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还是一架没有量产的飞机,大部分零件都是高级技术工人加工出来的——精度非常不错,而且调试的非常稳定。
早饭之后,一架没有涂装的ME…262战斗机迎着朝阳起飞,向元首还有很多空军方面的将领,展示了人类战争的未来!
“喷气式战斗机的速度,可以在技术成熟之后,达到800公里每小时的地步。”一名技术工程师对元首还有将军们解释自己的研发成果,他的用词非常的谨慎。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李乐在那里暗自偷笑,他可是见识过二倍甚至是三倍音速的飞机,在未来称王称霸的。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空军战斗机不仅仅拥有超越声音的速度,还可以进行超音速巡航。
先进的战斗机可以和卫星通讯,获取实时的战场资料,并且用精确到米级别的制导武器,攻击数百公里外的目标……
尽管他知道这些,可是他周围的所有人都不知道。所以即便是对技术最敏感的工程师,也只敢用一个自以为足够夸张的数字,来震撼自己面前的所有人。
一个小时可以飞800公里,这个速度可以说是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当然,假元首是不在所有人这个范围内的)。
因为在这个时代,战斗机的最高航速普遍还都停留在500到600公里每小时之间。
即便是德国正在研制的下一代活塞战斗机TA…152,设计速度也只有750公里的极限航速。
喷气式引擎的横空出世,一下子刷新了飞机在航速上面的最高上限。
“你确定?这种发动机,可以让飞机拥有800公里每小时的飞行速度?”一名空军高级将领,有些难以置信的开口问道。
如果德国空军优先掌握了这种技术,装备上如此强大的战斗机,那全世界都要在空军的机翼下面臣服了。
“别高兴的太早,我的将军。”没等到工程师开口,李乐就打断了所有空军将领们的幻想。
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下来,把所有人都拉回到了现实之中:“新的发动机非常耗油……航程方面,是一个巨大的劣势。”
早期的喷气式战斗机,有一个可怜的外号,叫做“机场保卫者”——这个外号用来讽刺飞机那坑爹的航程,严重限制了这种飞机的使用。
发动机油耗等问题,让这种速度飞快的战斗机无法远距离作战,变相的还容易暴露起降这种飞机的野战机场。
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早期的喷气式战斗机使用上局限性非常大,远没有现如今看上去那么强横。
这还没算上,早期飞机发动机故障率非常高,甚至很多时候故障坠毁损失的飞行员,数量都超过了战死飞行员。
显然,在这样的基础上,使用喷气式战斗机是不符合德国利益的——改进并且让飞机本身更适合真正的战斗,才是现在德国工程师们要做的事情。
“想办法让发动机变得稳定,我的飞行员可都是宝贵的财富,不能浪费一个!”李乐看着工程师们,开口给出了自己的命令。
他可不是那个不懂技术,只知道在新武器上开脑洞的真元首。没有人能在武器方面忽悠他,因为他看的比所有人都远数十年。
“另外!发动机的油耗要尽可能的降下来……航程至少要定在1400公里以上才行,做不到,就牺牲部分速度,做一个更大的机身装燃油!”李乐看着天空中飞翔的ME…262,继续吩咐道。
643抉择()
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航程究竟有多远呢,ME…262战斗机的有效航程是1000公里左右。
即便不算上格斗的时间,这种武器可以在天空中起飞作战的最大半径,只有500公里。
当然,这是在纯粹数学计算公式下的作战半径,实际上燃油消耗远没有如此理想和准确。
所以说在战斗的时候,这种飞机的实际作战半径,大概在300公里左右——比短腿到让人崩溃的ME…109战斗机还要更短。
而对于每个小时可以飞700公里还多的ME…262战斗机而言,如果在25分钟之内没有找到它的攻击目标,就必须要考虑返航了。
这样的航程,既不能确保护航自己一方的轰炸机,也无法长时间留空,保证制空权的归属。
因为这个致命的问题,虽然德国已经可以说掌握了新式武器的核心技术,却真的没有必要如此快速的列装自己的喷气式战斗机。
原因也非常简单,这种战斗机目前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在雷达引导下,拦截敌军的轰炸机部队。
换句话说,先进的战斗机ME…262其实不是一款战斗机,而是一款典型的截击机。
可是现在,距离德国本土最近的那些敌军机场,最近的要数苏德前线的那些苏联军用机场了。
从这些机场起飞的苏联飞机,想要飞到德国本土的可能性,差不多等于零。
那些苏联轰炸机刚刚起飞,就会被如同秃鹫一样盘旋着的德国战斗机给绞杀殆尽。
即便有漏网之鱼,兴建在东普鲁士的防空警戒雷达也会发现这些轰炸机,调动本土防空部队去拦截。
没有对手,就是ME…262遇到的最大的尴尬。它的对手太弱,以至于用正在研发的TA…152战斗机,就足以对付了。
而二战的技术水平,德国可以开发出来的未来最先进的战斗机,无非就是历史上分属东西方不同阵营的两款著名战斗机。
一款是代表红色的米格15战斗机,而另一款则是代表蓝色的F…86战斗机。
说这两款战斗机有一些区别,但是实际上他们都有德国喷气式战斗机的血统。
两款战斗机无论是在格斗性能上,还是在航程等飞行性能上,都几乎半斤八两。
根据纸面上的数据,F…86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大概在750公里左右,而米格15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大概也在700公里上下。
在垂直机动能力上,米格战斗机更好,而F…86战斗机在盘旋性上更优秀一些。
北美航空公司的F…86暂且不提,米格公司的米格15战斗机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种战斗机了。
它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护卫着新中国的领空,并且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一条赫赫有名的米格走廊。
这种飞机也凸显出了米格公司的主设计的性格,这个性格让米格公司在未来走上了一条截击机的不归路……
而根据实际需求,李乐这个来自后世的二战狂人,更喜欢的是美国的F…86战斗机。
他要的是制空权,不是一种可以打了就跑的高空高速截击机。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米格15才是继承了德国喷气式战斗机思路的杰作。
但是李乐觉得,实际上德国人的喷气式战斗机,在研制出来之后,就必须要为了应付战局,向截击机的方向发展了。
所以德国的喷气式截击机并不是德国设计师的本意,而是被不断恶化的战局逼出来的一个妥协产物罢了。
所以,李乐更希望自己的战斗机设计是一种制空型战斗机设计,而不是一种截击机战斗机设计。
经过权衡之后,李乐认为F…86更适合德国的发展道路,而不是过于强调爬升的米格战斗机。
“想办法把航程增加到1500公里的水平上,再谈列装的事情。”随着谈话的深入,李乐也开始提硬性的要求指标了。
另一边,随着谈话的深入,航空公司的设计师还有空军的将领们,也开始意识到,元首对于未来空军发展的独到见解,是非常成体系也非常精细的。
这位德国元首可不是一个容易被人忽悠的小白,比如说一个航空技术专家提出的航程过短并不是问题的时候,元首很犀利的驳斥了对方的观点。
对方坚持认为喷气式航空发动机是一种费油的设备,无法大幅度的提升飞机的航程。
可是元首给出几个发动机修改指导性的意见之后,很多专家都开始支持起元首的论点来。
大部分专家都认为,采用单发发动机,和更加流线的战斗机外形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战斗机的油耗。
同时,更大角度的后掠翼等技术,也被元首信手拈来。要知道后掠翼在这个时代可是非常前端的技术,元首一开口,大家就知道他是个“懂行”的。
后来的交流就变得轻松多了,大家愿意向1300公里甚至1500公里去尝试提高航程,也愿意想办法把飞机的速度进一步提高。
这可以说是并不矛盾的改进:飞机的速度提升之后,同等留空时间内,其本身的作战半径也会更大一些。
“1500公里,甚至是1700公里,都是我们进一步研发的目标,如果可以达到600公里左右的作战半径,那就符合您的要求了。”一名老一些的工程师,对侃侃而谈的元首李乐说道。
李乐点了点头,然后又开始强调起飞机发动机的故障率问题。毕竟使用一台发动机,就必须要让发动机更加可靠起来。
在这个问题上,李乐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他只能把自己脑海里的资料,尽可能的透露给自己的工程师们。
他又不是一名设计人员,也不是材料学的专家,所以改进一款发动机,需要的是无数人不停的努力才行。
“我的要求就这么多,如果达不到我的设计要求,那喷气式战斗机就不会量产。”没有半分妥协,李乐固执的坚持自己的观点。
现在的德国有时间,并不急于服役一种不成熟的武器装备。时间已经抢出来了,再等一等,等技术成熟之后再量产,李乐是可以接受这样的拖延的。181
644苦战克鲁普基()
就在李乐抵达巴伐利亚,为德国未来的喷气式战斗机兜售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克鲁普基的巷战拉开了序幕。
本来就不宽敞的小村镇内,进攻的德国豹式坦克,在大火之中熊熊燃烧。
苏联士兵依靠自己的血肉之躯,迎战德国第2装甲师装备的最先进的豹式坦克。
他们用伏特加改装成燃烧瓶,然后带着这样简陋的反坦克武器,冲上前去,与德国坦克同归于尽。
战斗从一开始就变得非常的血腥,一方面接到了死守克鲁普基命令的苏军死战不退,另一方面不打算浪费时间的德军是志在必得。
仅仅只开战了几分钟的时间,村镇内就基本上找不到完好如初的房屋了。
到处都是倒塌的残垣断壁,到处都是躺在地上的尸体,还有不停在尸体中腾挪的活着的、继续战斗着的士兵。
德军一口气投入了20辆豹式坦克进攻这个村镇,而苏军投入了数万士兵,在这个狭小的村庄里坚守防线。
每一个转角都隐藏着巨大的杀机,苏军在各个地方都部署了防线,等待着德国敌人的到来。
可惜的是,先到来的并不是德军的士兵或者坦克,而是古德里安装甲集群下辖的40门150毫米口径榴弹炮,打出的雨点一般的炮弹。
这些大口径炮弹从天而降,把苏联士兵堆砌好的街垒炸成了废墟,也把村镇里面的房屋都变成了废墟。
随后,激烈的攻坚战在这些废墟中间展开,德国掷弹兵开始了缓慢的推进。
掷弹兵们的推进并不顺利,因为苏军的炮火也相当的猛烈。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每一片废墟都要经过反复的争夺。
弹坑旁边挨着弹坑,尸体旁边摞着尸体。元首的锯子那独特的声响在烟尘中回响,看不见的地方扫射出如同雨点一般的子弹。
“将军……攻击进行的并不顺利,我们有一个营因为损失,被替换下来休整了。”一个军官跑到了正在前线视察战况的古德里安身后,汇报了攻击情况。
“损失了多少?”古德里安从炮队镜目镜上挪开了自己的双眼,看向了自己的手下,开口缓缓的问道。
他知道进攻这里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可是一旦拿下了这里,利好也是非常诱人的。
夺取了克鲁普基,那他的部队和奥尔沙之间,就算得上是一马平川,再没有什么阻碍了。
“将军,我军阵亡了200多人了,大部分的废墟还在苏联人的手中。”那名军官有些不安的说道。
之前,进攻一个类似的地方,德军损失的程度可没有这么夸张。
要知道,就在刚才,古德里安还得到了消息,已经有3辆豹式坦克,在进攻的过程中,被苏军击毁了。
如果算上增援这些坦克的突击炮还有装甲车,德军已经在这个小镇附近,损失了大概10辆各种装甲车辆。
皱了一下眉头,古德里安看了一眼来汇报消息的军官:“让第2装甲师继续进攻!必须在两个小时之内,夺下克鲁普基。”
德军是不太喜欢巷战的,因为在巷战这种环境中,双方部队的距离非常近,防线交织在一起,德国优势的火力发挥不出来。
所有人都认为德国部队不会巷战,所以在进攻苏联的几次巷战表现非常的不好。
实际上并非如此,德军在巷战之中的素质也是非常高的。实际上大多数时候,德军在巷战中可以打出很高的战损交换比。
可为什么德军士兵依旧给人留下了他们不适应巷战的印象呢?因为比起巷战来,德军在进攻时期的野战,打得更好。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比起在野外轻松歼灭敌人来,没有德国军官愿意在巷战之中消耗自己宝贵的兵力。
古德里安也是如此,他现在算是理解了元首在半年前下令让步兵苦练巷战的良苦用心了。
用装甲部队还有精锐的掷弹兵打巷战争夺,实在是太不经济的一种选择了。
比起这些精锐部队来,那些廉价的步兵,才是进行巷战争夺的最好选择。
尤其是,那些经过了巷战训练,并且携带了大量巷战专用武器的“攻坚战专用部队”。
这些部队都经过了大量的类实战训练,他们装备着冲锋枪和卵形手榴弹,狙击手还有火箭筒射手的比例更高。
而且他们有城市巷战用的机炮,还有无后坐力炮等新式武器装备——在城市中作战,可和野外作战完全不同。
“来不及等那些攻坚战部队上来了,投入更多的豹式坦克,碾碎敌人的防线!”古德里安不打算在克鲁普基浪费自己的时间了,他的部队可是要在5月,打到莫斯科城下的!
听到了命令之后,那名军官转身离开了古德里安的前线观察指挥部,德军新一轮的攻势又开始了。
重炮打出的炮弹呼啸着落下,在村庄里面爆炸,掀起了一片黑色的浓烟。
一辆挨着一辆的豹式坦克碾压着尸体还有瓦砾,掩护着更多更多的德国步兵,开始了又一次进攻。
斯图卡在天空中呼啸着,肆无忌惮的俯冲下来,攻击着暴露出来的苏联重炮阵地。
在他们建功的同时,德国火炮已经把苏联的防御阵地又犁了一遍。
苏军在炮火下忍耐着,一点点的挪动着自己的身体,在弹坑之间翻滚。
而在这个过程中,德国的士兵已经接近上来,希特勒的撕布机又一次开始了咆哮,曳光弹在烟雾中横冲直撞起来。
“突突!突突!”子弹打在沙袋还有瓦砾上,到处飞溅。苏军的士兵开始不停的还击,一场更惨烈的争夺战拉开了序幕。
就在这个时候,战场的另一端,卡尔尤斯所在的第505坦克营已经攻占了克鲁普基的侧面,端掉了一个重要的苏军炮兵阵地。
“报告!第505营的来电,他们俘虏了10门苏联的122毫米口径火炮,正在巩固自己的阵地。”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