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备的日常- 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逃蟹健

    陈太丘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见老父年事渐高,长子陈纪举家迁来楼桑,服侍老父身侧。出仕蓟国,既一展所长,又可照顾老父,还能领食千石高俸。一举数得,三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钟迪,乃钟繇之父。有其父必有其子。家学渊源,乃是饱学之士。若为博士,亦正当其用。

    虽遭党锢,无法做官。却在蓟国例外。

    正如数年前刘备派人打点疏通,将蔡伯喈迎入楼桑这般。

    如今贵为辅汉大将军,又封蓟王。为一两个名士,求法外施恩。还不手到擒来。

    此等小事,何须王上提及。老奴这便为其解禁。

    尚书令曹节这便大笔一挥。将楼桑名士从党锢名单上消去。

    书到解禁,毫无压力。

    说起人才济济的蓟国太学坛。

    论坛,便是扬名之地。

    先有北海一龙,后有钟繇兄弟。如今又出一奇才。乃陈寔之孙,陈纪之子,陈群。

    据说,陈群尚幼年时,祖父陈寔便常向乡宗父老言道:“此子必定兴旺吾宗。”

    入学坛后,博伦大杀四方。无有一败。

    刘备如何能不闻其名。

    竟是开创“九品中正制”,后被门阀趁机垄断,乃至“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者也的陈群。

    所谓孟母三迁,三人成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塑造。

    却不知离开原来的土壤,搬迁到楼桑的陈群,如今又是怎样。

    刘备甚至乔装打扮,亲临太学坛,听了一场陈群的博伦。

    这才终是放下心来。

    如果说蓟国是文明的熔炉。太学坛便是思想交汇,百家争鸣的炼器室。

    陈群正如饥似渴的吸收着,来自不同学派,不同家传,不同门第的知识的汪洋。

    刘备相信。

    升级版的“九品中正制”,定会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更强大,更完美。

    钟繇、陈群。国士无双。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两位庖厨,联手炮制。

    这席饕餮盛宴,为时不远。

    想想都要笑醒啊。

    都水长一职,远在雍奴薮通渠圩田的钟繇,近日上疏保举一人。

    正是其弟,钟演。

    两位国相,急忙招来,当堂一试。治水通渠,对答如流。

    正当其用。

1。55 筑台募士() 
外出两年,蓟国变化巨大。刘备有言在先。各城编户过万,民过十万。城长便可擢升为城令。

    远行前,已有数人如愿。事隔两年,又有二城完满达成所愿。

    容城,计一万一千六百九十二户,十二万八千一百八十余口。

    平曲,计一万零五十五户,十万七千五百三十余口。

    容城长卢俭,平曲长刘涣,筑堤圩田,安置流民。与治下一众属吏居功甚伟。有功自然要赏。

    恰逢大朝会。刘备这便擢升二人为城令。食俸千石。又与二人约定,待治下人口破二十万,便拜为王宫行人。领食双俸。

    左国令士异命宫女取来坐席。与一众城令同排而坐,列在兄长益昌令卢节之后。

    容城令卢俭,平曲令刘涣,皆年少有为。不满而立之年,便食千石高俸。如何能不令人艳羡。

    从官员的年龄,人口的结构,等诸多方面,皆不难看出,蓟国正如初升之阳,朝气蓬勃,蓄势待发。

    与暮暮沉沉,江河日下的帝国根本是天壤之别。

    有光武中兴在前。

    如何能没有蓟国三兴在后?

    名士大儒,世家豪强,汉室诸侯。天下皆拭目以待。

    刘备种田筑城,无出其右者。大乱在即,如何能不筑城守备。

    为防北方来敌,亦与二归义侯国互为犄角,相互呼应。刘备命国中良匠在雀台之上,修筑障城。称:雀台障。

    雀台在临乡东北十二里,方城县境内。乃战国时,赵国大将李牧于赵悼襄王二年(前243年)攻打燕国,占领方城后,在方城北二里所建,用于点将、瞭望之高台。

    范阳县有黄金台。位于范阳县治故城,西北五十里处。又称招贤台。战国时,燕昭王欲得贤士而筑高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天下之士。

    台上有殿、堂、阁等古建筑共二十五间,重楼叠翠,花木盈庭。殿前有一古井,称金台古井。

    古井水清而甘洌,远超范阳县诸多苦涩井水。刘备命人取井水酿酒,取名:金台酿。后亦入贡,时人称之为:古井贡酒。

    刘备问过,战国时的古建筑,早已毁于战火。黄金台上建筑,乃是宣帝时重建。

    既是重建,何不再造。

    刘备即命人拆除重造。台上重楼高阁,覆道飞架。广植花木,修建官舍。取名:四方馆。

    四方贤者,纷纷慕名而来。待馆中学士验明正身,这便酌情推荐给两位国相,另行安置。

    后有童谣:黄金台上四方馆,天下英才纷至沓来。

    除雀台、黄金台外,亦有第三台。

    容城附近,古城林立。有葛城、浑埿城、三台城,三座战国古城。

    其中三台古城,在容城南四十五里。为古燕赵边界地。《城冢记》载:“燕魏分易水为界,筑三台登降以耀武。”时筑城五里余,为军事要地。

    先前,东西二淀水大。古城没于洪水。随着容城通渠筑堤,围湖造田。又与蓟国水网通联,水患渐除,城台显露。

    “燕筑三台以耀武。”

    可见筑城时是何等的不惜工本。墙基深厚,周长五里。城内房屋虽尽数坍塌,地基犹存。街道巷陌,纵横如棋盘,亦清晰可见。

    淀区本是与河间国天然交界。如今城基显露,刘备欲重造三台城,恐惹人非议,这便请来河间王询问。

    新任河间王刘陔,长袖一挥:无主之地,何须问我。蓟王自取便是。

    刘备大喜。特命赀库放贷一千万,给河间王刘陔翻本。所谓投桃报李。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刘备筑高台,刘陔筑债台。又岂止他一个。

    几位国王,债台高筑。这可如何是好……

    刘备命别部司马麴义领麾下先登,驻守雀台障。以防备北面来敌。

    长安城下杀乱羌者。赫赫凶名,早已遍传北地。虽尚不能止小儿夜啼。却也足以震慑宵小之辈。

    麴义率先登死士,一人双马,穿城而过。人马如龙,气势冲天。浓烈的肃杀之气,呼啸扑面,呛得人难以呼吸。亦难招架。

    皆是刀头舐血的豪勇之辈。

    方城县内奸佞之徒,肝胆俱裂,纷纷遁走,四散逃亡。

    或遁入山林落草为寇。或逃亡边郡侍奉胡人。

    县内竟有野生贼寇?

    麴义闻讯喜从天降。

    立刻调集人马前往剿匪。攻营拔寨,麴氏先登,舍我其谁。

    贼寇草结的营盘,如何能经得起先登死士的冲锋。

    一日连破数寨。首恶尽诛。从众尽数押入障城,收编留用。

    所得金银粮秣,尽数上交国库。刘备又命两位国相从中下拨三成,犒赏有功之士。

    雀台一时间欢声雷动。

    什么,还要录入军功。这蟊贼的脑袋,还能作数?

    原来还有武功爵。

    王上果是明主也。

    有麴义镇守,方城县很快盗匪绝迹,民心安定,气象为之一新。

    得方城令上报,刘备这便广而效仿。

    两位义弟,皆称万人敌。出镇一方,只当大材小用。

    作为国中人口次多的大县。范阳县的地位,自然尤为重要。

    刘备这便乘新晋下水的旗舰“游麟”号,逆巨马水而上,入北易水前往范阳县。

    此次巡视国境,便是要未雨绸缪,查缺堵漏。抢在贼兵来袭前,做好充足守备。

    横海校尉黄盖,领蓟国水军,一路保驾护航。

    船上旌旗飞扬,当中竖一大旗,名曰:横海纛?(dao)。

    水上舟船,纷纷避让。待水军远去,往来船家,口中仍啧啧有声,各自嗟叹。

    “范阳古郡,易水之陂,燕赵要冲,督亢腹地,既为膏腴之所,更兼八达通衢。战国金台高筑,人才纷聚。”

    范阳,地扼燕南,处冲繁域。

    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北易水、中易水,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合圣水汇入巨马水。南易水与巨马水合流滹沱水,东流入海。

    范阳原是深泽侯国。后为范阳侯国。

    县内名胜古迹众多。

    更有仿前汉长安,督造的长安城。

    此城建于宣帝时,时范阳公主嫁幽州刺史李宣。公主思念长安,乃于范阳县筑此城,象征长安,故名之。城中有枣树,开花而不结果实。枝皆向西南,俗谓思乡枣。

    长安城南,高里村。为战国末荆轲好友高渐离故里。渐离为荆轲刺秦送至易水,奏易水歌。后在秦宫以筑(乐器)击杀秦王未遂遇害。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燕赵旧地,慷慨悲歌。

    英烈何其多也。

1。56 巡视国境() 
船队在河阳渡码头靠岸。北易水、中易水、南拒马水在此交汇,水陆畅达。渡口还设有野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常。

    泱泱华夏,西高东低。水出群山后,漫灌入平原。积水成陂,淹土成泽。

    “易水又东,梁门陂水注之,陂水北接范阳陂,陂在范阳城西十里,方十五里,俗亦谓之为盐台陂。陂水南通梁门淀,方三里。”范阳县治固城附近,便有方十五里、方三里的两处陂泽。

    又如“(圣)水出良乡西山,东南径西乡城西,而南注鸣泽渚。”“鸣泽渚,渚方十五里。”类似陂泽举不胜举,不要太多。

    如前所说,时下幽州非但不缺水,还需防水患。刘备此次巡视国境,之所以逆行西进,先巡视范阳,正因范阳人口众多,乃是治下除临乡外的第一大县。民情最好。

    涿郡治涿县,口六十三万余。领七县:涿县、良乡、方城、范阳、遒国、故安、北新城。其中方城、范阳二县,已划归蓟国所有。加上先前被从方城划出的临乡,人口顿时减去一半。话说。这些年,青冀流民不断背上,幽州一地,竟聚拢有百万流民。其中绝大多数,皆是投奔刘备而来。

    去年上计,蓟国有口百五十万。其中流民便占去大半。时人皆视流民为草芥,弃如敝屣。独有刘备,珍之惜之。流民口口相传,这便拖家带口,蜂拥而来。若非实在走投无路,又有谁愿背井离乡,举家逃难。

    按刘备的预想,横竖五里之城,纳十万居民,便已足够。

    时下,枝津故渎,河汊纵横。洪水时常漫出河道,淹没田园。若要根治水患,必行圩田。陂渠纵横如脉络,滋养城外良田。城内再行雨污分流,肥水注入陂渠,蓄水保肥。如此用河渠排水,用良田蓄水,举国分流洪水。才能杜绝水患,季季大熟。

    七月并国。还未完成交割,时任范阳令便弃官潜逃。两位国相征求刘备首肯,便急调督亢令管宁,接任范阳令。上任伊始,不过十日,管宁便将前任积压数年的公文诉讼,处理完毕。百姓交口称赞,上下皆服。先立威信,再行拨乱反正,事半而功倍。其后第一件事,便是修缮城墙,加固城防。大乱在即,守土安民乃是头等大事。又遣良匠,遍查全境,绘制山川地形图,制成微缩模型。再行发榜安民。

    范阳乃是故国,并无多少移民,远不比督亢鱼龙混杂。管宁为官一任,各种棘手突发,大事小情不知遭遇多少。知行合一,堪称良才。守一县之地,绰绰有余。如此循吏,自当持重。刘备命一队绣衣吏随身护佑,便可见一斑。

    “王城方九里,长五百四十雉;公城方七里,长四百三十雉;侯伯城方五里,长三百雉;子男城方三里,长一百八十雉。”又“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

    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仞,周制八尺,汉制七尺。

    需要注意的是,此规定乃是指内城而言。如洛阳城,城外大片城郭,皆不计算在内。

    以上虽是周礼,且今汉只有王、侯,二十一等爵。加上为容纳百姓,城郭皆有外扩,但城池的大小仍有严格限定。

    范阳县曾为侯国,故分内外二城。内城横竖一里,乃是原先的范阳侯城,外城横竖三里,为国民所居,面积还算可观。

    其西北四十里,有伏图城。再往北二十里,有长安城。黄金台,便坐落在伏图与长安之间。

    还有众多乡邑,散落在县境之内。中易水,绕范阳城而过。为考察民生,刘备并未乘船直抵城下。渡口下船后,换乘黄駥马,与一干人等沿官道而进。一路走来,见两侧麦田已收割完毕,麦秸堆满了田间。比起临乡一地还未收割的水稻。蓟国余下各县,种植的多是小麦。从下季开始,将陆续改稻作。

    制约稻作的最重要因素便是水源。时下洪水泛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适合通渠圩田。官道年年修造,状况还算良好。范阳县曾为深泽国,足见水大。时下仍有许多陂泽散落其中。林幽草茂,风光迤逦。

    “城、邑十,港八,仓十,关一,砦二。”三百里临乡,便有城池十座。范阳县除去两三座城池,余下多是乡野。地力未能尽显。刘备此来的另一个目的,便是筑城。

    黄金之后,战乱不休。流寇、乱军,四处逃窜。治安迅速恶化。有一道坚固的城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刘备走精兵路线,麾下兵士并不多。守备千里国境,若皆是散落的乡野,一旦贼兵来袭,四处狼烟。又如何能及时驰援。

    正如无名王饮恨城下那般。人皆城居,凭借坚城高墙,再令手持弓弩,经过两年军旅生涯历练的民兵守城。足以将乱军挡在城下。为大军驰援,创造宝贵的时机。

    城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营造城池,临乡一地,上至主公刘备,下到贩夫走卒。皆深入人心。筑城不要太有经验。以前,刘备总觉得汉代的夯土墙,比起同时代罗马高耸的石头墙,实在有些不上档次。然而,真正活在时下,刘备才明白夯土版筑墙的恐怖。

    让汉朝能在缺少石块的隔壁大漠,仅用红柳和泥土,便筑起一道坚固的外长城。挡住匈奴南下的铁蹄。而中原大地,取黏性较强的黄土,版筑夯实后再外包一层汉砖,便是坚城一座。就地取材,便于营造。乃是夯土版筑墙最大的优势。

    若全由石头营造,茫茫戈壁,到哪里找这么多的石头。还要再凿成方正的石块。极费工时,且建造缓慢。

    所以,罗马人才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找石头也要很久啊……

    尤其对各种工程机关器齐备的蓟国良工来说。造城实在是太容易。

    国库充盈。钱不花掉,留之何用?

    何为明主。便是看如何赚钱,赚钱之后,又如何花钱。

    入都亭时,忽听有人引吭高歌:

    大道夷且长。窘路狭且促。

    脩翼无卑栖。远趾不步局。

    舒吾陵霄羽。奋此千里足。

    超迈绝尘驱。倏忽谁能逐。

    贤愚岂常类。禀性在清浊。

    富贵有人籍。贫贱无人录。

    通塞苟由己。志士不相卜。

    陈平敖里社。韩信钓河曲。

    终居天下宰。食此万钟禄。

    德音流千载。功名重山岳。

1。57 谋录不尽() 
“何人吟诵郦文胜之诗文?”刘备这便朗声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