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冷哼一声,说道:“我看那曹操照主公之才那可差太远了,主公当不必对他如此礼遇。”
“就是!都是曹孟德提出的十军会攻,险些置我西凉于死地!”阎行气愤不已。
郭嘉笑道:“诸位将军也都知道十军会攻是曹操的主意,那这就可以证明曹操之才还是不下于主公的。再说了,以主公的眼光,竟也器重他,可见曹操之才不会平庸。”
众将这才心悦诚服。郭嘉喃喃地说道:“主公说的果然没错,曹孟德迟早要成为我们的大敌。诸君当小心防范,切不可懈怠了。”
“遵命!”众将说道。
刘范叹口气,说道:“唉,都是这天杀的乱局,若非如此,孟德当与孤把臂相交,成为一双挚友,一如伯牙子期,管鲍之交。可惜啊,在如今这等局势,孟德与孤,只能在疆场之上,成为不共戴天的死敌了。时也命也!命也时也!”刘范长叹一声。
曹操此人,与他极其相似,极其相投。但没有办法,既然他穿越了,就必然要争霸;一要争霸,就始终跳不过曹操这道坎。故而刘范说“时也命也,命也时也”。
第五百九十四章 知己之交()
曹操笑道:“哦?虽然吾也极其愿与子楷在太平盛世为一双挚友,但吾却未见得我等在疆场之上相遇为死敌,有何不好,有何不可。相反,吾还巴不得我等在疆场再次相见。”
刘范颇感意外,说道:“如此说,孟德有何高见?还请指教一二。”
曹操说道:“你想,我二人都身负高才,本就是为疆场挥洒而生,为征战四方而生。目下天下即将大乱,进入千古难见的乱世,这正是属于我二人最好的时代,是展现我等之实力的舞台。我们当独霸一方,培植强军,然后在杀场上一决雌雄。如此优越的时机,百年难遇,我等又岂能轻易放弃?我二人都是天生就该做一方霸主,相争于天下。若不能如愿,那我二人之能力,又如何能够彰显?我等之价值,又如何能实现?乱世争雄,方是我等最为擅长之事。再说了,我等生来就该不凡,谁又甘心在此时为一平庸之辈,为人所耻笑?此时机如弃之,我类不啻废矣。”
刘范哈哈一笑,说道:“孟德所言,甚得要旨!如我等身负之才,我等之心境,就算是相遇在太平盛世,也要把这盛世搅个天翻地覆,使我二人有时机一逞英豪,做那成则王败则寇的快意事!逐鹿中原,争雄天下,方是我辈当行之事!至于儿女子之事,我辈当敬而远之,耻而为之!”
曹操大笑,说道:“子楷所言甚是!来,为我等难得的知己之交,再饮一杯!”说着,两人又饮一杯。饮后,再次爆发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大笑。明明前几天还恨不得要食其肉、寝其皮,见面就是要拼个你死我活的两个人,竟然就在众人像一对普通的好友一样的相谈甚欢,众人的感受十分凌乱,不知所措。
再饮一杯,曹操问道:“说真的,子楷,这仗也打完了,从各个敌人手中,你也赚了不少了,接下来你要做什么?能不能告诉于吾?”
刘范说道:“孟德有大智,孤那点心思,你会不知道?”
曹操说道:“大约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吧。但吾就是喜欢听你侃侃而谈,这样总比吾信口开河的好。”
刘范说道:“还能有什么?无非就是回西凉去,继续把孤一直在推行的新政继续推行下去,让新政稳固下来。包括重商、屯田、扩大丝绸之路、稳固新打下来的疆土、开发西域二州、打击土地兼并,仅此而已。这个凉国从外面看轰轰烈烈,但内中的难处还很多,都需要孤早些一并解决。”
曹操笑道:“什么仅此而已?这些政策就足够你忙活的了。对了,贵霜帝国怎么样了?有信了吗?朝廷都签和约了,他们还没同你签吗?”
刘范说道:“这倒不急。贵霜牵涉太多,尤其是安息。一旦使之卷入凉国与贵霜之间,反而不好了。现在操之过急的话,反而适得其反。反正孤手中有其把柄,也不怕贵霜人敢怎么样。再说了,有田丰在前线给孤盯着贵霜,孤是一百个放心。不过,孟德的眼光倒是够长远,都想到贵霜了。”
曹操说道:“放长线,方能钓大鱼。这谁不知道?能平定西线,田丰倒是国士一枚。现在再加上荀攸,子楷可就有四名谋士了。”
“荀攸?不瞒孟德说,孤有意晾着他,让他自己来寻孤。毕竟,他可是帮助过孟德你,谁知道他怀着何等的心思。”刘范说道。
曹操说道:“若是他不想效忠你,以他的才气和心气,早就在营中自尽了。吾觉得,子楷应该尽早去探望之,不要让高士寒了心。今时不同往日,是君择臣,臣亦择君。子楷若不早点下手将之拿下,就不怕其他人比如像吾这样,把他争取过来吗?”
刘范一酒杯,很受启发,说道:“孟德说的有道理。孤当会会这荀攸,以免让孟德夺走了,到时可就悔之莫及了。”
曹操心说,他想夺走也夺不走,毕竟荀攸没看上他。
刘范笑道:“不过孟德如此相助,就不怕孤有了荀攸之助之后,反而会变得更加强大,将来争雄时难免不会危害到孟德的利益?”
曹操笑道:“笑话!若吾连一个谋士都怕的话,那还何必再争雄?再说了,吾相信,你刘子楷能拉拢到那么多谋士,吾曹孟德更可以!子楷你就等着吧,以后吾的谋士必不比你的贾诩、田丰、郭嘉、荀攸差!”
刘范说道:“行!孤等着!”其实刘范还是信的。因为曹操的才能和魅力,一定还会有众多的人才投靠他。只是现在天下还没大乱而已。
刘范说道:“对了,孟德以后打算如何?”
孟德说道:“既然在依靠朝廷扳不倒你,自然是继续在朝廷里混日子等着。等着时机到了,再谈与你为敌不迟。”
这番话却没触怒刘范。刘范说道:“倒也是。不过孟德可要小心了。十军会攻失败,让朝廷损失那么多。虽然孤没有提出要诛杀你,难保朝廷不会把战败之责推到你身上。毕竟皇甫嵩一代名将,朝廷不会太过怪罪他。不论怎么看,你都是这次战败中最佳的替罪羊。”
曹操笑道:“这怕什么?朝廷对吾,定然不过只是免其官、夺其爵。再严重些,将吾父亲一并夺官便是。朝廷久来苦于无人,吾虽败,好歹也是曾给朝廷立有大功,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再给吾官复原职,为大将军的幕僚。再说了,就算朝廷不任用吾,吾也能有大作为。”
刘范说道:“是金子总会发光。以孟德的才能,朝廷虽大,也不能限制。”
就这样,两人又像久别重逢的好友一样,谈了很久,也喝了很久。直到夜幕降临,两人方才醉醺醺地告别。这一次相谈,两人都是极为高兴。回去之后,众人都是不解。众人虽是不解,但他们二人却心里清楚,这便足够了。
第五百九十五章 访见荀攸()
见过曹操和皇甫嵩最后一面,把俘虏和降兵交割给朝廷,刘范也没有再在潼关下停留的道理,命令大军在潼关下休息一夜,第二日继续向西行军,返回凉地。
虽然离开了潼关,远离了曹操,但曹操留给刘范的建议,仍然盘旋在刘范的脑海里。曹操力劝刘范早日接见荀攸,纳为己用。曹操这么做,也是知道荀攸心不在他,而且荀攸还特意被刘范在条约中提出,他就知道刘范肯定认识到了荀攸的价值。所以曹操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刘范思忖再三,本来想召荀攸来见,但又考虑到名士一般都是架子高,如此待遇,恐怕会伤其人心。再说,刘备尚且能三顾茅庐,刘范自问自己,礼贤下士还是能做的。于是,刘范决定自己动身,带着中护军典韦去见荀攸。
一被朝廷出卖给凉国,荀攸就被安置在西凉军的大营里,住在和战士一样的营帐中。虽不够奢华,但也够宽敞。自从条约签订以来,刘范就晾着荀攸,直到回军直华阴。有时,刘范也曾过问荀攸的动静,但传回的话都是平常而已,没什么差别。
要是换做是别人,被点名索要,又被冷遇,其心境早已有变。但荀攸却一直平常,这让刘范对这个原来历史轨迹上的曹操的谋主颇为好奇,毕竟是帮助曹操驱吕布、破袁绍的大谋士。
一走近荀攸的营帐,刘范就隐隐约约地听见营帐中似有读书声。典韦先上前一步,把营帐门帘的一角高高撩起。刘范便走入其中。第一眼,刘范就与一双清亮的眼瞳撞了个正着,略微有些吃惊。再一看,刘范见在营帐正中有一矮桌,只见一身穿灰色衣裙、又披着白色大氅的中年文人正依靠在矮桌旁。为什么刘范以为这是个文人?这还是因为那人眉宇间凝结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身上又笼罩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包括其五官都是极为温润如玉。此人毫无疑问正是荀攸。荀攸正靠在矮桌旁,一手紧握着一卷竹简,另一手则摊向矮桌旁的炭炉取暖。营帐内微有热流在流动。
刘范微微一愣,心道,原来谋主就长这个样子。正在刘范愣神之时,荀攸也在极快地扫视了一下他,果然如世人传言的英挺俊秀,看得荀攸都有些讶异了;却没有世人传说中那样凶狠跋扈,身上虽有上位者不怒自威的气场,但在其如刀削成的精致的五官、棱角分明的脸上却看不出凶气。
环顾营帐内中一番,刘范继续抬脚向里走去。荀攸也连忙脱掉大氅,站起身来,躬身走到刘范面前,抱拳拱手,双手退自心口处,又直直地推向前,给刘范行了一礼,口中说道:“罪人荀攸,参见凉公!”
罪人?刘范瞬间就懂了,他就是喜欢聪明人。刘范随意地一摆手,说道:“先生免礼。”边说着,边绕过荀攸的身侧,走到矮桌旁,轻轻地低下腰,坐在了方才荀攸坐着的地方。典韦也快步走到刘范身后,撇着大嘴,抱着双手。荀攸也转身面对刘范,站在矮桌前。刘范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荀攸的竹简吸引了过去,拿起竹简粗略一看,原来是大儒郑玄所注的儒家经典,毛诗。再翻看其他竹简,刘范发现都是些郑玄注的书,如论语周易等,都是时下最为权威的儒家学术成果。
刘范说道:“先生好生雅兴啊。”
荀攸微笑道:“冬日寒苦,在下体弱,不爱出营,恐受寒伤。只有在营中拥炉看书,虽清苦寂寥一些,但耳听得营外下雪声,又有火炉暖冬,也是一件难得的幸事。”
刘范低头看着毛诗,说道:“先生此言大善。于冬日围炉读书,其意味甚过秉烛夜游,殊为雅致。只可惜,孤军务繁忙,一日不得闲空,整日只受案牍劳累形体。在营中未尝读过书,未尝访过文士,倒是平白错过这冬日暖阳之下读书的意趣了。”
荀攸说道:“凉公虽在军旅之中不读书,但师从高儒卢植卢老夫子,况且是另一高儒蔡邕蔡夫子的女婿,想必在两位夫子的熏陶之下,文采当不输颜回了。”
刘范微笑,说道:“孤不过军旅匹夫,只是沾了点两位大儒的光罢了,怎敢与颜回相比?先生抬爱了。不过,先生看来很是敬仰当世另一大儒,郑玄郑夫子。所看之经典,都是经过郑夫子的注释。”
荀攸说道:“郑夫子学贯古今,师从名家,其学问、名声,当不输卢夫子。”
刘范点点头,说道:“不错,单其注释儒经,就足以传唱千古了。只不过,孤听闻朝廷曾经禁锢之,可有此事?”
荀攸对曰:“确有此事。但在在下入西凉军营之前,朝廷就已经在商议,要征辟郑夫子为侍中,这还是袁绍提议的,也不知是否通过了。”
刘范了解过这段历史,在公元187年,朝廷确实征辟之前一直不入朝的郑玄为侍中,解除对其的禁锢。但没多久,董卓就进京了。
刘范说道:“不论如何,郑夫子学贯古今,也不应该入朝,让朝廷的习气沾染之。若诚能修书立传,培育后人,当为快事一件。”
荀攸说道:“凉公恐怕是动了延请郑夫子到金城书院任教的心思吧?”
刘范轻笑,说道:“当时三位大儒,孤已有其二。孤向来贪婪,可不想让郑夫子在朝廷中消磨岁月,没其大才。”
荀攸说道:“凉公果然胸怀大志。”
刘范说道:“哪有什么大志?不过是异志罢了。对了,孤早已推行新纸,而先生却仍用竹简,是何缘故?”
荀攸说道:“凉公的纸虽好,但在下平生用惯竹简,一时之间,难以割舍。”
刘范说道:“待到凉国后,先生当常用新纸,摈弃厚重的竹简。”
荀攸闻言,不语。
刘范抬眼看了一眼荀攸,见他安之若素,没有惊讶,没有惶急,又说道:“先生可知,为何孤位条约中连郑夫子都不曾加以索要,就单单索要先生吗?”
第五百九十六章 试探而已()
说完,知道内情的典韦首先就冷哼一声,狠狠地瞪了荀攸一眼,双手的指节啪啪作响。刘范连忙不露痕迹地拍了拍典韦。
荀攸却没被吓到,坦然自若地说道:“嗯,那可能是一方面,凉公知道郑夫子之才气,恐怕要挟之,会引来其反感,不会听命于公,这样反而是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呢?”刘范偏着头,问道。
荀攸说道:“另一方面?那就是在下造次,在十军会攻上多有帮助曹操了。”
刘范点点头,说道:“曹孟德果然没有欺瞒孤,先生果然聪颖过人,聪明绝顶。”
荀攸但笑不语。刘范说道:“先生为何要帮助曹操献策?难道先生不怕孤吗?”
荀攸说道:“在下当然不怕。”
刘范说道:“为何不怕?”
荀攸说道:“凉公虽然从朝廷里索取在下,但并未将在下如张让、赵忠那样,急行诛杀。而是置于军营中。若是凉公果然动了诛杀在下的念头,那凉公早在洛阳城下时就可以动手了。但在下却仍能生活在军营中如此之久。可见,凉公并不想杀在下。”
刘范点点头,说道:“那倒是孤的错漏了,让先生在军中生活如此之久。先生以为,孤会让先生活着吗?先生可是与曹操同道,策动整个朝廷,甚至是大半个天下,与孤为敌啊。这大半个天下,都对孤恨之入骨,都想从孤的身上撕下几块肉吃,以泄心头之恨。若不是孤的军士、孤的臣民团结一心,共抗强敌,孤早就死了。先生说,孤难道不会恨先生,想要杀先生而后快吗?”
荀攸微微一笑,说道:“凉公当然恨在下,险些让凉公陷入险境。但凉公更应该痛恨的是曹操。曹操画出十军会攻,这堪称古今中外天下第一的奇谋;也是他,一心要置凉公于死地,杀之而后快;也是他,来求助于在下,让在下帮助他向朝廷献策。对于凉公来说,没有比曹操更为痛恨之人了。但对于如此人物,凉公都能放过他一命,看来凉公多半也不会刁难在下了。”
刘范点点头,说道:“这倒也对。那先生认为,既然孤不杀先生,那索来先生,作何用途呢?”
荀攸说道:“在下斗胆猜想,想必是凉公要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地任用在下了。”说到这,荀攸又是微微一笑。
刘范亦笑,但又说道:“孤要先生来干什么?或者说,先生以为自己足入孤的眼吗?”
荀攸说道:“在下不敢妄自猜测凉公的意思。”
刘范说道:“这倒是奇怪了。先生既然帮助曹操了,那肯定是要坚决反对孤。为何先生又改变主意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