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多尔衮正在与范文程商议应付山西及河南百姓被明军迁徙的对策。范文程说:“摄政王,如果对明军迁徙百姓听之任之,大清朝的结果一定不会比崇祯皇帝的大明朝好上太多。而且我大清在关内几乎没有根基,明军一旦成功的实施了这招釜底抽薪之计后,也许我大清输的会更惨。”
多尔衮此时紧闭着双眼,靠在椅子上以手按头。如今的局势真的越来越让他头大,而且他却是拿不出太好的办法,思踱了片刻之后,他用一副尽显沧桑的语气沉沉地说:“孤王还是不理解明军依靠着什么使得两省的百姓如此的听命于他们,难道就凭借着情报中说的将陕西那些贫瘠的土地分给两省百姓?这些百姓已经在山西河南造了反啊,他们很多人中已经抢到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了,而为了朱由郎的命令,他们中有许多人竟然连到手的这些都要放弃,简直难以置信。”
范文程解释道:“是的,摄政王看得很清楚。大清能够依靠的山西、河南地方上的保甲和乡绅,已经在一系列的平民起义和暴动中被杀了十之八九了。按照正常的想法来看,如今这些地主和乡绅还能够活着的,要么已经成为了起义的一份子,要么就只好夹起尾巴做人。可是如今山西、河南这两省战乱不断,起义的农民希望投靠明军的队伍,安分守己的百姓们则本来就希望躲避战乱,这就使得明军轻而易举的便说服了两省大部分的百姓啊。”
多尔衮微微点着头叹息道:“嗨,这样就可以说得通了,难怪孤王命令谭泰从大同向西出发,阻拦明军迁徙山西的百姓。又派了另两路耿仲明和朱马喇,分别去河南南阳周边和洛阳以西阻止明军迁徙河南的百姓,却都没有取得成功。”范文程摇着头说:“是啊,这又怎么会成功呢?除非这三路大军把所有见到的百姓都抓起来投进大牢,否则大军所到之处,老百姓是可以暂时放弃离家出走。可大军需要巡视的地方太多了,他们刚一离开,身后的百姓就会立刻打起背包和行李卷儿,哼着小曲儿赶奔陕西。因为那里没有战乱,还有他们的军队和土地。”
能给多尔衮留在帅帐里端坐的一个理由是他如今在等有些人找上门来,当然这些人不是债主了,而是为数不多的好消息。第一个这样的消息是探马带来的:“启禀摄政王,平西王的大军已经和明军攻打太原的部队交战了两天!”多尔衮精神为之一振:“战果如何?”探马答曰:“我军大胜!阵前斩杀明军136人,缴获陶器数十件,伐木工具若干。”
多尔衮于是跳起来大骂:“吴三桂好不要脸,这样的战果也来上报,就没缴获到一件武器吗?一百多人的数字什么时候就变成大胜啦?尔胆敢戏弄本王?”探马惊恐的磕头如捣蒜:“奴才不敢,斩杀的敌人数字确实不多,可是平西王如今却已经将明军围困在了数座大营之内,这才遣奴才来请示摄政王何时进攻。”多尔衮声嘶力竭地喊道:“本王只是说要他诱使敌军主力前去救援,可是刘文秀毫不上当。既然如此,他便应该迅速歼灭太原明军,缓解尚可喜守卫太原的压力。立刻回去告诉吴三桂,既然等不到明军的援兵,就应该立即消灭被围之敌,不可贻误战机!”“遮。”
等到探马走后,端重亲王博洛对多尔衮怯生生问道:“叔王,莫非吴三桂有二心了?”多尔衮在暴走中摆手道:“即便他吴三桂有了二心,也绝不会去投奔小儿朱由郎。”说完之后,便再无下下话,只空留着博洛在那里等着他的下文,可多尔衮依旧只顾着在帐中暴走。
旁边的范文程这时出来解释了一下多尔衮话中的意思:“恐怕摄政王是这样考虑的,当年李自成打到北京城时,吴三桂和他的关宁军近在咫尺却行动迟缓,一直在路上磨磨蹭蹭。吴三桂的首鼠两端最终没有让崇祯皇帝等来救兵,而吴三桂却等到了北京城破、崇祯身死社稷的消息,得到这个消息后,吴三桂便飞速的赶回了山海关。这些情况其实大家应该都清楚,而且这崇祯帝和李自成的死都跟他吴三桂有莫大的关系。而如今的南明皇帝是崇祯的族弟,朝中半数的重要将领又都是李自成的亲随旧部,这些人哪一个会容得下他吴三桂呢?”
(本章完)
第378章 西北再烽烟(6)()
听到范文程的话,多尔衮终于停下了脚步,禁不住笑道:“呵呵,如今的吴三桂大概也只有与我大清同坐一条船才是安全的了,此番他的行动也许是又犯了老毛病,是为了保存实力罢了。但是只要本王给了他明确的命令,他必然不敢推辞,即便是打些折扣,也定会把本王的命令执行到底。我们不要多想了,如今最重要的是盯紧了刘文秀什时候冒出头来。”
多尔衮想怎么紧盯都可以,刘文秀出不出来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在太原城下被吴三桂围困的刘体纯也盼着他能来呀,可是刘文秀压根儿就没打算派兵,刘体纯派发了许多次信件,却只得到了刘文秀的一封回信。
刘体纯手里拿着刘文秀的飞鸽传书,上面就几个字‘尽力控制损失、坚守或便宜行事。’除此再无二话,到底派不派援兵,一个字儿都没说。刘体纯气得把信撕得粉碎,口中破口骂道:“坚守,我守得住吗?便宜行事,我跑的了吗?这两样哪样能够控制住损失?人家是骑兵,老子特娘的是步兵,还都是只穿衣服没有护具的轻步兵。人家吴三桂的关宁重骑兵杀咱不跟杀鸡似的?”
刘体纯在太原城外建造土垒,扎紧营盘,吴三桂并未对他的行动制造障碍。可是当多尔衮的军令传达到之后,吴三桂便后悔了对刘体纯的放任。他本打算把刘体纯困死在这里,等刘体纯把粮食吃光了,便不战而胜。可是摄政王竟然下令迅速歼灭这支明军,不要贻误战机。
想要攻打八万明军防守的众多营垒,可是要赔上不少士兵性命的。既想完成任务,又怕蒙受损失,吴三桂很是纠结。就这样在刘体纯的周围一徘徊就是十天,期间又被多尔衮催促了两回,最后他一咬牙一跺脚还是准备和刘体纯拼了。其实要是再等一等,就用不着拼命了,刘体纯再过五天就断粮了。大狼小狼被吴三桂堵住了一窝,可是那个摄政王非让他钻进里面去掏。关宁军已经试着攻击明军大营十几次,面对着窝儿里龇着牙的明军们,吴三桂还是没敢发狠。
连攻了三天都毫无进展,还被刘体纯来了六次夜袭。第一夜,三次夜袭;第二夜,吴三桂又被夜袭了两次;第三夜里被袭一次。而在后半夜,刘体纯却带着队伍撤退了。军中只有两日的存粮,他已经无法再坚守下去了。可多尔衮的命令是不要贻误战机啊,这死命令又害得吴三桂追了半夜又一个上午。路上杀伤了很多,战果不少,最后又终于在离汾州二十里的地方追上了刘体纯殿后的大部队。
双方就在汾水岸边,一边追一边打。刘体纯军中大多数士兵装备都极为简陋,野战中能够给关宁骑兵造成直接杀伤的兵种主要是弓箭手和的透甲枪阵(绿营汉军也有配备这种武器)。当关宁骑兵冲过来的时候,刘体纯命令两万明军组成了队列密集的矩形阵,阵列的正前方是4000名手拿透甲枪的步兵。这些步兵将透甲枪的尾部枪鐏斜插在地上,枪尖向前,此枪枪杆长九尺,枪头长一尺三寸,枪锋用钢三寸,形如针状,锐利无比。
摆好这个枪阵不用冲杀,只等着骑兵撞过来就好。理论上是这样的,可此阵能够发挥效力的前提就是阵中明军士兵的心理素质必须过硬。当面对数以万计的战马袭来的洪流时,那种万马奔腾的声音和气势上的压迫所造成的恐惧心里不是谁都可以抗拒的。这就还需要矩行阵后阵的弓箭手狂发飞矢压制骑兵的冲锋,除了能给骑兵造成杀伤之外还能为前阵的士兵壮胆。
关宁军冲阵的是吴三桂带来的万余骑兵,身后还有更多的后续部队向这里赶奔。眼看刘体纯已经摆好阵势严阵以待了,是等待后队还是马上进攻呢?吴三桂示意大军停止前进,他则亲自带着数骑奔向了附近唯一可以观察明军军阵的土岗之上。
极目远眺,发现此地的东西向是一条大路,这条大路从一大片比较茂密的树林中穿过,刘体纯将矩形阵摆在了树林边缘的大路上,吴三桂抬起了拿着马鞭的手,向着明军军阵指指点点的说:“前方的明军主将就是刘体纯了,诨号刘二虎,在李自成的军中人称‘飞虎’啊。虽是一员猛将,但是颇会用兵。如今他在这里摆下阵势的用意,显然是为了阻挡住我军对其残余部队的追杀。此贼利用这里的地形还可以防止他们被我军从背后或者两翼合围,老夫也没有发现能够撇下这些敌人然后绕路追击其余远遁明军的可能啊。”
吴三桂刚刚对敌情进行了一番描述,一旁便有随从附和他说:“王爷,这个刘二虎曾与如今明军中的主要战将郝摇旗(郝永忠)搭档。降明之后与另一部李自成的侄子李过(李锦)和李自成的妻舅高一功(高必正)那一伙分成为明军中两股李自成旧部的最大势力。这伙儿贼人虽然对于西北的地形比我军要熟悉,可是他们如今已成为王爷的笼中之鸟。擒得此贼对明军的打击会非常的大,明军眼下也无非就是依仗李自成、张献忠的旧部骁将撑撑门面而已。杀得此贼如同断去明军一臂,恭喜王爷当立此大功!”吴三桂听后捋着胡须,骑在战马上来回的在土岗上踱了几步后,终于下令道:“将我们带来的一万骑分成三队,分批轮番以锥形队列向明军试探进攻,一旦突破,全军压上,通令后续部队尽快向这里集结。”
两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两个势同水火的仇人,此生无论何时何地相见,只要是时机,就一定会有我无他,李自成的旧部与这位平西王爷的家仇国恨永远都没有调和的可能。只是目前刘体纯手中牌面不够罢了,否则刘二虎根本不可能逃到这里来,在太原城下就一定会想法结果了吴三桂的性命。
(本章完)
第379章 西北再烽烟 (7)()
更多的关宁军在赶赴战场,刘体纯深知此战已经是凶多吉少了,但是他却无法全身而退。从太原城下撤退至此地,逃散及伤亡已经超过了三万人。而数天的战斗也只杀伤了关宁军大概五千多人马。刘体纯当然不甘心在山海关大战的若干年后又再次败在死敌手里。此刻面对关宁军如潮的进攻,他正恨恨的想着:“至少要用这一战挽回一些颜面,当年之仇虽然只有等到来日再报,但是今天,老子定要让你好看!”
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仲夏的午后,风吹散着暑气,风在四处游荡着,它左右顾盼着脚下的两片树林,似乎总想要寻找空隙钻入林中。再摇曳着一棵棵绿荫,最终想要将他们全部按照自己的意愿转动方向。树林是否应该按照风的意愿重新排列顺序?或是按照风的意愿生长或是死去?这最终取决于风与树谁更能坚持。大自然中力量的此消彼长,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被观察在每一个有心人的眼中。一朵浪花能否最终击碎礁石,要看她是否能顺应大潮的方向。偶尔的峥嵘或许也能被记忆下来,有的时候是一种巧合、有的时候则是一种必然。
吴三桂在人们的记忆中,更多的是吴梅村《圆圆曲》里的那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个多少年来令女人感动又令男人叹息的悲情故事。悲情故事的男主角——吴三官人想必该是一个不爱坚持原则,苦等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的人。他自然称不上英雄,英雄不会因为一己之私而甘心去做敌人的鹰犬。无论怎么被迫,如何的无奈,他都还是出卖了那个生养他的国家。
松锦大战第一个带头逃跑的就是他和王朴,而崇祯帝却杀了王朴而放过了他。可他对于这个活了自己一命的恩人是怎么做的?当李自成率领50万大顺军进攻代州的宁武关时,明军宁武关守将周遇吉仅以5000人据守。虽然最后周遇吉夫妇皆力战而死,然而他们却让大顺军付出了超过7万人的伤亡。这就说明大顺军的战斗力真的不强,只不过明军因为松锦之战,把老本儿都赔光了。
如果大同的姜瓖、居庸关的唐通都能支援一下周遇吉,哪怕是据关死守也好。如果山海关的吴三桂能够迅速驰援北京,那么即使面对李自成剩余的四十余万大顺军,大明也不会败亡。况且李自成手中的大军也需要分散到各省进行防御,他带到北京的人马连二十万都不到。
可历史没有如果,大同总兵姜瓖、居庸关总兵唐通以及居庸关监军杜之秩都是不战而降。而吴三桂在最后的时刻又不肯出兵救援被困在北京的恩人和君父。如果再算上被他亲手用弓弦勒死的历史上的永历皇帝及永历皇帝的幼子,那么身为明粉儿的我们可以说对吴三桂此贼恨之入骨。
可无论明粉儿如何的唾骂这个大汉奸,还是有些习惯被宠着的女性朋友们谅解了这个人。于是乎,在一个镁光灯聚集的发布会上,准备发言的吴三桂终于有机会可以痛诉革命家史了。那么他会讲出什么曲折、悲惨的人生告白,来博得同情呢?
“那么好吴先生,我是主持人。我想问你,在那个令你的粉丝们飙泪的爱情长卷中,你到底经历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能跟电视机前的朋友们讲几句真话吗?”吴三桂也是好演员,这时面对着镜头,应该是激动地许久都说不出话来。经过了不知道多少顿饭的功夫以后,他终于声音颤抖的朗诵起一首诗来:“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哇,真的是好浪漫哦,可惜没听懂,请你详细的解释一下这些发生在您身上的浪漫爱情经过吧?”吴三桂抢过了麦克风开始演讲:“那是在一个大风小嚎的日子里,我得知了我的爱人被刘宗敏抢走以后,便让我的父亲吴襄去管刘宗敏要钱,哦口误,是去要人。没想到刘宗敏这畜生他不但不给钱还打人!”“这么说来你想要的还是钱对么?”吴三桂愤愤的说:“那个马子可是我花了五百两银子为她赎得身啊,五百两啊!就算这会儿折了旧,刘宗敏也应该至少给我一半银子吧?”“有道理、有道理,依我看二百五这个数字对您来说很公平。”
吴三桂接着说:“可他不给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打人呢?所以说,我势必要报此仇,否则妄为我爸生的。”主持人:“我先不问你做胎儿时是如何的另类,作为哺乳动物的一员,你更应该感谢你妈。不过这些我都懒得问,我只关心你后来是怎么报仇的呢?”
吴三桂说:“因为怕打不过大顺军嘛,所以我后来又摇人过来啦,接着就在山海关大战中把李自成给打败啦。”主持人:“痛快,真是快意恩仇啊,那么再后来呢?”吴三桂说:“再后来他们就千刀万剐了我全家三十八口啊,他们简直是禽兽不如,丧心病狂啊,真是太残忍啦!我要控诉他们这令人发指的******罪行 ! ”
主持人:“真的很残忍,这样做也太不经济了,就算是三十八口猪,这么弄完了也没法再吃啊!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当你准备为了那二百五十两银子回去找大顺军拼命的时候,你的家人在哪儿呢?”吴三桂说:“他们当然都在大顺军的手里啦,否则后来怎么会被千刀万剐呢?”主持人:“哦,我懂了,这么说你当时并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