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吴掌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吴掌柜- 第3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毯椭富庸そ常ナ苄庞谩4筇嗔蹊ニ篮螅谟辛跆蟆⑼岬闹С郑庥胁特┫唷⒑喂げ康呐浜希鄙狭巳肽谑《贾罄锤堑鄙狭嘶食撬靖傻惫伲食撬揪褪谴竽诿芴剑踔粱辜喙芏┑墓こ探ㄉ琛

    宋朝自三代以来,历朝都建有明堂,凡是宣布政教、朝令、祭祀、选士、诸侯朝拜等邦国大典,都在其中举行。大宋立国虽已近一百六十年,却没有正式的明堂,一直以大庆殿来顶替。仁宗、神宗时曾想兴建明堂,因耗资巨大、怕影响农事而作罢。皇上要恢复三代礼制,行尧舜之道,兴建明堂就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政和五年八月,赵佶毅然下诏决心修建。杭州观察使陈彦奏言,明堂的地基应该正面对着南方,座落于福德之地,而这一地基正是秘书省所在。陈彦过去是相国寺的术士,因预言赵佶将即皇帝位,泄露天机而受到皇上的敬重。但他除了算命之外别无所能,又想回原籍居住,皇上给了个观察使的散官头衔,以优厚的待遇让他养老。但他的奏言事关天命天机,皇上当然会采纳,就下令先拆迁秘书省。

    鉴于几千年来建明堂违反三代之制,俗儒众说纷纭。赵佶不辞劳苦,反复查阅三代有关的文献,据《周礼·考工记》,探求三代修建世室、明堂的历史演变,最后得出结论三代的明堂虽名称不同,大小不一,但建筑的制度格式则相同。于是皇上本着“古为今用、引用之权在朕”的原则,亲自绘制出明堂图式。此建筑上部圆形,法象上天,下部方形,法象大地;四面开四门,合乎春秋四序;开有八窗,以应八节;内有五室,表示金木水火土五行,有十二厅堂,代表十二个月。总而言之,制度格式完全顺应天道,合乎三代之制。当赵佶将御制图式在崇政殿公布时,百官都惊异于皇上的博学多才,称颂赵佶为王朝的长治久安而埋头钻研,都庆幸自己生逢盛世,能亲眼看到古礼的复兴。

    明堂既然事关王朝的命运,负责修建的明堂使自然非蔡太师莫属。宣和殿学士蔡攸负责工程指挥。显谟阁待制蔡翛、蔡鞗,殿中监宋昪任参详官。兴德军留后梁师成任都监。开封府尹盛章负责工匠、兵民夫役的监督。人们只要看任职名单,就可知道皇上如何重视这一工程了。而熟悉内情的人,从中看出了入内省的变化,那就是梁师成在内侍中迅速崛起,势与老资格的杨戬并驾齐驱。这次荣任工程都监,就有取而代之的趋向。

    梁师成字守道,出身小吏之家,父母中年得子,视为至宝。请来术士看相,术士说他左、右眉的骨胳隐然高起,这叫日角骨或月角骨,属于大贵之相;眼睛黑白分明,很有光彩,将来做事必定顺利。但命运却同这个“小贵人”开了个玩笑,他十余岁时父母双亡,失去了生活依靠,事事不顺,被迫流落于汴京街头,他初识文墨,因家教而知官场情态,天生聪慧狡黠,善于应变,一心想实现富贵梦。

    后来梁师成净身入宫,很幸运地被大内侍贾祥收为徒儿。贾祥官至保康军节度观察留后、入内省都知,主管书艺局,能文善画,尤工草木鸟兽和人物。在师父的影响下,梁师成的文辞进步很快,并懂得书法。平时皇上批阅奏章,写字绘画,他能常侍左右,机智灵敏,随叫随应声。他能严守秘密,沉默寡言,似乎是不善于言辞。又表现廉洁,真像是视富贵如浮云。

    不久他接替管理睿思殿文字外库,负责外出传达圣旨。赵佶见他“忠实可靠”,有时让他代拟御笔号令批答。他就在文字外库选择能文的笔吏,预先写好章稿,然后由他誊写呈上。赵佶称赞他所拟的批答称旨,文辞雅丽合于典则,也就放手让他多拟了。以后赵佶每进用一名宰执大臣或侍从官,他必称自己推荐之功,进用者该属于自己的门下。翰林学士王黼称他为恩府先生,像对待自己的父亲那样孝敬他。权倾朝野的蔡京父子,也不得不向他献媚。朝廷内外人们称他为“隐相”,与“公相”、“媪相”鼎足而立,支撑着皇上的大宋江山。

    由公相与隐相亲自主持的明堂建设工程,开工后颇为顺利,从各地征调来的工匠和夫役共计万人,组织得井井有条。虽然历经几个寒暑,夫役死伤累累,但比起明堂能带来王朝的长治久安,那又算得了什么?三年之后工程终于圆满竣工。论功行赏,蔡太师进封陈、鲁两国国公,梁师成升为检校少保、兴德军节度使,蔡攸为宣和殿大学土、大中大夫,蔡翛、蔡鞗并为龙图阁直学士。京城中的百姓都说在恢复三代礼制的“一代伟业”中,得利最多的是蔡京父子,而受苦的则是普天下的老百姓!

    老百姓的愤懑是可以理解的。皇上所进行的恢复礼制的大业,只受到朝臣们的称颂,贺表铺天盖地而来。而普通百姓不知道三皇五帝,不知道元圭、明堂,他们遇到的是新的巧立名目的捐税,无穷尽的徭役。特别是婚丧礼仪和服装之类的恢复古制,更使城乡纷纷扰扰,怨声载道。婚嫁本来是喜事,往往因礼仪不合新规定,衙役、闾胥就来兴师问罪,如同遇上丧门神。丧葬之家原已哀伤,也因礼仪不合使死者不得入土,特别是盛夏季节,因尸体腐烂而四邻不得安居,更是悲上加悲!因有缬帛、销金、太师青,紫色等衣料服色的禁令,布店失去了畅销的商品而门可罗雀,工匠纷纷失业。

    汴京街头出现了查禁违制服装、奇装异服的巡逻,主要是皇城司的密探,开封府的左右军,左右厢属下的吏卒。汴京城居民一百余万,四方官吏、商贾、士农云集,谁也无法查清各人的真实身份和等级,也就无法确定其人的衣装和车乘是否违反御旨。但正由于“无法确定”,使稽查人员有种种借口,进行敲诈勒索,使京城充满紧张的、恐怖的气氛,外地人员只得纷纷离京,本地居民无事也不便上街。从宣德门到南薰门,从新宋门到新郑门,这些大道本来人山人海,现在变得凄清萧条。酒楼、茶店、妓院、歌馆也门前冷落,人们避祸还生怕来不及,哪里还有心情去寻欢作乐?只有市井流氓,赤条条一身无牵挂,知道街坊邻居的底细,告密撒野,乘机为虎作伥,可以说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赵佶看到皇城司和各地走马承受的密报,才知道这次礼仪复古扰民太甚。此举本为安定民心,结果适得其反,城乡动荡,怨言四起,看来是得不偿失。但圣旨发布不久就要宣布作废,又会影响皇上尊严。妥善之计是悄悄纠正,借口复古时应该因势利导,不宜操之过急,时间久了,就可不了了之。

    蔡京和老太监杨戬做得更绝的一件事便是想将赵佶的王皇后弄下野,而且将崇恩太后背后一破锣事捅出来了。

    正史记载昭怀皇后刘氏(1079年-1113年),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任皇后。开始只是御侍,美貌明艳在后宫居首,并且还有很多才艺。得到哲宗的宠爱,从美人、婕妤进升至贤妃。生有一子二女。不仅有哲宗的盛宠,而且刘氏能顺意奉向太后(宋神宗皇后)、朱太妃(宋哲宗生母)两宫。当时孟皇后位居中宫,刘氏不守臣妾之礼,利用内侍宦官郝随、刘友端,秘密造谣传播诽谤孟皇后。元符二年(1099年),孟皇后被废,刘氏代为皇后。谏官右正言邹浩上疏极谏,被流放。第二年(1100年),宋哲宗病逝,弟弟宋徽宗赵佶即位,册封嫂子刘皇后为元符皇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尊元符皇后为崇恩宫太后。宋徽宗因为哲宗的缘故,违例为元符皇后加恩礼(嫂子成为太后),刘太后以此多次干预外朝之事,并且以行为不谨著称。其实这也正常,当时的刘氏刚刚三十多岁,俗语说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慈禧权势熏天的时候还不是和荣禄搅在了一起,甚至有可能不小心怀上了对方的孩子,最后吃了药才把孩子打掉,只不过那段时间可把御医愁怀了,明知道这里面的原因,却一个个在那里猜哑谜,最后还是北洋重臣李鸿章推荐的薛福辰聪明,说她的问题出在肝热,胆也热上面,出了一副半夏、乾姜、川椒、龙眼、益智五味叶、以竹叶为引的怪药,说白了,就是让慈禧开胃,多吃东西,病自然就好了。

    荣禄,字仲华,出身八旗世家,隶属上三旗的正白旗,此人生得如玉树临风,俊美非凡,平时穿着讲究,益显得浊世翩翩佳公子般,令人生羡。他的祖父与父亲都在洪杨初起时,战殁於广西,荣禄以荫生补为工部主事,管理银库,这是个肥缺,却不知怎麽得罪了肃顺,差点以贪污的罪名下狱。等到文祥当工部尚书,荣禄的机敏颇受赏识。以后醇王接管神机营,大加整顿,荣禄由於文祥的推荐,当了“专操大臣”兼“翼长”。如鸟之两翼,这“翼长”的职位,便等於醇王的左右手,神机营的兵权,至少有一半在他手里。辛酉政变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訢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加太子太保,转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九年,卒,赠太傅,谥文忠,晋一等男爵。编有《武毅公事略》、《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其女瓜尔佳·幼兰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母,被慈禧太后收为养女。是不是总感觉哪里没对?

    我又查了一下资料,发现更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据《末代皇帝的非常人生》记载慈禧出生后,曾经请过两个乳母,一位姓唐,一位姓关,而这位关嬷嬷还曾经做过荣禄的乳母。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少年的荣禄和慈禧两家都居住在西单附近,两人是名副其实的“发小”,而且两人还正式订过“娃娃亲”,这后来算不算是破镜重圆?

    闲话少叙,王皇后是赵佶的结发妻子,赵佶与王皇后感情深笃,关系融洽。他俩在端王府度过了你尊我爱的新婚岁月。皇后入主中宫后,宫闱严肃,温顺恭敬,待下宽厚,深得人心。不久又生下长子桓,国有嫡嗣,当时曾大赦天下,万邦共庆。到了崇宁元年,王子已三岁了,长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孝友温文,聪明好学,深得皇上的喜爱。儿子的成长,日益巩固母后在宫中的地位。

    自从蔡京拜相后,常在延和殿给皇上讲课,皇后发现皇上的思路变化很快。有一次皇上对她说,十月十日是自己的生日,想用玉杯玉盏宴大臣,又怕太豪华,与祖宗历来用瓷杯宴大臣的制度不合,因此向蔡丞相请教。蔡相说“臣过去出使辽国,见他们所用的玉盘玉盏,全是石晋时奉献给契丹的贡品。辽方说我朝没有这些玉器。今年如用库藏百余年的玉器庆寿,正可显示我朝物资鼎盛!”皇后却不以为然,说本朝杜老太后以“无逸”二字教诫子孙,故列祖列宗都不敢奢华。皇上见她抬出杜太后,虽然不满意,但又不便发作,就悻悻地走了。

    又一次,皇上决心严惩元祐党人,并御书奸党名单,看到自己的瘦金体有了新的进步,劲挺、舒展、俊逸、遒丽,越看越满意,就拿去与皇后共同鉴赏。皇后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入主中宫以来,常常读书写字,也为皇上的书法新造诣而高兴。但她看到名单后却很有感慨,说司马光是个正直忠君的名臣,虽然反对新法,但神宗皇帝仍然尊重他。苏轼是文学名家,在当地方官时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写诗讽刺新法,言官想置他于死地,而神宗皇帝只把他贬到黄州,进膳时还爱看他的诗文。他们在百姓中很有影响,而且都已死了,何必又算老帐。现在大家都说章惇等人是奸臣,而最先弹劾章惇的是言官刘安世。他铁面无私,具体地揭露章惇如何跋扈,如何谋私。章惇没有放过他,六年之中他先后被流放过七个地方,一家人几乎都死在岭南,只剩下他自己和一个儿子。现在刚复官不久,怎么又要贬逐呢?皇上听后勃然大怒,训斥皇后干预朝政,违反祖宗家法,犯了大罪,让她听候发落,说完就拂袖而去。这可把皇后吓呆了,她想过去夫妻谈话,能畅所欲言,刚才是他拿着名单来的,自己只谈了几点想法,为何生那么大的气?这在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由于志趣不投,王皇后虽然未被发落,但显然被疏远了。

    。

第710章 东宫西宫(二)() 
和大多数朝代的皇帝一样,赵佶后宫里本就不缺女人,当他与王皇后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时,却与郑红梅、王芙蓉的情爱则越来越深了。宋代后妃制大致上与隋唐相同,敢问哪朝哪代的皇帝不好色?这都是男人的天性,更何况三宫六院是建起好玩的?

    皇后之下有四妃位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妃位之下有十六嫔位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修仪、修容、修嫒,充仪、充容、充嫒。嫔位之下有五世妇位婕妤、才人、贵人、美人、夫人。以下为宫女、御女、采女等。各个等位人数可多可少,总计此时后宫约有六千人。在前后三年中,郑红梅由才人越次加封为贤妃,王芙蓉由才人越次加封为修容了。人称她两人盛宠冠后宫,尤以郑红梅为最。

    赵佶好书画,喜诗文,深谙音律歌舞,精于各种游艺。这位对精神生活有多方面追求的国君,需要在后宫中寻找知音。而郑红梅一则天姿国色,庄重典雅,有相当的礼教修养,二则博古通今,懂得琴棋书画,机智活泼。这样她就成了皇上的知音,政务之暇常同游共乐。

    与红颜知己共度青春的、豪华的岁月,那是动人的,令人羡慕的。皇上把这甜蜜的生活写成诗,这些诗先在宫中传唱,接着又传到宫外,商贾见有利可图,就镂刻印行,称为《御制词章》。引得人人争购,京城纸价也一涨再涨。以后越传越远,海内风行。《御制词章》中收录诗有数十首之多,其实中间有几首是郑红梅之作,但她不便出面申明,后世也就无法考证。

    《御制词章》的风行,大大加强了郑红梅在宫中的地位,使她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她的父亲郑绅、堂兄郑居中也沾恩叨光。郑绅实际上成了国丈,郑居中也升为中书舍人,俨然以国舅自居。京都名流显贵,都争着攀附这二位皇亲国戚。当然,沾光是相互的,没有前丞相的乘龙快婿、京都豪富郑居中的支撑,出身贫寒的郑红梅怎能变为“家世良显”?

    自从即位之后,皇上感到事事称心。他一呼一吸,可以成为臣民们的祸福;一喜一怒,可以使天下变炎凉。但有一件事却很不如意,那就是在好几年中,他的嫔妃们生下了许多公主,而皇子却不多。赵氏虽是天潢龙种,但嫡系人丁并不兴旺。皇上从开国的太祖数起,他有四子,两个早亡,两个死于非命。接下来是太宗,生有九子,其中八个早死或得狂疾。真宗六子,四个夭折。仁宗三子,皆未成长,英宗是过继之子。父皇神宗,卒于壮年。哥哥哲宗死后无嗣。列祖列宗,常为早丧和皇嗣犯愁,都想多多得皇子。历代太医局的御医们,都集中力量来研讨如何医治这皇室遗传的老病,研讨了一百四十多年,仍无多大进展。

    救星终于来了,他就是茅山道士刘混康。经过实地考察,他奏言“圣上皇嗣未广,不在人力,是在天命。宫城的东北角即旧城景龙门内,地处天地之交汇,山川灵秀之气凝结其中,只可惜地势偏低。如果加高成为数丈的山冈,必然神灵安,子孙盛。”朝中一些大臣听后,说这是江湖道流的无稽之谈,不足为信。但刘混康是上清派的宗师,以灵丹、神符闻名于世,在宫中历来受尊敬,所说的又是事关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