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霸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霸主-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没有办法将坦克第一时间内运到沙滩去……这会让我们的伤亡非常巨大。”勃劳希契指着英吉利海峡,对李乐介绍了他的计划。

    陆军计划要海军详实的多,经过简单的改造,陆军准备在第一波登陆的时候,用损毁船只的办法抢滩,第一时间内投入20辆左右的坦克,冲破敌军的海岸阵地。

    这样可以保证用最快的速度扩大登陆场,并且减少步兵的伤亡。配合空军的伞兵部队,能大幅提高第一波登陆的冲击力量。

    “计划确实不错……如何能够确保,让5万人,也是一个师以的部队,同时冲过海峡,携带足够的弹药,完成夺取海滩的作战任务。”李乐看着军用地图,对他身边的将领们说道。

    在新版的海狮计划里,德国伞兵要出动2万人,陆军同样要动用至少3万人,同时对英国海岸线发起攻击。

    如此庞大规模的部队,如果不能保证后勤运输的畅通,那等于说是给英国人送去了5万名俘虏。

    后续登陆部队至少有10万人,在运输这10万人进入英国本土的同时,还要确保让至少500辆坦克,与超过1000辆装甲车登陆顺利。

    要是算同时进攻的海军和空军,作战部队要超过17万人。登陆顺利,这个数字要扩大到40万

    雷德尔当然知道,这样庞大的运输规模,海军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便是动用现有能找到的所有船只,也只能运一个零头罢了。

    不计算在登陆的时候对船只造成的损失,也不计算英国海军的阻拦,哪怕乐观的估计英吉利海峡安全畅通,运输40万人到对岸去,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所有的希望,都必须寄托在一线登陆部队,在1个小时内突破对方防线,并且向纵深猛攻之。”勃劳希契说起这个,有些绝望。

    凯特尔作为最高统帅部内的陆军将领,也在这个时候摇头对李乐劝说道:“这根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的元首……受阻的可能性要高于百分之九十。”

    李乐当然知道,这种情况下,贸然登陆英国会遇到什么样的灾难。算是在1944年,满是新兵的大西洋壁垒,也阻挡了美国精锐好几个小时。

    现在依旧还是那个问题,德国陆军虽然强大,却没有打过登陆战,装甲部队优势无从发挥,登陆部队也无法达到预期规模。

    “登陆英国的计划继续延迟……建造登陆舰的事情,要拿到日程来说……一个月内,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做好登陆英国的作战准备了。”李乐看着在座的所有将领,开口缓缓的说道。

    未来,也是1941年的6月,德国与苏联之间的战争风险,超过了李乐的预期了。

    而针对英国的行动越成功,拖延的时间越漫长,美国进来搅局的可能性也越高

    东西两线双重的风险下,李乐对已经面目全非的二战的未来走向,已经越来越模糊的情况下,他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让德国再一次陷入被两面夹击的境地。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必须要用海军舰队切断英国本土的运输线,彻底孤立英国本土”李乐捏着拳头,按在了地图,看着雷德尔命令道。

    “是我的元首海军一定会尽快出击,再一次破坏对方的运输线”雷德尔赶紧立正,昂起下巴对元首承诺道。

    原本对海军舰队信心不足的他,现在很信任吕特晏斯手里的这支威力巨大的舰队。

    早时候害怕自己登陆舰和运输船被英国海军白白干掉的他,现在也有了放心生产运输船的心思。

    “空军方面要做的事情,一方面是在布雷斯特看好海军的后院,一方面是骚扰英国本土……”看向戈林,李乐准备给空军“减负”一下。

    持续轰炸英国本土的性价,已经变得越来越低了。丘吉尔和英国本土防空部队不是傻子,他们已经率先从晕头转向,回过神来了。

    越来越多的高射炮,已经取代了喷火战斗机,成为了德国空军轰炸的主要拦截手段。在这种情况下,轰炸损失居高不下,已经让空袭失去了意义。

    “轰炸任务逐渐压缩,一直到取消……不必要的损失,尽可能的避免吧。”李乐不愿意让空军的飞行员,再这样无意义的消耗在不列颠空战。

    真实的历史,德国是战败而被迫结束了不列颠空战,李乐这一次,是在获胜的时候,结束了不列颠空战。

    德国空军司令部早计算好了,英国现在遭受的损失,在41年之前都无法恢复过来了。

    而如果算海军方面对英国本土运输线的破坏,这个时间至少要推迟到1942年。

    计算结果和李乐知道的历史情况差不多,实际也确实在1942年,英国本土才全面进入到了反攻阶段,开始大规模的干扰起德国后方来。

    这一次,德国空军破坏的精准度更高,破坏的更加彻底,所以能够让英国在1941年半年依旧无法组织起有效生产,是值得相信的推论。

    “我的元首,当务之急,还是要提高储备油料啊。”勃劳希契听到李乐取消了空军的部分作战行动,赶紧适时建议道。

    最近他的装甲部队,连演习和训练都已经暂停了。他手里已经装备了超过1000辆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装备了20个机械化步兵师。

    同时还有更多的坦克,更多的卡车还有装甲车,更多的自行火炮和更多的牵引式火炮……

    这些武器让德国陆军历史更加强大的同时,也同样历史更加耗油。好像从省油的日本车,一下子换到了大马力的凯迪拉克一样——爽是爽了,燃油消耗率自然也高了。

    “从利亚运回来的燃油,还只能填补一个零头……那边的基础建设太落后了,见效预计的缓慢不少。”说起这个,勃劳希契郁闷无。

    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内,军官士兵全部都取消了回国假期,所有开到非洲的运输船,除了信件之外,都是满载燃油回到欧洲的。

    即便是这样,运回来的燃油依旧不多,毕竟意大利还有法国都要分走一些,虽然数量不大,可积少成多同样让人心疼。

    另外,从意大利运往德国本土的石油,也同样要占用大量的意大利运力——意大利南部的石油堆积如山,意大利北部的石油要少很多。

    这是现在的情况,让德国高层头疼不已的现状。李乐也觉得很无奈,只能对勃劳希契承诺道:“我的元帅,耐心的等一等,很快,情况会好转起来的”

    :

380解决石油问题的办法() 
380解决石油问题的办法

    德国储备燃油的短板,是战前已经形成的。要想改变这个短板,李乐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他只能让自己的将军们耐心的等待,等待正在建设的利亚油田开始发力。

    当然,他还有一个好办法,那是置换。说完这句话,他对所有的将领宣布:“这一次的作战会议进行到这里吧,我要为各位去争取石油方面的份额了。”

    戈林,还有勃劳希契以及雷德尔赶紧立正,抬起了胳膊送行道:“胜利,元首”

    李乐随随便便的挥了挥手,带着身后的凯特尔,走出了会议室的房门。

    凯塞林看了一眼在身前的戈林,想要猜测元首究竟能有什么办法增加国家的储备燃料。

    可戈林也是一头雾水,看了身后的凯塞林一眼,没有说话也走出了这间会议室。

    勃劳希契和雷德尔互相看了一眼,两个人刚才还在互相挖坑,这一会儿也当然不会友好到哪里去。

    所以他们也只是转身离开,根本连凑到一起说话的想法都没有。偌大的一间会议室,这么一会儿空了下来。

    元首李乐走过了长廊,在走廊的尽头进入到了另一件会议室里。里面早等待在那里的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胜利元首”在座的所有人都抬起了自己的胳膊,昂着下巴对李乐立正敬礼道。

    同样的,李乐随意的挥了挥手,示意大家不必那么拘谨。然后他走到了为首的位置,坐了下去。

    然后,元首先生如同委员长那样压了压手掌,所有人才毕恭毕敬的坐下,会议室里短暂的嘈杂之后,又恢复了宁静。

    “这一次,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缓解国内石油储备压力。”李乐一边说,一边示意自己的秘鲍曼把一摞件放在了会议桌。

    他一边说,一边指了指一摞件,开口对下手边看着他的施佩尔说道:“听你汇报,开始吃紧的国家储备,已经开始影响到生产了?”

    “是这样……我的元首,衍生产非常依赖石油。”施佩尔点了点头说道:“尤其是橡胶制的替代物,我们需求量非常大。”

    德国本身是不生产任何橡胶的,实际美国也没有橡胶生产区域。英国人依赖缅甸等地区为自己的国家提供橡胶,而美国人依赖南美。

    没有海外殖民地的德国,橡胶制严重依赖进口。这可不是后世人工合成橡胶非常普遍的时代,合成橡胶还是一种新事物,很贵重也很低产的石油衍生物。

    作为一个物资贫乏的国家,德国钢铁依赖挪威占领区,石油依靠罗马尼亚还有非洲,而橡胶却只能依靠自己的储备,以及人工合成了。

    1940年的人工合成橡胶制,质量无法拟天然橡胶,这也是德国发动机后来性能越来越落后的另一个致命的原因。

    同时,缺少高质量的汽油,也让德国发动机整体性能,不如英国美国这些对手的同类产。

    这些都是题外话,目前德国连石油都很缺少,更别提拿出石油来制造人工合成橡胶这类衍生产了。

    如果熟悉德国二战时候的武器装备,会发现德国很多汽车的轮子都做的很窄,这种削弱越野性能的做法,似乎很难让人理解。

    究其原因,实际这是一种无奈的取舍。在欧洲大部分公路良好的地区,这样的车轮可以节省很多橡胶,还可以多多少少节省一部分油料……

    可是,这样的汽车进入到道路状况不好的俄罗斯平原地区,也只能勉强凑合着使用了。

    “陆军方面增加了2000多辆汽车和半履带装甲车,这些装备都大量的消耗了橡胶等物资。”施佩尔是主管生产的副部长,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的了解。

    11月,德国仅仅预计出产的各种汽车,要10月增加一倍。这种情况下,生产方面的物资消耗压力,确实大得惊人。

    “空军那边,仅仅是发动机的增产,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根据您的要求,几家设计公司,还在研制新的飞机,这让未来的压力更大了。”施佩尔提起自己负责的东西,变得滔滔不绝起来。

    元首让他来主管工业生产这方面的事情,他当然要尽心尽力的完成元首交代给他的任务。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元首把他从建筑爱好的宠臣,提拔成了手抓一方实权的官员,他必须要知恩图报才行。

    李乐对施佩尔的表现,还是非常非常满意的。首先其在工人培训方面表现出来的忠诚度,以及其在工业生产组织方面表现出来的才能,都是出类拔萃的。

    “工业方面的产能,你继续抓紧时间准备我会给你增添的车床表现的机会的”李乐让施佩尔先停止了滔滔不绝,开口安慰了一句。

    然后他转到了另一边,目光看向了坐在一旁的里宾特洛普。他置换石油的计划,需要外交部的配合与努力。

    “外交部长先生,与意大利人的谈判,可能会有一些难度。这一次我们不必太过让步,只要完成一部分,可以缓解我们自身的压力了。”李乐对已经抬起头来看着他的里宾特洛普说道。

    这位德国的外交部长点了点头,然后开始汇报起了自己最近的工作:“我最近的工作,正在向这方面倾斜。”

    “与意大利人的谈判,虽然困难,但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他一边说,一边指了指自己的笔记本,面记录了双方谈判的部分内容。

    “意大利人同意我们的计划,不过却不愿意接受我们要求的总量,这是双方的主要分歧。”里宾特洛普说完,把写了重要信息的笔记本,递给了李乐。

    事情完全在李乐的猜想范围之内,困扰德国还有意大利的,是利亚油田出产的石油,来回运输的麻烦。

    有一个办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样的麻烦,至少可以说,能够大部分解决这样把不同国家的石油,运来运去的麻烦。

    李乐的计划,是用利亚出产的石油,去置换意大利在罗马尼亚油田的石油份额。

    整个流程简单说起来,是一个削减循环的过程。这样一来,大家都能节省很多时间与运力。

    原来的运输路线,利亚出产的石油,要海运到意大利的南部,然后再换成火车运输,送到北面的德国境内。

    而从罗马尼亚油田抽出来的原油,有一部分要送到意大利,毕竟意大利也购买了罗马尼亚出产的石油。

    李乐的计划,是让利亚海运到意大利的,原本属于的德国的原油,直接置换给意大利,这样意大利不必费力向北运输这些石油了。

    同时,罗马尼亚出产的原本属于意大利的石油,等量的直接送往德国,等于说是解放了意大利的运力,也缩短了德国的燃油到货周期。

    简单的置换一下,可以让德国的石油获得的更加及时,而意大利也免去了周转石油的麻烦。

    虽然这是一个双赢的办法,可执行起来确实不那么方便。首先一个最重要的差别,是罗马尼亚的石油开采,可要利亚便利的多。

    毕竟罗马尼亚是一个成熟的油田,原油开采速度还有基础设施建设,都已经是完善的了。

    利亚的油田,海运输安全不方便,基础设施不健全,也很让意大利方面担心。

    谈判争夺的焦点,是德国方面希望直接置换,然后各自分别负责运输;而意大利希望按照实际接收石油的数量,来进行置换。

    双方虽然在这方面处在分歧,但是这种置换确实符合大家的利益,所以意大利和德国在私下里,已经开始使用支付的办法,来减少自己的石油运输总量了。

    “因为意大利用罗马尼亚的石油支付了部分利亚石油产量,所以我们已经计划的石油增产总量,提高了很大一部分。”主管石油储备的官员,开口介绍了一下石油储备情况。

    对个月,德国的石油储备消耗量,实际正在开始减少。从罗马尼亚运来的石油增加,使德国的石油储备看到了一点点希望。

    “总的来说,一切还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听到了好消息的李乐,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在他的不断透支下,德国军方下下都在过着寅吃卯粮的日子,如果石油断炊,那可真是致命的问题。

    李乐这个时候在脑庆幸:好在现在英国,或者说包括英国背后的美国在内,打击德国石油……

    想到了这里,他脑海猛然闪过了一个念头——不对现在还没有到了高枕无忧的时候英国人可还是有一个地方,可以威胁到利亚,甚至是罗马尼亚的

    于是,他猛然站起身来,只匆匆的留下了一句“会议到这里”,然后转身走出了会议室,留下了面面相觑的众人。

    :

381夜晚的天空() 
381夜晚的天空

    “李斯特推进到哪里了?”李乐在走廊里停住了自己的脚步,回过头来,问身后跟来的凯特尔。%

    最高统帅部当然知道巴尔干地区的战斗进行到了什么地步,只不过大家这些天里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布雷斯特,没有过问十拿九稳的巴尔干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