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胤和黄巢都是历史中的人物,然而他们一个在历史中籍籍无名,另一个却人所共知。可他们生时的价值和死后留给人的榜样却是大相径庭的,黄巢当然不会是什么榜样,他只能让人们看到人性的破坏力,可李元胤与秦良玉这种劳而不怨的人,才是忠与孝的完美体现,一种高尚的人格境界。
九江,并没有留下朱四的脚步,把母亲和爱人都安排妥善后,他将一直向东,就像那长江之水。母亲没有阻拦他,妻子们也没有哭哭啼啼的送别,这一次,她们希望微笑着看着自己的儿子和丈夫离开,去奔向那胜利的战场。“你们都照顾好自己,也要替朕照顾好母后和母妃。”
临行前,朱四还是藏不住心中的惦念。女人们微笑着答应了下来,朱四仍然不放心的说:“还有窈儿,刚刚有了身孕,朕却不能陪你了,你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听到了没?”舒窈笑盈盈的摸着自己并不算凸起的肚子,样子自豪而甜蜜。“知道了,这又不是我们第一次送您出征,家里的事情您不用惦记了,我们都会料理好的。”朱四点了点头,用手抚摸着舒窈的脸,贴在舒窈的耳边说:“如果赶得及在你生产之前回来最好,如果来不及回来,生下了男孩儿,一定要等朕回来给他起名字。”
苏裴掩嘴笑道:“给皇子起名字,谁还会跟您这个当爹的争吗?”朱四又来到了苏裴的身边,什么也没说,只是一把将香喷喷的妻子搂在了怀里,闭着眼说道:“其实已经不习惯再离开你们了,尤其是小妹呀,朕一天闻不到你身上那最熟悉的味道,都会觉得失魂落魄的,怕是这一走,要好多天才会适应。”
苏裴在朱四的肩膀上偷偷的擦拭着眼泪,脸上的笑容却依然留着。她不想离开这个宽阔的肩膀,但是这个肩膀所要担负的却不只是她们的爱。“快走吧,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婆婆妈妈的了,再不走,妾就要哭出来了。”苏裴真的是快要矜持不住了,朱四又深深的吻了她,又把穆清和梅儿都拥抱了一下,又抱起了两个儿子,在儿子们的躲闪中送去了强吻。他对朱慈炫说:“照顾好你的皇祖母和母后,父皇去打胜仗,你照顾好家人好么?”朱慈炫的表情懵懂却坚毅,他看着自己的父皇跨上了战马,看着他奔向战场。
战马嘶鸣着踏尘而去,朱四的身后还跟着三千锦衣卫和两千白杆兵,这两千白杆兵也拥有了自己的战马,这是秦翼明专门为朱四训练的一支亲卫军,人数虽少,却称得上百里挑一。五千卫队和大明的皇帝纵马驰骋到了江边,登上了战船,迈入了远方的硝烟。
九江,当年谭泰在这里发起了对南明的攻击,而后济尔哈朗从这里渡江北去;昨天,谭泰的屠刀让这个城市死去,今天,朱四又在这里出发,去结束清廷的统治。世事的轮回总是那么的富有戏剧性,然而戏台上的悲欢离合又怎会比得过世事来的真?九江已经渐行渐远,朱四已经渐渐的离开了家人,今日的前方是未知的,大明的明日也是未知的,然而生与死,都是这群战士自己的前路。
(本章完)
第275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3)()
古来无此战争功,****戈船卷海风。一遇灵鳌开睡眼,六朝灰尽九江空。
大明永历五年的春节过后,明军开始了对南直隶地区的反攻。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中的南京,对于永乐朝以后的大明来说,政治地位仅次于北京,这里是大明南方的经济政治中心。如果笔者这么说,有些朋友会以为大明朝是南北两京,其实大明是三都。南北两京外加上中都凤阳。其中,中都留守司和应天府都在南直隶的辖区内。
也就是说南直隶包括了大明的两个都城。据史学界考证,太祖皇帝生于今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社区金桥村。在大明刚刚建国时,太祖曾想把行政中心设在中都凤阳,并且在那里大兴土木,营建中都。不过营建工程于六年后终止了,以至于日后的中都只有行政区划,并没有如同南京一样,照搬整个大明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南京备份了一套北京的中央班底。
中都有太祖皇帝父母和兄嫂的皇陵,中都停建后,太祖又用中都停建以后剩余未使用的建材修建了自己曾经的出家地——龙兴寺。龙兴寺在太祖称帝之前名为皇觉寺,太祖称帝后希望重修皇觉寺,却发现寺庙附近已经被他为父母修建的皇陵占据了,无法扩建。所以太祖改在第一山修建了一座大型寺院,并赐名为龙兴寺。
龙兴寺、中都、南京,这里是大明的龙兴之地,如果南直隶能重新回到朱四的手中。那么这个所谓的南明将重新具有真正的与清廷争夺中华正统的资格。虽然普通的老百姓未必懂得去理解这些事情,他们只是知道自己是汉人,清廷要让他们剃头,清廷在征伐的时候进行了屠戮,所以他们不喜欢,他们要反抗。而对于天下的士子来说,他们会觉得大明如果能够收复南京,才真正的是具备了与清廷分庭抗礼的资格;才是一个客观上与清廷实力平等的政权。
反攻南京城的战斗,几乎是同进攻淮安之战同时展开的。南京与淮安一个是江南、一个是江北。政治地位当然南京最为重要,然而战略地位,淮安同样、甚至更加重要。淮安,南北控制京杭运河,东西遏控黄河及淮河。明军的优势在于水军,一旦控制了运河及黄淮的交汇点,就可以将这几条国内最重要的河道掐死。并可以沿着水道进攻,一步步的将沿途各个城池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当年太祖爷北伐时,就是现沿着水道进攻,运输大军的辎重,占领登陆点后,在向内地延伸进攻。
如果朱四也能控制住这几条水道,将大大的有利于日后明军的继续北伐,只要黄河、淮河及运河在手,陆路即可以不用考虑。西至开封、洛阳,北至济南、北京这些中原及华北的最重要城市就统统完全暴露在大明的眼前,大明可以任意的对这些城池实施反击。
只是在这两个攻击点上,王允才对待南京的进攻态度比郑成功攻打淮安的态度要认真的多。虽然明军之前已经对南京包围了将近一年,但是除了以水师炮火轰炸南京外城城墙上的守军这一种方式以外,之前真正对南京城以步兵攻击城池的次数寥寥无几。而这一次由王允才和焦琏发起的攻城却像是要真的拿下南京城的样子。
“尚书大人,城外的明军这几天的攻势加大了,可是末将却有疑问,请尚书大人解惑。”看到年长的张存仁这样谦虚的对自己提问,洪承畴立刻回礼,并谦虚的回答道:“张大人不必客气,你我同朝为官,又是共赴皇命,就不要拘泥了。”
面对部将的提问,清廷南京守城主官洪承畴的态度很是谦虚。张存仁继续说道:“大人,明军对我南京的围城时间已经接近一年了,然而根据线报,我军目前已经有左梦庚及孟乔芳两支援兵赶到。如果说明军是因为不具备拿下我南京城的实力,那么郑亲王应该不会从武昌撤退才对。以郑亲王的智慧,自然是发觉他的十几万大军留在江南将会有危险,才会选择北撤的。这就是说明军已经拥有能够战胜郑亲王十余万主力大军的实力了。可是令属下不解的是,明军既然有这样的实力,为何一直对我南京城围而不攻呢。可如今我援军新至,他们又选择在这个不利的时机对我南京发起进攻。这其中明军又有何算计,还请大人为属下解惑。”
提问的是清军前杭州总兵张存仁,为什么说是前杭州总兵呢?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把杭州给丢了,此后便随着上官撤到了南京城内,继而就又被明军包围在了这里。清军如今在南京城内尚拥有5万兵力,然而对于偌大的一个南京城来说,这些兵力用来守城尚可。如果想要反击,一旦反击失败了,日后的南京城防将会捉襟见肘。而张存仁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有考虑的,明军在这个时候——左梦庚及孟乔芳的援兵已经到达了南直隶境内后,才发起对南京的进攻,这不能不让人有疑问,明军这是要干什么?
洪承畴捋着长须说道:“要问明军为什么要等到我军左梦庚的援兵到来之后才开始对南京实施陆上进攻,本阁可以这么回答。明军的攻城还是假,围点打援才是真,只是这假戏有时候也会做成真的。明军一方面是要让左梦庚相信,南京已经危在旦夕了。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军在南京城内守了一年,却从没有对围城的明军实施反击或者偷袭。这已经暴露了我南京的守军实力空虚。正是因为如今的明军拥有足够的实力,所以他们才想借着攻打南京的机会顺路再消灭我军的一两支重兵集团。这同时也说明了现在明军统帅们的自信、兵力的强大,以及他们军事指挥能力的高超。”
张存仁又问:“如此一来,左将军还会不会来援救我们?如果来了,是否真的会被明军歼灭呢?”已经看到张存仁头上落下的汗珠了,听到洪承畴的判断,足以让他的心紧张异常。洪承畴来回踱着步,似有似无的叹了口气道:“左梦庚想不想来,是摄政王说了算。能不能救得了南京是明军说了算呐。这偌大的一条长江上,到处都是明军的战船。左梦庚就算想援救我们,他又如何能渡得长江呢?”
(本章完)
第276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4)()
张存仁问:“如此一来,我南京城被攻破岂不是迟早的问题了吗?”洪承畴向北方幽深的看了一眼说道:“南京城能否守得住眼前的一时,在我们。多守上一刻,我主力大军就会多一分歼敌的机会。然而最后能否守得住,南直隶的这场战役最后能否以我军的胜利而结束,结果却不再南京这一城一地啊,只要我主力大军在中原战场上寻觅到战机,令明军伤亡惨重。南京之围自然可以解。你我都耐心的等待吧,这期间不要给明军以任何机会,也不要出击,只要我们守住南京,吸引住明军的一支主力。那么其他战场上我军就会有更大的获胜把握。以我军的实力,在中原战场上消灭他们的一支十万人以上的精锐还不是问题。”
“果真如此?”张存仁似乎还不太相信。洪承畴叹息一声:“嗨!应该会是如此啊,明军看似攻势迅猛,可是他在陕西与南京的进攻就像两个拉开了距离的拳头。却将自己的胸膛暴露在了我军的面前。如果说就在明军胸膛正面的郑亲王十几万大军不因此抓住机会,如果摄政王没能看到这点,不给郑亲王增派援兵的话,这个战局才是我洪某人不能理解的。”
南京明城墙,自公元1366年初建,共有四层城垣结构外郭、京城、皇城以及宫城,这在世上是独一无二的。这座坚城拥有外城门十八个、里城门十三个。如今在十八个外郭城门中,在上元门和金川门,清军各布置了1000人防守,并留有预备队600人;逆时针向西依次是栅栏门、石城关、江东门、小驯象门、大驯象门、小安德门、大安德门、凤台门,这八门清军每个门布置了700人,预备队共1000人;从凤台门逆时针再向东的夹岗门、上方门、高桥门、沧波门、麒麟门、仙鹤门、尧化门、观音门,清军在这八个门各布置1500人,其中夹岗门、上方门、高桥门、沧波门四个门的预备队共1000人。麒麟门、仙鹤门、尧化门、观音门的预备队800人。清军共用了23000人布防于南京外郭城。
明军对南京城的进攻部队,有长江上依托水师登陆作战的王允才部45000人作为主攻;明军在长江上还有郑鸿逵水师的6万人;又有南京城以南作为佯攻的焦琏部15000人;南京城的外围还有和州的高必正部67000人;扬州的陈友龙部120000人。因为讲述这里时,郑成功同左梦庚在淮安的混战刚刚结束,陈友龙也率领着他军中的5000人在淮安督战,随后又与王进才和郑成功一同撤退,继而王进才驻守在高邮、郑成功受命在某地准备伏击、而陈友龙则撤往他主力的驻地——扬州。笔者从这里开始讲述,是为了让大家了解明军对南京城的进攻时间以及朱四的出发日期。
张存仁走了,他在洪承畴口中听到了他希望听到的话。可是对他说了这些话的人到底相不相信自己说的呢?张存仁和范文程二人当初忽悠了洪承畴,这二人是极力促使皇太极劝降洪承畴的主谋。今日洪承畴的这番话,就算是对张存仁当年的力劝的一次回报吧。
初春的长江下游忽然下起了雪来,这雪花洁白无暇,让江山显得分外妖娆。而只要这雪花落在初阳的大地上,往往不久后,便会化作淤泥。洪承畴讨厌淤泥,他很喜欢雪,这也许是他心中仅有的坚持,对于自己曾经的坚持,他已经放弃了太多太多。
送走了张存仁,洪承畴走出了应天府。市井上的人流、身后的随从都被他视而不见了,去太平门、登神烈山,在山与湖的交界处可以好好感受这个世界。他只要好好的欣赏一下这皑皑白雪,这雪中有他思绪万千的回忆、有着令他足以荣耀的过往。
自幼好学的洪承畴因为家境贫寒,11岁便辍学了。此后他一直帮助母亲经营豆腐坊,每日里起得很早帮母亲做完豆腐、豆干后,还要将做好的豆干拿出去卖。他洪家一个父辈的本家——洪启胤在老家办了一个学堂。每当洪承畴卖完了豆干后,总会到这个学堂的外面去听课。因为都是本家,洪启胤也不去赶他。久而久之后,洪启胤反而被他的求学之心打动了,决定免费教授他。
此后的洪承畴开始潜心的寒窗苦读,自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的他终于在23岁时考中了乡试,得中福建省举人第十九名。第二年的入京会试便一举登科,获得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朝廷授他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因才高而识人,所选拔的人才令朝廷非常满意,而后逐年迁升,并于十一年后升陕西督道参议。谁知次年便发生了陕北农民大起义。
起义军兵围韩城,杨嗣昌的父亲杨鹤时任陕西总督,因为无将可用,便命令洪承畴领兵出战。洪承畴因为解了韩城之围而被杨鹤重视。此后的五年逐渐成为总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五省军务的督师。此后又历经五年,针对起义军的作战使得洪承畴一步步成为了明军镇压起义军的最大功臣。
这样的故事真的可以归类到励志的范畴,从自幼的贫寒再到终于让他取得了理想中的一切、并位极人臣,这时的洪承畴才不过41岁。这让他感到骄傲,也令他对自己获得的权利与荣誉,倍感珍惜。4年后潼关南塬大战,李自成被他打得只剩下18骑,迫不得已逃入了商洛山。看似国内的起义军已经基本被他消灭干净了。而这个时候,他竟然在同时指挥着四川、湖广、陕西、山西、河南五省绥靖督剿;此外还同时被调任为蓟辽督师,为解除皇太极对锦州的包围做着准备。
(本章完)
第277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5)()
这一切的荣光都因为明清之间那场最大的战役——松锦大战而结束了。而最终断送了松锦大战的却并非洪承畴,而是崇祯皇帝和洪承畴的监军张若麒,这两人的一味促战和轻敌冒进,加上洪承畴对他们的言听计从,最终葬送了这次战役。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选择题,而他却选择了屈从。因为这次的屈从,他在锦州苦守了两年,最终也没能逃脱被俘的命运。而被俘后的他又将面临再一次的选择。
想着过往的种种,马蹄踢踢踏踏的一刻不停。他绕过了南京皇城,欣赏着飞檐之上新落的雪花、留恋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