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二千石高俸,又手握兵权,韩遂焉能不喜。比起金城太守,护羌校尉,亦不弱半分。
至于让出金城关及金城,协同西域联军东进。略作思量,韩遂这便慨然应之。原因不复杂。斥候早已来报,西域联军已修复洪池岭长城。就现有时局而言,金城关已失去意义。
因为西出无门。
今若出逃,唯有东西二向。向东有大震雄关,向西有洪池岭长城。金城关已无实际意义。
洪池岭,联军大营。
“二桃三士。第三人,乃是边章。”臧霸仍有疑问:“叛军六将,除韩遂外,尚有五人,为何是此三人?”
戏志才答道:“五取其三。王国必死是其一。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宋建,皆二取其一。”
“原来如此。”臧霸理解了:“北宫伯玉、李文侯乃黄巾渠帅,留下一人,斩首弃市,乃为令韩遂与黄巾贼决裂。边章、宋建二人中,为何留下宋建?”
不等二位都护府丞作答,臧霸已幡然醒悟:“安玄。”
“安玄入边章军市安营扎寨,韩遂岂能不起疑。故在韩遂心中,与其暗夺‘金城太守’之位者,必是边章。”臧霸叹了口气:“杀一留一,果有大玄机。”
转而一想:“北宫伯玉、李文侯,杀一留一,乃是要韩遂与黄巾贼决裂。边章、宋建杀一留一,又是何故?”
“哦?”见臧霸竟能举一反三,两位府丞相视而笑。李儒答曰:“此乃无双连环,第四环。”
臧霸也是练出来了:“敢问二位府丞,如今之计,又当如何?”
“明日拔营,前往金城关。”
谋略非武人所长。阵前杀敌,方可一展所学。臧霸奋然抱拳:“喏!”
陇山大震关。
关城大堂。
幕府文武齐聚。
雕零浑自跪堂前。
由左丞荀攸,诵读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令:“雕零浑为前军假司马,秩比千石,‘铜印黑绶’。另赐黄金五百两,兵甲一套、战袍十件、四季朝服及西极良马一匹。”
“臣,领命!”雕零浑拜谢。便有绣衣吏捧来兵甲、战袍,为其披挂。待装束一新,雕零浑再行军礼,落座在前军校尉关羽身后,与前军司马蒋钦并列,居于下首。
正因有军假司马的存在,刘备便又将,军司马俸禄,提升为“秩千石”。
麾下人才济济,单凭刘备辅汉大将军的万石俸禄,显然是不足够的。万幸他还是蓟王。拥有铸币之权。自然出得起。
“带宋建。”刘备一声令下。便有绣衣吏,将一身囚衣的宋建带上堂来。
“堂下所跪何人?”刘备明知故问。
“罪人宋建,拜见蓟王。”宋建伏地行礼。
“既称‘罪人’,何罪之有?”刘备又问。
“伙同三十六部羌渠谋逆,乃夷三族之罪。”宋建诚实作答。
“既知罪重,为何谋反?”刘备三问。
宋建慨然一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蓟王少时亦白身,后因军功封王。我亦是汉人,与王上少时别无不同。投身从戎,为凉州义从,便是想以身报国,封妻荫子。奈何屡有战功,却不得封赏。这便激怨而反,杀上官投贼。”
宋建遭遇,可比潘鸿朱盖。
刘备不置可否:“时至今日,如之奈何。”
“犹死而已。”宋建答道。
“家小又当如何。”
“王上……”宋建咧嘴强笑,却不禁泪流:“当自决。”
刚受封前军假司马的雕零浑,这便起身奏道:“启禀主公,宋建乃汉人豪强,在氐、羌、诸胡中,甚有威望。可否……”
“可否如何?”刘备笑问。
见前军校尉关羽,亦侧身回望,雕零浑这便咬牙道:“可否令其立功免死。”
刘备轻轻点头:“公达以为如何?”
“或可一试。”荀攸答道。
“元皓以为如何。”
“当从左丞之言。”军司空田丰起身答道。
“公予?”刘备又看向军正沮授。
“臣,附议。”沮授亦起身答应。
刘备略作思量,又问宋建:“若能活命,可愿一试?”
“若能活一家老小,宋建便将项上人头送与王上便是。”宋建抱拳答道。
“如此,可先退下。”刘备挥手,示意绣衣吏将宋建押下。
返回监牢,宋建一路忐忑难安。自被缚于榻上。便已心存死志,故能坦然面对。如今忽现活命之机,骤生波澜,心气难平。
在监牢榻上,辗转反侧,苦熬一日夜。
翌日午时,幕府左丞荀攸与前军假司马雕零浑,终进监牢。
“宋建听封。”
短短四字,却直令凉州豪杰,涕泪横流:“罪人听命。”
荀攸将勑令(敕令)徐徐展开,朗声诵读:“封,宋建为金城西部都尉,即刻奉命出发,戴罪立功。”
秦有郡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今汉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金城郡便设西部都尉。屯驻龙耆城。龙耆,又作“龙支”、“龙夷”。新莽时为西海郡治。和帝时在此筑龙耆城,此后,金城西部都尉皆屯此。
敕令上凉州刺史大印,自然不会作假。凉州刺史宋枭,早已唯蓟王马首是瞻。从他之处,讨要一个金城西部都尉,何须蓟王出面。幕府左丞荀攸,便可手到擒来。
双手接过刺史敕令,宋建强压心头狂喜,沉声问道:“敢问左丞,王上要我如何行事?”
不提刺史,只说蓟王。宋建果然识时务。荀攸隔监笑道:“只需如此如此……”
1。5 重操旧业()
听完荀攸口述。宋建足足愣了片刻,方才猛回神。下意识低头,看了眼握在手中的敕令,又看向监牢外如沐春风的荀攸。这才信以为真:“左丞要宋某……‘重操旧业’?”
“然也。”荀和煦一笑。
“所谓‘旧业’……”不由得攥紧手中敕令,宋建试问道:“凉州义从,还是金城反贼?”
“自然是反贼。”荀攸笑得轻松。
“若再为贼,何须给宋某金城西部都尉之高位。”心头却沉重无比的宋建,索性追问到底。
“哦。”荀攸旋即醒悟:“此敕令,乃充作‘信物’之用。断不可宣示众人。待事成,自当光明正大,走马上任。”
“原来如此。”宋建这便松了口气。作为有功必赏的信物,敕令显然足够诚意。说白了,将金城西部都尉之职,先行授予。乃以示诚意,亦安其心。令宋建后顾无忧,放手施为。
暗忖片刻,宋建又言道:“请赐还妻儿数人。否则宋某轻身前往,必被羌人所疑。”
荀攸笑道:“安置在陇县内的家小,皆可一并带走。无需留为人质。”
“这……”宋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谢左丞成全。”
“无需谢我,此乃主公之意。”荀攸实情相告。
“身受大恩,当拼死相报。”宋建忽又想起一事:“王上声名显赫。三十六部羌渠先前便已胆寒。如今雄关被破,更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伏地乞降亦来不及,如何肯随我再返?”
荀攸高深一笑:“只需亡命西海,暗自联络各部。不出数月,当见分晓。”
“如此,在下领命便是。”宋建重重抱拳。荀攸乃蓟国谋主,听命行事即可。话说,左丞让他亡命西海,便是要去羌人聚集之地。首当其冲,便是临羌,宋建并不陌生。
荀攸又叮嘱道:“需想好托词,如何逃亡,又如何取回家小。勿令羌渠起疑。”
宋建已然想好:“雄关乃由我屯守,暗设逃生密道,自是常理。且先前为防韩遂强迁我家小,在下已将家人从陇县暗中接出,另行安置。只需返回相见,左右皆可为证。”
“如此,甚好。”荀攸笑道:“事不宜迟,今晚便走。”
“喏!”宋建再拜。
出监牢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雕零浑,终问出声:“敢问左丞,因何让他带走全部家小。若无掣肘,焉知他是否真心投靠。若生二心,反戈一击。必令我等措手不及。”
荀攸笑答:“无它。‘大势所趋’也。”
雕零浑抱拳道:“如何驱策,还望左丞不吝赐教。”
“雄关一夜被破,又添主公赫赫威名。三十六部羌渠不战而降,西州旦夕可定。待宋建出逃,韩遂杀边章独掌大权之事,必会知晓。主公威名之下,十万联军,四分五裂,只剩他孤木难支,便知事不可为。且西部都尉一职,乃是其梦寐以求,求之而不可得。如何抉择,宋建西州豪杰,又岂能不知。”荀攸答道:“这便是大势所趋。”
“卑下明白了。”雕零浑自有领悟:“放眼时局,西部都尉,是他最好之归宿。”
荀攸轻轻点头,转而又道:“假司马切莫以为,主公抄掠北地十万部族,只为扣为人质,逼你就范。实则大谬。在攸看来,主公用北地郡十万羌人,只为验证一事。”
“何事?”雕零浑脱口而出。
“羌人能否融入我大汉。”荀攸一语道破天机:“主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乃万物天性。羌人不断东迁,亦是天性使然。只需加以引导,持续教化,不出百年,当与我汉人无异。果如主公所言。十万羌人,分置蓟国十城,不出数年已与蓟国国民大同小异。如今看来,天下大同,亦不远矣。”
“当如何施为?”雕零浑忍不住追问。
“主公曾言,若要归化羌人,需升部落为邑落,释奴隶为齐民。”荀攸笑答:“多说无益,且拭目以待。”
“喏。”
最知蓟王者。莫过于曾在洛阳与其朝夕相处的贾诩。讨论《平羌手札》时,刘备时有惊人之语,直令贾诩大开眼界。蓟国,乃是刘备的试验田。已在胡人、蛮人身上获得成功的国策,自当向羌人推广。
刘备深知,再谈天下大同前。首当其冲,先吃饱饭。这是一切的底线。空腹听《孝经》,岂非本末倒置。
然而。羌人为据险自守,部落尽藏在深山幽谷之中。皆是些地势险要,不宜耕种之处。若要吃饱饭,迁出是唯一途径。一旦将羌人部落迁出深山老林,必然与汉胡杂居。如何化解矛盾,消除戒心,考验的远不止刘备一人。
而极大限制了人口正常流动,并极大制约了生产力的“饶妻制”,亦须用雷霆之势,彻底铲除。
此举必会引发羌人抵触。如黄巾渠帅北宫伯玉与李文侯,擅自传播太平教义,而激怒三十六部羌渠这般。作为羌人氏族结构最核心的“饶妻制”,亦不可轻易触碰。刘备若一意孤行,必遭反弹。
那时,宋建的作用,便会凸显。
此便是无双连环,第四环:“移花接木,冯谖三窟”。
被刘备称赞,不弱贾文和的荀攸之策,便是稍后因诸葛丞相而名扬天下的:“欲取故予,欲擒先纵”。
如此“正奇相合,恩威并济”。
以羌人所处的部落时代的局限,想要不中计,谈何容易。
无怪便是出谋之人,谋主贾诩,亦要藏拙。此策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所谓可一不可二,可二不可三。此计祭出,竟让敌人接二连三中计而谋势不减。细细品味,当真神鬼莫测。
每每想来。从董卓部将始,到卓死献计李傕、郭汜,郭、李等人败后又辗转为张绣主谋,终归孟德所有。贾文和藏拙一生,得以善终。毕生所学,能否示出五成,亦未可知也。而在刘备麾下。终令世人见识到,十全十美之贾文和。
真乃社稷之福,刘备之幸。天下宵小之大不幸。
而刘备也隐隐能体会到,为何对贾诩,“傕等亲而惮之。”
所谓智多近妖。何为“妖”,便是人类无法触及,无从匹敌之高等存在。
月朗星稀。
矗立城楼之上,目送宋建单骑下山。刘备这便言道:“待西域联军据守金城,便兵发数路,光复陇右。”
“喏!”身后诸校,齐声答道。
1。6 网开一面()
如前所说,破关只是开始。攻城亦是其次。
如何将西凉百万羌人,收归己用,才是对蓟王最大的考验。
戏志才坐镇洪池岭,李儒与臧霸领并州狼骑,先行抵达。接收边章旧部,接管北岸金城关与南岸金城。后续联军源源不断赶来,接管各处山寨水砦,驻军大营。
幕府五校,兵分数路,取汉阳、陇西、武都三郡。光复大半西凉。
收到暂领护羌校尉韩遂将令,三十六部羌骑尽数返回山寨。十万反贼,顷刻间烟消云散。表面看来,关西已平。然谁都清楚,此不过是表象。只需有人重金利诱,三十六部羌渠举兵再反,不过是顷刻之间。
如此治标不治本,显然非蓟王本意。
偏将军马腾,护凉州刺史宋枭西行。进驻冀县城。明帝永平十七年,改天水郡为汉阳郡,冀县为郡治。
贼兵势大,诸县皆没,唯有冀县得以保全。守将姓姜,乃当地大族。贼乱一起,附近乡民便扶老携幼,举家逃入城内。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贼人又苦无攻城诸器,先行围困。稍后又修造金城、大震等众多关隘,亦劳神劳力,故未曾全力攻城,冀县这才侥幸得存。
话说。西凉一地,羌人复反。得以幸免的汉民,自有生存之道。乡邑皆唯有垣墙。豪强各筑坞堡。族中青壮多为部曲,囤积弓弩箭矢。遇羌骑突袭,便升起吊桥,据险而守。羌人来去如风,多行抄掠,见事不可为,多半亦会知难而退。
若仍强攻,必有血仇。
诸如西平麴义,竟领族中千人投军。便知当地大姓,是何等规模。设身处地,周围满是羌、氐,杂胡。汉人自当抱团取暖。结亲大族,求取庇护,亦是人之常情。不出数代,当地大姓便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称“豪右”。
“豪右,大家也。”
冀县姜氏,亦如西平麴氏。
只需说是豪右,必然良田万顷,牛羊遍野,奴仆过万。西凉一地,汉人凋零。余下皆避入豪右坞堡之中。
慢慢来。
先平羌胡再说。
凉州官吏,也是练出来了。听闻新任凉州刺史到任,贼兵尽散。先前不知藏于何处的凉州属吏们,这便纷纷现身,重掌吏治。治政安民。
于公于私,求生能力之强,实属罕见。
所谓法不责众。凉州吏治,慢慢来吧。
见宋枭百废待兴,无人可用。刘备便调派田丰、沮授,辅佐政务。背靠大树好乘凉。陇山之上,有蓟王这株巨木参天,为其遮风挡雨。宋枭亦乐得清闲。一州之政,皆快马送往大震关。由田丰、沮授,及阎忠等人酌情定夺。
若非众目睽睽,惹人非议。宋枭如何敢孤身住在冀县郡治。早搬回大震关安居。
待韩遂领三十六部羌渠抵达分水驿,大震关仍在持续修造之中。
便是前后关道,亦在全力扩建。前汉时,陇关道乃西通要道。沿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五十里一寨。”两汉之交,羌胡逆乱。今汉又遭百年羌乱,沿途所设烽燧堡寨,多以无存。
蓟王欲将此地,建成一座关城。便为补沿途防御设施之缺。
待大震关城完工。只需屯守数千兵马,足可挡十万大军于关下。
先行抵达分水驿迎接韩遂一行的,不是旁人,正是阎忠。
“见过军师。”
“见过将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