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备的日常- 第4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闻此言,陪坐在侧的两位国相,不由面露异色。能看到此处破绽,陆季才,非常人也。

    饶是喜怒不形于色的蓟王刘备,亦微微动容:“真乃,饱学之士也。”

    便有左国相崔钧,起身追问:“季才,何不试想:若非借刀杀人,又当如何?”

    陆骏略作思量,遂起身对曰:“王上欲效三韩,再取倭国乎?”

    “哦……”陪坐东席的蓟国一众心腹属臣,纷纷惊呼出声。便已给出答案。

    陆骏肃容下拜:“恭祝王上,为大汉开疆辟土。”

    刘备竟离席搀扶:“季才可愿助孤,一臂之力。”

    “敢不从命。”陆骏目光如炬。

    “真番郡背靠之临屯郡,尚缺郡守一人。季才可与季宁同去。”刘备遂命人取来半岛山川地形图:“前汉临屯旧地,今已大半并入高句丽。孤已在其国境之南,立釜山港城。季才当以此为据,北上东。”东乃临屯郡治,今汉建武六年30年废,治今韩国江原道江陵。

    “王上欲先灭高句丽。”陆骏已醒悟:“再灭扶余乎?”

    “然也。”刘备轻轻颔首:“新任辽东、乐浪二公孙太守,皆是孤所举。辽东太守公孙瓒,乃孤同门师弟。又曾统兵围剿黄巾。就任以来,辽东属国兵丁并扶黎营士,共计万余精兵,皆收归己用。如此,上下夹攻,当一战而胜。”

    右丞耿雍,代主言道:“此战之后,当上表重开临屯郡。下设属国都尉,管辖原高句丽土著人。”

    “王上需谨防扶余南下驰援高句丽。”细看地图,陆康进言道。

    “孤已有万全之策。”半岛战局,皆在蓟王预料之中:“再灭扶余,当重开苍海郡。”

    换言之。蓟王此次出兵,欲将整个半岛纳入大汉治下。

    如此一来……陆骏轻声道:“高车?”

    刘备眸中精光一闪而逝:“季才若能守好临屯。半岛无忧矣。”

    自副伏罗氏归义王,沉疴卧床,已有二载。高车十二部,人心浮动。自与大汉交好,白檀互市。高车蛰伏十载,已成草原猛虎。若副伏罗归义王,一病而薨。高车新主,或兴兵南下,亦未可知。此,才是刘备心腹大害。

    “北有蓟,莫纵缰”。蓟王岂许高车放肆。这才未雨绸缪,结好漠北窦统没鹿回部。清剿半岛扶余、高句丽。防与高车沆瀣一气。

    蓟王既以心腹国事相托,便是以国士相待。

    蓟王当面,又何须再遮遮掩掩。

    陆康、陆骏叔侄二人,双双下拜:“臣等,领命!”

    起身后,陆康又言道:“蓟国太学坛,盛名远播。家中子弟,愿就学蓟国。还请王上接纳。”

    “如此甚好。”刘备大喜。先前二人口出“臣等”,又将陆氏一门尽托蓟国。其中深意,又何必多言。各自落座,再摆新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主臣尽欢颜。

    良禽择木,良臣择主。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陆氏一门百余口,皆安居在临乡城中。族中适龄子弟,入太学坛,拜在名师门下。蓟王终能相安。

    范阳,长安城。

    一队王宫马车,驶入长安宫。

    披香博士穆夫人,盛装容姿。往来长安与临乡二宫,传授倭人贵女,汉宫仪。

    “拜见夫人。”宫中倭女,齐来相见。语出,已与汉人近乎趋同。

    倭人贵女,本就是东渡秦人。以秦为姓,后改姓羽田、波多。亦有少数人复姓秦氏。《隋书倭国传》载:“明年(大业四年),上遣文林郎裴清使于倭国……又东至辰王国,其人同于华夏,以为夷洲,疑不能明也。”辰王国,或是邪马台后,秦氏聚居之地。

    “免礼。”穆夫人依次看过,不由轻轻颔首。这批贵女,却与暂居巨马水砦的五万倭女不同。邪马台国,数十万众,不过择出数十人。堪称万里挑一。

    王宫女眷,多有身孕。颇多行动不便,卧床静养,便需人陪侍。宫人一时捉襟见肘。太妃这便让穆夫人赶来择选倭女入宫。

    “此去王都,当谨记先前所学。一言一行,不可僭越。”穆夫人循循善诱:“王上居于北宫,太妃居于西宫,诸王子居于东宫,南宫多宫官、宫人。此去当恪尽职守,无诏不可擅闯。”

    “奴婢知晓。”倭女盈盈下拜。

    “先取十人。”穆夫人手指点过。十名倭女,先后出列。与姐妹依依惜别,随车而去。

    巨马水砦。

    数万马韩青壮,常来常往。与各自心仪倭女,渐渐熟络。倭女在巨马水砦,一切皆如流民故事。调理身体,习汉语汉仪,还要学女工女红,以及认识各种汉家器物。便是汉律,亦需知晓。

    所用方式,类“看图学话”。尽量取来实物,一目了然。若器物过大,则改用图板。倭女皆勤奋好学,再加沉月女校博士,悉心传授。进步极快。依女博士要求,日常尽用汉语。即便是倭女之间,亦需说汉话。与马韩青壮,亦是如此。连带着马韩青壮的汉语,亦突飞猛进。

    倭女以白湖水砦为家。以后,亦从此地出嫁。嫁娶亦是汉礼。待编户入籍,当与汉人无异。

    蓟国的包容性,无可匹敌。

    早年间,鲜卑婢风靡。后上谷乌桓,举族迁入安次。乌桓妇,又成国中新宠。安次乌桓女,远嫁国中各地。亦有汉女嫁入。今,倭女又渐成风尚。

    《三国志魏志夫余传》:“(扶余)国有故城,名城,盖本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貊,又称貉、貉貊或藏貊。上古文献,称之为“白民”、“毫人”或“发人”。此,或便是高丽白女“新罗婢”的始源。

    可想而知。若蓟王荡平高句丽与扶余。蓟国当又起新风尚。

    按先前约定。刘备另选五万马韩青壮,渡海送往邪马台博多港。与五万倭女婚配。

    博多,乃倭女王卑弥呼,许诺之通商汉港。此去邪马台,随船除五万马韩青壮外,还有诸多蓟国工匠。修复一新的明**舡上,艏楼、舯楼、艉楼,抵达博多港后,会一如既往,分拆上岸。择址原样重建。以求用最快的速度,将港口建起。用来固守、御敌。

    “博多一日港”当比木下藤吉郎“墨俣一夜城”,早千年实现。

    

1。63 钉接榫合() 
蓟王三千石大船,用到了“钉接榫合”新工艺。使得船身结构,大大增加。

    钉接榫合,在蓟国有双层含义。

    其一。蓟国海船,榫卯结构,已全面升级为“楔钉榫”。其结构为:两片榫头交搭,同时将榫头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而后在搭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平行四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贯插穿过,又使其不能左右移动。此,便是所谓楔钉榫。乃是用于连接直形及弧形弯材的,一种十分巧妙的榫卯。

    其二。“船钉”开始大量使用。榫卯连接后,凡能与船身骨架相交的船板,皆用船钉固定。换言之,楔钉榫用来连接两块弧形船板。而一块整板上,又间隔着钉满船钉,与船骨架固定。

    如此双重加固,便是所谓“钉接榫合”。

    一言蔽之,整个工艺,先“榫合”,再“钉接”。

    如此一来。在不改变船只大小的前提下,大大增强了装载量。进而又能删减掉许多无用的辅助拼接,节省下来的空间,除去用来载人载货外,还可布置更多的机关器。

    关键是,在“不大改船身”的前提下,只需拆除船板,便可逐次完成升级改造。耗时极短。

    新式明轮楼船,仍长三十六丈,广九丈一尺,高七丈二尺五寸,置楼三层,排设十六轮,前后三桅,以畜力驱动,暗藏钩拒撞角。可容兵士千五百人,辎重千五百石。若只装货,可改为三千石商船。

    新式明轮斗舰,仍长十八丈,广四丈,高五丈一尺,置楼一层,排设八轮,只设一桅,以畜力驱动,无钩拒,设弩炮,可容兵士五百人,辎重五百石。若只装货,可改为千石商船。

    载重直接翻倍。

    因受船身龙骨所限,故改造并不彻底。据将作馆估算,若从头做起,或可得双倍载重。

    不急。先把旧船改造毕。新式机关船之新式龙骨,将作馆仍在加紧研制之中。与之相配套的一些列的造船新技艺,亦在积累研发。技艺升级换代,皆需日积月累。非一日可就。

    时下,远海航行,稍力有不逮。沿线近海,已万无一失。

    如此巨舰,足令岛夷望而生畏。

    不久之后。大船之上,还诞生出一种强力水战利器“拍杆”。乃是一种借重物下落,击碎逼近敌船的武器。类桔槔的构造和原理:长竿缚坠石,立船身四周。另一端系绳索,以供操纵。前者为首,后者为尾,敌船靠近时松开绳索,缚系坠石的首端便会下坠,拍毁敌船,击毙敌军。乃防御接舷的有效方式。

    事实上。釜山防御战时,从城头落下的推杆,亦与拍杆,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是拒敌登城,一个是拒敌接舰。

    换言之。蓟国城墙,亦是机关器。足见机关的运用,蓟国已深入髓里。

    而蓟国的二十等爵,亦深入人心。就连剑客,亦分出等级。剑徒、剑客、剑师、剑侠、剑宗,再加“大”。蓟国剑馆,亦正大光明,开门授业。蓟国唯一大剑宗,深藏王宫。正是王妃公孙妍。七位小姐姐,皆身负剑宗之技。七人合击术,可败大剑宗。蓟王刘备,双手剑击,当位列剑宗与大剑宗之间。论剑击,天下罕有敌手。

    刘先主之“顾应法”。便是双手剑技。

    再加自幼饱读,家学渊源,名师指点。妥妥的文武双全。当真难得。

    王妃果有身孕。

    七位小姐姐,东胡二妃,安氏姐妹,紧随其后。十月怀胎。或从下半年始,王宫婴儿潮便会如期而至。东宫已修缮一新。王子公主,皆母乳喂养。食母可有可无。时下生产,对妇人来说,不啻鬼门关。首先,母亲年纪太小。许多十三十四嫁人,十五为母。身形骨架,多未长开。且自幼养在深闺,体质羸弱,亦不利生产。还有,便是医术所限。诸如剖腹产子,亦只有诸如华佗等少数名医掌握。

    万幸,蓟国国医馆,深研外科手术。诸如刮骨疗毒,开胸截肠,剖腹产子,名医渐已熟络。

    蓟王后宫,更是胡女齐聚。身高盆大,蓟王日疏夜通,皆利于生产。

    再加卫生条件优良,宫人细细呵护,婴儿夭折率,应当不高。

    蓟王已有言在先。百官贺礼:“文臣奉帖,武臣献谱”。

    言下之意,文臣要亲书字帖,武臣需亲书战谱。名篇、谋略,阵法、剑谱,兵法、心得,不一而足。只需用心即可。

    此诏一出,引来国人交口称赞。须知,若按旧例,半年出“百礼”,百官即便食天下罕有之高俸,亦多入不敷出。

    对蓟王而言。奇珍异宝,美女佳人,皆足矣。学识浩渺,却多多益善。

    再说。名家字帖,足以传世。蓟王“快意观帖”,早成佳话。

    得益于“千里蓟国渠”,蓟王虽马不停蹄,泛舟各地,却多可朝发夕至,一日往返。

    国主治国,岂止是事半功倍。民情、气象,远超太妃监国。国人民心安定,周边波澜不兴。别说无胆匪类,便是为祸日深的白波黑山二贼,亦不敢兴北上之意。

    唯一不足,便是身边女伴越发稀少。

    有道是“一孕傻三年”。正如历代至理名言,说得那叫一个全面。换言之,傻的不仅是孕妇,孕夫也傻了。我去,不能动了哇!掐头去尾,三年无房事。如何能不憋傻。

    唉。

    白发亚马逊?

    话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关键是,有一种天生发白似金,并非老而灰白。刘备大喜。召来侍寝,竟是完璧。稍有发挥,神清气爽。智机重回。

    备思前后,不由一声叹息。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古人,诚不欺孤也。

    扶余王城外,蓟国使团车队,旌旗飘张,人精马壮,正待入城。

    王城便唤做“扶余”。乃是木栅城,郭为圆形。所谓“木栅城”,乃是指用大木钉成木栅,围以成墙,用以防御。远不如版筑夯土墙牢固。却胜在就地取材,方便快捷。

    扶余,“其国殷富”,“方二千里,户八万”。王城共有三万户,约二十余万口。一城之内,便容纳了举国三分之一的人口。

    蓟国使团静候入城之时。城内王宫,扶余文武百官,已吵成一团。

    见与不见。该如何相见,又该如何不见。双方争论不休。端坐王座的扶余王尉仇台,目光暗淡,古井无波。

1。64 輶轩之使() 
扶余王尉仇台,年纪已不可考。便是扶余国人,亦不知大王年岁几何。

    然从“永宁元年”,以王子身份入京朝贡,“天子赐尉仇台印绶金彩”。到“汉末,公孙度雄张海东,威服外夷,夫余王尉仇台更属辽东”,并娶(公孙度)宗室女为妻。期间,共历六十九年。

    假如。永宁元年,以王子身份上京时,尉仇台年不过十五。至今也足有八十岁。换言之,在其八十五岁时,还娶了公孙宗室之女为妻。

    实在是,强悍。

    当然,后世也有耄耋老人娶妻的记载。而时下,蓟东尹钟繇,稍后更因七十五岁老来得子,而闻名天下。便是“为利生养而专纳人妻”的曹孟德,亦甘拜下风。

    要说,时人生机有多强悍,尉仇台和钟繇,一前一后,便足见一斑。

    传说,穆天子五十岁继位,在位五十五年,活了一百零五岁。上古诸王,或皆是长寿人种。亦未可知。

    如给赵云的白龙马,传言能足活六十岁。人马如龙,正如此这般。

    钟繇七十五岁,尚能生钟会。

    何不试想,蓟王若生到七十五岁,又当如何。

    “可有决断?”扶余王尉仇台,居高下问。

    “回禀大王,臣等……并无决断。”便有属臣俯身言道。

    “如此,速传孤命:城门中开,焚香于道,恭迎蓟国使节。”

    “臣等……遵命。”

    吊桥落下,城门大开。城内百姓鱼贯而出,列于街旁。焚香下拜,恭迎上国使节。

    蓟国车队,浩浩荡荡,驶入城中。

    夫余王城,所在“鹿山”,即后世吉林龙潭山。其都城所在,位于龙潭山、东团山、帽儿山之间的“三山之地”。旧时称“濊城”。今称扶余城。

    蓟国使团,绣衣亮甲。气势轩昂,人马如龙。不禁令城内濊人,相形见绌,望而生畏。

    车驾入宫。遥见一雄主,身披王服,矗立殿前。

    蓟国使节这便趋步近前,阶下行礼:“蓟使孙乾,拜见大王。”

    “蓟国名臣,孤亦略有耳闻。却不是贵使,现居何职。”尉仇台曾二次上京,言谈举止与汉人无异。

    “下臣,忝居主簿一职。”孙乾答曰。

    汉三公、郡守、县令等,均以贼曹、督盗贼、功曹、主簿、主记为门下五吏。主簿与门下督等俸,亦食六百石。皆是蓟王近臣,位卑而权重。

    “传闻郑门十贤,皆随上庠令,投奔蓟国。不知贵使可曾名列其中。”尉仇台竟也知晓。

    孙乾躬身答曰:“下臣,正是郑门弟子。”

    “果然如此。”尉仇台微微一笑,余光一瞥,又问道:“你是何人?”

    便有一披坚执锐之赳赳武夫,抱拳答道:“张郃拜见大王。”

    “可是杨氏城头,随王傅黄忠勇为先登者。”尉仇台竟又知晓。断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