,先是徐晃了百十招,待到陈谁扁看累了挥起鞭来要反击的时候,她又手舞粪叉再来了一个夜战八方藏刀式。陈谁扁身上的屎更多了,他不但身上的屎多,脸上的包也不少,原来是头前三人当中的那个男子手中的致命暗器——弹弓。老太太徐晃百十招,陈谁扁认真的看着,那一把弹弓却连发了十枚弹丸,接连打肿了陈谁扁的鼻子和眼睛。不知怎么回事,陈谁扁硬是没躲。此时陈谁扁的脸上就像长了一筐鸡蛋,既大又圆,模样分外靓丽。

    陈谁扁伸手摸了摸满脸的包,回头喊了一句:“哪里的好汉,快报上名来,一声不吭就用暗器是何道理?”那男子坦然的说:“别乱找了,人在这儿呢,小爷我叫铁蛋儿。。。。。。”“休要同他废话!”中间的白胡子老头再次说话了:“全都围上去,踢死他!”

    常言道高手在民间啊,人们在陈谁扁的身上蹦着、跳着,用脚后跟儿往下剁。陈谁扁一会儿的功夫就死的不能再死了。

    (本章完)

第388章 金风东海卷登莱(3)() 
陈谁扁惨死在吃瓜群众的脚下,刘公岛各处的战斗也都渐渐结束了。黄岛方面的清军面对明军两路夹击没有任何还手的余地,旗顶山上的守军倒是进行了一番抵抗,结果依然是全部被歼的下场。

    刘公岛以西,攻打威海卫城的三路明军为了缩短威海卫守军的准备时间,当看到黄岛的明军旗帜刚刚飘扬起来后,便开始展开了对威海卫的钳形攻势。明军攻打北帮炮台的主官是施琅的族叔施福。施福平日里的性子看上去很慢,不爱多言,但是一遇战事就像是换了个人一样,凶神恶煞,急如豹子,猛如虎。

    战船正在奋力前进,他却还在催促。施福着急,北帮炮台上的清军心里更急,刘公岛的炮声一响起来,炮台上的乡勇就在炮位集结。只是平日里他们根本没怎么训练过,精锐的炮手早就被抽调到汉军绿旗兵里面去支援内地各个战场了。这些乡勇所接受的训练就是擦大炮、装火药、装弹、点火、再擦大炮。但是所训练的科目,大多都是些规范性动作,几乎没有什么实弹演练,平日里的海防根本没有引起清廷的高层重视,谁会想到明军放着陆路不走,抛下华北各做城池,而是率先攻打山东沿海呀?

    炮台上的大型火炮共三门,口径240毫米,填装手姚多和几个战友看到攻打刘公岛的明军势大,都情不自禁的往各自的炮管儿里多装了几分火药。当明军对黄岛展开炮击后,战争的烈度更加直观,他们预感到死亡正向自己招手。姚多已经被吓得颤颤巍巍,心里还怕大炮到时候不响,便又比别的炮手多添了一分火药。等到施福带领明军登陆舰队冲向岸边时,战斗终于开始了。

    明军水师的舰炮精准的射向炮台,清军开始还击。总旗刘快卯足了力气喊道:“预备点火,放!”随着一声号令,军卒们开始点火,一双双颤抖的手刚把火炬放到了引信上,明军炮火再一次袭来。就听到轰轰两声巨响,惊得点火手窦一斗一个激灵,随即便捂住双耳蹲了下来。并没有去看大炮有没有击发。

    总旗都被吓得脚下一出溜,好半天才再次下令继续还击。随着总旗的号令,众军卒又开始擦炮管儿、填药、装弹。。。。。。

    总旗刘快就站在姚多的身边,当姚多装填完毕后便躲了起来,刘快喊了一句:“发射!”轰鸣一声巨响,火炮开了花儿,炮弹炸膛了。所有人都开始耳鸣眼花,如入云里雾里一般。总旗刘快的身体飞了起来、翻向了半空、又顺带转体360度、再来个托马斯回旋首倒立,才慢慢落了下来。炸膛炮不只炸飞了总旗,还摧毁了许多火炮、火药,伤了一大片士兵。当施福带队登上了北帮马蹄夼的滩头时,北帮炮台上的清军全都趴在地上找妈呢。

    定西候张名振带领着明军在威海城南帮炮台以东卫家滩登陆了,由于南帮摩天崖炮台的正面兔子头的崖壁陡峭,不易攀爬,所以侯爷只好带领大军绕路而行,走了漫长的一段路,中途又抓到了一些逃兵,逃兵们告诉他摩天崖炮台的防守很是薄弱,原本也就几十人,还跑掉了很多。定西候张名振一向用兵谨慎,不是亲眼看到的情况他绝不会轻信。可是要爬上这摩天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绕路呢?所以侯爷在艰难行军的途中不合时宜的累晕了,当这群身着重甲的明军老卒们,抬着自己的侯爷终于一路爬上了摩天岭后,发现上面的守军早跑得干干净净。

    清理了周边高地和据点,终于到了最后的总攻。明军此战的主攻地点——威海卫城,是大明四大卫所之一,战略地位自不必言,郑成功当然相当重视,料想到必是一场血战,所以国姓爷决定亲自带队。“禀报忠孝伯(郑成功的封号),北帮炮台与南帮炮台已被我军占领了!”“好!命令舰队前进。”

    水师战船前进到对威海卫城的火炮射程范围以内,舰队炮火对威海城狂轰乱炸了半个时辰。国姓爷的爱将林胜和甘辉都进言到:“大帅,差不多了吧,您看那城头上的军旗都被炸飞了,一杆也没了,也不见上边有个动静,是不是鞑子都已经被咱们炸死了?”

    八旗兵300年由胜到衰,都一直原封不动的保存着一个缺点。一百人一杆旗,无论是守城还是打埋伏,只要数一下战旗的数量,就知道他们有多少人。

    眼前是黑蒙蒙的硝烟,摇曳着散开一些之后,里面是一地鸡毛。郑成功手扶栏杆立在舰桥之上,虽然对胜利非常有信心,却依然谨慎地说:“派十几名死士去侦查一下,还要带上云梯。”“得令。”随后,十几个死士便乘坐着两只快船,带着三架云梯,冒死登岸。又成S型路线,向前躬着身子疾驰,动作很是规范娴熟,模样很是专业。

    他们这样的战术动作可以躲过敌人的冷箭,只可惜他们没有遭遇冷箭。“圈套,一定是圈套,大家小心,总旗贾乙一边谨慎的前进,还一边将多次作为敢死队长的经验传授给手下的将士。只有饭量大的柱子由于刚刚在船上午餐吃的多了些,姗姗拖到了最后。

    总旗贾乙怒骂到:“真是酒囊饭袋,当心别被乱箭射中!早知这样,真不该把你带出来。”柱子渐渐被其他人落下,侦察队在贾乙的带领下,警惕的越过了护城壕。城头之上依然无声无息,侦察队大着胆子开始爬上云梯,做一次登城的试探。

    柱子拖在后边尽量赶路,回去被处分是肯定的了,走得急,心情急,感觉有些岔气儿。打了几个饱嗝,感觉好了一些。终于他也来到了护城壕边,护城壕太深,他又吃得太饱,身子根本跃不过去。为了赶时间,便只好冒险走上了护城河桥。

    (本章完)

第389章 金风东海卷登莱(4)() 
木质的河桥在柱子的脚下吱吱呀呀的挣扎,云梯上的总旗看到柱子正在作死,眼神回望出可以杀掉他的炙烈火焰。柱子犹豫了,脚步也犹豫起来,不巧被桥上的一根钉子绊住了下襟。柱子往前一挣了又挣,吱嘎一声,又是一个趔趄,人便扑腾腾的踉跄着向城门跌撞而去。

    柱子手捂着头,头上有个包,门板的确很结实。眼睛里的星星终于少了点儿,发现城门被自己撞开了一道缝。柱子有些好奇,用手轻轻一推,城门居然轻易的开了。“难道门忘了上锁啦?可怜兄弟们还在费劲儿的爬云梯呢。”内心在浮想,在斗争,好奇心终于战胜了恐惧。

    城门吱吱呀呀的缓缓开启,直到大倘四开后,柱子依然站在那里向城内呆呆地观瞧。望向城内,空无一人,街中几片枯黄的树叶伴着秋风起舞,飞呀飞,飞到了柱子的脚下。柱子刚要将那片自在的树叶捡起来,忽见城墙内一道黑影闪现。‘糟了,空城计!有埋伏!’许多戏班子表演过的画面在脑海闪过,柱子一个连续的后滚翻,顺势又躲到了城门背后。

    感觉那道黑影依然悠悠地向自己悄悄靠过来,一步一步、越来越近。柱子的神经开始绷紧、肠胃也紧张的再一次痉挛。忍无可忍,逃无可逃,他鼓起勇气想要勇敢面对。死也要像个爷们儿!只见他紧攥双拳又大呵一声,便横身挡住了这道黑影。于是他呆住了,而那道黑影也没有在乎他的叫嚣,推开他的身体,继续扬长而去,径直出了城门。之后不久,围着这道黑影的人更多了,其中还有郑成功:“我就不信,堂堂的大明四大卫所之一,清兵就派一头驴来防守吗?太不像话?这简直是对我郑某人的羞辱啊!”

    也难怪国姓爷生气,尽管山东的驴子是很有名气,然而看着这头晃晃荡荡的驴子竟然还想冲破明军的重重包围,郑成功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把这头驴给我炖喽。”一声令下,黑驴便被用来熬汤了。

    明军开始陆续向城内挺近了。郑成功无奈的向城内走去,一战成名的想法再一次落空了,军功向来都是凭着人头和缴获取得。想一想李定国、郝永忠、刘文秀都一战成名。而自己的战争,对手竟然是一头驴。

    “老人家,这城里的鞑子兵跑哪儿去了?”郑成功一边走一边询问路边的百姓。“城里本来就没有鞑子兵,只有团练兵。团练兵这不也跑了吗,这会儿怕是逃出十几里地了。”“威海卫可是海上要冲,防御为何这么烂?”郑成功本是随口一说,没觉得普通老百姓能带给他什么答案。

    “嗨,什么海上要冲啊,如今胶东已经乱成一锅粥了,鞑子哪里有心管海面儿上的事儿啊。于七侠已经率众在锯齿牙山起义啦。鞑子兵调集了许多地方的人马,却依然败多胜少啊。你们来的正好,快去牙山帮于七侠解围呀。要知道,他可是我们胶东的大英雄!”

    “锯齿牙山?于七侠,这又是什么名堂?莫非威海卫防御如此薄弱,真的是因为清军调兵征讨那位于七侠的缘故?这么此次登陆山东,岂不是可以做到趁虚而入了?可于七侠又是谁,清军凭什么对他这么重视?这么重要的情报,锦衣卫竟然没有掌握,还是早已掌握,所以才有此行动呢?”

    一系列的问号打在郑成功的眼前,命运的巧合也让清廷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郑成功看在眼里,喜上眉梢。夜渐渐到来,柴门犬吠,炊烟袅袅,仿佛向人预示着和平依然存在。然而这里是战场,如今整个中原大地的清军情况都不太妙。明军一旦拿下了胶东半岛,便可以和西北明军合力对中原多尔衮主力形成威压,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威压。

    剩下的事情,多尔衮便没有太多选择了。他要么首尾不相顾,死命狠打明军的一个方向,不去管背后的撕咬;要么死守中原,等待朱四找他决战。撤退到黄河以北总是不可能的,除非经历一场失败,否则爱新觉罗家族、满洲八旗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命运。

    “篱边叶落报深秋,何处砧声入画楼。晚景云迷东海外,闺情风送北山头。雁鸣几阵如含恨,笛弄谁家欲解愁。寒气渐侵频捣石,娟娟新月上帘钩。”这是王士任所做《威城八景·北郭秋砧》

    夜色下的景观是朦胧的,郑成功的心里有许多煎熬。面临国家存亡与父亲生命之间的选择时,他选择了前者。多尔衮明明一直在拿郑芝龙的性命相要挟,可他依然没有屈服,依然选择了抵抗。这一点,在历朝历代的民族英雄中也是特例。‘苟为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郑成功选择的不仅仅是一条英雄之路,更是牺牲之路。

    渐渐的,他已经融入了朱四的阵营,成为了体制内的一员。作为十几万水陆大军的二号主官,前方仍有许多战场在等着他。‘自古忠孝难两全’,就用胜利和鲜血来证明自己的选择吧。

    月下独酌,他选择了寂寞。包括今天得到的这座空城,此前的种种并不顺利。他的队伍没有经历血战的洗礼,仅仅与左梦庚直流的缠斗是无论如何也锻炼不出一支铁打的精兵的。看着李定国、郝永忠乃至高必正都在一步步的成长,甚至朱四也已经有了御驾亲征的苗头,郑成功建功立业的心情很急切。

    这场战争旷日持久,强弱之间正此消彼长。明军抵抗住了清军的数次南侵,又进一步取得了西北、东南、山东各地的控制权。攻守易势,虽然此前他不是战场上重要的一员,想想日后明军会越来越多的利用水师的优势同各种敌人作战,郑成功有一种想要成为伏波将军马援的冲动。

    大明的万里海疆,总该有人去守卫;海外诸邦,一定需要有人去征服。因为这个时代,是充满着开放、包容和勇武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许多人,必将永垂不朽。这一夜很是寂静,下一个清晨,太阳照常升起。

    (本章完)

第390章 金风东海卷登莱(5)()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天与秋光》李清照

    奉上一首易安居士的《行香子》纪念一下已故的北宋莱州太守赵明诚,用李清照的词纪念赵明诚是何道理?其实人家是两口子,笔者一个大男人总不好说到了莱州就来思念李清照吧,而且人家李清照毕竟还比南明这个时代的人大五百多岁呢。呵呵,这都哪跟哪啊。赵古董在莱州做了五年太守,夫妇二人一起在莱州留下了那部《金石录》,却没留下什么风流佳话,这就是我们即将要到达的莱州与这位第一女词人的一些联系吧。笔者大概只想说这些,剩下的时间就交给李元胤吧。

    吹着九月的秋风,行进在大海之上,李元胤的舰队正奔赴战场。海上的前进之路,虽说匆忙了些,倒也惬意。旗舰之上除了这支两栖部队的统帅李元胤及其部下之外,还有几个长相特殊的西洋人。西洋雇佣军团的西班牙籍司令官贡萨洛·德·科尔多瓦便是其中之一,还有通事官(翻译)意大利籍神父毕方济,也就是洋文翻译外加欧洲间谍。

    这支西洋雇佣军还有一个中国人做监军,原职司礼监掌印太监庞天寿,庞天寿也是接受过洗礼的天主教徒,又经常与西洋人往来,朱四选择他作为这支军团的监军颇为合适。当然了,也会有一批训练有素的锦衣卫和常在他的左右,以便能够及时与朱四通信联络。还有几名他颇为信任的小宦官,负责伺候监军的起居。

    宦官在明朝的历史当中有着许多颇为重要的作用,至少除了造成土木堡之败的王振,包括刘瑾和魏忠贤等人,也并非一无是处之辈。抛开文官撰写的历史不谈,明朝的宦官在这个王朝中起到的作用大部分都是好的。毕竟明末所谓清流对这个王朝的背弃与出卖,并没有在宦官的身上发生。有人说北京城最后是被一个宦官打开的,可毕竟金无足赤。相对于同崇祯皇帝一同赴死的王承恩来说,绝大多数的文官都是绝情的。

    太监另一个被人诟病的地方是普遍文化太低,不过这也怨不得他们,毕竟这是大明的祖制,太监不被允许学习文化。庞天寿倒是一个特例,此人虽然身为宦官,却锐意进取,爱学文化,思想上非常开放,能够信奉天主教便是例子。他有文化,喜欢接纳外来事物。虽已是古稀之年,可朱四还是将最重要的监军位置交给了他。他与贡萨洛等人也相处融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