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着既来之则安之,杨义也没有多想,就留下了,成了一名屯田军,跟从官吏们进行垦荒。奇迹一点点地出现了,在千千万万个像他这样被半欺骗来的移民,果真开垦出了一望无际的耕地,改挖掘了数十条纵横交错的暗渠给耕地灌溉。
看着郁郁青青的麦苗铺满了大地,一眼望不到头,杨义这时才觉得迁入凉国这个决定是他这一生最正确的选择。
没过多久,突然从姑臧传来了消息,说是凉国建立了金城书院,面向全凉国的士子招生,可以去州府考试。杨义心里欣喜,就立即赶到了它乾城,没想到考试出乎意料地容易,他很容易地就通过了。州府还给他提供了路费,让他坐公车到了金城。得到这样的礼遇,杨义感动不已,发誓学成后要报效凉国。
在书院里,他见到了蔡邕和卢植,时不时还能看见蔡文姬。只不过蔡文姬身边总是簇拥着甲士,她也只给书院中的女子讲授琴艺和诗文,故而只是见过几眼而已。
在书院中学习了半年,除了战场上的捷报外,杨义时不时能听到书院中又有谁谁谁出任官职,甚至还有人得到了凉公的重用。而杨义却丝毫没有变化,听这些消息让他颇为沮丧。
这一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杨义没有课,他打算出书院去逛逛,散散心。没成想刚走出书院没多久,他就看见一大群人拥挤在一堵墙之下,他一看,原来墙上张贴着长长的告示,有两个小吏在告示下回答七嘴八舌的百姓们的提问。
杨义还是头一次看见这么长的告示,好奇之下,他也挤进人群里去。人群里所有人都在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这尚书是多大的官啊?是和朝廷的尚书一样吗?”一个中年妇女问道。
“不是不是,咱们凉国的尚书就相当于朝廷的九卿,各管一个部,权利很大的。”她身边的另一个中年妇女回答道。
“那,这个侍郎又是何物?”
“侍郎就是尚书的副手,帮助尚书处理部务。”
“哦,那”
杨义听着,觉得有些蹊跷,就仗着自己年轻有力,向告示挤过去,想看一看究竟。周围的人见他是金城书院的士子,也都给他让路。杨义凑到告示面前粗略一看,就震惊了。告示是姑臧传来的政令,涵盖诸多方面,其中最让他感兴趣的就是三省六部。
两个小吏见杨义感兴趣,就道:“公子,可是对三省六部感兴趣?”
金城书院是凉国最高学府,故而人们对于书院士子十分崇敬。杨义道:“是,这三省六部的设立,还真是精妙绝伦。中书发令,门下审核,尚书执行,六部分事,凉公真是天才。”
“是啊,这三省六部,可是比朝廷的三公九卿强多了。”小吏也笑道。
“哦对了,公子,忘了告诉你。因为三省六部扩张,官府的公人不足,现在三省和六部都在招纳贤良。如果公子有意,就赶紧到姑臧城报名去,只需考试通过了,成为执掌一司的显贵也不在话下啊。”
杨义震惊了,道:“还有这等好事?”
“那可不?凉公求贤若渴,就等着像公子您这样的士子给凉国效力。说不定公子一考而中,得到凉公的重用呢?”小吏谄媚道。
幸福来得太突然太容易,反而让杨义不知如何抉择了。但一想到书院里郭嘉那个传奇,只身逃课到姑臧城,求见凉公,立刻就得到了凉公的重用。这让杨义心痒痒的。而且杨义还看见告示上写了,郭嘉竟然被凉公授为中书侍郎,这是多大的官啊!
杨义想到这,再也不犹豫了,道:“多谢了!”就连忙挤出人群,奔向书院里去。一进书院,他才看见同院士子们有许多人都背负着行囊,还有更多的人正在向自己的老师告别,在宿舍中收拾行李。杨义暗叫不好,这么多士子都得知了新政的消息,那竞争就加大了。
于是杨义赶忙先去找到老师,匆忙告别后连行李也不带,直接奔向城内的车马行。
车马行有官府开办的,也有私人的,杨义想士子们肯定都是奔着更可靠的官府车马行去了,那里肯定很慢。于是他连忙去往一家商家开的车马行。没想到车马行的人都得知了新政的消息,涨了不少价。
幸亏杨义在书院中经常因为学习优异,得到书院的奖励。他忍痛付了车马钱,就坐上了去姑臧城的马车。
一路上,杨义心潮澎湃。这次终于能够最大可能地为国效力、为凉公效力了,想起这些年在凉国得到的种种礼遇,杨义激动不已。渐渐地,他在马车上睡着了。
凉国的马车历来是全天下全快的,因为凉国的马天下第一。金城距离姑臧也就三百里,所以第四天以后,杨义就到达了姑臧城。可是下了马车后看到的景象,却让他有些感觉陌生。
印象中那个残破又低矮的姑臧城还在,但在姑臧城外,数以万计的人正在夯土铺砖,大兴土木。呈现在他的面前的姑臧城更像是一个工地,有的人在夯土,有的人用砖铺成道路,有的人在道路两旁栽种花木,有的人在一旁挖掘水井;冒着滚滚浓烟的砖窑林立,环绕着姑臧城城墙下,一大片的地方都被建起了房屋。
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
许多人正在修建房屋建筑,挖地基、砌砖、垒墙、架顶、修门一切都有条不紊又匆匆忙忙地进行着。
杨义看着看着,发自内心的露出了一个笑容来。新政上有提到要扩建姑臧城,没出几日,姑臧城就有些焕然一新了。杨义十分与有荣焉,凉国总是这样,总在不断地变化革新中,似乎所有东西都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杨义走进工地,走在新铺就的道路上,进而走进了姑臧城里。来到姑臧城中,他花费了些时间,在路人的指点下才找到了他向入职的户部衙门。这个衙门和旁边的其他五部衙门一样,还在进行翻修扩建。杨义进门时,头上改掉下一根木料,砸得他头疼。
户部有专人带他到临时住宿的地方,杨义住了两日后,户部又来人,让他前去考试。杨义进到考场里一看,大多都是金城书院的士子。看考卷,还是沿袭了察举制的考试,杨义答了一通。
交卷后的第三天,杨义正在屋中闷坐,想着这考了三日,怎么还不来消息。忽而传来敲门声,杨义打开门一看,是两个公人。
两个公人笑道:“恭喜,公子通过了户部的考试,现已是市部一名主事了。”
杨义欣喜万分,谢道:“多谢两位了。”
“大人客气了,以后我二人就是大人的属官,大人有事吩咐就好。”公人甲道。
杨义更为欣喜,没想到仅仅一个简单的考试后,他已经摇身一变,变成了人上人了。杨义笑道:“那以后我等可要互相关照了。”
“大人所言甚是。”公人都道。
“大人,这是朝廷授予的官府。”公人乙说道。
“朝廷?”杨义有些吃惊,因为他知道朝廷实际上是管不了凉国的。
“哦,大人误会了,不是后汉洛阳的朝廷,而是我凉国的朝廷。”公人甲笑道。
“凉国怎么可以有朝廷?”杨义更惊讶了。
“大人又误会了,三省六部建立起以后,大家在私底下都叫三省六部是我大凉的朝廷。”公人乙笑道。
杨义听了,面色有些不好看。因为他坚信,即使凉国已经自成一国,但毕竟还是汉之下的诸侯国而已,凉公也依然是汉室的王臣。可公人们却道三省就是凉国的朝廷,看来凉公或许也有篡逆的图谋了。这怎么能让他忍受?毕竟他可是一生都在学习儒家经典,和孔圣人一样最痛恨乱臣贼子。
两个公人看杨义面色不对,也没有多想,把呈着官服的呈盘递给杨义。杨义看着那官服,心思一下就变了。尤其是官帽上缀着一颗小小的白玉,让他双眼放光。
两公人趁热打铁道:“大人,此乃凉公亲自设计的大凉新式官服,和属下的服饰一样,只是因大人的官职更高,在从七品,所以腰带饰银,官服是青色的。将来您有了家室,尊夫人也会有青色的命妇服。”
说着,公人甲捧来呈盘。
杨义有些犹豫地接过了官服来,一边是煎熬不已,因为接受了官服就等于是帮助凉公篡逆;另一边则是诱惑,从七品对他来说已经不小了,而且官服还如此华美,似乎官服上的每一根丝线都在诱惑他。
公人乙又捧来一个呈盘,笑道:“大人,这是另一套官服。”
杨义一看,竟然是本朝也就是后汉的官服。杨义诧异地说道:“为何有两套官服?一套是朝廷式样,一套是大凉式样?”
“大人这就有所不知了,大凉之官服是日常工作所服,朝廷之官服是每逢节庆仪典时所服。这目的嘛,属下不说,大人想必也知道。”公人甲道。
杨义很快明白了,朝廷那套官服其实是掩人耳目的幌子,遮掩住凉国的野心的同时,也宣示着对朝廷的效忠;而大凉官服才是真正的官服。
有些东西是不能摆在台面上,让众人都看得一清二楚的;它必须被遮掩起来,哪怕是露出了大半,也必须把最后那一小半给遮掩起来,不能完全暴露。哪怕是只遮掩住一小半,那也是保住了体面,大家可以继续心照不宣。
因为人们是只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只要遮掩住一部分,人们也会愿意只看到那被遮掩起的一部分,看到用于遮掩的表层,不愿深入地看。
杨义看着这朝廷的官服许久,最终还是接了过来。他想,凉公既然还要求帐下衣朝廷的官服,那便是继续忠于朝廷。既然是忠臣,他有什么理由不效劳呢?其实他也知道两套官服的含义,但他选择性地忽略这一点,尽可能地把想法往他所想的靠拢。
杨义说道:“明日就入职吗?”
“是,大人,明日就要到户部衙门点卯,大人就开始为户部处理部事了。”公人乙道。
“不过最近政务十分繁忙,大人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啊。”公人甲道。
杨义既成了凉国朝廷的一员,也对政务上心了。杨义道:“哦?最近都有些什么政务?”
“我们户部要开始彻查凉国境内的户口,还要派员到岭西二州,就是康州和夏州去。”公人甲道。
“去哪里作甚?”
“大人没听说吗?凉公早已放下话来,要开发康州和夏州,把这两州开发到媲美凉州的程度。凉公还说了,要实行圈地令,凡是迁到二州去,可以随意圈地,圈中的土地和草场任由使用。”公人乙道。
杨义震惊不已,说道:“什么?凉公这么大手笔?”
“可不是,听说岭西二州可不比凉州差,绿洲、耕地更多,草原也更为丰美。”公人甲道。
公人乙道:“所以我们户部才需要前去勘察,看看二州有多少土地和草场。等到圈地令颁发,我们户部还要帮助圈地的百姓确定好他们圈下的土地,给他们分发粮食或者牲畜,让他们在岭西二州安定下来。”
公人甲笑道:“现在已经有些人探知了这个政策,正在秘密赶往岭西二州,想要抢先圈占些土地草场。估计用不了半个月,凉公就会颁发圈地令了。所以大人,我们可有的忙了。”
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还下)()
听到这,原本对刘范可能存在的篡逆的不满,早已在杨义心里烟消云散,他满脑子都在想着这圈地令。毫无疑问,这圈地令利国利民,是一项开明正确的仁政。杨义都恨不得现在就开始跟着户部办理此事,他更恨不得此时就身在岭西二州,提前圈占下一大片土地草场。
公人甲道:“不过,凉公传下话来,圈占的土地,人们只能得到使用权,国家依旧保留其所有权,不准私人买卖,否则就剥夺使用权。”
“当然了,只要没触犯太重的法律,没有私自买卖土地,国家也绝不会收回使用权的。这就跟拥有所有权没什么区别。”公人乙道。
杨义赞叹道:“即使是这样,那也是仁政中的仁政了。”
两公人都点头称是,杨义又问道:“还有其他政务吗?”
“有的,大人,户部还要对全大凉的所有人进行彻查,看看每个人是否有收入,判定他们应该缴纳哪些税、多少税,来配合凉公的税收改革。”公人甲道。
杨义知道,这必定又是一项大工程。“除此之外,户部还要建立铸币场。”公人乙道。
“铸币?为何要铸币?难道是铸造新币?”
“对,这件事也是机密中的机密。现在为防市场陷入大乱,凉公严令官府中人将此事泄露出去。”
“那何时才进行铸币?”
“属下不知,官府里只知道要重新铸币,但也不知铸什么币。大约还是铸造五铢吧。”
杨义点点头,感到有些累了就让两公人回去了。他听到这,才感觉到这新政之复杂,超出了他的想象。
而此时,刘范正在忙碌中。凉公府仍在扩建当中,议事堂都被拆除重建。刘范只好到中书省办公,听取三省六部的汇报。
刘范一进中书省,贾诩便立即给他让开了首座。刘范坐在首座,底下除却武将们外,各省、各部和各州的长官都云集于此。众人行礼后,刘范问道:“三省六部建立的如何了?”
中书令贾诩道:“回主公,遵从主公的意思,省、部、州向各地下达了招募官吏的文书。几日之内,各省各部各州中,基本下层官吏已经齐备,如尚书、侍郎等也大多具备,只是中层的官吏,如主书、大夫、舍人等大多不备。”
刘范想,只要有基层的官吏作为办事员,政令的下达和执行应该没问题。刘范道:“中层官吏之任命,不必着急。等过了这段时间,吏部可根据下层官吏之表现,择优提拔为中层官吏,一定要严格按照日个标准来选择。”
吏部尚书管宁道:“诺。”
刘范又道:“三品以上官吏之任免,呈报门下省审核后,由孤亲自裁定;五品以上官吏之任免,由吏部选择后报门下审核,再由孤授官;五品以下官吏之任免,就由吏部裁定。”
“诺。”吏部侍郎赵匙道。
黄琬道:“现今,三省六部的官衙还在修造当中,大多有涵盖民房在内。户部已经买下了官衙修造范围内的数十民房,给百姓们在城外修造了其他住房。百姓并无怨言。”
刘范点点头,道:“那何时才能修造扩建好凉公府和三省六部官衙?”
工部尚书邴原道:“工部招募了数千工匠,进度较快,预计下月便可完工。”
刘范问道:“那新招募来的下级官吏们的住处?”
邴原道:“主公放心,工部早在修建官衙之前就先在官衙内修建了足够官吏们住的寓所,可以供官吏们携家带口居住。官吏去职后,寓所就会转给下一任。”
刘范道:“那就好。那六部和各州协调得怎样了?”
尚书令卢植道:“六部已经初步在凉州建立了六司、六曹、六房,相应的官吏也都入职,政令通达。正在向天州和昆州布置;岭西二州则要等待圈地令实行之后了。”
刘范点点头,问道:“户部,有没有做好圈地令的准备?”
黄琬有些为难地道:“禀主公,户部已经筹措好迁徙百姓所需,如半道上所需的粮食。但迁徙百姓,势必要用到大量车马。马车好解决,户部就近向天州和昆州各官私马车场下达了订单,不日即将打造完。只是马匹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