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备的日常-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竟把盾牌、弓弩合二为一!

    借助盾牌的遮蔽,盾弩手甚至能顶着乱箭,稳稳端着弩枪,瞄准射击。一伍盾弩手组成战阵,排盾为墙,箭发如雨。射杀大片精骑后又各自散开。一路飞奔向前。还能不时拉栓上弦,狙杀鲜卑人马。大别山蛮,久居山区。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满地尸骸却通行无阻。踩着倒伏的人马,辗转腾挪,灵动如猿。马匹竟追之不上。

    某个射到兴起的盾弩手,一个不留神,跳到了奔驰的战马身前。

    背上骑士怒喝一声,迎头劈下。

    生死关头。盾弩手蛮性狂发,猛然甩盾。髹漆盾牌竟磕碎龟兹弯刀,又将骑士生生砸下马去!

    半空中脑浆迸裂,血洒一地。不等落下便已气绝。

    撒完泼的蛮兵,这才知道肉疼。急忙去看手中盾弩。见盾牌蒙皮崩出一道深深的刀痕。狼嚎一声,口吐连珠蛮语,懊悔不已的自扇了几个大嘴巴。怒目扫过战场,寻着个能杀恨(解恨)的目标,大步冲了过去。

    杀人解恨。渴饮敌血。这便叫野蛮。

    与南蛮好勇斗狠。鲜卑胡骑亦未必能占上风!

    战场箭如飞蝗。

    尸堆上的丹阳白毦,逢人便砍。哪来及躲闪。好在浑身披甲,饶是鲜卑射雕手亦不能击穿。乱箭尽数崩去。要害处的搪瓷甲片遍布白斑。渐渐出现裂痕。裂痕跟着碎裂,露出复合垫片。

    杀尽第三波精骑。刘备一声令下,队伍徐徐后撤。

    散落在战场上的盾弩手迅速重组成队伍。拼凑成移动盾墙,且战且走。追击者皆被射死。

    大汉弓弩之强,鲜卑紧随匈奴之后,今日终如愿亲尝。

    环视损兵折将的战场,王座上的檀石槐猛然发觉,竟没留下一具汉军尸骨。

    无论是全身黢黑、面似厉鬼的长刀手。还是手持弩盾合体、健步如飞的弓弩手。皆能以一当十。屠杀数倍于己的鲜卑精骑。

    尤其是长刀狂舞,不见停歇的丹阳白毦。刀下尸积如山。令人胆寒。鲜卑称‘鬼武士’。不敢与敌。

    待刘备退入瓮城,吊桥缓缓升起。身后追击的鲜卑精骑皆被城上乱箭射死。

    一天的杀戮,终于停息。

    三日屠杀。十万精骑,能战者还剩十之七八。

    檀石槐已深知事不可为。

    刘备虽路远,却有备而来。守城器械齐备,兵强马壮。又事先加固城垣,且精通城郭攻防诸法。做好了固守的准备。如今损兵折将,士气低迷,军心已不可用。再战,空损兵马,徒劳无功。

    当断则断。重振旗鼓,以待来日。来日,方长。

    是夜。

    鲜卑连营,鼓声不断。人影幢幢,群马嘶鸣。似要挑灯夜战。

    刘备闻讯,这便放下碗筷,急急忙冲上谯楼。

    环视火把如林的鲜卑大营,刘备猛然醒悟:“不好,檀石槐要逃!”

1。48 反间之计() 
“速速把草人取来!”刘备喝道。

    “诺!”左右急忙奔下城头。

    乌莲悄声问道:“草人不是为补箭矢之缺而扎的么?”

    刘备轻轻点头:“然也。”

    原来。为防箭矢不足。刘备事先命匠人扎了许多黑衣草人。相互以麻绳串联。待月黑风高,便吊挂在城墙上。鲜卑见状,定以为汉军夜袭。乱箭射之,可解城中缺箭之危。

    此乃学后世名将张巡,草人借箭故事。

    乌莲不解:“既如此,何不存以备用?”

    刘备低声答道:“此一时,彼一时。先前为防城中箭矢守不满十日。才过三日,鲜卑便要撤军远遁。如今便要反其道而行之。城头挂满草人,令大肆鼓噪却暗中撤兵的鲜卑,惊疑不定,不敢撤军。”

    果然。见城头坠下一串串兵士,鲜卑以为金蝉脱壳之计被汉军窥破。所以城中才吊人下来,想趁乱劫营,再四处纵火,挥军掩杀。鲜卑大营顿时寂静无声。却也未曾前来射箭。城头床弩远射千步,连日来鲜卑深受其害,又岂会来白白送死!

    更不敢退兵。若刘备趁撤军之乱,挥军掩杀,鲜卑军势必崩。唯有紧守营盘,彻夜提防。

    见鲜卑留营。刘备稍稍松了口气。鏖战三日,鲜卑只是削弱,并未溃败。实力犹存,根基仍在。只需远遁漠北,休养生息,数年后必会卷土重来。从战略层面上说,刘备看似战胜,实则无功而返。

    一言蔽之。檀石槐不死,北境难安。

    草人扰敌之计,不能长久。

    刘备所携兵士,守城足够,却无力出城追讨。若鲜卑放弃营盘辎重,轻骑撤离,刘备鞭长莫及。此战若要功成,先前送出的两个锦囊,缺一不可。阎柔此去,仍需时日。刘备须将檀石槐牢牢拖在城下。

    刘备通宵达旦,苦思妙计。天明时,终于有了计较。

    这便唤来心腹绣衣吏,秘密询问:入城百姓中可混有鲜卑细作?

    顺阳刺奸出身的绣衣吏答曰:有。

    刘备大喜:且细细说来。

    绣衣吏这便答道:三男两女。表面上看去,皆是我大汉百姓。实则是胡化汉人。前汉时便有中原百姓依附于匈奴。且多为近臣。后匈奴远遁,鲜卑兴起。纳十万匈奴部族,声势高涨。这些胡化汉人久居草原,历经四百年,早已心向胡虏,甘为走狗,非我族类。

    刘备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切勿轻举妄动。只需如此、如此……

    绣衣吏抱拳称诺。这便下去布置。

    见乌莲满头雾水的看向自己,刘备又笑:此计若能成,还需一人相助。

    乌莲问道:是何人?

    刘备却卖了个关子。这便起身向帐外走去:且随我来。

    营帐纵横交错,泾渭分明。一路走来,明岗暗哨不断。即便是刘备,也需对当日号令。两人在亲卫的护佑下,抵达了军营深处一座不起眼的帐篷前。

    命守卫入内通报。获得主人允许,刘备这才和乌莲双双入内。

    帐篷内居住的不是旁人,正是鲜卑皇后大阏氏。

    金发碧眼,用倾国之姿的大阏氏,乃是丁零人。又叫高车。

    《魏书》:“高车之族,又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吐卢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连氏,五曰窟贺氏,六曰达薄干氏,七曰阿仑氏,八曰莫允氏,九曰俟分氏,十曰副伏罗氏,十一曰乞袁氏,十二曰右叔沛氏。”

    大阏氏,便出身于高车十二姓中的副伏罗氏。据说乃是部落大人之女。鲜卑兴起,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丁零、夫馀、乌孙皆不敢与其相争。大阏氏便是在此等背景下,嫁给檀石槐为后。换句话说,丁零部族行的也是和亲之策。

    帐篷不大,却胜在精致。

    出入皆有乌莲遣来的女卫护佑。且刘备军纪严明,安全自然无虞。

    刘备脱靴入帐,大阏氏起身相迎。宾主落座,刘备这便问道:皇后近来如何?

    大阏氏俯身答道:甚好。

    刘备发现,大阏氏也和自己一样正襟危坐。却不是胡人习惯的盘腿而坐。精通汉话汉礼,必是丁零贵女。刘备更加笃定,丁零行的是和亲之策。

    见刘备一时无语,大阏氏这便试问道:不止近日战况如何?

    刘备甚奇。按理说,两人互为敌对,大阏氏此时的身份,乃是人质。此话断不该问出口。

    刘备微微一顿,这便说道:三日血战,大单于损兵折将。能战者,还剩十之七八。

    大阏氏轻轻点头:恭喜少君侯。

    刘备一愣:喜从何来?

    大阏氏表情颇多淡然:鲜卑乃是部落联盟。各部皆有大人。年初蝗灾蔽日,草原被啃食一空。牛羊未曾出栏,便大半饿死。大单于故而四月挥军南下,抄掠汉土。夺汉人口粮。蝗灾将熄,草原稍有恢复,八月汉军又三路出塞。王庭动荡,牧民纷纷逃离牧场。牛羊群随之一路迁徙,食不果腹又岂能长膘。眼看隆冬将至,少君侯少年英主,有备而来。重修旧城,广备辎重。麾下皆虎狼上士,坚甲利刃。舍战马而攻坚城,非我之长。大难将至。既不能与敌,焉能不退?

    一段话说完,刘备眼中满是赞赏。能嫁给鲜卑一代雄主,果不是寻常女子。

    大阏氏如此聪慧,先前准备好的说辞,已全然无用。

    猛抬头,见大阏氏眸若晨星,慧深似海。刘备心中一动,这便脱口而出:敢问皇后,如何才能将大单于留下?

    大阏氏眼中似有异彩闪过。待刘备再去追视,已无迹可寻。仿佛从未发生过一般。

    许久,大阏氏轻轻开口:少君侯心中早有计较。又何必问一妇人?

    刘备心中大石落地。这便告辞离去。

    大阏氏躬身相送,眼角似有泪光。刘备幡然醒悟,肃容下拜。

    大阏氏亦不曾失礼。

    大阏氏有倾国之色。乌莲对她甚是提防。生怕她魅惑刘备。故而对她的一举一动,极为挂心。两人对话时,大阏氏的微表情,更是历历在目。

    出帐后,这便问道:她哭什么?

    刘备反问:若有人想害我,你又无能为力,该当如何?

    乌莲点了点头,再问道:既如此,为何不拼死阻止?我若是她,便是想尽办法,也要为君除祸。为何不行美人计?

    刘备一愣,跟着苦笑: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然而身处两难之间,又有多少人能舍痛?

    乌莲听的一头雾水:何来两难?

1。49 将计就计() 
刘备这便答道:大阏氏出身于高车十二姓之副伏罗氏。乃部落大人之女。鲜卑兴起,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丁零人必遭逼迫,难以为继。故而和亲示好。设想,檀石槐若死,且是假我之手,与丁零人全无干系。丁零部落,是喜是忧?

    乌莲点头道:自然是天大的喜事。转而又问:既是喜事,为何要哭?

    刘备叹了口气: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檀石槐一代雄主,正所谓美女配英雄。我要杀她夫君,她却只能袖手旁观。心中岂能不悲痛。

    乌莲设身处地,终于醒悟。一路沉默,走进中军大帐时,忽然开口:万幸我不是她。

    刘备笑着点头:你自然不是她。

    战战兢兢,在瓮城呆了一宿的边郡汉民,清晨被放入内城。

    一内一外,仿佛两个世界。瓮城寒冷,城内却温暖如春。原来,沿内墙围造一圈的砖窑,昼夜烘烤。内城温度自然高。再等数日,便有砖瓦出窑。用来加固城墙各处,替换破损。

    时间是鲜卑最大的敌人。围城越久,白檀城越发固若金汤。

    与一直如履薄冰,低头行进的民众不同。队伍中的几个胡化汉人,却不时环顾左右,暗中记下城内构造。

    何须绣衣吏指点。站在谯楼上的刘备,亦能看出不同。

    在盾弩手的护佑下,或者说押解下。边民排队入营,前往汤池洗浴。先女后男。洗浴之后,再换军服,充当下军辅兵。

    脱下旧衣皆焚烧一空。防止瘟疫裹挟。

    军中营官一一登记在册。待战后再放其归乡。

    几个胡化汉人穿行在军帐之间,皆支起耳朵,细细聆听。见许多战士手缠染血纱布,各自哀嚎呼痛。又见军医更换纱布,那人手指血肉模糊,不似作假。再听两人对话,乃是被弓弦所伤。

    路过一处军帐,帐外几人正在闲话。

    一人心忧弓弩手多有损伤,无法持弓。

    另一人忧虑军中缺箭,无法久持。

    第三人跟着叹气:少君侯昨夜施计,想赚来十万支箭。不料胡人竟未上当。

    第四人这便压低声音道:乌桓营地有流言传出。言,上谷乌桓王难楼,密信右北平乌桓王乌延。却不知信中说些什么。昨日乌桓军营似有骚动,必事出有因。

    话音未落,众皆大惊。

    “若乌桓生异,军心必乱。”

    却有人不信:“乌桓早已内附,乃是汉民。与鲜卑有宿仇,且上谷乌桓王难楼,亦随军出征,岂会如此行事?”

    空穴来风,必有原因。不可不防。

    众人长吁短叹。见边民路过,便各自收声。

    然而,该听见的,该看见的。鲜卑细作皆已知晓。只需等细作出城,将军中隐秘说与檀石槐听。刘备的计策,便成了一半。至于檀石槐信与不信,且走着看。

    刘备料想。若檀石槐身强体健,如日中天。多半不信。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他等的起。

    如今身染重病,时日无多。他却熬不起。

    血战三日,损兵折将。大汉虎贲被左右称为鬼武士,不能与敌。此战若不能胜,他死后鲜卑势必分裂。力量削弱分散,又惧汉军如鬼神。加之四周丁零,夫馀,乌孙皆虎视眈眈。国运岂能绵长。

    檀石槐之所虑,正是刘备之所虑。

    即便他不提军北上。历史上的檀石槐也会在四年后身亡。其子和连继任首领。不仅才干、能力皆不如其父,且贪财好色。不久便在进攻北地时,被北地人射死。鲜卑就此分裂。乌桓趁机坐大。

    然,此战对大汉天威的折损尤大。不可一世的大汉天军,竟完败在檀石槐手下。诸夷遂心生不轨,不服中原王化。

    于是,刘备和檀石槐所求。皆是一个‘势’字。

    檀石槐若撤兵示弱,至此往后,鲜卑便呈弱势。

    俗语有云:趁其病,要其命。

    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者,何其多!

    一朝身死。丁零,夫馀,乌孙,必定群起而攻之。就连归附汉庭的匈奴和乌桓,亦会大军北上,分一杯羹。

    身死族灭。

    大军围城,檀石槐定要置刘备于死地。万不得已,断不会示弱退兵。

    鲜卑细作刚从汤池走出,便见三两个乌桓百夫长,与一营官说话。言语颇为激烈。见有边民,这便转用胡语交谈。

    殊不知,这些胡化汉民皆精通胡语。何须侧耳,对话内容鲜卑细作已心知肚明!

    几个乌桓百夫长,便是向掌管辎重的营官,讨要箭矢!又说,所携箭矢已射出大半。若今日再战,便将无箭可射。

    营官却百般推搪,说存箭已不多。本部尚且不够用,如何再分给乌桓。

    这才争吵起来。几位百夫长讨要箭矢不得,愤愤而归。

    前汉名将李陵,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经八昼夜血战,李陵转战千里,斩杀匈奴一万有余。无奈箭矢耗尽,又遭叛徒出卖。且得不到主力救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投降匈奴后,武帝夷其三族。

    李陵之事,见仁见智。然单从五千步卒便可抗衡八万匈奴骑兵,转战千里,斩杀万余。足见汉弩之强!

    若非箭矢耗尽。驰援及时,李陵未尝会败。正因弓弩之强,汉代才于边塞设置“马弩关”,严禁十石以上强弩输出,防止技艺外流。

    汉弩之威,胡人深受其害,又岂能不知!

    白檀城并非坚不可破。之所以三日血战而无寸功,正因弓弩太强。如今缺箭,不正如李陵故事!

    鲜卑细作暗自盘算。若能将消息传出,必是大功一件。大单于得知定会全力攻城。待城破,五人皆有重赏。从此飞黄腾达,牛马遍地、奴仆成群。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然而青天白日,众目睽睽。前后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如何能出城?

    急切间,忽听有人喝道:百姓皆去瓮城,助工匠整修城防。

    义不容辞。刚吃了碗白粥的大汉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