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朝惯例。凡遇大案,应由掌天下刑狱之廷尉,掌纠弹百官之御史中丞,及掌监察京师七郡之司隶校尉,“三法司”共同审理。称“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自汉而始。
只因王美人,乃是永安宫赴宴后,毒发。永安宫独立于南北二宫之外,属离宫别苑。再加皇后亲下诏令,命河南尹主持会审。故何苗无奈,唯有硬着头皮,迎难而上。拉来审案颇有建树的洛阳令司马芳,并司隶校尉袁绍,协审此案。
须臾,便有洛阳县属吏,飞奔来报:“报,射罔之毒,出处已寻!”
“毒藏何处?”何苗拍案而起。
1。13 红颜薄命()
二百万字留念。
……
“此话当真?!”陛下霍然站起。
“回禀陛下,千真万确。”河南尹何苗掷地有声。话说在陛下面前,何苗还从未如此大声。
“好,好,好……”陛下忽泪流不止。好一阵长吁短叹后,又颓然坐地。暗自神伤,独自拭泪。然却仿佛卸下千钧重担。
“陛下?”许久,何苗仰头试问。
“河南尹查案有功。为美人……昭雪。朕,心甚慰。”陛下掩面挥手:“且退下吧,来日当有重赏。”
“臣,叩谢天恩!”何苗大喜过望。这便以头触地,再拜而出。
出西邸。何苗不敢怠慢,又火速奔赴长秋宫、永乐宫、永安宫。逐一通禀案情。
长秋宫内。
何后亦喜上眉梢:“二兄此事办的利落。陛下当有重赏。”
何苗搓手道:“不求钱货,只求封侯。”
“此事易耳。”何后微微一笑:“二兄若能独当一面,假以时日,可举为车骑将军,封万户侯。”
“臣,敢不效死!”何苗喜极,再以头触地。梆梆作响。
“起来吧。”何后无奈摇头:“大将军创伤未愈,河南尹切莫步其后尘。”言指大将军头破血流。
“臣,遵命!”何苗奋然起身,又谄媚一笑。
何后再追问:“人证物证皆在否?”
“人赃并获,铁证如山。”何苗振声答曰。
“甚好,甚好。”何后亦长出一口浊气。本以为王美人之死,不出南北二宫。岂料竟另有凶手。
当真是,皆大欢喜。
“速去永乐、永安二宫通报。”事不宜迟,何后又叮嘱道。
“喏!”何苗再拜而出。曾几何时,他朱苗何曾如此万众瞩目。话说。做一名权臣,似也很不错啊……
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
蓟王闭门谢客,安心静养。前日,蓟王披发送亲,洛阳人尽皆知。若非陛下亲临,大将军何进已灭门矣。
有识之士,无不扼腕叹息。
蓟王一世英名,若无真凭实据,又岂会怒而杀人。
且为王美人披丧,亦是义之所向。天下英杰,无不拍手称快。爱恨分明,蓟王乃真英雄。
前后两汉,四百年传承有序。天下人心向汉。今汉以来,外戚专权,常欺凌幼主。天人共怒,四海激愤。麒麟降世,重振宗室。亦是苍天有眼。刘备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创下赫赫威名,岂是大将军何进能够望背。
正所谓“人心向背”。
洛阳城风传,何后罚铜一亿免罪。此举,亦坐实王美人之死,何氏外戚难逃干系。
蓟王极怒坠马,乃至卧床不起。更惹无数叹息。天下惜英雄,重英雄。足见一斑。
这日清晨,便有一辆公车停在幕府门前。
司隶校尉袁绍上门投帖,得入府相见。
名帖,时下又叫“名刺”。材质多为竹木。若称“贴”,则为缣帛。“刺”上除书:籍贯名字,还需续添官职、年龄等内容,专供拜见上官之用,名曰“爵里刺”。此类官场专用帖,有其专门的书写格式。需将内容在“刺”中央,写成一行,不得拆分,故也叫“长刺”。
名刺,兴起汉末。流行于六朝,尤以魏晋为盛。传说,郭林宗为士林仰慕。游历洛阳时,路人慕名而来,投刺相交,常“载刺盈车”。南朝夏侯叔人,孝闻乡里,人争与交,家中“积刺盈案”。甚至还有“投刺为好(嗜好)”者。南朝梁人何思澄,夜夜削木书刺,天明即驾车外出,投刺访友。无论多晚,需将名刺投光,方能尽兴而归。日日如是。
左伯纸名扬天下。蓟国名帖,皆是纸质。尤其珍贵。
旧友来访。刘备命开中门。
公车入府,门下督郑泰,在廊下相迎。
“拜见袁校尉。”郑泰先执礼。
“见过郑公。”袁绍不敢托大。
“主公已在前堂恭候。校尉请随我来。”郑泰侧身相请。
“请。”
沿游廊,穿迭石林木,踏白石鹅卵。抵前院中堂。刘备已立在阶下相迎。
袁绍上前见礼:“玄德。”
刘备亦回礼:“本初。”
“见玄德气色红润,绍遂心安。”袁绍笑称。
“一时激愤,怒而杀人。倒让本初担心了。”刘备对答。
袁绍又道:“今日此来,便为消玄德之怒。”
“哦?”刘备已醒悟:“可是已擒获真凶。”
“然也。”袁绍笑道。
“且堂内叙话。”刘备伸手相邀。
“请。”
宾主落座。婢女送上香茗。
饮茶润喉。落杯后,袁绍这才言道:“玄德可知赐婚当夜,洛阳城中,乃出一桩大案。”
“金市胡姬酒肆,百余人饮鸩毙命。”刘备焉能不知。
“正是如此。”袁绍叹道:“翌日,我与河南尹,同探究竟。见地窖内,遍陈刀剑弓弩,还张贴许多伏击草图。便皆以为,贼人乃是要在玄德迎亲途中,密谋行刺。却不知为何,集体饮鸩毙命。”
见袁绍面露愧色,刘备这便醒悟:“本初莫不以为,乃是我趁机将刺客一网打尽。尽数毒杀。”
“然也。”袁绍叹了口气:“不仅是我,便是陛下,亦如此想。更何况朝堂上下,文武百官。故金市大案,上报朝堂,遂无疾而终。乃至疏漏。”
“毒杀王美人之真凶,莫非便在酒肆贼人之中。”
“然也。”袁绍终于道破谜底:“趁太后上寿礼,毒杀王美人之人,便是金市胡姬酒肆庖人。”
“庖人?”刘备一愣,旋即醒悟:“胡饼。”
袁绍欣然点头:“正是用胡饼下毒。”
刘备先前已想到。
太后上寿礼时,陛下与文武百官,所饮所食皆无差。唯独吃了那张专门为他烤制的胡饼。然陛下不仅自己食用,且还与何后、王美人分食。为何唯有王美人毒发身亡,陛下和皇后,却皆安然无恙?
袁绍从怀中取出一香囊,解开视之:“玄德可识得此物。”
刘备探身一看,这便言道:“胡椒。”
“正是胡椒。”相传此物乃张骞自西域带回。然却未能将栽培方法一同带回。直到盛唐时,中原才始见种植。
“陛下喜食胡椒与胡麻(芝麻)。然何后不喜。胡庖做饼时,不知分量,故而少放。陛下食之无味,便分与皇后及王美人。皇后不喜胡味,故只食少许,便弃在案边。而王美人久随陛下左右……”袁绍一声叹息。
“如此说来,凶手本想毒杀陛下。”刘备如何能想到,凶手竟是个胡人庖厨。在胡饼中下毒。却误打误撞,毒杀了红颜薄命的王美人。谜底揭开,直让人哭笑不得,徒剩叹息。
袁绍轻轻点头:“然也。”
“胡庖因何行凶?”刘备再问。
1。14 死而不僵()
“为主报仇。”袁绍答曰。
“其主何人?”刘备追问。
“前龟兹国辅国侯是也。”袁绍脱口而出。
“原来如此。”刘备轻轻点头“胡庖莫非亦是太平道余孽。”
“正是太平道妖贼。”袁绍叹道“河南尹与洛阳令连夜审问,已获铁证。自黄巾乱后,钜鹿三贼酋授首。黄巾贼兵败如山倒。开年以来,各地黄巾相继被灭。太平道更是江河日下,不复先前。为延教派,故洛阳余贼,欲作垂死一搏。行刺陛下,以求天下大乱。好趁势而起,再掀暴逆。”
似乎合情合理,鲜有破绽。暗忖片刻,刘备言道“莫非从酒肆地窖中搜出的兵器、图册,甚至百人饮鸩而亡,皆是黄巾贼之苦肉计,障眼法。”
“正是。”饶是袁绍已不禁动容“假死脱身。我等皆以为洛阳黄巾余贼,被玄德一网打尽。故而放松警惕。且太平道多是汉人流民,少有胡人裹挟。加之胡庖半身残废,泯然路人。本就不引人瞩目,故成功脱逃。”
“我八月成亲,太后十月上寿。相差二月。换言之,太平妖贼早已悉知窦太后欲聘胡庖,在寿宴当日,为陛下烤制胡饼。”
“然也。”袁绍点头道“陛下半年前已诏命掖庭令毕岚、钩盾令宋典,合力修缮永安宫。务必赶在太守寿诞前完工。宗正署亦提前预备上寿礼宴。故被太平妖人,探知详情。”
“与窦太后无干?”刘备忽问。
袁绍一愣,反问道“与太后何干?”
“如此,甚好。”刘备目光如炬“本初既为司隶校尉,当严查太平余贼,切莫令死灰复燃。”
“玄德所言极是。”此事之后,袁绍如何能不警而又醒。若陛下再有闪失,司隶校尉,在责难逃。
“胡庖何在?”刘备再问。
“羁押在洛阳狱中。”
“可否引我一见。”有些细节,刘备需问明白。
“有何不可。”袁绍此来,名为通报案情,实为两家解仇。刘备险灭何进满门。袁绍获悉,急忙前往探视。只见府中陈尸遍地,血流成河。细数下来,不下千众。然却皆是何府死士部曲,幕府绣衣竟未折损分毫。且还是以少战多。
如此杀伤,令人咋舌。再想虎踞函园内的一万幕府精中之锐。
大将军手握一万兵丁,如何与敌。
袁绍一时汗如雨滴。
心念至此,待寻到真凶,便急忙赶来为两家说和。
刘备焉能不知。
比起大将军何进,刘备更担心黄巾贼死灰复燃。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先有骆晹、卢暒,天师女刺客逆上大震关。后有洛阳余孽,舍命一搏。
现在想来。广宗城内,三贼授首。得来是否太过容易。
黄巾逆贼,先前遍及十三州之八,声势无两。故抢占地盘,争夺天下。如今势弱,无力发动大战。于是从帝国高层下手。擒贼擒王,斩首行动。借机行刺陛下。
如此,倒也说得通。奈何,刘备隐隐觉得,事情并不简单这场弄巧成拙的刺杀阴谋之下,还玄机另藏。
无论如何,刘备亦需将阴谋彻底揭破。大白于天下。
“世祖省并官寺,狱存二所,而时无废事,因由天下初平,亦政治清明之效。”
今汉初年,光武帝曾大量裁剪机构,京师监狱亦多被裁撤。前汉时长安狱多达二十余座,今汉初,京都洛阳,仅保留廷尉狱与洛阳狱。
后又在南北二宫,另设黄门北寺狱与暴室狱等。
洛阳狱,在洛阳县庭之中。亦是诏狱。
汉制,郡守官署曰“府”。县令、长官署曰“廷”。且“署”、“寺”并用。故亦可称“寺”,如县寺、官寺等,不一而足。
送走袁绍,刘备驱车赶往洛阳县治。
东郭,绥民里。
新任洛阳令司马芳,亲出相应。
“下官拜见王上。”司马芳下阶行礼。
“孤不请自来。若有打扰,还望明庭多多包涵。”刘备礼贤下士。
“下官不敢。”司马芳再拜“王上请。”
“请。”
宾主落座。刘备道明来意,司马芳当即应允“下官敢不从命。”
亲领刘备下诏狱,提审重犯。
胡庖深目浓须,其貌不扬。双腿齐膝而断,应是旧伤。
下毒后,未及逃脱。虽潜伏城中,却也被顺藤摸瓜,人赃并获。
只看一眼。刘备便知,其已心怀死志。多说无益。
然刘备仍不准备放弃“何时来京?”
“先帝延熹年间。已有二十余载。”胡庖对曰。
见他汉话精纯,不疾不徐。刘备心中微叹“何故从贼?”
“从主不从贼。”胡庖再答。
“你主可是龟兹辅国侯。”
“正是。”
“辅国侯因我而亡。为何要杀陛下。”刘备问出心声。
胡庖一语中的“我主亡于国事。”正如刘备杀辅国侯,亦出于公义,而非私仇。换言之,胡庖毒杀陛下,亦出于黄巾大业。若只报私仇,何须行此苦肉计,明刀暗箭,刺杀蓟王便是。百余洛阳欲孽,又何须齐饮鸩而亡。只为掩护胡庖行刺。
所谓“君道与国共存亡,臣节尽忠死国事”。
“好一个‘亡于国事’。”刘备一声叹息“孤虽杀辅国侯,却至今念念不忘。”
一直面无表情的胡庖,不料竟闻声动容。这便起身下拜“言尽于此。”
见刘备亦无语可问。陪同再侧的洛阳令,这便扬声道“来人,押下去。”
“在。”便有狱卒上前,将胡庖拖走。
“无需施以重刑,且听陛下发落。”刘备叮嘱道“各为其主,别无私仇。仅此而已。”
“下官领命。”司马芳肃容下拜。蓟王乃当世英杰,一心为公,光明磊落。若是旁人,恨不能与刺客厘清界限。又岂会替他说话。
出诏狱,刘备径直回府。便是从恩师府前路过,亦未做停留。只因兹事体大。怕延祸恩师。
永乐宫。
听河南尹何苗,道破案情。
董太后微微出神。竟不是陛下所为。
王美人果识大体。知后宫不能相容,香消玉殒,且不遗祸旁人。以一己之身,全天家体面。上上下下,面面俱到。如此人物,着实可惜。他日若能为太后,或远强于何后。
一时思绪万千。
待何苗告退,董太后方自帘后言道“来人。”
“在。”
“移驾西邸。”
“喏。”
。
1。15 爱恨入土()
怎么说呢。
知王美人玉殒于黄巾逆贼之手。陛下虽心痛,却豁然释怀。心中唯有痛惜,再无负罪恶感。
而剩下一干人等,亦正如何后所思:皆大欢喜。
董太后得贵子。何皇后除贵母。陛下去心病。而先前急于投靠何氏外戚的文武百官,立刻站直身躯,不偏不倚。
只因蓟王一怒,血流漂橹。何进外强中干,虽豢养死士千余,却被蓟王领百人屠尽。就连门下督郑泰,亦不甘人后。驱车冲杀在前,持铩手刃数人。
《文选·张衡》:“郎将司阶,虎戟交铩。”
铩(shā),乃长矛一种,由铍演变而来。跟铍不同在于,铩在刃柄与刀刃之间,加有两端上翘呈锐尖状,兼具格架功能的镡。铩,分长柄、短柄。“长铩”刃长十二寸,镡宽四寸。
铩羽而归之“铩”,便是指此兵刃。
再加何进党羽这几日劾奏蓟王之上疏,皆石沉大海。陛下袒护之心,昭然若揭。胜负未分之时,大将军败相初露。百官焉能此时站队。
智者不为。
西邸。
董太后与陛下,母子相见,各自唏嘘。
“王美人毒发而亡,乃替陛下受过。料想,泉下有知,亦能释怀。”董太后宽慰道。
“母亲言之有理。”陛下以袖拭泪。
董太后又道:“所谓入土为安。王美人葬礼,陛下作何打算?”
“心烦意乱,未能及也。”陛下摇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