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逆臣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之逆臣贼-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十九章 兄长() 
“明天该去拜访谁了?”王安枕在大丫的腿上,大丫给他揉揉额头。

    “明天该回新都侯府,见见兄长。”大丫答道。

    其实王安不太想见自家兄长,从得到的消息来看,王宇就是个读书读傻了的人,只知照本宣科不知变通,大概他的老师和朋友都是所谓的大儒名士,大多未入官场,仅有的两三个也是仕途不佳。

    “礼物都备好了吗?”

    “按郎君的吩咐,大多是小孩子的物品,还有几套文房四宝,外加几箱纸。”

    “这就够了,”王安道,王宇毕竟是王安的兄长,给多了有人兄弟之间还在乎什么钱财,亲情最重要;给少了有人会说兄弟之间就值这点,还要不要亲情了。

    “郎君打算如何安置孔甫?”大丫问道。

    王安想了想:“我明天找史端谈谈,让史端教教孔甫。在史端面前,孔甫就是个小娃子。”

    “那些女子怎么办?当真给婢子当婢女?”

    想到那八个婢女王安就头疼,还,成都侯脸上过不去;不还,自家老爹那过不去:“写封信告诉大人吧,如何处置总归要问一下家父和家母。”大丫想要起身,王安拉着她:“今晚就在这里睡吧,我今天蠢蠢欲动。”

    “诺”

    第二天王安一起来就招来魏宣,让他安排护卫到青楼楚馆逛逛,毕竟这些护卫也是血气方刚的人,更何况这俩天又多了八名婢女,更要小心。魏宣行了一礼:“属下代兄弟们谢谢郎君,反正青楼楚馆都是傍晚开始招揽生意,属下会安排他们轮流前去,不会出现纰漏。”王安接着道:“魏头领也别委屈了自己,反正有人出钱,对不对孔甫兄?”孔甫尴尬的赔着笑脸。

    王安找来史端,请他帮忙看管孔甫,也顺便教教他,省得孔甫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以为自己多么有能耐。

    王安带着孔洵在魏宣的保护下,骑马走出客栈,前往位于尚冠里的新都侯府,在进出安门时,很意外的碰到了许莱,他正准备出城,二人匆匆打过招呼就分道扬镳了。许莱吩咐随从:“打听一下此人住在哪里?”

    到了尚冠里,找到新都侯府。与成都侯府相比,新都侯府就小多了,主要是因为王莽没有那么多的小妾,子嗣也就几个,仆役也不多。整个侯府以灰色为主,不像成都侯那样张扬。门口的仆役虽少,但是很有精神,一人见到王安下马,立刻跑上来见礼:“三郎君回来了,大郎君正在待客,郎君请稍候片刻。”

    王安没有接他的话,却道:“去我原来的住处,前边带路。”此人没有办法,只得安排人通知王宇,自己领着王安到他原来的住处。

    “原来二先生以前住得这么偏僻啊。”七拐八拐回到了王安以前的居住的院落,孔洵边看边感叹。“我以前在府中就不大招人待见,除了二兄会维护我。大人未发迹之前,二兄为我没少跟人打架。”王安边摸摸边道,“伺候我的婢女换了好几个,只有大丫跟我最久。”

    王安问仆人:“家兄招待的何人?”

    “吕宽和薛况。”

    “他们是经常来还是偶尔来?”

    “吕宽是大郎君的妻舅,薛况与吕宽乃是好友,三人乃是好友。”

    王安踱了几步:“既然家兄还在待客,我这个做弟弟也不便打扰,我还要回去看书准备考试,麻烦跟兄长说一声,我先告辞了。”

    王安和孔洵走出侯府,王安牵过马,对仆役道:“有一句话帮我转告家兄,郦寄和吕禄也是好友。”

    王安和孔洵骑在马上,孔洵问道:“二先生还打算去哪?”

    王安答道:“刚才不是说了吗,要回去看书准备考试,不能食言而肥。”

    王宇送走吕宽和薛况,这问起王安的情况,仆人一一作答,听到王安先走一步,王宇脸上的笑容没有了,听到王安说的“郦寄和吕禄也是好友”,脸色更加难看,一声不吭的离开。

    仆役问王宇身边的管事:“三郎君这话是和用意,为何大郎君很不高兴?”

    管事看王宇走远了,这才解释:“吕禄是高后的侄儿,掌管北军,郦寄和吕禄乃是好友,绛侯周勃要挟郦寄,使郦寄邀请吕禄出去游玩,吕禄离开北军,绛侯就趁机掌控了北军,导致吕氏被灭九族。三郎君是提醒大郎君,小心你的好友。”

    王安回到客栈,发现申屠臣突然回来了,高兴的上前见礼。申屠臣道:“家父让我到叔孙这里,说你这更安全。”王安心想,大概申屠安给陛下看病,盯着他的人不少,担心有人对申屠臣不利,多呆一天就多一份危险,所以叫他到王安这里来。

    “子宽在此开个医馆如何?”王安提议。

    申屠臣摇摇头:“家父让我不要太张扬,他让我去拜访一下楼护楼君卿,说此人也是位名医,可惜却去做官了,此人现在被免官了,正好可以跟他切磋一下医术。”

    这时许莱从门外进来,走到王安面前行礼道:“见过郎君。”然后把一封请柬递给王安,家主请郎君今晚前去赴宴。”一名随从端着一个盒子走上前,许莱道:“袁姑娘感谢郎君的相助之恩,这是十枚金饼,聊表谢意。”王安没有拒绝,这笔钱正好给魏宣他们。王安接过请柬:“在下今晚一定准时赴宴。”

    “启禀陛下,这是今年智谋将帅科的应试名单。”丞相王嘉把一叠名册呈给皇帝,一名宦官接过来放在案几上。皇帝翻了几个人,问道:“人都到齐了吗?”王嘉回到:“各郡之人都已到齐,微臣请问陛下何时开考,设在何处?”石寿拿出太初历,呈给陛下,皇帝翻了翻:“就在十月二十一日,考试地点设在宣室殿。”

    “考题呢?”

    “朕会亲自出题,到时交给丞相。可将消息通知应考士子。”

    “诺”

    石寿拿着一封奏折匆匆走进温室殿,向皇帝道:“有人告发东平王和王妃谋逆。”皇帝接过奏折仔细看了看:“着廷尉府立即派人捉拿谋逆之人。”

第四十章 劝说() 
“孔甫找到没有?”邓骅冲着自己的随从大声问道。

    几名随从互相看看,摇摇头,邓骅接着道:“对面酒肆可曾问过?”

    一名随从答道:“已经问过,掌柜的说昨晚王安他们是跟着孔甫来的,为了盯着对面才进来喝酒,看到舜华馆出事就出去了,再没回来。”

    邓骅此刻住在豫章郡设在长安的郡邸,昨日宴请博山侯的外孙甄心,也是为了打通关节,毕竟孔光以前也是当过丞相的,因为给帝太太后上尊号一事降为光禄大夫,但在长安也排得上号了。别看邓家自称世居二千石,那都是在地方为官,从未担任过京官,在长安城中的地位或许还比不上孔甫。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为了个姓赵的歌姬跟人打起来,结果金主孔甫也被王安给带走了。邓骅不担心钱,他担心的是孔甫告诉王安他拜见了哪些人,这才是关键。自己的一些人脉从此暴露在王安面前了。失策啊,失策,邓骅在心里懊悔。

    “郎君”,一名随从叫道。

    “什么事?”邓骅抬头问道。

    “郎君这两天都是在长安北面找人,假如王安没有在住在北面,而是住在南面呢?”毕竟厨城门一带青楼楚馆众多,花费也多,只有孔甫这个冤大头才愿意花钱陪你住在附近。

    “说说你的理由。”

    “长安北面青楼楚馆众多,而新都侯家教甚严,王安定然不敢在此落脚。”

    邓骅拿出长安地图:“你继续讲。”

    “从南阳到长安,最近的路线就是走弘农郡,然后经杜陵到长安,而安门这一带,距离大丞相府和未央宫都很近,附近的青楼也少,正适合王安他们落脚。”

    “而且他们人数也不少,正好包下一个小客栈,这样既安全也省钱,很合新都侯的家教。”

    邓骅听了连连点头:“不错,不错,正合我意。你们立即去南边寻找孔甫,尤其是那些被人包下的客栈和那辆带有成都侯府标志的豪华马车。”邓骅摸出一颗金小判赏给出主意的随从。

    王安带了大丫、申屠臣和孔洵前往袁府做客,大丫作为女眷可到后院与袁姑娘谈话,而袁父作为主人亲自招待王安,许莱作陪。双方互相敬酒之后,袁父问道:“郎君既是成都侯的侄儿,为何不告诉小女身份?”

    王安摸了摸鼻子:“王家的名声不佳,在下担心发生误会,故而不敢明言,还望恕罪。”主要还是担心成都侯垂涎美色,做出坏事,逼着人家嫁女。

    袁父摆手笑道:“老夫这次能够出来多亏成都侯出手相助。”

    王安没有在纠缠此事,他转向许莱:“袁姑娘说在南郡出了点事,在下想知道是在南郡何地?”

    “当阳”,许莱答道。

    “经商之人应该打点好了各处的关系,他们为何打劫你们?”

    “当阳人讲,新的县尊明年就要上任,据说曾经有人在盗匪中找人去教训他,结果反而被他杀了,所以当阳的盗匪想避避风头,因此抢钱抢粮。而盐也是不可或缺的。”

    “现在的当阳长难道不管吗?”

    “现在的当阳长只求平安离开,哪里敢管。”

    “百姓呢?”

    “反正被抢的都是路过的商队,对本地人影响不大。”

    王安不再提问,双方只是喝酒赏舞,宾主尽兴而归。

    王安走后,袁父问自己女儿:“叔孙为何询问当阳之事?”

    “如无意外,他就是明年的当阳长。”

    “此事当真?”

    “女儿已经了解过了,南郡太守举荐他为当阳长。”

    “南郡太守萧育完全可以征辟此人为贼曹掾,再让他出任当阳长,反正萧家与王家有亲,其他人也不会说什么,何必让叔孙到京城来。莫非萧育人老糊涂了?”

    “或许另有隐情也不一定?”

    “朝堂上的事就不是我等小民能够揣摩的,此子出自王家,当阳长也只是他的踏脚石,加上王家的帮助,南郡太守也不远了。王家满门勋贵,不是我们这样的人家高攀的起的,齐大非偶啊。”

    “父亲的意思女儿明白。”

    袁父道:“女儿,你看申屠臣如何?”

    回去的路上,王安对申屠臣道:“子宽,你看袁家之女如何?席上袁父老在看你。”

    “不要玷污了人家的清誉。”申屠臣打马向前跑去。

    王安追上去:“如果袁父有意哪?”

    “此事还需家父同意。”

    王安回到客栈时,孔甫正站在史端的面前正在报账:“鸡鸭鹅各三十只,猪肉百斤,羊肉五十斤,干笋百斤共花钱二千八百六十七文。”史端点点头:“今天做的不错,今天就到这里,明天早点起床收拾客栈。”

    史端取出两把刀,丢给王安一把:“在下看郎君这几日白天在外跑,晚上回来就睡觉,也该拿拿刀了。放心,这刀没开刃。”

    王安摆了个起手势,史端问:“这是谁教的?”

    “崔老先生。”

    “一看就知道是做过游侠儿的,中看不中用”。史端举刀连续的劈砍,王安举刀招架。王安只招架了四次,刀就被磕飞了,史端的刀就顺势架在王安的脖子上:“郎君是不是觉得没有全部施展出来?”王安点点头,史端把刀收起来:“在战场上哪有时间给你施展武艺。前面是敌人,左右是自己人,后面是自己人,几万人挤在一起,哪有地方给你施展闪躲腾挪,力气是会被用光的,你只能用最快的速度干掉敌人,杀出一条路来。游侠儿的武艺只是为了好看,不是为了保命。”端拿出两碗酒,递给王安一碗,王安一饮而尽;“明日继续。”

    第二天,王安起来得知有人告发东平王谋逆,而史端他们是该干啥干啥,用史端的话说“东平王谋逆跟他们小老百姓有啥关系,等东平王打来再说。”

    然后成都侯一大早派人来请王安去上林苑看蹴鞠:“今天是你八叔的球队和董贤的球队对阵,带你前去见识见识皇帝的相好。”

第四十一章 蹴鞠() 
“这是他们刘家的家事,我们做臣子的,只管看着就行了,不要庸人自扰,也不要杞人忧天。”这是王安问王邑谋逆案时,王邑的答复。一行人绕着建章宫往西北方向而行,走了大半个时辰,来到一处建筑的入口,门口有军士把守,王邑下马,王安等人也随之下马。一名军官前来检验众人的腰牌,王邑拿出一枚金饼递给此人:“梁左尉,董都尉到否?”军官接过金饼:“董都尉已经到了。”梁左尉验看过众人的腰牌,这才放人进去。

    众人沿着道路来到一处大操场,操场的东边就是蹴鞠场。蹴鞠场是东西走向,南边设有大殿,大殿东西两边是台阶,大殿正对蹴鞠场的方向又分成好几级大的平台,下面的平台已经有人坐在那里。王邑边走边介绍:“先帝好蹴鞠,这是先帝时专门建的,你叔叔我当年也曾与先帝对阵过几回。可惜啊。”王邑领着众人从西边沿阶而上,到了大殿的最高处。大殿东边已经坐了十几个人,见到王邑到来,起身相迎,王邑也一一回礼。然后向王安介绍道:“这位是驸马都尉侍中董贤董圣卿。”然后指着王安道:“这位是前来参加智谋将帅科考试的士子王安王叔孙。”王安向董贤施了一礼,董贤还礼。王邑和董贤寒暄了几句,王安趁此机会打量了一下董贤。董贤真的是男生女相,又带着股忧伤的气质,王安觉得董贤投错了胎,若是女子,真的是个“林妹妹”。

    双方回到各自的位置落座,大殿上已经放好了坐垫,王邑最前面,王安和王虎落后一个身子,孔洵再落后一个身子与成都侯府的大管事同列,魏宣等人则在边上。王安往蹴鞠场望去,东头和西头各有一个像房子一样的球门,东头站着二十个穿黄色衣服的大汉,西边则是二十个穿红色衣服的大汉,每队前面还有一个人正在给他们讲话。

    “那个人在说什么?”王安问王虎。

    “踢进对方一个球赏一枚金饼,获胜再加一百枚金饼。”王虎答道。

    “你家大人那么好蹴鞠为何不下场?”

    王虎看了看自家老爹一眼:“今天两支队伍都是军中出来的,都尉的是幽州军,我家的朔方军,踢急了可就不是踢球而是踢人了,我家大人哪敢上场。”王安就看到王邑的背抖了几下:“小子,回去有你好瞧的。”王虎不再说话了。

    大殿下搬来了一座铜锣,有人上来请示是否可以开始,董贤和王邑点头同意。上面的人挥挥彩旗,下面铜锣敲了一声,双方各派十二人入场。等双方站好位置,铜锣又响了一声,比赛正式开始。嗯,没有守门员,真正的全攻全守型打法。双方在场上斗的激烈,短时间就已经敲了好几下鼓,进一个球就敲一下鼓,登记一下进球者,然后继续比赛,王安觉得有些无聊,四下打量,这才注意到,还有女子前来观看。

    “那是谁家女子?”王安问王虎,王虎摇摇头,“我年纪小,哪认识那么多人。”

    “认真看比赛,想要认识那名女子,待会本侯带你过去。”王邑说道。王安这才把注意力放回到蹴鞠场。双方你来我往煞是好看,表面上看幽州军更胜一筹,反正他们围着朔方军进攻的时候更多,却又没进几个,朔方军好像一直在防守。

    这时锣声响起,休息一刻钟,有侍者为众人搬来案几,摆上食物,有人前来禀告战况,目前王家五比八落后,王邑显得很高兴,拿出五枚金饼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