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备的日常- 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求。

    船入白湖港,沿滨水长廊,入“楼桑四市”之“后市”。换乘轨道舫车,驶向大溪地。

    一路行来。见重楼高阁,繁华盛景。街上行人如织,各个穿金戴银,贵气扑面。汉、胡、羌、蛮,各色人等,穿行其间。更有远自西域的驼队,闹市往来。驼背上胡姬,花枝招展。异域风情,我见犹怜。“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爵民可享齐人之福。纳妙龄“鲜卑婢”入家门,几成惯例。

    路上所见所闻,无不啧啧称奇。

    或问:何为楼桑?

    答曰:楼桑楼桑,楼高五丈桑。

    五丈桑,便是蓟王祖宅前,那株“童童如车盖”的老桑。蓟王少时,失手坠树前之豪言,楼桑人尽皆知。然邑中重楼,皆高过五丈桑,足见繁盛。

    大溪地便是蓟王少时,陷地得田的溪谷地。今蓟王家百余亩美田,皆被重楼环抱。腊赐时,蓟王家米,更是主赐之一。能得一小袋蓟王家米,守岁时与家人分食,百官无不弹冠相庆。

    蓟王富有千里之土。然家中不过良田百亩。亦因地少,故而显贵。

    稻收已近尾声。蓟王家百余亩美田,均产八石余。饶是如此,分与百官,亦不足一石。

    然寓意之深远,堪比夫妻“同牢合卺”之礼。

    能“与王共食”,臣“虽死无憾”。

    大溪地,乃伐西林扩建。南北五里余,东西三里余。可新建宅院,一万栋。

    早在大震关时。最终规划,二位国相便已六百里上报蓟王。如今街道纵横,脚手架林立。百工居肆。作为王兴之地,楼桑能工巧匠,何其多也。重楼高阁,拔地而起。可谓日新月异。

    待建成,将再得齐民万户。为苦无立锥之地而日日心忧的楼桑令乐隐,终能扬眉吐气。

    尤其是听闻,有郑玄门徒千人举家迁入。乐隐更是大喜过望。这便命人细心修缮,将所建良宅,先行分与郑门子弟。楼桑一户齐民,院中有:前楼、后楼、仓楼、望楼、水塔、双阙楼、四角楼。计十楼。历经多次升级改造,军民两用,攻防皆宜。平日住人,战时守备。

    齐民宅院,皆为汉律所规之“九百方步”。计三十宅。

    先居后买,分期偿还。每年最低还“一宅”,三十年还清。事实上,楼桑居民何其富有。无信不立又恐夜长梦多。故而许多人家早已提前还清。毕竟,蓟王当初只作价十万。今已涨至百万。

    楼桑令乐隐上疏询问:大溪地新建宅院,当售何价?

    蓟王答复:仍作十万。

    然却是蓟钱十万。折五十万两汉五铢。对蓟人而言,别无不同。只因蓟国早已完成钱币更替。对于想迁入蓟国的民众而言,不啻为一笔巨款。

    然各地豪商,却愿出百万蓟钱,购得一栋。能欢天喜地,落户楼桑。盐铁、茶马、玉石、兵甲、机关器……等等,只有蓟商专营的诸多产业,皆不再设限。获利何止百倍。

    随不断有楼桑爵民,迁往临乡王城。邑中商人渐多。能有千户“学士之家”迁入楼桑,难怪楼桑令乐隐,喜不自禁。

    所谓“潜移默化”。楼桑有蓟太学坛、白湖女校、医学院、将作馆……又有郑学入主,学术气氛自当浓厚。

    “富贵不染铜臭”,乃出王上之口。

    言下之意。富只为贵之始。富裕之后,“贵”理应成为更高级的人生追求。

    煌煌天汉,以“高”为贵:

    身高(地位)、名高(名望)、德高(操守)。有此三高,方为贵也。

    又谓“土豪劣绅”。便是富了之后,再无追求。铜臭染身,难称“人贵”。

    待舫车停稳。郑门学子,陆续下车。放眼望去,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如痴如醉。蓟王礼贤下士,竟至于此乎。

    急忙去信家中,举族迁来楼桑安居。

    十月下旬。月末大朝,如期而至。

    百官已得二位国相传讯。这便整理仪容,身披朝服,六百石及以上悉数与会。

    垂帘已撤,独设王座(坐榻)。

    左国令士异高声唱喝。蓟王身披冕服入殿。

    冕服,乃礼服之一种。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构成。乃君王举行重大仪式所穿戴之华服。寻常朝会,无需如此隆重。

    换言之。此次大朝,必不寻常。上次王上身披冕服,乃为封侯拜相。今次,或亦如此这般。

    如蓟都尹娄圭,足智多谋者,心中一动,便了然于胸。

    “臣等,拜见主公。”

    “诸君免礼。”

    自九串繁露后,环视百官,蓟王笑道:“诸君通宵达旦,忙于稻收,孤本不想徒增烦扰。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dú yuè lè bù rú zhòng yuè lè)’。今有一喜,欲与诸君同享。”

    言罢,蓟王目视左国令士异。

    士异随取诏命,徐徐展开:“召诸公入殿。”

    须臾,身披麻服,鹤发童颜的郑玄与三友,自偏殿入内。

    如蓟王所言。百官忙于稻收,郑玄出仕,少有人知。见四人年纪各异,却皆有儒雅之风,必是饱学之士。百官纷纷猜测,究竟是何许人也。

    “封郑玄为上庠令,秩二千石,‘银印青绶’,兼领蓟王宫中庶子。另赐黄金千两、铜钱百万、蜀锦千匹,四季朝服及驷马安车一驾。”

    “臣,遵命。”郑玄下拜。

    “竟是郑公!”便有人惊呼出声。

    “封孙嵩、赵岐、赵戬,为太学博士,秩六百石,‘铜印黑绶’。另赐黄金五百两、铜钱五十万、蜀锦五百匹,四季朝服及骈马公车一驾。”

    “臣等,遵命。”三人难掩激动。

    待女官捧来坐席,四人依次落座。

    “郑公,海内大儒。今携门内弟子出仕,乃举国之幸也。”刘备笑赞:“太学坛得郑公主事,亦是莘莘学子之大幸也。”

    “主公谬赞。”郑玄拜奏:“身受知遇大恩,老臣定当恪尽职守。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为主公大业,拾柴添薪。”

    “好一个‘拾柴添薪’!”饶是蔡少师,亦不禁赞道:“王上得康成,如鹏乘风、龙行云,当扶摇而上九万里。”

    百官各自点头。郑玄大名,如雷贯耳。

    “借蔡师吉言。”刘备笑道:“国中英才辈出,造福万民千秋。亦是孤平生所愿。”

    见左国令又取诏命在手,百官议论纷纷。

    莫非还有大贤来投。

1。30 一门出仕() 
左国令士异,又取一诏命,徐徐展开“召诸子入殿。”

    先召诸公,再召诸子。上下呼应。

    却不知……是谁家诸子?

    待五人身披儒服,齐齐登殿。便是少师陈寔,亦不禁为之动容。更别说陈纪等少师六子了。百官中亦有人辨出,五人乃陈少师五子之子。少师之五孙也。

    “封陈忠为渠阳长,秩三百石,‘铜印黑绶’。另赐铜钱五万,蜀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

    “臣,领命。”

    “封陈佑为长芦长,秩三百石,‘铜印黑绶’。另赐铜钱五万,蜀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

    “臣,领命。”

    “封陈唐为鲍阳长,秩三百石,‘铜印黑绶’。另赐铜钱五万,蜀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

    “臣,领命。”

    “封陈谈为长汀长,秩三百石,‘铜印黑绶’。另赐铜钱五万,蜀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

    “臣,领命。”

    “封陈缔为临泃长,秩三百石,‘铜印黑绶’。另赐铜钱五万,蜀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

    “臣,领命。”

    诏命宣罢,满朝文武议论纷纷。

    陈少师家中六子,已先后出仕蓟国。再有长孙陈群,预订“二千及冠”。今又有五孙,三百石出仕一县。陈寔一门三代,皆得重用。

    一门出仕,同殿为臣,当可轰动天下。

    只是……所封之县,闻所未闻。却不知在官在何处。

    待五人居于百官席末。

    蓟王笑道“日前,孤亲往薮中圈地。粗分六县。后经雍阳令钟繇、京沚令周异,遣工师细量,当在京沚县与渠阳县北,再置一县。与佩阴平分佩谦‘泽北之土’。因县治北临泃(ju)水,故取名‘临泃’。”

    左国令士异,已命人取来薮中山水地形图卷,当堂展开。

    细看之下,百官方才恍然大悟。

    广袤千里之雍奴薮,已尽为蓟土。

    提前悉知的右相耿雍,遂起身言道“主公已将雍奴薮,沿?水、沽水、鲍丘水,三河走势,分成七县。薮东三县、薮西三县,另有‘临泃盖顶’。七县‘各径百里’,分筑数城。可新纳齐民,百余万众。”

    “原来如此。”百官纷纷点头。如此一来,蓟国当有十七县。可比一州之力乎。

    先前,蓟王本想让陈缔暂居东平舒相。既再得一县,索性取整。五人出仕五县,必成美谭一件。

    “敢问右相,民从何来?”楼桑令乐隐起身奏问。

    话说。新任冀州刺史王芬,颇有政绩。冀州民心得安,百废待兴。加之各州刺史,讨贼建功,安抚乱民,垦荒耕地。更有甚者。黄巾乱后,帝国减口二千万余。如今路上,流民已日渐稀少。如何能再得百万之众。

    封建时代,民众多寡,便意味着国力强弱。蓟国境内多大泽,本别无寸土。通渠圩田,水退地干。虽得千里沃野,然皆需民众屯守垦殖。薮中七县,除去京沚、雍阳,剩下五县,今还只留存在图上。若想按图索骥,付诸实现。足量民众乃是前提。

    正因久为宿吏,深谙政事。故楼桑令乐隐,才有此一问。

    耿雍笑道“再请左国令示图。”

    奏请蓟王后,士异便又命人取来一图卷,徐徐展开“民皆在此。”

    图中朱笔圈出的,正是半岛南部,三韩之地。

    蓟都尹娄圭,旋即醒悟“主公欲兴兵三韩乎。”

    “然也。”刘备轻轻颔首。

    见百官骚动,娄圭进言道“如此。辽东、乐浪二郡太守人选,还需细酌。”

    刘备欣然笑道“娄子伯果然足智。”

    三韩,在前汉时便与中原交往密切。其中,辰韩因语言、称谓、器物等与秦朝相似而被称为“秦韩”。“桓、灵之末,韩濊(hui)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此系“韩国”名称之最早记录。

    与历史不同。

    因蓟王横空出世。蓟国横亘在幽冀之间。黄巾之乱,并未能波及幽州。更加鲜卑覆灭,乌桓降服,边境得安。北上流民,皆入蓟国。并无多少汉民,流徙三韩。

    此时兴兵讨伐(抄掠),正当适宜。

    时下半岛北有扶余、高句丽。尤其是死灰复燃的高句丽,夹在辽东与乐浪,白山黑水间。趁中原大乱,鲜卑覆灭,高车南下之难得契机,兼并留守各部,日渐强盛。刘备只需想想羌人子嗣众多的饶妻制。稍作迟疑,养虎成患,悔之晚矣。

    “扶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龙岗山脉,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松花江。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如前所说。蓟王绝不能容忍,在煌煌天汉周边,遍布能快速暴兵的野外巢穴。

    冰冻高原深处的古羌,白山黑水间的濊貊,甚至南下的高车各部,及三郡乌桓。刘备皆持有十二分之警惕。先前中原大乱,有心无力。且内外颇多掣肘,亦鞭长莫及。今刘备就国,正当其时。趁天下初定,陛下还未驾崩,先将北境安定。

    一旦天下有变。蓟王挥鞭南下,再无后患矣。

    “主公,当遣人出使高车,说服归义王兴兵,牵制扶余、高句丽。”略作思量,娄圭已有对策“再令三郡乌桓,沿‘滨海道’南下乐浪,击三韩之背。水军跨海而击其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腹背受敌’,三韩必败。”

    “高车一己之力,如何能牵制扶余、高句丽二国。”王傅黄忠言道“若二国狼狈为奸。趁高车兴兵东进,与高句丽相持,扶余南下击其后。东西夹攻,高车危矣。若高车败退,乌桓自难保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北境乱矣。”

    “王傅所言极是。”刘备含笑点头。若趁高车兴兵东去,扶余悄然西进,自漠北南下。与高句丽前后夹攻。高车必不能敌。游牧部落,并无国属。待扶余与高句丽兼并高车各部,尾大不掉,反成新祸。那时,二国当如鲜卑大单于檀石槐那般,年年寇边。抄掠边郡。

    诚如王傅所言,当真牵一发而动全身。

    然百官皆还未知。

    时下漠北,亦伏有一支强援。正是前雁门太守窦统之没鹿回部。

    然蓟王却从未说破。唯王太妃、窦太后等,少数知情。今与窦氏和亲结盟,料想这支强援,当可为我所用。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此事不必急于一时。”刘备言道“待稻收毕,颗粒归仓。再徐徐图之。”

    “臣等,遵命!”

1。31 春秋决狱() 
郑玄入主蓟国太学坛,不啻一记晴天大霹雳。震动天下,影响深远。

    先前,陈寔六子之中,元方季方,同为博士祭酒,余下四子各为太学博士。四少师转入王子馆后,便由陈纪等人共管太学坛。然无论从学识、声望等,诸多方面,尚无法与四少师比肩。今有大儒郑玄携门内千余弟子入学坛。

    众人皆心悦诚服,亦长出一口浊气。

    《郑学》随之风靡。

    除百万言的《郑学》,郑玄更大的贡献,源自“引经注律”。即用“儒家思想去解释法律”。

    礼法和道义,孰高孰低。上升到理论高度,称之为“春秋决狱”。

    “春秋决狱”之称谓,最早见于《后汉书·应劭传》“胶东相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

    一言蔽之。春秋决狱,乃是针对“无法可依”,或“虽依法但有悖于道义伦常”的特殊案件,依据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尤其以“《春秋》大义”来决断的断案方式。

    前有“缑玉免死”,今有“赵娥免罪”。皆源自“春秋决狱”。

    核心有二

    其一,论心定罪。

    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精华》中言道“《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盐铁论·刑德》亦有“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究其意,一是“本其事”,二是“原其志”。“事”,指犯罪事实;“志,意也,从心。”指行为人的犯罪缘由及犯罪动机等主观因素。类后世“主观故意”。

    其二,出礼入法。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春秋决狱”正式开启了以礼为法的“礼法时代”。后世“引礼入法”或“儒法结合”,正是“春秋决狱”首开先河。与之相对应,“引经注律”亦逐渐风行。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本不屑于诸子百家的儒家,对法家态度骤变。“法律之家亦为儒生”,更有“治律有家,子孙并世其业,聚徒讲授至数百人”之现象。

    “引经注律”,今汉更是盛况空前。

    “后人生意,各为章句。叔孙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