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史不怕下官咬舌自尽?”辅国侯笑问。
“不怕。”刘备亦笑着为他斟满耳杯。
两人举杯对饮,如同多年好友。
“好酒。”辅国侯亦有才情。
“此酒,乃是用十年陈松泉酿浓缩而成的翠玉琼浆。”刘备这便言道。
“原来如此。”辅国侯亦听过楼桑:“长史少称麒麟。单凭此酒,下官便可遥想一二。”
“说起来,能成为今日之我,教主与令教,功不可没。”刘备一声笑叹。
“哦?”辅国侯这便放下耳杯:“愿闻其详。”
“记得少年时,有年岁末,令教信徒数人到楼桑传教。皆是些火烧不烂,水可销骨,诸如此类。那时年少,不禁脱口而出‘火浣布’。遂被令教高人惦记。于是当晚便有刺客束袖、绑腿,着夜行衣。翻墙入院,欲结果我母子二人。”刘备眼中尽是怀念。
辅国侯轻轻点头:“雕虫小技,糊弄愚民耳。”
刘备轻轻一笑:“虽侥幸逃生。却从此往后,无一日安稳。日夜如芒在背,无时无刻不胆战心惊,常长夜惊醒。从此再不敢有一日之疏,只为苟活于世。从那时起,我便与教主亦敌亦友,敬之畏之。拼了命的壮大自己,不过是想:若有一天与教主碰面时,不再如此那般的狼狈难堪。”
“却不知长史与本教,还有如此之深的瓜葛。”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辅国侯一声轻笑:“若换成我去传教,料想长史与我教,又何至于此。”
刘备点了点头:“我也曾替刺客想过。那夜若将我一箭射死,是否便不会有这许多的烦扰。”
“我教刺客,因何手软?”辅国侯忽问。
刘备平静的正视他的双眼:“刺客说,天降祥瑞,杀之不详。”
辅国侯先是点头,后又摇头:“苍天已死,何来祥瑞?若黄天有灵,又岂会令麒麟子与我教为敌?若我是刺客,长史必死矣!”
刘备一愣。跟着欣然点头:“有理。”
这便为辅国侯添杯。
待酒斟满,辅国侯再举杯与刘备对饮。
三杯下肚,便已长醉不醒。
刘备命人送入车帐。翌日醒来,再入囚车。继续西行。五日后,抵达它乾城。
《后汉书·梁懀Т罚骸八切。瑧'以为不可固,乃谲说(jue shuo心怀诡诈的劝说)龟兹王白霸,欲入共保其城,白霸许之。”
“它乾城小不可固”。单看一句,刘备本以为它乾城并非一座城池,而是一座障城。
结果,到了之后才发觉。和龟兹王都一样,它乾城竟也是一座“三重城”。由外城、中城、内城三道城廊构成。均为夯土版筑,每重城墙只外开一道城门。外城墙东南侧还设瓮城,瓮城门道宽六丈余(15米),墙厚八丈余(20米)。在中城和内城中,分布有环街、房屋、及高台重楼。其外城墙,东西长三里半(1471米),南北宽约二里(800米)。
这分明是一座坚城好吗。
想想也是。班定远在此驻守十二载,又岂能不多次修建。
城内亦有老卒汉裔。如前所说,都护府虽撤除,却仍有汉军及后辈驻守。
此城亦不可弃。
可何人驻守?
伤脑筋啊……
城内武库、粮仓、马厩、兵营、牢营,官舍、馆舍,商肆、民居,一应俱全。皆广舍重檐。墙厚达五尺(1。2米),牢固无比。梁柱皆用白山巨木。城内亦广种。此时已巨树参天,数人合抱。刘备认得城中巨木,皆是天山云杉。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班定远将白山巨木广种城中,可不是仅仅为了乘凉。
包铁吊桥,轰隆落下。徐荣、程普,还有先行一步的主簿李儒,这便出城相迎。
“主公一路辛苦。”
“诸位安好?”刘备笑着下马。
六丈余宽的门道,何止跑马。赛马都足够。
入城才发现,内、中、外,三道城门,开门方向竟全然不同。需沿环形长街绕行半圈,才能入中城。沿中层环街再绕行半圈,方可入内城。内城门面东而开。
一路行来,城内民宅,商肆,皆张灯结彩。路上行人纷纷伏地行礼。口呼:长史。
刘备这便肃容回礼。能在万里之遥,见故国后裔,心情可想而知。
徒步入城。城内便是原西域都护府,各属官邸及眷属精舍。
虽年久失修,木漆、壁画多有脱落,然结构却完好如初。处处透着大汉的简洁与恢弘,还有西域特有的异国情致。就连脚底石阶,亦是与头顶火烧云上下呼应的黄褐色。
刘备越看越爱。
虎踞高台,制霸内城正中的原西域都护府,大堂。
刘备自坐主位。
家臣武将依次落座,这便齐齐行礼:“拜见主公!”
“诸位免礼。”刘备环视左右,朗声说道:“出征半载,辗转万里。大小数战,功成在即。此战若胜,西域则定,民心得安。左右皆有重赏。我亦可上表朝廷,重开都护!”
“主公明见!”闻此言,文武皆热血冲冠。
主公欲重开西域都护府!
1。156 偷梁换柱()
“疏勒国,王治疏勒城,户千五百一十,口万八千六百四十七,胜兵二千人。疏勒侯、击胡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左右译长各一人。南至莎车五百六十里。有市列(列肆)。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
建宁元年,疏勒王于猎中被叔父和得所杀,和得自立为王,据守桢中城。建宁三年,凉州刺史孟陀,派任涉等率西域各国三万人马围攻疏勒桢中城,四十余日不下,粮尽撤围(此处有争议,详见《曹全碑》)。
桢中地处丝路要道。扼葱岭东西咽喉,中原商贾,凡经南道,皆要在此修整歇脚,而后西逾葱岭,前往贵霜,安息及罗马各国。而从贵霜、安息及罗马等国东逾葱岭,欲往中原的西域游商,亦要在此城驻足歇马。
汉通西域以来。东西方商贾,云集桢中城。在此开市贸易,互通有无。使原本这座葱岭脚下的小城塞,日渐繁荣。
数百年来。桢中城多次扩建,建宁年间已颇具规模。
距凉州刺史孟陀围城,已过十年。十年间,自立为王的和得,苦心经营,多次加固扩建,桢中城已成铜墙铁壁,号称葱岭绝城。又广招兵马,屯兵数千。
此时此刻。
头戴金师子冠,高居王座在疏勒王和德,将手中莎车王亲笔手书,看了数遍。这才微微抬头,冲殿中使者居高喝问:“消息是否属实?”
莎车王使,这便躬身答道:“回禀大王,此消息乃出当今龟兹太王后之口,自然千真万确。”
“莎车王,准备遣多少兵马?”
“轻骑五千。”
疏勒王嗤鼻一笑:“长史有精骑万余,龟兹亦可发兵一万。区区五千兵马,岂堪大用?”
“大王有所不知。”使者这便言道:“长史虽有精骑一万,却要屯守数城。此时,它乾城中不过两千兵马。今龟兹新王登基,时局动荡,民心不定。龟兹将士亦未能尽数归心,岂能为长史所用?故需留大半兵马驻守龟兹,以防有变。我家大王虽只出轻骑五千,却可从乞伏部再借鲜卑突骑一万!加上大王五千精骑,足有两万大军。十倍于长史。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焉能不胜?
此乃天赐良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等长史尽收龟兹人心,西域诸国皆为其所用。那时,如班都护故事,合诸国大军,兴兵讨伐大王。则形势危矣!”
疏勒王又笑:“十年前,凉州刺史孟陀,遣任涉等率各国三万人马围我桢中城,血战四十余日不下,粮尽撤围。十年后,桢中城固若金汤,早已今非昔比。长史再来,孤又有何所惧?”
使者点头称善。却又转而言道:“有道是事不宜迟。汉庭常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前有大宛王匿宝马、杀汉使,虽远距万里,大汉亦兴兵伐之。围城四十余日,破其外城,宛大恐,走入中城,共杀王,持其头以降。后有前龟兹王杀校尉赖丹,七年后大汉兴兵讨伐,老王虽死,血仇未灭,斩贵族姑翼,以祭赖丹。
前有大宛,万里之遥。后有赖丹,远隔七载。敢问大王,可知何为‘虽远必诛’?”
“……”疏勒王沉默不语。
“无论距离长短,年代久远。有仇必报,便是大汉行事。”使者微微一顿:“十年前,孟陀、任涉,籍籍无名,大王侥幸得胜。十年后,长史名震北疆西域,屡战屡胜,挟威而来。兵强马壮,麾下皆虎贲。大王可有必胜之把握?”
“……”疏勒王哑口无言。
莎车使者,一针见血。
煌煌四百年,大汉虎威犹在。先灭匈奴,后灭鲜卑。十年前虽侥幸获胜,却至今未能得汉庭宽恕策封。新仇旧恨,未曾勾销。长史必然兴兵问罪。难不成,也学大宛,共杀王,持吾头以降?
不行。需先发制人。
心念至此,疏勒王便已意动:“龟兹王太后,虽是莎车公主,却也未必可信。”
“大王有所不知。为防王太后干政,长史欲立其子,杀其母也!”
“原来如此。”疏勒王这便解去心结:“莎车王欲从孤处借兵,须见诚意。”
“事成之后,愿献钱百万,牛羊十万头,粮食一万石,兵甲三千套!”使者掷地有声。
疏勒王粗声言道:“口说无凭。”
“有我王亲书礼单在此,请大王过目。”使者这便将礼单呈上。
妥了。
细细看过,疏勒王这便言道:“只需莎车王能借来一万鲜卑突骑,本王必出大军同讨。”
“谢大王成全。”莎车使者肃容下拜,虽一丝不苟,汉礼却也只有五分相象。
“起来吧。”连疏勒王都看不下去了。
时下,西域诸国皆已不同程度汉化。莎车、疏勒自也不例外。当然,论汉化程度之深,当属龟兹。
送走莎车使者,便有一风仙道骨的汉家道人,从殿后翩然走出。
“果如戈渠帅所料。莎车王欲合三家之力,截杀长史一行。”疏勒王沉声道。
“此乃辅国侯将计就计。”太平道人笑行一礼:“单凭莎车王,又如何能说动乞伏鲜卑出兵。还不是我教在暗中谋划。”
“十年前,若非贵教辅国侯暗施援手,孤又岂能稳坐疏勒王位。渠帅且放心。于情于理,孤定会将辅国侯救出囚笼。”
“实不相瞒。辅国侯之所以能窥破长史之计,乃因王太后暗通消息。龟兹虽由长公主临朝称制,龟兹王却是王太后嫡子。只需除掉长史,解王太后与辅国侯杀身之祸。那时,龟兹便是我教之天下。龟兹与疏勒两家,只需结秦晋之好,互为屏障。再并周围小国,壮大声势。便是大汉再兴刀兵,又有何所惧。”太平道人笑道。
“渠帅所言极是。”疏勒王连连点头。自从杀侄篡位以来,日日寝食难安。眼见新任长史,屯驻它乾城,欲兴兵西进。生死一线,如何能不如坐针毡。
危急关头。岂料太平道与莎车国,竟齐来相劝。
三家合力,再得乞伏鲜卑相助。此战定矣。
然而,仍有顾虑。
疏勒王又道:“若乞伏鲜卑不来,又当如何?”
“疏勒南至莎车五百六十里。”道人笑道:“大王可先屯兵国境,待莎车与乞伏部联军赶到,再拔营不迟。”
“如此,甚善。”疏勒王终于心安:“正如莎车使者所言,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
太平道人微笑行礼。
妥了。
1。157 尘埃落定()
自从入它乾城牢营,已有十余日。
每日狱卒皆好酒好菜款待,却不见长史出城。辅国侯心中越发焦急。一得空闲,便将前后诸事细细回想。确定并无疏漏。我教行事如此隐秘,长史必不曾窥破。为何按兵不动?
长史将我等遍游诸国,乃行诱敌之计。囚车在前,大军伏后。一旦莎车兴兵来救,必遭埋伏。那时,长史便可名正言顺,杀王太后,问罪莎车国。威服诸国,一石数鸟。
若如此。长史必会驱囚车南下,沿葱岭河驶向莎车国才对啊。为何入城十日,却动静全无。辅国侯百思不解。
与此同时。
疏勒与莎车两国,斥候往来不断。一日数达,互通消息。这日,便有斥候来报。言,长史一行已押囚车南下。正往疏勒、莎车而来。
疏勒王这便乘夜出城,引军东进。沿途封锁消息,在边境一小城驻扎。
“疏勒国,都白山南百余里。都城方五里。国内有大城十二,小城数十,胜兵者二千人。王戴金师子冠。土多稻、粟、麻、麦、铜、铁、锦、雌黄。南有黄河,西带葱岭,东去龟兹千五百里。”
又过一日夜后。莎车王亲领五千轻骑,并一万鲜卑精骑,如约而至。
疏勒王大喜。
事成矣!
这便与莎车王杀白马,登坛为誓,歃血为盟。相约事成后,结秦晋之好,联手并吞西域南北诸国。三路大军遂合兵一处。两万余骑直取长史车队。
一切都那么的完美。
长史便有数千伏兵,又能如何!
辅国侯果然大才。
长史欲诱敌先发。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诡计。岂料辅国侯将计就计,合疏勒、莎车、乞伏部三路大军,反戈一击。长史善奇谋,常亲身涉险。
岂料今以身噬虎,自寻死路!
三路大军奔驰一日,人马俱疲。本欲就地扎营,养精蓄锐。不料莎车王却说兵贵神速。距长史扎营处,只有百里之遥。为防夜长梦多,可行夜袭。
有理。
人马饱食,稍作休息,三路大军乘夜出发。
直取长史囚车营地。
翻过一座荒丘,灯火通明的兵车营地,陡入眼帘。
疏勒王热血上涌,奋然抽刀,“杀!”
“杀——”
劲马奔冲,势如轰雷。
疏勒王一马当先,杀入营地。麾下骑兵四处掠过,却未见一人。
“大王,乃是空营!”
未及反应,忽听鸣镝射空。四面举火如昼,杀声四起。
“哼哼!”疏勒王冷声一笑:“长史果设伏兵。奈何人心不足蛇吞象。区区两千兵马,如何杀退我两万大军!”
“左右!”疏勒王挥刀一指:“且随我反杀长史!”
“喏!”
正待反杀伏兵。忽见一骑血流满脸,奔至身前,泣声言道:“不好了,大王!乞伏突骑并莎车轻骑,不知何故,竟左右夹击我军!”
“什、什么?!”疏勒王目瞪口呆:“莎车王与鲜卑突骑,夹攻我军?”
“已将我军首尾截断,正欲合围!”又有一骑重伤来报。
“中计了!”疏勒王两眼一黑,险倒栽下马。急忙死夹马腹,稳住身形。大喝道:“速与我突围!”
“喏!”
见疏勒王领数百人冲缺而去。关羽、张飞相视而笑。主簿与掾史,计成矣!
“三弟,且去招降乱军。”
“哦!”张飞这便纵马上前,大声呼喝:“和得已逃,降者免死!”
“和得已逃,降者免死!”麾下突骑齐声呼喝。
与关、张二人,心情截然不同。
见和得冲缺而走,莎车王率军急追。有道是纵虎归山,后患无穷。让和得逃回老巢,从此龟缩不出。待养精蓄锐,长史又远去,莎车大祸临头!
这还了得!
一边慌不择路,一边咬牙死追。
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